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
王仁裕(880年—956年),字德輦,又稱為“詩窯”,唐朝天水人(今甘肅省天水縣)[1]。 五代时期的文学家。
生平
先世太原人。祖父王义甫任成州军事判官,出生在西和县何坝镇马寨村,迁居秦州长道县碑楼川(今礼县石桥乡斩龙村)。
王仁裕生於唐僖宗乾符六年(880年),早年不好讀書,以狗马弹射为樂,二十五歲後,開始就学。最早為秦州判官,后入四川,担任前蜀后主王衍的礼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院學士等职。同光三年(925年),前蜀灭亡,王仁裕入后唐任雄武军节度判官,后罢职归隐汉阳别墅,著有《归山集》五百首。不久王思同任命他为兴元军节度判官。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官至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後周世宗顯德三年(956年)七月十九日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2]
作品
王仁裕通曉音律,善观历象,著有《開元天寶遺事》、《入洛記》、《乘輅集》等[3]。
考古发现
北宋李昉有《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4],1983年在今礼县石桥镇斩龙村出土《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周通议大夫王仁裕墓志铭》,1986年5月出土,今存于甘肃礼县博物馆。
參考書目
- 李昉《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
- 蒲向明《王仁裕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