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康(1968年3月14日),男,生于北京,编剧、作家。

1987至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理科硕士。1993年从事文学创作,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

著有《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合称“青春三部曲”)、《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剧本《大腕》、《北京风情画》、《我眼里的文化人生》、《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后以小说《晃晃悠悠》成名。

作品

小说与随笔

长篇小说 1998年:《晃晃悠悠》 1999年:《支离破碎》 2001年:《一塌糊涂》 《在一起》 2002年:《激情与迷茫》 2003年:《心碎你好》 2007年:《奋斗》 2009年:《奋斗乌托邦》

随笔集 2002年:《鸡一嘴鸭一嘴》 2004年:《北京姑娘》 2007年:《那些不值钱的经验》 2008年:《口吐莲花》《打捞闪烁时间》 2009年:《愤怒与柔情》

中短篇小说集 2009年:《过山车》

编剧

  • 电影《大腕
  • 2007年大陆热播电视剧《奋斗》作者

主要作品简介

中国第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春小说,小说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当代年轻人迷茫的精神状态,成为1999年度中国最畅销年度小说,发行量达百万册以上,中国的大街小巷的各种书店及书摊儿布满了这部小说的正版及盗版。尽管作者回避媒体,但仍一夜之间仍成为中国的文学青春偶像。不久台湾也发行了这部小说的繁体版。接下来作者出版了《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完成了他本人的青春三部曲,创造了巨大的销量,并成为中国青春文学的经典,这一系列小说也成为中国所有图书馆的必藏书。作者石康也完成了他从畅销书作家到严肃的作家的艰难过渡。 可以说,中国当代的春青文学是从石康开始的。

奋斗

青春时尚剧《奋斗》使再一次石康回到公众的视野,使作者从一个畅销书作家一跃成为大众名人,这部长达32集的电视连续视在中国拥有多达10亿观众,并在亚洲地区成功发行,疯狂的观众通过各种媒体不停地呼吁”我们要看《奋斗2》!“,网络上流传着网友自发写作奋斗续集的各种版本,奋斗捧红了王珞丹,文章等众多明星偶象,使他们成为中国的超级娱乐明星,这部剧集因表达出中国当代年轻人的现实及梦想,连续两年在中国所有电视台被反复多次播放,一时间,只要打开电视,就有《奋斗》在播出,“奋斗”、“八十后”成为2008至2009年度的中国流行语,网友收集的《奋斗》中100句经典台词被热心的网友通过字幕打下来,传上互联网,并在网上到处被转贴、流传,中国的在校生模仿剧中人的装着打扮及行为方式,《奋斗》的几乎每一个人物成为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网络聚集了成百上千个《奋斗》论坛,《奋斗》中的米莱以其清纯及对爱情的坚持,成为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断电视剧之后,《奋斗》小说发行也取得空前的成功,被喻为“中国八十后圣经”,《奋斗》不仅使作者石康连续两年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前10,也使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四大金牌编剧”之一,作者名利双收,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及编剧之一,石康本人从青春颓废叛逆的代表,华丽转身,成为引领中国当代主流文化的时尚达人,目前尚不清楚,”奋斗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到底是意味着作者向主流商业文化妥协了,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日益成熟,清楚的是,这一次《奋斗》再次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八十后“年轻人,”奋斗“也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奋斗乌托邦

接《奋斗》第一季,讲主人公陆涛、向南、华子从2006至2010年的经历。 陆涛在徐志森的帮助下,与朋友们一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北京建设一个城市。他最终成功了,但自己却没有得到利益,为了把城市建得完美,他卖掉了自己的股份,并且把徐志森留下的遗产也搭了进去。但是,北京有了一个属于一个自己的艺术卫星城,用来聚集创意人群。在建城市的过程中,徐志森在最困难的时刻因病去世了,陆涛与另一个城市设计者蔡明一起工作,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理想。 华子为了春晓而奋斗,使她成为一个明星,当她成功的时候,春晓醉酒驶车,出了车祸,撞死了人,他却默默替她顶了罪,春晓后来后悔了,用尽全力营救华子。华子出狱了,却不再爱她,华子受到陆涛感染,把自己全部的钱投进入了陆涛的城市,与陆涛一起战斗。 向南受商业社会影响,为了成功,进了证券公司,开始淘金生活,终于迷失在纸醉金迷的商业社会中,他与杨晓芸离了婚,跟遥遥在一起,但遥遥也因他的贪婪离开他,他不思悔过,跟着庄家在股市里兴风作浪,却终因自己不慎,为老鼠仓所累,差一点使公司蒙受巨额损失,关键时刻,被患有自闭症的天才投资者真真救了,他终于知道最爱自己的人是那个郭栩如,但郭栩如却发现他并不爱自己,她为他付出一切,最终却离开他。失意的华子找到陆涛与华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激情,与他们一起建设城市。 最终,经历了商业社会洗礼的三个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懂得了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他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