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地文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地文化相當多元,主要偏向非洲伏都教伏都)文化[1],在法國殖民海地時期,當地曾經被大量傳入天主教的信仰習慣。

宗教與神話

海地的宗教信仰相當多元,其大多數是在法國人殖民海地時期所引進。而這些宗教也孕育出許多豐富的神話故事,但較少為人知。現今海地的國教天主教

宗教信仰

天主教徒佔世界各國人口比例一覽圖,海地所佔的比例頗多
主要宗教的名稱 信仰比例 引進年代 備註
天主教 80%~85% 約1967年(即法國殖民海地初年)[2] 法定國教
基督教 20% 法國殖民時期[3]
伏都教 無確切數字 法國殖民時期 具有爭議

經過調查,約80%的海地人口宣稱信仰天主教,20%的海地人口則是信仰基督教絕大多數目前從屬於羅馬天主教。與其它拉丁美洲國家類似,海地也曾是歐洲天主教國家的殖民地(法國),因此天主教的信仰也就因此進入了海地。由於天主教的信仰觀念已在當地大多數人民的思想中深耕蒂固,所以在海地正式獨立後,天主教很快的在海地憲法中被定為正式國教。至今約有80%至85的海地人為天主教徒。根據海地天主教會的統計,目前在海地的兩個主教區內共有251個教區和1500個基督徒鄉村社區。

另有相當數量海地人信奉伏都教(又稱伏都教(Voodoo))這種起源自非洲的傳統多神崇拜, 因法國人由非洲擄走大量黑人到法國的殖民地做奴隸[4],因而傳入海地。但目前沒有關於海地伏都教信徒的權威統計數字,具有不少爭議(海地人有句俗語,海地有80%天主教徒但有100%伏都教徒)。

雖然伏都教海地之信仰人口還不確定,但是對於音樂節慶部分影響程度比天主教更為深入和廣泛,甚至是兩者混合。[5]

神話

海地神話(又稱美國伏都神話)是一種發源於海地神話。海地神話起源於法國殖民海地時期,融合伏都教基督教文化所發展出來,與達荷美神話有幾分類似。在神話中的一些傳說也有受到印地安人文化之影響。[6]

音樂

海地人大多信仰祖先從非洲帶到新大陸的多神教-伏都教(Voodoo),該教認為音樂是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間的橋樑和中介,這對海地音樂影響極為深遠,海地流行的各種音樂體裁,差不多都與伏都教的宗教儀式以及社會禮儀有關。

在非洲音樂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音樂最重要的樂器也是鼓,伏都教儀式用鼓樂伴奏。海地鼓樂隊一般由三種大小不同的鼓和其他打擊樂器組成,許多打擊樂器就地取材、經過少許加工而製成的,如稱為「擦擦」的搖晃器,便是裝滿干種子的葫蘆,而「阿桑」則是掛着珠子的葫蘆。[7]

文學

奧斯瓦勒·狄朗
埃塞·維萊爾

在整個19世紀絕大部分時間裏,海地的詩歌傾向於模仿法國浪漫主義的詩體,詩人們多以法文創作,奧斯瓦勒·狄朗是關注海地的特有魅力的少有的幾個詩人之一。他開創了用海地克里奧爾語創作的先例,其抒情詩《喬康英語Choucoune (poem)》至今仍是海地詩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1898年,海地詩歌沙龍「圓桌」創立,集合了埃塞·維萊爾法語Etzer Vilaire喬治·西爾萬法語Georges Sylvain、埃德蒙·拉福雷等一群後期浪漫主義詩人。

在小說方面,突出的作家有弗雷德里克·馬塞蘭法語Frédéric Marcelin,著有小說4種,其中的《馬里利塞》(法語:Marilisse)對海地社會進行了詳細深刻的描寫。作家雅克·羅曼則是海地共產黨的領導人,著有以下層社會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露的領袖們》[8]

藝術

鮮豔的海地傳統染布

參見:海地繪畫

絢麗的色彩、單純的創作觀點,是海地藝術的一大特色。海地人常把對於土地貧瘠的無奈、對故鄉的思念給發揮在藝術上面,因此創作題材純樸,又能把當地居民的平日生活給表現出來。[9]

海地藝術與非洲加勒比海國家的藝術型態較為類似,且有時可以看見原住民的圖騰在染布、畫作上。[10]

烹飪

一桌海地傳統美食

海地烹飪受到非洲菜法式烹飪影響極深,是由信仰伏都教的非洲奴隸和殖民者-法國引進來。時至今日,這兩種飲食文化在海地已經混合,演變成另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海地的烹飪習慣也與一些加勒比海國家的烹飪文化有所類似。[11]

大米和豆子是現在海地平民的主要食物,其他常見食物和調味料包括豬肉羊肉、雞、玉米粉秋葵茄子番茄紅辣椒綠辣椒香蕉大蕉)、芹菜洋蔥、芫荽、大蒜

飲料

海地也擁有相當豐富的飲料文化,是在各個節慶中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目前主要的飲料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啤酒,另一種是非酒精的熱帶水果飲品。

海地節日

在海地狂歡節舉辦時期,街上常容易看到觀光巴士的行駛
節日名稱 日期 備考
元旦 1月1日 屬於當地傳統節日
狂歡節 2月全部 有時稱作「海地狂歡節」
聖誕節 12月25日 屬於西方節日

海地所有節日中,最熱鬧也最盛大的就是狂歡節,在為期一個月的節日慶典中,街上會擠進大大小小的遊行隊伍,並且有觀光巴士在大街上行駛,以供觀光客搭乘。在狂歡節裏,也會有一些伏都教的傳統活動舉辦,如祈禱或向神明雕像跪拜。

參見

參考文獻

  1. ^ 伏都教的起源與介紹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3-23.
  2. ^ 《拉丁美洲的宗教》p1126
  3. ^ 《各國宗教與神話》p165
  4. ^ 信仰伏都教的人口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3-23.
  5. ^ 《各國宗教與文化》p168
  6. ^ 海地、伏都-神話故事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5-16.
  7. ^ *認識海地音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Jacques Roumain sur Babalio. [2020-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9. ^ USGS Magnitude 7.0 – HAITI REGION. [13 Jan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5). 
  10. ^ Pooja Bhatia. Art Trove Is Among Nation's Losses. Wall Street Journal. 25 January 2010 [26 Jan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2). 
  11. ^ 海地的飲食. [2010-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