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932年—1949年
国旗
国旗
国徽
国徽
首都葛源(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
(1932年12月11日—1934年11月)
常用语言汉语赣语闽北语闽东语吴语
政府苏维埃政府(第一次)
游击区(第二次)
• 1932年12月11日—1935年2月
方志敏(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 1938年—1949年
曾镜冰(中共闽浙赣党支部领导人)
历史 
• 建立
1932年12月11日
• 终结
1949年8月24日
货币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银元券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银元券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1]
前身
继承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福建省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2]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间的战略基地,其辖区最大时包括福建西北部、江西东北部、交界地区以及南、浙西南等地。[3]:1

历史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11月,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葛源(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召开,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下辖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4]。1932年底,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2]。1932年12月11日,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仍任主席,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囊括上饶横峰弋阳崇安开化等20余县,拥有人口约100万,闽浙赣红军发展到一万余人。

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闽北和信抚两块根据地从闽浙赣省划出与中央苏区建宁黎川泰宁3县合并,成立直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红十一军和闽北独立师从闽浙赣省军区划归闽赣省。红11军调中央苏区改编为红七军团,归中央红军建制。

1935年1月下旬,红十军团懷玉山之戰中失败,方志敏等被俘。2月,闽浙赣省直机关干部大会上,省苏维埃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不久,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被撤销。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闽赣边委闽北游击区闽东特委(游击区)和闽中工委(游击区)等红军力量控制的根据地组成闽浙赣边区。1937年,游击区呼吁当局与中共和谈,福建省政府派遣代表分别与三个游击区中共代表谈判,于1937年底达成协议,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游击队[3]:13-30。1938年6月,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共中央将三区的党组织合并为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3]:1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7年1月,福建省委改组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3]:351。5月,浙南特委归闽浙赣区党委领导,9月改称闽浙赣省委。同时,闽浙赣省委发展了城市工作部组织,各城工部委员会在各地成立[3]:612。1948年,城工部事件发生,导致大量地下党员被秘密处死,省委亦切断了与城工部党员的联系(直到1956年,中共才宣布为城工部事件平反,承认城工部是“党的组织”)。[3]:439-4431949年,闽浙赣省委与和上级组织断联的城工部党员配合解放军解放并接管了福建大部分地区。闽浙赣省委亦有向中、皖南香港台湾等地发展党员。[3]:378, 392

1949年8月中旬,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3]:554,闽浙赣省委的任务完成,其武装力量也收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564-565

参见

参考文献

  1. ^ 《福建省志·金融志》
  2. ^ 2.0 2.1 纪念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暨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座谈会召开.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郑锦华等.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 福建省: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 ISBN 7561508468. 
  4. ^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福建篇).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21-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