梁州 (曹魏)
四川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时期 前200000﹣前2000 | |
巴国与蜀国 前2100﹣前316 | |
秦汉时期 前316﹣214 益州 武都郡 汉中郡 蜀郡 巴郡 廣漢郡 犍為郡 越巂郡 • 成家 25﹣36 | |
蜀汉 214﹣263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3﹣581 | |
隋唐五代时期 581 – 965 剑南道 山南西道 | |
前后蜀 892 – 965 • 前蜀 892/907 – 925 •后唐 925 – 934 • 後蜀 934 – 965 | |
两宋时期 965 – 1234 • 李蜀 994 | |
元明时期 1206 – 1660 • 明夏 1363 – 1371 | |
大西 1643 – 1644 | |
清朝时期 1646 – 1912 | |
民国时期 1912 – 1949 四川省 重庆市 • 大清 (通志政權) 1917 | |
共和国时期 1949 – 今 四川省 重庆市 | |
梁州,曹魏设置的州,其后辖区多有变化,在今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省市境内。
沿革
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同年十二月壬子(264年2月5日)[1](一说泰始三年(267年)[2]),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梁州原是传统的汉地九州之一。最初,梁州的治所在沔阳县(今陕西省勉县东旧州铺)。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佛坪等县以南,西乡、镇巴及重庆市巫溪、奉节、忠县、酉阳等县以西,四川省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市县以东,及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等县地。其后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年)仍还治南郑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梁州废[3]。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城固、南郑、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同年,又以西乡县、黄金县、兴势县置洋州。武德八年(625年),利州废除,绵谷县、金牛县来属。开元十三年(725年),以梁州、凉州音相似,更名褒州。二十年(732),复为梁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汉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784年)改置兴元府[4]。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三年 | |||||||
州 | 梁州 | 洋州 | 集州 | 郡 | 漢川郡 | |||||
郡 | 漢川郡 | 褒内郡 | 華陽郡 | 儻城郡 | 洋川郡 | 丰寧郡 | 洋中郡 | 平桑郡 | 县 | 南鄭县 城固县 褒城县 西县 興勢县 黄金县 西乡县 難江县 |
县 | 南鄭县 城固县 |
褒内县 白雲县 |
華陽县 嶓冢县 沔陽县 |
興勢县 龙亭县 |
洋川县 黄金县 |
丰寧县 怀昌县 |
難江县 |
唐朝梁州辖县 | |
---|---|
618年 | 南郑县、城固县、褒城县(改为褒中县)、西县(兴势县、黄金县、西乡县改属洋州,难江县改属集州) |
619年 | 南郑县、城固县(改为唐固县)、褒中县(西县改属褒州) |
620年 | 南郑县、唐固县、褒中县(增白云县[5]) |
625年 | 南郑县、唐固县、褒中县、白云县(西县[6]、金牛县[7]来属) |
626年 | 南郑县、唐固县、褒中县、西县、金牛县(废除白云县) |
628年 | 南郑县、唐固县(改为城固县)、褒中县、西县、金牛县 |
629年 | 南郑县、城固县、褒中县(改为褒城县)、西县、金牛县 |
730年 | 南郑县、城固县、褒城县、西县、金牛县[8] |
742年 | 南郑县、城固县、褒城县、西县、金牛县(三泉县[9]来属) |
刺史
西晋
- 解修(265年-267年)
- 胡罴(272年-274年)
- 杨攸(275年-277年)
- 徐干(282年-285年)
- 丁弥(285年-287年)
- 寿良(290年-293年)
- 杨欣(294年)
- 栗凯(296年-297年)
- 罗尚(298年-301年)
- 皇甫商(301年)
- 许雄(302年-303年)
- 游楷(302年)
- 张殷(304年-305年)
- 张光(306年-313年)
- 胡子序(313年)
东晋
- 周访(317年-320年)
- 甘卓(320年-322年)
- 郭舒(322年-323年)
- 任愔(323年-324年)
- 陈頵(329年-332年)
- 蒋巽(332年-335年)
- 庾怿(336年-339年)
- 陈嚣(339年-342年)[10]
- 桓宣(343年-344年)
- 司马勋(344年-366年)
- 杨亮(369年-373年)
- 毛穆之(374年-376年)
- 朱序(377年-379年)
- 丁穆(379年)
- 杨亮(383年-386年)
- 周琼(386年-392年)
- 王正胤(395年-398年)
- 郭铨(399年-401年)
- 桓希(403年-404年)
- 毛璩(404年)
- 毛瑾(405年)
- 杨孜敬(406年)
- 刘稚(406年)
- 杨思平(407年-408年)
- 范元之(408年-409年)
- 傅韶(410年-412年)
- 索邈(413年-417年)
- 郭恭(418年)
刘宋
- 吉翰(424年-426年)
- 刘道产(426年-430年)
- 甄法护(430年-433年)
- 萧思话(433年-437年)
- 刘真道(437年-442年)
- 裴方明(442年-443年)
- 申坦(443年-448年)
- 刘秀之(448年-453年)
- 庞秀之(453年)
- 费沈(453年-454年)
- 梁坦(454年-459年)
- 柳叔仁(459年-463年)
- 柳元怙(463年-466年)
- 垣恭祖(466年)
- 刘灵道(466年-467年)
- 刘亮(467年-468年)
- 刘灵遗(468年-469年)
- 杜幼文(469年-473年)
- 王玄载(473年-476年)
- 范柏年(476年-478年)
- 王玄邈(478年-479年)
萧齐
- 王玄邈(479年-480年)
- 崔慧景(480年-485年)
- 崔庆绪(485年-489年)
- 阴智伯(489年-493年)
- 曹虎(493年-494年)
- 萧懿(494年-496年)
- 阴广宗(496年-499年)
- 柳惔(499年-502年)
北魏
- 梁州刺史(驻仇池)
- 皮豹子(442年-453年)
- 长孙寿(455年)
- 伏阿奴(470年-472年)
- 皮喜(473年-479年)
- 杨灵珍(480年)
- 穆亮(484年-486年)
- 拓跋提(487年-488年)
- 拓跋澄(488年-489年)
- 元衍(490年)
- 元英(491年-496年)
- 李崇(497年-500年)
- 杨椿(500年-501年)
- 李焕(501年-502年)
- 杨椿(503年-504年)
- 梁州刺史(驻汉中)
- 邢峦(504年-506年)
- 羊祉(506年-511年)
- 薛怀吉(512年-519年)
- 元彧(519年-520年)
- 元恒(521年-522年)
- 元子直(523年-524年)
- 傅竖眼(524年-528年)
- 寇儁(529年-530年)
- 董绍(530年-531年)
- 元孚(531年-532年)
- 元罗(532年-534年)[11]
唐朝
- 李安远(618年)
- 陈政(619年)
- 庞玉(619年)
- 张某(武德年间)
- 韩文通(624年)
- 元白泽(贞观前期)
- 窦诞(627年)
- 李孝恭(贞观前期)
- 李元昌(636年—642年)
- 李元裕(643年)
- 李恪(649年)
- 李恽(652年)
- 李忠(656年)
- 李明(659年—664年)
- 李福(670年)
- 刘德敏(贞观年间)
- 裴玄本(唐高宗时)
- 陶大举(679年)
- 李义琛(682年)
- 李元婴(683年—684年)
- 李行褒(武周初年)
- 李琨(武周时)
- 杨元琰(武周时)
- 崔玄暐(705年)
- 杨隆礼(神龙、景龙年间)
- 兰某(709年)
- 源乾曜(712年)
- 张嘉贞(唐睿宗时)
- 张守洁(716年)
- 萧嵩(717年—720年)
- 裴观(720年—722年)
- 霍廷玉(722年)
- 李畅(723年前后)
- 褒州刺史(725年—732年)
- 宋询(735年)
- 张某(开元年间)
- 王英(开元年间)
- 韦令仪(开元年间)
- 裴泛(唐玄宗时)
- 汉中郡太守(742年—758年)
- 李栖筠(758年—759年)
- 李希言(759年—760年)
- 李揖(760年)
- 高武光(761年—762年)
- 李勉(762年)
- 臧希让(762年—763年)
- 张献诚(764年—768年)
- 张献恭(768年—779年)
- 李抱玉(770年—771年)
- 贾耽(779年—782年)
- 严震(782年—784年)后为兴元尹[12]
参考資料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编》
注释
- ^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壬子,分益州為梁州。
- ^ 《晋书·晉書·地理志上》
- ^ 《隋书·志二十四·地理上》
- ^ 《新唐书·卷四十·志第三十》右东道采访使,治襄州。兴元府,汉中郡,赤。本梁州汉川郡,开元十三年以“梁”“凉”声相近,更名褒州,二十年复曰梁州,天宝元年更郡名,兴元元年为府……县五:有府一,曰丽水。南郑,次赤……西,次畿。武德三年以县置褒州,析利州之绵谷置金牛县,八年州废,二县来属。宝历元年省金牛县入焉。西南有百牢关。有锡,有铁。三泉。次畿。武德四年析利州之绵谷置,以县置南安州,并置嘉牟县。八年州废,省嘉牟,以三泉隶利州。天宝元年来属。洋州洋川郡,雄。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乡、黄金、兴势置,天宝十五载徙治兴道。……县四:兴道。紧。本兴势,贞观二十三年更名。有骆谷路,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西乡,上。武德四年析置洋源县,宝历元年省……
- ^ 今陕西省城固县文川镇
- ^ 治今陕西省勉县武侯镇
- ^ 治今陕西省宁强县代家坝镇大桥村
- ^ 改治今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大安驿
- ^ 治今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镇擂鼓台
- ^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晋纪十八》:更以武昌太守陈嚣为梁州刺史,趣汉中。
- ^ 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
- ^ 《唐刺史考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