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作品號K. 365/316a,在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中被編為第10首,亦是唯一的雙鋼琴協奏曲作品[註 1]

背景

此作的完成時間未知,艾倫·泰森英语Alan Tyson主張可能落於1775年8月至1777年1月之間[註 2],然而多數的專書皆認為應完成於1779年,持此觀點的學者則有Stephan D. Lindeman[譯名請求]、義爾贏(John Irving)與亨森(Maurice Hinson)等人[2]。此外,根據南妮兒的紀錄,這首協奏曲應是莫扎特為姊弟倆能共同演奏所作[1]:56

K. 365協奏曲的手稿現存波蘭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圖書館英语Jagiellonian Library

首演

此曲最早的演出紀錄在1780年9月3日,便是由莫扎特姊弟一同擔任鋼琴演奏,演出地點位於薩爾茲堡宮廷[1]:56

出版

第一版樂譜由J. Anton André[譯名請求]於1800年出版[3]

分析

K. 365協奏曲屬於協奏交響曲之一[註 3]。繼承了此一樂類的特色,其獨奏樂器的技巧要求相當高,以滿足公眾音樂會的需求[註 4]。在此同時,這類作品的特點是愉悅、優雅且平和,刻意避免了大膽的轉調,或是過分強烈的對比。K. 365協奏曲E大調的調性設定,則同第9號鋼琴協奏曲第39號交響曲、《魔笛》序曲等作品般,是莫扎特筆下為人熟知的色彩。

配器

這首協奏曲的原始配器是鋼琴二台、雙簧管二把、低音管二把、圓號二把,以及弦樂。莫扎特曾將之擴寫為包括單簧管、小號各二把,以及定音鼓在內的完整二管制,但由於沒有正式寫入總譜中,此一擴寫的真確性受到了質疑[註 5]。現今,關於上述樂器的選用多以「自由選奏」(ad lib.)為主。

與尋常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相比,K. 365協奏曲有更多的時間由鋼琴間「交流」[4],二台鋼琴的地位可說是等量齊觀的,並時常以相互堆疊的方式累積彼此聲量,同時與管弦樂形成互動、甚至是對抗的態勢。在此同時,管弦樂的份量則大部分較其他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為輕(例如木管部門僅演奏長音,以及弦樂撥奏演奏等)。不過,若指揮者選用了鼓、號等樂器,則更能夠帶來交響曲般的豐富、平衡的音色。

結構

雙鋼琴協奏曲採一般的三樂章體裁:

  1. 快板(Allegro),4/4
    拍子
  2. B大調,行板(Andante),3/4
    拍子
  3. 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2/4
    拍子
第一樂章

雙呈示部的奏鳴曲式,樂團回復段(ritornello)略去了第二主題與過渡段,呈示部第二主題(第96小節)則另有一附題(第104小節)加入,形成豐富的「主題群」,以上皆顯出了莫扎特自由的創作思維。

在發展部,除了素材繼承自呈示部之外,此段的重點在於鋼琴的表現性,因此避免了頻繁轉調、不安定的色彩等(承前文),使得此發展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奏鳴曲式發展部,而是一種「有限發展的」、較能吸引聽眾注意的鋪排。

樂章的結束段遵從了古典主義協奏曲作品的「傳統」,以樂團總奏的方式呈現。

第二樂章

此樂章雖有第一主題、第二主題之分,但由於調性未移轉,顯然悖於奏鳴曲式的基本要求[註 6]。論者認為,將第二樂章視為三段體,更符合其音樂內容[1]:123

調性之外,第二樂章的一大特點是第二主題(第35小節)的配器,由雙簧管演奏主題,鋼琴僅以分解和弦伴奏的手法,使得主題色彩更為豐富[註 7]。又,第二樂章是唯一沒有裝飾奏的樂章,更近似於歌劇詠唱調的表現方式。

第三樂章

繼承前一樂章的配器特點,木管樂器在第三樂章的地位大幅度地被提升,使得此樂章更具有交響曲化的特色。此外,同K. 364協奏交響曲一般,特別強調獨奏在此的互動性與華麗性。

商業錄音

註釋

  1. ^ 在此不計入K. 242三鋼琴協奏曲的雙鋼琴改編版本。
  2. ^ 根據莫扎特父子使用的稿紙(用於第一、第三樂章華彩段)所做出的判斷[1]:54
  3. ^ 協奏交響曲(法語:Symphonie concertante)是盛行於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早期的一種樂種。在法文原文中,形容詞concertante指「協奏的」或「對談般的」[1]:17。在莫扎特筆下,這一形式的作品則共計有七首。
  4. ^ 例如第一樂章使用了三連音、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以及頻繁的斷奏、大跳等,凡此皆顯出K. 365協奏曲是為職業演奏者所作的考量。
  5. ^ 以上三項樂器的加入,僅見於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所出版的「舊全集英语Alte Mozart-Ausgabe」(1881年)[1]:55
  6. ^ 若做細部分析,可發現不論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其調性始終停留在主調B大調。特別是二次再返的第一主題(第1、第11、第65小節),句尾和聲一致以「屬-主」作結,予人安定的感受。
  7. ^ 雙簧管做為互動樂器的手法向來為莫扎特所愛用,在音樂會詠唱調K. 272的小短曲(cavatina)中,其實際內容便是雙簧管與女高音的二重奏。

參考資料

參照
  1. ^ 1.0 1.1 1.2 1.3 1.4 1.5 楊青樺. 莫札特薩爾茲堡時期兩首多鋼琴協奏曲的比較性研究—F大調三鋼琴協奏曲(K. 242);Eb大調雙鋼琴協奏曲(K. 365)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年8月 [2021-06-04]. 
  2. ^ Stephen D. Lindeman, The Concerto: A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Guide, Routledge Music Bibliographi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页码请求]. ISBN 9780415976190.
  3. ^ Blume, Friedrich.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 1976. Foreword.
  4. ^ Huscher, Phillip.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flat Major, K. 365 (PDF).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2015-07-31]. [失效連結]
樂譜
  •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 1976 (revised edition). Plate EE 3830. Ed. by Paul Badura-Skoda.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