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形类
梁龙形类 | |
---|---|
小梁龙属的骨骼,位于布鲁塞尔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演化支: |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
演化支: |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
演化支: |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
总科: | †梁龙总科 Diplodocoidea |
演化支: | †梁龙形类 Diplodocimorpha Calvo & Saldago, 1995 |
演化支 | |
梁龙形类(学名:Diplodocimorpha)是已灭绝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生存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期间。该分类群主要包括三个科:雷巴齐斯龙科、叉龙科和梁龙科,后两科构成鞭尾类。该名称最早由Calvo和Salgado(1995年)使用,他们将其定义为“特氏雷巴齐斯龙(Rebbachisaurus tessonei sp. nov.)、梁龙科以及二者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先前,这一分类群不经常被使用,并被认为是梁龙超科的异名,因为人们经常发现这些分类群具有相同内容。2005年,迈克·P·泰勒和德恩·奈许回顾了梁龙科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学,并意识到梁龙超科并不等同于梁龙形类。前者基于节点定义,而后者基于分支。[1]2015年,伊曼纽尔·乔普、奥克塔维奥·马图斯和罗格·本森发表了一篇基于标本的梁龙科相互关系的系统发育分析,并支持将其拆分。简棘龙被发现比雷巴齐斯龙科更为基础,因此在梁龙形类以外,但比萨尔塔龙更接近梁龙,因此在梁龙超科以内。以下演化树遵循乔普等人的研究结果。[2]
梁龙超科 Diplodocoidea |
| ||||||||||||||||||||||||||||||||||||
参考资料
- ^ Taylor, M.P.; Naish, D. The phylogenetic taxonomy of Diplodocoidea (Dinosauria: Sauropoda) (PDF). PaleoBios. 2005, 25 (2): 1–7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5).
- ^ Tschopp, E.; Mateus, O.; Benson, R.B.J. 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 (Dinosauria, Sauropoda). PeerJ. 2015, 3: e857. PMC 4393826 . PMID 25870766. doi:10.7717/peerj.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