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希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希洵(1890年—1970年7月30日)字子美廣西省武鳴縣馬頭鄉全蘇村人。中華民國法學家。[1]

生平

蘇希洵幼讀私塾,因十分聰慧,陸榮廷乃將養女與蘇希洵訂婚,並送蘇希洵讀書。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蘇希洵入廣西公立法政學堂學習。宣統三年(1911年),與陸榮廷的養女完婚。民國2年(1913年)春,赴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學習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成為武鳴縣歷史上第一位博士。在校學習期間,著有論文《現代憲法的趨勢》,並且將法文版《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譯為中文。[1]

歸國後,民國9年(1920年) 在梧州擔任海關監督。後來,任北京政府外交部兩廣特派員。民國10年(1921年)7月,隨下野的岳父陸榮廷退至龍州,後來又一起赴上海。民國11年(1922年)3月,蘇希洵到北京求職。民國12年(1923年),被任命為北京政府外交部僉事科長兼外交部立俄文法律專科學校教授,外交部歐美司司長及外交總長王寵惠的秘書。民國13年(1924年),赴越南調查商務及僑務,著《中越商務與旅越華僑》一書,又撰論文《條約通論及中國之不平等條約》,當時對修訂「中法越條約」富有參考價值。[1]

民國17年(1928年)起,蘇希洵歷任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科長代理參事、司法行政部總務司司長兼任法官訓練所教務主任。民國20 年(1931年),王寵惠代表中國任荷蘭海牙常設國際法院法官時,蘇希洵任王寵惠的隨身秘書。[1]

民國22年(1933年),蘇希洵任廣西省政府委員。民國26年(1937年),任廣西省政府秘書長。民國28年(1939年),任廣西省教育廳廳長,任內發表《本省教育施政方針、現狀及其問題》、《廣西基層教育與基層經濟建設的聯繫問題》等論文。民國33年(1944年),復任廣西省政府秘書長。民國34年(1945年)後,歷任立法院立法委員、西江文理學院(設在南寧)法律系主任和代理院長等職。[1]

民國38年(1949年)11月,蘇希洵離開廣西赴香港,後赴台灣。[1]

1970年7月30日,蘇希洵在台北病逝,享年80歲。[1]

著作

  • 蘇希洵,羅馬法與中國固有法之比較,大信圖書公司,1953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