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定義
無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是兩種涵括廣泛的意識形態,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當代影響,而兩者的定義也都存在爭議。秉持這兩種思想的人總體傾向於多元化,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統一性,再加上這兩種意識形態具有許多不同的分支,學術上長期存在的爭議及歷史上各不相同的用法,使得人們很難精確地定義這兩個詞。
概述
總體上來說,「無政府主義」指的是一種反權威的社會主義運動[a]。然而,這個詞的具體定義自傳入中國以來就一直被學術界爭論[1]。目前在中文中,詞典對於「無政府主義」的定義也各有區別:
- 中國大陸的《現代漢語詞典》2016年第七版給出的定義為「(1)19世紀上半葉,以法國蒲魯東、俄國巴枯寧等為代表的一種小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潮。否定在任何歷史條件下的一切國家政權,反對任何組織、紀律和權威。(2)指革命隊伍中,不服從組織紀律的思想和行為。」[2]
- 中國大陸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給出的定義為「19世紀上半葉,歐洲出現的一種激進社會思潮,否定一切國家政權、權力和權威,主張個人絕對自由。」[3]
- 中國大陸的《辭海》第7版給出的定義為「否定一切國家政權,反對一切權威的小資產階級社會政治思潮。」[4]
- 台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第六版給出的定義為「一種政治學說,主張廢除國家、政府及一切永久性的權威體制,代之以個人、團體、宗教,以及民族之間完全自律協調的合作,以建設平等與公正的社會。」[5]
- 台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第六版另外對「無政府主義」的另一種譯法「安那其主義」單獨給出了定義,為「一種社會主義的哲學。主張廢止政府及永久性的權威,而代之以個人、團體、宗教、民族間完全自律的合作,建設平等、自由的社會。」[6]
除了「無政府主義」這一譯法外,還有採用音譯的「安那其主義」譯法,魯迅曾譯作「無治主義」[7]。而與無政府主義有關的詞中,最早在中文中出現的是用來形容無政府主義者的「鴨那雞撕德黨」和「無君黨」[8]。
歷史
「自由意志主義的」(libertarian)一詞出現於19世紀,用於指代支持自由意志的人。第一位將這個詞帶入政治領域,於1857年自稱「自由意志主義者」的人是約瑟夫·迪亞契。一年後,他在紐約創辦了無政府主義雜誌《自由》(法語:Le Libertaire,直譯:自由意志主義報)[9]。法國無政府主義者塞巴斯蒂安·富爾此後使用這個詞區分無政府主義者與威權社會主義者[9]。儘管「自由意志主義」一詞一直常被用做「無政府主義」的同義詞,但隨着新左翼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威權社會主義或先鋒隊的馬克思主義者)、極端自由主義者(他們主力關注公民自由)等各種意識形態支持者皆開始使用這個詞描述自己,該詞的專有性已被削弱[9]。此外,一些無政府主義者會把自身稱作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以避免跟無政府主義有關的負面意涵、強調自身跟社會主義的關係[9]。
「無政府主義」一詞在歷史上一直被與混亂、暴力相連結[10]。19世紀末時,無政府主義者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克魯泡特金注意到人們常常把「安那其」一詞用作混亂和無秩序的代名詞,不利於無政府主義的發展。儘管如此,他還是接受了這個詞,就像荷蘭的丐軍和法國的無套褲漢最後也接受了自己的稱謂一般[11]。
與社會主義的關係
在19世紀時,「無政府主義」一度是「社會主義」的同義詞,儘管兩種意識形態對國家的看法各不相同,但都被政府視為對社會秩序的威脅。[12]
注釋
- ^
- 喬姆斯基 2021,第38頁:「無政府主義可以被看作社會主義的自由意志派力量。」
- 藺奧 & 符豪 2020,第106頁:「當無政府主義者聲稱權威就是絕對的禍害,否認一切權威及其作用,主張沒有任何權威和國家的完全自由狀態時,恩格斯直言:『把權威原則說成是絕對壞的東西, 而把自治原則說成是絕對好的東西, 這是荒謬的』。」
- 劉小楓 1995,第50頁:「無政府主義者看到共產主義論者對個體自由的威脅,『我們的首領,誰保他們不變了拿破崙袁世凱呢?且社會主義,不應壓制個人的自由。社會民主黨的政府,又要設甚麼工兵農兵,這不是壓制個人的表徵嗎?』」
- Marshall 1992,第641頁:「In general, anarchism is closer to socialism than liberalism. ... Anarchism finds itself largely in the socialist camp, but it also has outriders in liberalism. It cannot be reduced to socialism, and is best seen as a separate and distinctive doctrine.」 [一般來說,無政府主義比自由主義更接近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不過它也比起自由主義走得更前,故它不能夠以社會主義之名涵蓋之。因此最好視它作一門獨立兼具自身特色的學說。]
引用
- ^ 瞿任俠 1929,第6-10、63-66頁.
- ^ 現代漢語詞典 2016,第1386頁.
- ^ 術語在線 2022.
- ^ 辭海 2019.
- ^ 國語辭典 2021a.
- ^ 國語辭典 2021b.
- ^ 丸尾勝 2009,第11頁.
- ^ 洪德先 1985,第417頁.
- ^ 9.0 9.1 9.2 9.3 Marshall 1992,第641頁.
- ^ Evren 2011,第1頁.
- ^ Evren 2011,第1–2頁.
- ^ Kemp 2018,第180頁.
來源
詞典
- 呂叔湘; 丁聲樹 (編). 现代汉语词典 7.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09. ISBN 978-7-100-12450-8 (中文(簡體)).
- 无政府主义.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8) (中文(簡體)).
- 无政府主义. 辭海在線版.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8) (中文(簡體)).
- 辭典檢視「無政府主義 : ㄨˊ ㄓㄥˋ ㄈㄨˇ ㄓㄨˇ ㄧ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1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8) (中文(繁體)).
- 辭典檢視「安那其主義 : ㄢ ㄋㄚˋ ㄑㄧˊ ㄓㄨˇ ㄧ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1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中文(繁體)).
其他來源
- Evren, Süreyyya. How New Anarchism Changed the World (of Opposition) after Seattle and Gave Birth to Post-Anarchism [新無政府主義如何改變了(反對派)的世界並給予後無政府主義新生]. Rousselle, Duane; Evren, Süreyyya (編). Post-Anarchism: A Reader [後無政府主義:讀者]. Pluto Press. 2011: 1–19. ISBN 978-0745330860.
- 洪德先. 早期國人對無政府主義的初步認識. 食貨月刊. 1985-02-15, 14 (9&10): 415–424 [2022-09-07]. doi:10.6435/SHM.198502.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8) (中文(繁體)).
- Kemp, Michael. Beneath a White Tower [白塔之下]. Bombs, Bullets and Bread: The Politics of Anarchist Terrorism Worldwide, 1866–1926 [炸彈、子彈與麵包:1866–1926年世界範圍的無政府主義恐怖主義].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2018: 178–186. ISBN 978-1476671017.
- 藺奧; 符豪. 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三重内涵及新时代启示.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22 (02): 105–111 [2022-12-29].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9).
- 劉小楓. 中國無政府主義與現代烏托邦思維 (PDF). 二十一世紀. 1995-02, (總第27): 43–52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16) (中文(繁體)).
- Marshall, Peter. Demanding the Impossible: A History of Anarchism [要求不可能:無政府主義史]. London: HarperCollins. 1992. ISBN 978-0002178556.
- 喬姆斯基, 諾姆. 阿諾夫, 安東尼 , 編. 乔姆斯基精粹. 由李梅翻譯 1.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ISBN 9787208168343 (中文(簡體)).
- 瞿任俠. 无政府主义研究. 上海: 中山書店. 1929-04 (中文(繁體)).
- 丸尾勝. 魯迅の「無治主義」について (PDF). 中國言語文化研究. 2009, (9): 9-27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