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族
蒲公英族(英語:precariat;/prɪˈkɛəriət/),或譯作「流眾」[1]、「不穩定無產者」[2]、「殆危族」、「飄零族」[3][4]等,在社會學和經濟學中,是由飽受不穩定之苦的人組成的階級。蒲公英族是不穩定(precarious)與無產階級(proletariat)的混成詞。 [5][6]
新興的危險階級
史坦丁在其著作《不穩定無產階級》中,指出蒲公英族(precariat)一詞於1980年代由法國社會學家們提出,以指涉「季節工」。[4] 而當代的發達國家,史坦丁認為可分作7個階級:[2][4]
- 菁英(elite)
- 受薪人士(salariat)
- 專技人員( profician )
- 工人(working class)
- 蒲公英族(precariat)
- 失業者(unemployed)
- 被隔離者(detached)
史坦丁認為青年遭受學貸、學歷貶值、實習方案等問題影響,而落入不穩定陷阱,被迫從事低薪而無前景工作,或短期雇傭。[2] 這些蒲公英族飽受憤怒(Anger)、失範(Anomie)、焦慮(Anxiety)與異化(Alienation)等情緒困擾,無法建立長久的人際關係,享有穩定的職涯,追求有價值的人生。[7] 蒲公英族不僅帶來不穩定,更削弱公民的政治參與,傷害民主。[7]
參見
參考
- ^ 門婕聰. 评亚历克斯 福蒂《流众的一般性理论》. 典藏-今藝術. 2018-05.
- ^ 2.0 2.1 2.2 2.3 Standing, Guy. 不穩定無產階級:一個因全球化而生的當代新危險階級,他們為何產生,造成什麼問題,社會又該如何因應?. 台灣: 臉譜. 2019. ISBN 9789862357538.
- ^ Bregman, Rutger. 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如果沒有人落在貧窮線以下、如果每個人一週工作15小時、如果可以扔掉護照與簽證。這些夢想為什麼是問題的解方,以及如何實踐. 由陳信宏翻譯. 網絡與書出版. 2018. ISBN 9789869616812.
英國經濟學家斯坦丁(GuyStanding)預測了「飄零族」(precariat)這種危險新族群的出現──一個人數迅速增加的社會階級
- ^ 4.0 4.1 4.2 李易駿. 青年飄零族現象與臺灣就業環境之觀察與反思 (PDF). 社區發展季刊. 2012-06, (146): 53-64 [2022-12-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29).
- ^ F. Lunning (2010). Mechademia 5: Fanthropologi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 252. ISBN 081667387X.
- ^ 鄭英傑. 年輕世代的實驗教育課程新思維:臺灣「青(少)年蒲公英族」社會現象的浮現與教育啟示 (PDF). 課程研究. 2019-03, 14 (1): 79-97 [2022-12-14]. doi:10.3966/1816533820190314010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14).
- ^ 7.0 7.1 不穩定無產階級:全球社會不安之源. *CUP媒體. 2019-08-14 [2022-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30)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
- "Plutonomy and the Precari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oam Chomsky in the Huffington Post
- We’re All Precarious No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acobin, April 20, 2015.
- Cash, credits and crisis: life in the new European 'precari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uardian, May 1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