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白
诗人
李白
朝代盛唐
太白
青莲居士
出生701年5月19日
武周绵州(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武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附近)
逝世762年11月30日(762岁—11—30)(61岁)
江南西道宣州(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亲属
父亲李客
元配许氏(许圉师孙女)
宗氏(宗楚客孙女)
元配之父许文思
嫡子李伯禽(母许氏)
嫡女李平阳(母许氏)
庶子李颇黎(母东鲁女子)
李太白集

李白[注 1](701年5月19日—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李白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一说其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先人隋末被窜于碎叶,出生于碎叶,属武周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1],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注 2]。被贺知章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诗歌在唐朝已被选进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于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韦庄编选的《又玄集》和韦縠编选的《才调集》。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草书称为“三绝”[2]。其作品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善于利用夸饰与譬喻等手法、自然优美的词句,表现出奔放的情感。诗句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赵翼称:“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生平

早年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凉武昭王李暠九代孙[3]亦有野史说其祖是李建成李元吉,因为被李世民族灭而逃往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且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门之变后全数被害,留有亲生后嗣的可能性很小[原创研究?]。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任城尉。更为了学习而隐居。

李白于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4]出生,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现在主要有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5]青莲乡(今青莲镇)和西域的碎叶(Suyab,位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6]这两种说法,其中后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直到四岁时(705年)才跟随他的父亲李客迁居蜀地,入籍绵州。李白自四岁(705年)接受启蒙教育,从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7]开元三年时十四岁(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元六年,在戴天山(约在四川省昌隆县北五十里处)大明寺读书。二十五岁时只身出四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中年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清代17世纪时作

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问李白说:“我朝与天后(武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听后大笑不止[8][9]。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因李白命“力士脱靴”,高力士引以为大耻,因而以言语诱使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于宫中[注 3]。天宝三年(744年)“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后在洛阳与另两位著名诗人杜甫高适相识,并结为好友。

晚年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届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10]。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参见李璘之乱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去世

四川江油之李白纪念馆

《新唐书》记载,唐代宗继位后以左拾遗召李白,但李白当时已去世。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是病死的[11]皮日休在诗作中记载,李白是患“腐胁疾”而死的[12]

《旧唐书》则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中国民间有“太白捞月”的传说:李白在舟中赏月,饮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里捞月而溺死[13][14][15];在民间的求签活动中亦有“太白捞月”一签文,乃是下下签[16]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大量的诗歌,绝大多数已散佚[17],流传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许多题材都有名作出现,而且因为际遇的不同,每个时期的诗风都有所不同。

诗歌

李白在所有诗歌体裁都有千古绝唱。李白钟好古体诗,擅长七言歌行、五言古诗乐府诗[18]、五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

  • 古诗

沈归愚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便灭,此殆天授,非人所及。”代表作有:《春思》、《侠客行》、《古朗月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日醉起言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望鹦鹉洲怀祢衡》、《赠何七判官昌浩》、《月下独酌》四首、《古风》五十九首、《拟古》十二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把酒问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江上吟》、《扶风豪士歌》、《梁园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南陵别儿童入京》、《金陵西楼月下吟》、《三五七言》。

  • 乐府诗

胡应麟《诗薮》评:“乐府则太白擅其古今。”代表作有:《关山月》、《子夜吴歌》四首、《长干行》、《妾薄命》、《远别离》、《蜀道难》、《将进酒》、《长相思》二首、《行路难》三首、《梁父吟》、《乌夜啼》、《乌栖曲》、《襄阳歌》、《上留田》、《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

  • 绝句

李攀龙《唐诗选》评:“太白五七言绝句 ,实唐三百年一人。”胡元瑞评:“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七言绝句 ,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代表作有:

五言:《静夜思》、《玉阶怨》、《怨情》、《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送陆判官往琵琶峡》、《自遣》、《劳劳亭》、《哭宣城善酿纪叟》、《重忆贺监》、《夜宿山寺》。

七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长门怨》二首、《望庐山瀑布》其二、《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望天门山》、《清平调》三首、《横江词》六首、《山中问答》、《客中作》、《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中吹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山中与幽人对酌》。

  • 律诗

姚鼐评:“盛唐人,蝉也。太白则仙也,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异之思,此独成一境者。”李白的七言律诗写得较少,只有十余首,但也有流芳百世的名作,如《登金陵凤凰台》。代表作有:

五言:《太原早秋》、《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听蜀僧濬弹琴》、《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塞下曲》六首、《宫中行乐词》十首(今存八首,序亦亡佚)、《谢公亭》、《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送友人入蜀》、《访戴天道士不遇》、《金陵》三首、《过崔八丈水亭》、《赠钱征君少阳》。

七言:《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别中都明府兄》、《别匡山》。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唐代尚未普及的,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忆秦娥》与《菩萨蛮》。也有少数人怀疑不是李白所作。

辞赋

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

代表作有:《大鹏赋》、《明堂赋》、《大猎赋》、《剑阁赋》、《拟恨赋》、《惜余春赋》、《愁阳春赋》、《悲清秋赋》。

散文

  • 序文

代表作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表书

代表作有:《与韩荆州书

书法

李白现存于世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纵28.5公分、横38.1公分。行草书5行,共25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见,与高适等结伴同游济源王屋山,登临王屋山华盖峰南麓的阳台宫后,写下此帖。细品此帖,笔法超放,如游龙翔凤,迅如奔雷、疾如掣电;出规入矩、飞舞自得。与其潇洒奔放、豪迈俊逸之人品诗风相为表里,堪称稀世珍宝。

现帖引首被乾隆帝用楷书题了“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则用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元代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和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上阳台帖》。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风格

春夜宴桃李园图,取材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清代画家冷枚绘,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李白诗风浪漫,包罗万象,继承陈子昂提倡的诗歌革命,反对南齐萧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一扫而空。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唐诗都得到创造性发展。

李诗富个性,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内容表现出蔑视庸俗,反抗和不媚权贵的叛逆精神,歌颂游侠仙道,被誉为“诗侠”、“诗仙”,后世亦以诗仙李白称之。

李诗想像丰富,结构奇特,极度夸张,比喻生动,并运用大量神话传说。

李诗歌唱雄伟壮丽的自然,善于描写和歌咏山河,气势豪迈而奔放,不屑于细微的雕琢与对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阔斧、变幻莫测的手法与线条,涂写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创造艺术的鲜明形象,雄放无比的风格。

李白擅用乐府民歌的语言,很少雕饰,自然率真。乐府精神和民歌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极其成熟和解放的阶段。

评价及地位

李白诗歌取材广阔,想像丰富,豪迈奔放,为唐诗冠冕。后世诗人如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诗歌的影响。

唐代诗人皮日休认为李白文字磊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他的作品时“神驰八极”、“心怀四溟”,一般人写不出来。[19]李阳冰对此认为李白非圣贤之书不读,所以他的文字优美地像天上神仙讲出来的话,在近千年来只有李白可以如此。[20]

贺知章赞叹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从天界被贬到凡间的仙人)。杜甫对李白评价甚高,称赞他的诗可以“惊风雨”、“泣鬼神”[21],且无敌于世、卓然不群。[22]

贞元十年(794),元稹作《代曲江老人百韵》,诗中有“李杜诗篇敌”之句。元稹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并尊李、杜者。[23]不过元稹仍认为杜甫之诗较李白佳,因此被视为“李杜优劣论”之始祖。[24]韩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二人都很伟大[25]。韩愈也曾感叹“少陵无人谪仙死”。[26]

白居易有《李白墓》诗,凭吊李白“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27]但在《与元九书》则对李、杜有均有批评:“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 ”

曾巩《代人祭李白文》:“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 。大骋阙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

苏轼《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黄庭坚:“太白歌诗,超越六代,与汉、魏乐府争衡 。 ”

苏辙在《诗病五事》中认为李白的诗:“ 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 ”

王安石编《四家诗集》时将李白殿后[28],说李白诗歌“不知变也”。[29]对此,张戒《岁寒堂诗话》为李白辩护:“王介甫云:白诗多妇人,识见污下。介甫之论过矣。孔子删诗三百,说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识见污下耶”。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十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李太白宗风(国风)骚(离骚)及建安七子,其格极高,其变化若神龙之不可羁。”

杨慎:“太白为古今诗圣。”

王世贞艺苑卮言》:“五七言绝,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太白五言冠绝古今。”

方植之:“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瑶台降阙,有非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

影响

梁楷太白行吟图
(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学

  • 美国小说家约翰·史坦贝克于小说《Cannery Row》用李白的诗歌为小说作结束。
  • 当代诗人余光中著有《寻李白》。
  • 香港小说家金庸受李白诗作《侠客行》影响,著有武侠小说《侠客行》,后改编为电影。

绘画

漫画

音乐

  • 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歌(德语译本),谱写成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
  • 流行歌手李荣浩创作流行歌曲《李白》,成为其代表作。
  • 香港重金属乐队惨惨猪的歌曲《将进酒》,其中歌词即改编自李白同名诗歌。

天文

纪念

  • 2011年2月28日Google在中国的网站首页放置涂鸦纪念李白生日[34]
  • 2015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联合国邮政发行一套邮票,分别选取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6种不同语言的代表性诗歌,于邮票画面呈现。汉语诗歌选取李白的《静夜思》。

传说

传说李白的母亲怀孕前,梦到太白金星钻进自己的肚子里面,不久后怀上了李白,因此将李白命名为白,字太白。

据宋代祝穆方舆胜览》载,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时未有成绩就想放弃,渡过一溪,见到一名老妇磨铁杵,就问她磨来做什么,老妇回答说要磨成针。于是李白悟到学习像把铁杵磨成针那样有恒心,于是回去努力读书。[35]

民间盛传李白醉酒时在“水里捞月”,因而溺死 [36],由于这个传说,而尊奉他为海神水仙王之一,认为文豪李白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员、渔民及水上贸易商旅。

小说《警世通言》、《今古奇观》、《隋唐演义》中,将《新唐书·李白传》中的记载“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扩写成详细的故事。说李白于并州游玩时,见到一辆囚车经过,一问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声威大震的郭子仪,时为校尉,隶属名将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计欲破贼,不巧因风势逆吹,反烧到自军军饷,遂而获罪待刑。李白见之,立即保释郭子仪,为唐朝留下了一个中兴名将。后来郭子仪为报恩于李白获罪后力保李白免死,李白后得到赦免。

家族

父母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

[37]

情人

  • 刘氏,同居后分手,以乘船离开
  • 东鲁某氏

子女 [38]

  • 长女:平阳,许氏所生,出嫁后死。
  • 长子:伯禽,许氏所生,李白去世30年后(贞元八年)去世[39]
  • 次子:天然(小名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不知所终。

学术考证

冯承钧于《唐代华化蕃胡考》中,根据李白生于碎叶城,家族曾于条支生活等记载,认为他是胡人[40]陈寅恪则认为李白之父为西域胡人[41]胡怀琛在中《李太白的国籍问题》认为李白为突厥化的汉人。

郭沫若反对陈寅恪说,认为李白为汉人[42][43]

文献

诗文集及注解

李白生前并未为自己编修文集,临终前,李白将诗文稿交予族叔李阳冰,李白没后,李阳冰为李白整理编成《草堂集》,并为其作序,《草堂集》今已亡佚。后世李白诗文集皆后人重新收集所得。

中国有许多文人为李白的作品评论、注释。节录如下:

  • 南宋杨齐贤注的《李翰林集》二十五卷,只注诗。
  • 元代萧士赟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二十五卷,只注诗。
  • 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二十一卷,只注诗。
  • 清代王琦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诗文合注,是当时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亦是现今最通行的李白诗文集版本。
  • 现代詹锳校注《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 现代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
  • 现代郁贤皓校注《李太白全集校注》

其他收有李白诗文的文集:

生平传记

中国也有许多文人为李白立传。节录如下:

  • 李白自述,如《赠张相镐》诗、《为宋中丞自荐表》、《与韩荆州书》。
  • 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死之宝应元年,即762年)。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李白临终前将诗文稿托付给李阳冰,其文可信度极高。
  • 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是李白墓所在地的地方长官,曾与李白的两个孙女交谈,并见到李白之子的手迹,其文可信度也相当高。
  • 魏颢《李翰林集序》(作于上元二年即761年)。
  •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

新、旧唐书中的李白本传不是第一手资料,基本为根据以上诸文撰写,且有错误,在李白研究中的权威性较低。其他各种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也不外乎以上几种。

《旧唐书·李白传》“在叙述李白籍贯家世以及主要经历等关键问题上都有错误和严重失实”,历代都有学者指出,今人郁贤皓著有《〈旧唐书·李白传〉订误》一文进行了完整总结。新唐书改正了旧唐书中的一些错误,但也因袭了一些错误。

注释

  1. ^ “白”今统读“bái”(白读),但早期有文读音“bó”。英文为Li Bai,但也常按早期文读音译为Li Po或Li Bo,其名字的日语读音Ri Haku在西方文献也有使用。
  2. ^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或称大李杜以别于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杜牧
  3. ^ “力士脱靴”始见于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人李濬松窗杂录》记载“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深然之。上尝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旧唐书》仅记载李白待诏翰林之后,“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余。《新唐书》对此描述基本同于《旧唐书》,补充了“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裴斐认为高力士在玄宗朝,就连李林甫当宰相都得走他后门,肃宗在东宫时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为阿翁,附马辈则呼之为爷,到天宝初已进封为渤海郡公;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脱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无论奉诏作词、侍从游宴或是书怀酬赠,都显得异常拘谨,说明他对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十分清醒,实无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李濬在《松窗杂录》的小序中说:“忆童儿时即历闻公卿间叙国朝故事,次兼多语遗事特异者……”可见《松窗杂录》主要取自公卿的递相传述,而非宫廷正史。对力士谄僭李白一事的真伪,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辨析说:“巫山云雨、汉宫飞燕,唐人用之已为数见不鲜之典实。……巫山一事只可以喻聚淫之艳冶,飞燕一事只可以喻微贱之宫娃,外此皆非所宜言,何三唐诸子初不以此为忌耶?”舆所论极是。由此可见,该故事纯系后人脱离当时语境的虚构,属于传奇无疑。

参考资料

参照
  1. ^ 中国华文教育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2. ^ 《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3. ^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4. ^ 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
  5. ^ 魏颢《李翰林集序》
  6. ^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7. ^ 李白《上安州裴长吏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8. ^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四
  9. ^ 王谠:《唐语林》
  10. ^ 曾巩在其《李白诗集后序》中强调李白晚年从永王璘一事是被逼的:“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中也说:“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辩”。《朱子全书》说:“李白见永王璘反,便从更之,文人之没头脑乃尔...李白诗中说王说霸,当时人必谓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荡,立见疏脱”。
  11. ^ 李阳冰《草堂集序》:“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
  12. ^ 《李翰林诗》:“竟遭腐胁疾,醉魂归八极。”
  13. ^ 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14. ^ 辛文房《唐才子传》说:“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5. ^ 北宋梅尧臣《采石月赠郭功甫》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16. ^ 存档副本. [201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17. ^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它人焉。
  18. ^ 明代胡应麟《诗薮》:“乐府则太白擅奇古今。”
  19. ^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则有李太白。”
  20. ^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不读非圣之书,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21.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2. ^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23.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编《唐代文学史》。第十三章《元稹》。“现存唐人文献中并尊李杜的第一人”。
  24. ^ 《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
  25. ^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元稹作李杜优劣论,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
  26. ^ 《石鼓歌》
  27. ^ 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28. ^ 王巩《闻见近录》说:“ 黄鲁直尝问王荆公:世谓《四家诗选》,丞相以欧、韩高于李太白耶?荆公曰:不然。陈和叔尝问四家之诗,乘问筌示和叔,时书史适先持杜集来,而和叔遂以其所送先后编集,初无高下也。李、杜自昔齐名者也。何可下也。鲁直归,问和叔,和叔与荆公之说同”。
  29. ^ 《诗人玉屑》卷十四引《遁斋闲览》记载 :“或问王荆公云:公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30. ^ this is Li Po laughing underground.
  31. ^ "Shakespeare, and Li Po , and Yeats, and 2-Eli -" "What's the use trying to be like them?"
  32. ^ "one sort of poetry" that "was full of beauty and longing; it exhaled, enervated and helpless, like Li Po," with other kinds of poems, that were "threats and vows."
  33. ^ Li Po.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NASA. [3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34. ^ Bai's Birthday
  35. ^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6. ^ 北宋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37. ^ 《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38. ^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云: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39. ^ 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
  40. ^ 冯承钧〈唐代华化蕃胡考〉,发表于《东方杂志》27卷17号,收入《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
  41. ^ 陈寅恪曾论证说:李白西域胡人“绝无疑义”,“夫以一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域,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则其人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始由西域之人其姓名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李白之父所以自西域迁蜀,盖因“六朝隋唐时代蜀汉亦为西胡兴贾区域”,且“至入中国方改李姓也”。
  42.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11. CSBN 10019·1866. NLC 001217594. 
  43. ^ 郑畅. 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4): 86–91+114. ISSN 1006-0766. CNKI SCDZ198104012. NCPSSD 1002419870需注册账号查阅. 
其他

研究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