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慶之戰
集慶之戰,韓宋龍鳳元年(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至龍鳳二年(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奪得集慶路(今江蘇省南京市)建立基業進行的作戰。
朱元璋占領滁州(治今安徽省滁州市)、和州(治今安徽省和縣)後不久,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病死,朱元璋領其兵。朱元璋採納部將馮國用等人的建議,決定渡江謀取集慶,以建立根據地,決定先取採石。常遇春和巢湖水軍起義首領俞通海等先後歸附朱元璋。朱元璋積極訓練水軍,首先擊敗元朝中丞蠻子海牙的軍隊,占領峪溪口(今安徽省巢縣東南長江北岸)。六月督師渡江,攻下牛渚磯,進占採石,沿江元軍,望風歸降。隨後,朱元璋派人砍斷船纜,讓舟船順江東去,以示沒有歸意。再攻打太平路(今安徽省當塗縣),元朝平章完者不花等人率兵拒守,朱元璋急攻,破太平,完者不花逃走,朱元璋占領太平。元軍反攻,元朝中丞蠻子海牙率領水軍抵達採石,封鎖姑孰口(當塗南),切斷朱元璋主力與和州的聯繫。元朝民兵元帥陳埜先率兵數萬進攻太平,朱元章派徐達、鄧愈、湯和率軍迎敵,再派別將繞道至元軍後方,兩面夾擊元軍,元軍大敗,陳埜先被俘投降。
七月,朱元璋的元帥張天佑率軍和降將陳埜先攻打集慶,無功而還。八月,朱元璋命徐達率部攻克集慶附近的溧水、溧陽等地。九月,朱元璋再攻集慶,命郭天敘、張天佑等率部從官塘進攻集慶東門,陳埜先從板橋攻打南門。陳整先再叛,誘殺郭天敘,俘獲張天佑,朱元璋被迫撤退。陳埜先率部追殺到高仙鄉(南京東南),被高仙鄉民兵百戶盧德茂誘殺。陳埜先之子陳兆先收餘部,在方山(南京東南)屯兵,和蠻子海牙駐守採石的水軍遙相呼應,準備收復太平。朱元璋用巨艦載石炮,選精兵各守要害,抵禦元軍。
朱元璋與元軍相持四個多月後,1356年二月,反擊元軍。派部將常遇春率軍進攻駐屯在採石(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北)的蠻子海牙部。蠻子海牙率水師在長江上,常遇春避其鋒芒,設疑兵分散元軍的兵勢,隨後率水師直衝中間,把元軍分為兩部,另派兩軍左右夾擊,用石炮擊敗元軍,俘虜一萬多人,蠻子海牙率餘部逃進集慶。
三月初一,朱元璋率軍從太平水陸並進,抵達江寧鎮(今南京西南三十公里),大敗陳兆先,將他俘獲,屬下三萬六千人歸降。元朝湖廣行省平章阿魯輝帶領的苗兵駐守在揚州(治今揚州市),苗兵殺阿魯輝反元,集慶外援斷絕。朱元璋率軍攻城,元朝行台御史大夫福壽率兵出擊,結果兵敗,據守集慶城。朱元璋大軍架起雲梯登城,三月初十日,攻入城內。福壽領兵巷戰,兵敗戰死,朱元璋攻克集慶。蠻子海牙投靠張士誠,水軍元帥康茂才和苗軍元帥尋朝佐等人率部投降。朱元章得到了軍民五十萬。朱元璋派徐達領軍攻克鎮江、金壇縣、丹陽縣、廣德縣等地。七月,朱元璋改集慶路為應天府,自稱吳國公,尊奉小明王韓林兒為主,用龍鳳年號。朱元璋鞏固集慶,使之成為他爭雄天下的大本營[1]。
注釋
- ^ 《中國戰史·宋遼金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