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后稷 (人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稷画像

(?—?),,名,又称,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的始祖。使居稷官,因教民稼穡有功,封於邰,號曰后稷

史籍记载,傳說棄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帝时,黎民百姓缺粮。帝命令棄播种百谷。棄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號曰后稷,並被赐姓。后稷是姬姓周人周朝的始祖,又稱周棄周人崇后稷为祖靈、稷神,以郊礼祭祀。後人称后稷为农稷帝君稷王稷神农稷神

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所以他叫“弃”。相传稷王曾于县境南陲的中条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

生平

诗经·大雅·生民》讲述了周部落关于天生后稷的起源神话。诗中载周人的始祖母有邰氏之女姜嫄(一作姜原)为帝喾高辛氏的正妃,本来无子,于是她祭祀上帝求子,爾后她在野外踏到了上帝脚印的大指处[註⁠ 1],感到喜悦,不久便怀上了后稷。怀胎满月後顺利分娩,证明上帝接受了姜嫄的祭祀。生后不久,后稷被放置在狭隘的道上,受到了路过的牲畜的保育养护;又被放在森林之中,得到了樵夫的照料;最后被置于冻实的面上,又有飞鸟用双覆盖掩护他。这些都说明后稷得到了上帝神灵的保佑[參⁠ 2]:115。后人不解后稷为何三次被母弃置于外,造出姜嫄“生子以为不详弃之”的解释,故而后稷得名“弃”。“弃”之名最早出现于《国语》、《礼记》和《左传》,这个误解当在春秋战国已经形成[參⁠ 3]:24胡承珙顾颉刚等引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关于宋平公夫人的初生女“以异见弃”所以被弃于堤下的记述,认为战国时人可能据此拘牵《生民》的神话故事,给后稷赋名“弃”[參⁠ 3]:21—23。《史记·周本纪》亦有类似记载,姜嫄弃子后又感其神奇,遂养育成人,然因初欲弃之,故而名为“弃”[古⁠ 1]

后稷长到能够爬行时就会自己寻觅食物。幼年时便有伟人的高远志向,他玩游戏时,喜欢种植大豆小米、小瓜等,种出来的庄稼都长得很茂盛。到弃长大成人后,喜欢耕田做农事,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发现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和收获,民众都来向他学习。如此他在母亲有邰氏成家立业。司馬遷的《史记·周本纪》根据《尚书·尧典》及《尚书·皋陶谟》篇载“后稷之兴,在陶唐之际”。帝尧闻知弃懂得稼穑之道,便举用他为“农师”。帝舜时,黎民百姓缺粮,帝命令他播种百谷,并封他于(相传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西南[參⁠ 3]:18),号曰“后稷”,另外赐姓姬氏。后稷弃死后,传位于子不窋[註⁠ 2](讹作不窟[古⁠ 2]

記載

国语·鲁语上》载“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礼记·祭法》则载“夏之衰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以来之。”对比之下,后稷弃作为商代或夏衰商兴之际的人物更合乎情理,“‘兴’当‘衰’字之误”[參⁠ 3]:16。倘若后稷是唐虞夏时期的人物,其后有记载的先公只有十五世,且一世一人,然而后稷弃至文王昌十五世先公跨越唐虞夏商千二百余年、三十余世。·孔颖达指出,“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计虞及夏殷周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许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推之,实难据信。”后世史学家对此矛盾提出了多种解释,但因年代久远且史籍文献匮乏,大多为推揣臆测,暂时没有可靠依据[參⁠ 5]:425。根据《国语·鲁语上》的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能殖百;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韦昭注言,“柱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说明在烈山氏时代,柱是位稼穑能人,后人祭祀他为稷神“后稷”,而在周代,“后稷”一词已成为农官称谓[參⁠ 6]:116杨宽等认为“后稷”原是稷神的称谓,如同西周时称土地之神为“后土”,“后”是对地下神祇的尊称,对应上天的“”。“后稷”成为农官之长的名位,乃是后世推崇稷神的缘故[參⁠ 3]:16—17、24。把后稷说成是虞夏时期的农官人物,以及其后代世世承当后稷,实际是后起的远古史传说。又有解释说不窋并非后稷弃之子,《周本纪》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谯周说这是“失其代数”的缘故,认为后稷之后有世系脱落的可能[參⁠ 3]:16汉代史记·刘敬列传》、《汉书·娄敬传》述,“周之先,自后稷封之,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若属实则《史记》所载后稷至公刘四世间应当有十余世。或说“后稷”是虞夏时期的农官名位,周部落的首领世代担任后稷,并非单指一人。《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帝俊生后稷,帝俊源自上古上帝神话,与殷墟卜辞所见之“高祖夋”相同,又解释为帝喾帝舜。其中所谓“稷降以百谷”便是后稷由天上降下谷物种子的神话故事[參⁠ 3]:18。又载“稷之弟曰台玺[註⁠ 3],生叔均”,不清是稷之侄或稷之子,然而《山海经·海内经》又称叔均乃稷之孙[古⁠ 3]

周代五种祭礼郊祭祭祀对象便是后稷。展禽商代郊祭祭祀商先公因其“勤其官而水死”,而“稷勤百谷而山死”。郊祭要求祭祀牲口于国都南郊,《尚书·召诰》载营建东都雒邑时曾“用南郊二。”《史记·殷本纪》引《尚书·汤诰》篇统称大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评价他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尚书·吕刑》并列伯夷、大禹、后稷为“三后”,评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註釋

    註:

  1. ^ 诗经·大雅·生民》记载,稷是姜原“履帝武敏”(踩上上帝脚印的拇指处)所生,而依《史记·周本纪》、《论衡》等书的记载,则是履大人迹。孙作云认为,原始周人以图腾崇拜,履大人迹就是履熊迹。[參⁠ 1]:8
  2. ^ :「不窋」,:「不窋」,拼音Bùkū注音ㄅㄨˋㄎㄨ,音同「布枯」[參⁠ 4]:2727
  3. ^ 又作漦蠒漦玺

參考文獻

引用古籍

    古:

  1. ^ 司馬遷. 周本紀. 史記. [-61]. 
  2. ^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
  3. ^ 山海经·海内经》.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引用其他书籍

    參:

  1. ^ 孙作云.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中国北京: 中华书局. 1966. 
  2. ^ 王玉哲. 《中国上古史纲》. 中国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ISBN 7-208-04538-0 (中文(繁體)).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杨宽. 《西周史》. 《中国断代史系列》. 中国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04. ISBN 7-208-04538-0 (中文(中国大陆)). 
  4. ^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卷四. 中国湖北武汉: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8-07. ISBN 7-5403-0016-7 (中文(繁體)). 
  5. ^ 王玉哲. 《中华远古史》. 《中国断代史系列》. 中国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07. ISBN 7-208-03283-1 (中文(中国大陆)). 
  6. ^ 晁福林.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中国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06. ISBN 7-303-04144-3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前任:
第一代
周部族首領 繼任:
不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