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休特之戰 (1809年)
蘭休特戰役 | |||||||
---|---|---|---|---|---|---|---|
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的一部分 | |||||||
莫頓將軍率領第17團的擲彈兵連渡過蘭休特的橋樑 | |||||||
| |||||||
参战方 | |||||||
法蘭西第一帝國 巴伐利亚 符騰堡王国 | 奧地利帝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拿破崙一世 讓·拉納 安德烈·馬塞納 | 約翰·馮·希勒 | ||||||
兵力 | |||||||
60,000[1]-77,000人 | 36,000-46,000[1]人 | ||||||
伤亡与损失 | |||||||
少於1,000人[2] | 9,000人[3]-10,000人 |
蘭休特戰役發生於1809年4月21日,交戰雙方分別是拿破崙率領共60,000人以上[1]的法國、符騰堡(第八軍)、巴伐利亞(第七軍)聯軍,以及約翰·馮·希勒率領的46,000名奧軍。[1]奧軍儘管數量上寡不敵眾,卻依然在拿破崙到來前奮力抵抗,隨後整場戰役明顯成了法軍的勝利。
前奏
當時蘭休特實際上發生了兩場交戰。第一場發生於4月16日,當時希勒率軍將巴伐利亞守軍逐出蘭休特。五天後,法軍在阿本斯貝格戰役戰勝奧軍,迫使後者左翼36,000人撤往蘭休特,讓希勒再次指揮這支部隊。拿破崙確信這是奧軍主力,並下令讓·拉納前去追擊。4月21日,拉納的部隊追上了希勒,後者決定保衛蘭休特以利貨運列車的撤離。伊薩爾河在蘭休特地區被兩座橋橫跨,中央還有座小島。希勒將騎兵前哨部署於蘭休特北方,主力軍則部署在蘭休特內以及南方的高地上。當天早晨,希勒得知法軍約57,000人在安德烈·馬塞納的領導下,正在上游的莫斯堡橫渡伊薩爾河[4]。
戰役過程
希勒意識到他無法支撐太久,因為馬塞納正試圖阻絕其撤退之路。與此同時,奧軍騎兵被拉納的部隊逐退,被迫後撤回蘭休特。法軍迅速攻占北岸的橋梁,而奧軍撤往蘭休特鎮中心以保衛南岸橋梁。奧軍試圖燒毀第二座橋梁,但前幾日的降雨導致他們僅達成部分目標。然而,奧軍還是設法關閉了橋梁盡頭的城門。法軍此時面臨的,是必須在燜燒的橋梁上橫渡。拿破崙派出副將喬治·莫頓(後成為洛鮑伯爵)擔任第17線擲彈兵的攻擊指揮。面對奧軍四面八方的重火力,莫頓下令部下進攻時不要用鳥銃開火。隨後擲彈兵們來到城門前並予以爆破,讓巴伐利亞的部隊得以快速增援破口。[3]
接著雙方在蘭休特內進行巷戰。然而法軍已從蘭休特西側橋梁度過,正由南方進入蘭休特。[3]
後果
許多守軍都遭俘擄,但希勒成功與大部撤往瓦勒湖畔諾伊馬克特。當天午後,法軍最終攻佔了蘭休特。奧軍總共承受了10,000名傷亡,損失30門加農砲,更慘的是他們折損了許多彈藥箱、浮橋火車以及數以千計的補給車。法軍勝利後,花了大部分的下午時光在搜刮這些補給品。[3]
參考
- ^ 1.0 1.1 1.2 1.3 1.4 1.5 Bodart 1908,第398頁.
- ^ Gill 2014,第245頁.
- ^ 3.0 3.1 3.2 3.3 Ralph Baker in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 by Gregory Fremont-Barnes (main editor)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06) 547.
- ^ Ralph Baker in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 by Gregory Fremont-Barnes (main editor)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06) 546-547.
書籍
- Gill, John H. 1809: Thunder on the Danube - Napoleon's Defeat of the Habsburgs, Vol. 1. London: Frontline Books. 2014. ISBN 978-184415-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