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傅學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傅學禹
大明翰林院庶吉士
大順長安縣知縣
籍貫四川重慶府巴縣
字號字榆谿
出生萬曆四十二年六月初四日(1614年7月10日)
逝世卒年不詳
出身
  • 崇禎十二年己卯科舉人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同進士出身

傅學禹(1614年7月10日—?),字榆谿四川重慶府巴縣人,民籍,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四川鄉試第十一名舉人,十六年(1643年)中式癸未科會試第一百八十五名,三甲第二百二十八名進士。吏部觀政,授翰林院庶吉士[1],改選外任[2]李自成入燕,授偽職長安縣知縣,為天下笑[3][4]

家族

曾祖傅顯邦(誥封紹興府知府);祖父傅寵(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雲南按察使,入鄉賢);父傅汝楫(庠生)。

参考资料

  1.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三代履歷》
  2. ^ 「改選外任者十人、姚文然,若侯,桐城人、劉肇國,阮仙,潛江籍安福人、白胤謙,若水,陽城籍清澗人、傅學禹,榆谿,巴縣人、趙熲,韓公,項城人、張玄錫,仲茗,清苑人、梁清標,玉立,錦衣籍真定人、成克鞏,青壇,大名人、李化麟,淡河,韓城人、李長祥,硯齋,達州人、魏學濂,退密,嘉善人」,《明季實録》卷一
  3. ^ 「第四榜補選各省州牧吳箎、傅學禹等,各省縣令朱國壽王之鳳等共五十名」,《明季北略》卷之二十·二十三辛亥諸臣點名
  4. ^ 「跋明崇禎十七年進士錄。嗚呼此結有明一代之局者也,高皇帝三百年鼓鐘之澤,烈皇帝十七年夢卜之誠,於是乎熸,是科以邊警阻隔,貢士之副計車者不能前,詔書特改試期於秋仲,倥偬釋褐,未及題名太學而國已亡,通州閣學〔魏藻德〕由庚辰進士第二,不三年遽大拜,又驟越同事三相,副井硏閣學〔陳演〕主省試,葢遭遇之最隆者,鼎湖之役井硏已賜歸,徘徊闕下,偕通州蒲伏賊營以遭戮辱,而相傳是科館選流賊,密令山西巨商主之,凡求讀中祕者,巨商即招致之,為納賂於宦者無不得,及城陷,牛金星大言曰:新翰林尤宜速報名,諸人始悟前此來招致者之為賊也,內負疚而外畏禍,逡巡而出盡汙僞命,第一甲三人無論已,三十六庶常不得免者三十四,嗚呼是館閣未有之恥也,以是知君子之守身,必無可夤緣幸進之理,而當時苞苴之詭如此,亦不可謂非亡國之君矣,予嘗得流賊所授降臣官簿一冊,頗與諸野史所紀不同,金壇周鍾以勸進撰表得檢討最幸,夷陵黃燦納貨五千得編修,華亭朱積引見同年得檢討,西鄉楊棲鶚得直指,豐城史垂譽、霑化李呈祥竝得禮儀從事,嘉善魏學濂得戶司務,晉江楊明烺得順天安撫,晉江張元琳得關門防禦,遂平魏天賞得兩淮運副,東莞張家玉、大興史可程、懷寧劉餘謨、真定梁清標、安福劉肇國、山陰魯栗、昆明龔鼎、韓城李化麟、晉江王九雲、會稽王自超、新喩萬發祥皆以庶常畱館,下此則盡改為縣令,南昌羅憲汶得遷安,番禺劉廷琮得內江,麻城傅學禹得長安,杞縣何胤光得井陘,陽城白胤謙得南鄭,淄川高珩得襄陵,掖縣張端得仁壽,項城趙熲得大名,武陵胡統虞得曲沃,清苑張元錫得武功,大名成克鞏得華陰,崇德吳爾壎得蒼溪,就中惟張家玉不入朝,捕至不拜,縛端門者五日釋之,遂投書喻賊,賊又臨以刃,不動,賊必欲授以官,家玉忽遜詞受之,人皆疑焉,不知其以此乘閒而逃也,萬發祥則為耳聾且毁面,賊怒夾之,亦逃去,吳爾壎詐為將之任者得逃,其後家玉殉於增城最烈,發祥殉贛關,爾壎殉江都,葢三十四人中之孤鳳也,魏學濂亦終死要不失為晚,葢其餘則皆已矣,幸得不預者二人達州李長祥其後閒關戎行,累起累蹶,事敗行遯不知所終,最稱完節,而其一亦不終,散官則全椒吳國龍得待詔,宜興吳剛思得禮儀從事,清苑王爾祿得戶從事,無錫秦涆得禮司務,井硏胡顯得中書,常熟歸起先得西京畱守經歴,安邑呂崇烈得屯田防禦,鄞縣徐家麟得山東防禦,涇陽武愫得淮陰防禦,安邑王道成得青州防禦,宛平楊璥得揚州府尹,掖縣姜金胤得□州府尹,全椒吳國鼎得濟寧令,江津程玉成得山西學正,而如吉水鍾性樸之降於路者尚不在此數焉,龔鼎程源再亂滇中,嗚呼有明中祕禮絕百僚,而甲科亦最重於流輩,一時喪亂,士失所守,竟攘攘至此,悲夫南中解尚書學龍再定六等逆案,傳聞不甚有據,如家玉發祥反誤入之,而得脫者甚多,後世將何所信焉,予之詳錄而不諱也,殆以為百世之戒,雖或觸孝子慈孫之恨,而不恤也,雖然莫謂是科之人止此也,澤州孟章明隨其父刑部侍郎兆祥殉京師,清苑張羅俊與弟光祿卿羅彥殉保定,三原石崑以佯狂死;南中之亡,歙縣凌駉殉河南,孟津陳爊殉洛陽,鄞縣周志畏殉江都,無錫龔廷祥殉江寧,江都梁於涘殉萬安,崑山顧咸建殉錢唐,其起兵者掖縣劉允浩殉建昌,溧陽史夏隆殉吉安,烏程溫璜殉休寧,華亭李待問殉華亭,嘉定黃淳耀殉嘉定,宜興盧象觀、吳江吳易殉太湖,而長洲劉曙亦以謀起兵死;閩中之亡,江都鄭為虹殉仙霞,廣安歐養素、南昌熊緯殉汀州行營,晉江郭符甲殉晉江,其守贛而死者京山楊文薦、錢唐姚奇胤、南昌龔棻,而休寧吳聞禮殉永豐,南昌周定礽殉廣信;浙東之亡,吳江王景亮殉三衢,海寧俞元良殉海寧,錢唐徐復儀殉會稽;監國魯王入閩,莆田林嵋、海寧湯棻殉興化,侯官林垐殉福清,而閩縣林之蕃亦以謀起兵死;粵中則山陽朱日昇家居以通表事洩死,孫賊之難嘉定羅國瓛殉䖍南,晉江郭承汾殉貴陽,而宜興吳貞毓亦以孫賊死;滇中之亡,廣安鄧思廉殉緬甸;其遯入海島而死,終不食周粟者,慈溪馮元飂、同安沈佺期、嘉興譚貞良也;此外如雲南楊永言、會稽余若水、青浦張若羲、山陰金廷詔、鄞縣周齊曾、餘姚李安世、遂寧呂潛、嘉善錢默、順天李孔昭皆固守殘山剩水之節以終其身,嗚呼,觀於前此四十餘人,十五宗之所飮泣也,觀於後此四十餘人,亦足以一雪死者之恥矣」。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卷二十九·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