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迪·萨莫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迪·薩莫爾
Adi Shamir
攝於2018年
出生 (1952-07-06) 1952年7月6日72歲)
 以色列特拉維夫
母校特拉維夫大學
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知名于RSA加密演算法
費奇-菲亞特-薩莫爾標識方案英语Feige–Fiat–Shamir identification scheme
差分密碼分析
奖项厄爾多斯獎英语Erdős Prize(1983年)
帕里斯·卡內拉基斯獎英语Paris Kanellakis Award(1996年)
圖靈獎(2002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
以色列獎(2008年)
皇家學會外籍院士(2018年)[3]
网站www.wisdom.weizmann.ac.il/profile/scientists/shamir-profile.html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密碼學
机构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
论文The fixedpoints of recursive definitions[2](1976年)
博士導師佐哈·曼納英语Zohar Manna[1]
博士生埃利·畢漢姆英语Eli Biham
烏列爾·費奇英语Uriel Feige
阿莫斯·菲亞特英语Amos Fiat[1]

阿迪·薩莫爾希伯來語עדי שמיר‎,羅馬化:Adi Shamir,1952年7月6日)是一名以色列密碼學家。他是RSA加密演算法的共同發明者(與羅納德·李維斯特倫納德·阿德曼),費奇-菲亞特-薩莫爾標識方案英语Feige–Fiat–Shamir identification scheme(與烏列爾·費奇英语Uriel Feige阿莫斯·菲亞特英语Amos Fiat)的共同發明者,與差分密碼分析的發明者之一,並在密碼學計算機科學領域做出許多貢獻[4]

教育

薩莫爾出生於特拉維夫,1973年在特拉維夫大學獲得數學理學學士學位,並分別於1975年及1977年在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

職業生涯與研究

華威大學做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員後,薩莫爾於1977年至1980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做研究,然後回到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成為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系的成員,2006年起,他也是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特聘教授。

除了RSA,薩莫爾對密碼學的其他眾多發明與貢獻還包括薩莫爾秘密分享英语Shamir's Secret Sharing、對墨克-赫爾曼背包密碼系統英语Merkle–Hellman knapsack cryptosystem的破解、可視密碼以及TWIRL英语TWIRLTWINKLE因子分解裝置。他與埃利·畢漢姆英语Eli Biham在1980年代末一起發現差分密碼分析,這是一種攻擊分組加密的通用方法。後來發現,差分密碼分析已經被IBM[5]美國國家安全局(NSA)[6]所知曉並被保密。

薩莫爾還對密碼學以外的計算機科學做出貢獻,例如找到第一個2-可滿足性英语2-satisfiability線性時間算法[7],並展示PSPACEIP英语IP (complexity)複雜性類別的等價性。

獲獎與榮譽

薩莫爾獲得許多獎項,包括:

他於201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阿迪·萨莫尔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
  2. ^ Shamir, Adi. The fixedpoints of recursive definitions.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October 1976. OCLC 884951223 (英语). 
  3. ^ 3.0 3.1 Anon. Adi Shamir ForMemRS. royalsociety.org. London: Royal Society. 2018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One or more of the preceding sentences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e royalsociety.org website where:

    "All text published under the heading 'Biography' on Fellow profile pages is available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oyal Society Terms, conditions and policies,存档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檔日期 2016-11-11)

  4. ^ 阿迪·萨莫尔数字书目索引与图书馆项目中的页面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5. ^ Coppersmith, Don. Th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 and its strength against attacks (PDF).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y 1994, 38 (3): 243–250. doi:10.1147/rd.383.024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6-15).  (subscription required)
  6. ^ Levy, Steven. Crypto: How the Code Rebels Beat the Government — Saving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Penguin Books. 2001: 55–56. ISBN 0-14-024432-8. 
  7. ^ Even, S.; Itai, A.; Shamir, A., On the complexity of time table and multi-commodity flow problems, 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1976, 5 (4): 691–703, doi:10.1137/0205048 .
  8. ^ A. M. Turing Award.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11年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2). 
  9. ^ Archived copy. [200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6). 
  10. ^ IEEE W.R.G. Baker Prize Paper Award Recipients (PDF). IEEE. [2011年2月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4-25). 
  11. ^ Pius XI Medal. www.pas.va. [201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12. ^ IEEE Koji Kobayashi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Award Recipients (PDF). IEEE. [2011年2月1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1-24). 
  13. ^ Israel Prize Official Site (in Hebrew) - Recipient's C.V..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0). 
  14. ^ Israel Prize Official Site (in Hebrew) - Judges' Rationale for Grant to Recipi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0). 
  15. ^ Presentation of the honorary degree at the Fall 2009 Convcation (PDF). [2011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9-24). 
  16. ^ Laureates of the Japan Priz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