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治所在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北)。隋朝开皇时时移治壶关县(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唐朝时移治上党县(今山西省长治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长治、武乡、襄垣、沁县、黎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及河北省涉县等市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升为隆德府。金朝时又为潞州。元朝初年,又改为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年)再改为潞州。
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陳卿在潞州的青羊山起義,嘉靖七年(1528年)被鎮壓。[1]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二十八日朝廷依在潞州料處後事的兵科都給事中夏言意見升潞州為潞安府。同時割去壶关十里、潞城十六里、黎城五里於青羊里置平順縣。[2]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3年 | ||
州 | 潞州 | 晋州 | 郡 | 上党郡 | |
郡 | 上党郡 | 乡郡 | 義寧郡 | 县 | 上党县 襄垣县 長子县 黎城县 乡县 铜鞮县 沁源县 涉县 潞城县 屯留县 |
县 | 壶关县 襄垣县 寄氏县 刈陵县 |
乡县 铜鞮县 陽城县 |
沁源县 義寧县 |
唐朝潞州辖县 | |
---|---|
618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襄垣县[3]、黎城县、涉县、乡县改属韩州) |
621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新设壶关县[4]) |
622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5]、潞城县、壶关县 |
643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壶关县[6](襄垣县、黎城县、涉县[7]、乡县[8]、铜鞮县[9]来属) |
655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壶关县、襄垣县、黎城县、涉县、乡县(铜鞮县改属沁州) |
659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壶关县、襄垣县、黎城县、涉县、乡县(铜鞮县来属) |
690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壶关县、襄垣县、黎城县、涉县、乡县(改为武乡县)、铜鞮县 |
705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壶关县、襄垣县、黎城县、涉县、武乡县(改为乡县)、铜鞮县 |
705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壶关县、襄垣县、黎城县、涉县、乡县(改为武乡县)、铜鞮县 |
905年 | 上党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改为潞子县)、壶关县、襄垣县、黎城县(改为黎亭县)、涉县、武乡县、铜鞮县 |
刺史
|
|
注释
- ^ 陈卿起义. 长治市志办. [2013-12-17]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連結]
- ^ 《明實錄·世宗·卷九十八·嘉靖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兵科都給事中夏言奉命勘山西潞州青羊山,割壼関、潞城、黎城三縣地屬之。其所遺賊戶田土宜盡給良民為業,脅從為盜者招集來歸。寬其徭賦,許以更生,因具圖青羊山地形以進。上納其言,下山西撫按官詳議。於是廵撫王應鵬等言:改州為府誠便,仍請割壼関十里、潞城十六里、黎城五里屬新縣,悉如言奏。詔可。遂名府曰潞安,縣曰平順。已而言又疏言:賊平之後,人情洶洶,即一守令豈能彈壓?宜設兵備官治之。然既設兵備又不可無兵,查得澤、潞、沁州民壯,初非祖制,始於己巳之變嗣,後遂為長戍千里,番休疲憊已極,請掣還之,俱屬兵備操練,以其半守潞城半往青羊山遉邏。便兵部覆如言議。上皆從之。
- ^ 今山西省襄垣县城
- ^ 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故县街道后义村
- ^ 改治今山西省屯留县
- ^ 改治今山西省壶关县
- ^ 改治今山西省涉县涉城镇
- ^ 改治今山西省武乡县故县乡
- ^ 改治今山西省沁县故县镇
參考文獻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