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卡爾·達斯普雷
康斯坦丁·卡爾·達斯普雷·馮·胡布魯克 | |
---|---|
出生 | 1754年12月27日 奧屬尼德蘭根特(今屬比利時) |
逝世 | 1809年7月8日 哈布斯堡君主國米庫洛夫(今屬捷克共和國) | (54歲)
效命 | 哈布斯堡君主國 奧地利帝國 |
軍種 | 步兵 |
軍階 | 中將 |
參與戰爭 | |
獲得勳章 | 瑪利亞·特蕾莎勳章 |
康斯坦丁·基利安·卡爾·達斯普雷·馮·胡布魯克(德語:Konstantin Ghilian Karl d'Aspré von Hoobreuk,1754年12月27日[1]—1809年7月8日)。達斯普雷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在哈布斯堡軍隊中服役。在拿破崙戰爭中,他參與了兩次重大戰役。1809年,他曾短暫擔任步兵團的名譽指揮官並升任師長。他的兒子後來也成為了一位將軍。
達斯普雷協助平定了1789年和1790年的布拉班特革命,並獲得了獎章。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達斯普雷被提拔為團長。他在1805年戰爭期間的一次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809年,達斯普雷在早期的戰鬥中率領一個擲彈兵旅,後來被任命為一個擲彈師的指揮官。達斯普雷最終在瓦格拉姆之戰中陣亡。
早年生涯
達斯普雷於1754年12月27日出生於奧屬尼德蘭的根特,他的職業生涯都在軍中。[2]在擔任上尉期間,達斯普雷在布拉班特革命中表現出色,並於1790年12月19日獲得了瑪麗亞·特蕾莎軍事勳章的騎士十字勳章。達斯普雷參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於1794年晉升上校。[2]
在1799年4月26日的維羅納戰役中,達斯普雷帶領由10個連組成的獵兵軍團參與作戰。[3]獵兵軍團還參與了4月6日的馬格納諾戰役。[4]達斯普雷於1800年2月6日晉升少將。[2]與其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軍官一樣,達斯普雷有著積極進取的眼光。在一次行動中,他的將軍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馮·戈特斯海姆斥責他激進的戰略部署。戈特斯海姆問騎兵部署在崎嶇不平的地面上有什麼好處時,達斯普雷回答說:「可以打敗敵人」。[5]1800年4月7日,蘇爾特的5,000名法國士兵對蒙特法西奧發動了突然襲擊。法國的進攻重創了奧地利軍隊,迫使奧軍一個步兵營投降。只有200人傷亡的蘇爾特軍隊給奧地利軍隊造成了54人死亡、178人受傷和1,400人被俘的損失。達斯普雷在戰鬥中被法軍俘虜。[6]
拿破崙戰爭
1805年
在第三次反法同盟開始時,達斯普雷在斐迪南·卡爾·約瑟夫和馬克的軍隊中任職。他領導了一個由三個半步兵營和六個騎兵中隊組成的旅級單位。[7]當拿破崙的軍隊於10月6日抵達多瑙河時,馬克意識到他的軍隊正面臨與維也納隔絕的危險。當時,他做出了令人質疑的決定,即在烏爾姆附近召集耶拉契奇、弗朗茨·馮·韋內克和施瓦岑貝格親王卡爾·菲利普的軍團,同時放棄向南撤退到蒂羅爾的想法。[8]10月8日,馬克下令將他的軍隊集中在烏爾姆下游的金茨堡,希望讓他的部隊能夠將拿破崙的補給線切斷。[9]
10月8日,繆拉元帥和拉納元帥在維爾廷根戰役中遇到了弗朗茨·澤維爾·奧芬伯格的奧地利部隊。法軍擊潰了寡不敵眾的奧軍,並將倖存者向西趕到了金茨堡。[10]第二天,馬克和斐迪南在金茨堡附近的多瑙河南岸集結部隊。馬克讓達斯普雷和一支包括蒂羅爾獵兵隊在內的輕型部隊控制和偵察北岸。馬克不知道的是,內伊元帥當天早上就讓他的一個師從北部奪取金茨堡的橋梁。[11]
讓-皮埃爾·菲爾曼·馬萊爾將軍的第3師分成三個縱隊,並於10月9日向南進發。法軍的西部縱隊誤入沼澤,而東部縱隊則嚴重延誤。中央縱隊則直奔金茨堡,與達斯普雷的部隊相撞。金茨堡的奧軍士兵一聽到槍聲,立即摧毀了橋梁。不幸的是,這使得達斯普雷前面是法軍,後面則是斷橋。達斯普雷最終率領200名獵兵和兩門火炮向法軍投降。[11]
由於達斯普雷的偵察部隊及時發出警告,奧軍對法軍的進攻進行了有力的防禦,使法軍的進攻在河岸上戛然而止。此時,馬克命令伊格納茲·久萊重建城鎮東側的橋梁,並越過北岸。馬克仍然幻想穿越多瑙河,向和京根和訥德林根進軍。奧軍剛把橋準備好,遲到的法軍西部縱隊就突然出現占領了橋梁,為法國人贏得了戰鬥。[12]
馬克後來聲稱達斯普雷沒有報告他與法國人的遭遇,儘管這可能是為了自我辯解。[13]內伊審問了被俘的達斯普雷並向拿破崙報告說奧地利軍隊正在撤退到比伯拉赫,這是一個假情報,但尚不清楚達斯普雷是否故意誤導法軍,或者他是否只是在猜測馬克的意圖。[14]10月20日,馬克在烏爾姆率領25,000名士兵投降,韋內克於10月18日投降了他剩餘的6,000人,而梅明根的4,600名駐軍也舉起了白旗,這場戰役以奧軍的災難告終。共有近50,000名奧地利人在戰鬥中成為俘虜。[15]
1809年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開始時,達斯普雷在金邁爾的預備軍中率領一個旅,該旅由4個擲彈營組成,外加8門6磅火炮。[16]在1809年4月20日的阿本斯貝格戰役中,奧地利的路德維希大公試圖保衛阿本斯河的防線,但沒有成功。[17]
4月21日,拿破崙在蘭休特戰役中襲擊了約翰·馮·希勒,但奧地利人設法阻止了被法軍包圍。[18]然而,希勒的左翼在白天損失了大約9,000人。達斯普雷的三個擲彈兵營組成了奧地利的後衛部隊,並撤退到了諾伊馬克特-聖法伊特。[19]4月24日,當希勒猛烈反擊巴伐利亞和法軍的追兵時,達斯普雷參與了諾伊馬克特-聖法伊特之戰。[20]達斯普雷後來錯過了5月3日艱苦的埃伯斯貝格戰役。希勒不明智地將金邁爾的部隊派往阿施滕,達斯普雷在軍中晉升中將。[2]
5月8日,希勒的大部分部隊,包括金邁爾的軍團,在多瑙河畔的毛特恩越過多瑙河北岸。[21]在很短的時間內,達斯普雷的擲彈兵再次回到南岸,協助維也納的防禦。[22]4月12日,達斯普雷的部隊掩護奧軍成功撤退到多瑙河北岸。[23]
5月中旬,卡爾大公將列支敦斯登親王指揮的第二預備軍併入第一預備軍。[24]在新的組織中,達斯普雷獲得了自己的步兵師。達斯普雷的師由他先前的五個營再加上三個擲彈兵營組成。[25]
5月21日,阿斯珀恩-埃斯靈戰役的第一天,擲彈兵預備隊沒有投入戰鬥。[26]第二天,拿破崙試圖突破狹窄的橋頭堡,於是派遣拉納元帥率領三個師進攻薄弱的奧地利中央陣地。在危機中,卡爾大公調動了達斯普爾的擲彈兵師來抵抗法軍。[27]當奧軍開始動搖時,卡爾大公親自揮舞著軍旗集結他的軍隊,這極大地鼓舞了奧軍,當奧軍的增援從左右兩側趕來時,法軍的進攻宣告失敗。[28]下午,卡爾命令達斯普爾進攻埃斯靈,此時埃斯靈的法國守軍已經抵抗了多次奧軍進攻。達斯普爾的擲彈兵成功將法國人從村莊中擊退,但後來帝國衛隊的五個營重新奪回了埃斯靈。[29]
5月24日,奧皇任命達斯普雷成為第18步兵團的榮譽司令,但不幸的是,這位將軍註定無法長期享受這一榮譽。[2]達斯普雷的師在7月5日和6日的瓦格拉姆之戰中大致保持相同的編制。此外,還配備了2個6磅炮旅和1個3磅炮連,共24門火炮。[30]4日晚,拿破崙從洛鮑島向多瑙河北岸發起了大規模的兩棲攻擊,迫使奧地利第六軍團和先遣衛隊退卻。[31]當天下午6時,拿破崙派出尼古拉·烏迪諾的第二軍團、歐仁·德·博阿爾內的義大利軍團和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的第九薩克森軍團在瓦格拉姆附近襲擊卡爾大公的防線。在最初被擊退後,奧地利第一和第二軍團反擊並擊潰了法德聯軍。[32]
戰鬥爆發的第二天下午,拿破崙命令艾蒂安·麥克唐納的8,000名士兵進攻奧地利中央陣地。麥克唐納將他的三個師組成一個空心陣型,帶領他的士兵在奧地利預備軍團和第三軍團之間的邊界前進。法軍衝進了奧軍的陣地,但側翼的奧地利軍隊擋住了法軍的襲擊。[33]見麥克唐納的進攻停滯不前,拿破崙派他的預備隊去幫忙。為了阻止法國的進攻,達斯普雷試圖召集他的手下,但在戰鬥中受了致命傷。在他們的指揮官倒下後,達斯普雷的士兵放棄了陣地。[34]當奧軍在戰鬥結束向北撤退時,達斯普雷被救起,但於7月8日在今捷克的米庫洛夫去世。[2]他是在瓦格拉姆陣亡或受重傷的四名奧地利將軍之一。[35]
和他的父親一樣,他的兒子康斯坦丁後來也成為一名奧地利將軍,康斯坦丁參與了1849年的諾瓦拉戰役,於1850年去世。[36]
引注
- ^ Some sources list his birth date in 1754, (as the date of his baptism) and others in 1767. See (德語) Constantin Wurzbach, "Konstantin Ghilian Karl d'Aspre von Hoobreu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Biographisches Lexicon des Kaisertums Oesterreich, Vienna, 1856, B:1 S:77 or "Konstantin Ghilian Karl d'Aspre von Hoobreu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Allgemeine Deutsche Biographie, Munchen/Leipzig, Duncker & Humblot, 1875–1912, Band 1 (1875), S. 620–621.
- ^ 2.0 2.1 2.2 2.3 2.4 2.5 Smith, Digby & Kudrna, Leopold (compiler). napoleon-series.org Austrian Generals 1792-1815: Konstantin D'Aspré von Hoobreuk.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8).
-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149
- ^ Smith, 151
- ^ Arnold, James R. Marengo & Hohenlinden.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UK: Pen & Sword, 2005. ISBN 1-84415-279-0
- ^ Smith, 179
- ^ Ebert, Jens-Florian. napoleon-online.de Österreichische Generalität 1792-1815, Aspre.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Kagan, 392
- ^ Kagan, 400
- ^ Kagan, 402-404
- ^ 11.0 11.1 Kagan, 406-408
- ^ Kagan, 408-409
- ^ Kagan, 409
- ^ Kagan, 212
- ^ Kagan, 440
- ^ Bowden, Scotty & Tarbox, Charlie. Armies on the Danube 1809. Arlington, Texas: Empire Games Press, 1980. 72
- ^ Arnold, James R. Crisis on the Danube. New York: Paragon House, 1990. ISBN 1-55778-137-0. 107-108
- ^ Epstein, 68
-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 and the Archduke Charles.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09) 1976. 153
- ^ Petre, 218-219
- ^ Petre, 251
- ^ Petre, 254
- ^ Petre, 256
- ^ Petre, 264
- ^ Bowden & Tarbox, 91
- ^ Petre, 286
- ^ Epstein, Robert M. Napoleon's Last Vict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War.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4. 113
- ^ Petre 290
- ^ Bowden & Tarbox, 79
- ^ Bowden & Tarbox, 166
- ^ Epstein, 150-151
- ^ Epstein, 153-154
- ^ Arnold, James R. Napoleon Conquers Austr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1995. ISBN 0-275-94694-0. 156-157
- ^ Arnold Napoleon, 163
- ^ Petre, 379
- ^ Wurzbach, Constantin von. "D'Aspre Constantin II Freiherr". Osterreichisches Biographisches Lexikon 1850-1950. Wien, 1957. 170
參考資料
- Arnold, James R. Crisis on the Danube. New York, NY: Paragon House. 1990. ISBN 1-55778-137-0.
- Arnold, James R. Marengo & Hohenlinden.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UK: Pen & Sword. 2005. ISBN 1-84415-279-0.
- Arnold, James R. Napoleon Conquers Austr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1995. ISBN 0-275-94694-0.
- Bowden, Scotty; Tarbox, Charlie. Armies on the Danube 1809. Arlington, Texas: Empire Games Press. 1980.
- Ebert, Jens-Florian. Österreichische Generalität 1792-1815: Aspre. napoleon-online.de.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德語).
- Epstein, Robert M. Napoleon's Last Vict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War.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4. ISBN 0-7006-0664-5.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 and the Archduke Charles. New York, NY: Hippocrene Books. 1976.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
- Smith, Digby; Kudrna, Leopold. Austrian Generals 1792-1815: Konstantin D'Aspré von Hoobreuk. napoleon-series.org.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8).
- Wurzbach, Constantin von. Osterreichisches Biographisches Lexikon 1850-1950: D'Aspre Constantin II Freiherr. Wien.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