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祚昌
高祚昌(?—?),字賜之,又字庭蕃,晚年號東山,山西省平陽府翼城縣人,原籍橋上山頭腰村,後隨祖上遷居中衛鄉人望村,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光緒癸未(1883)聯捷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改官戶部主事,念雙親年邁,蟄伏不出。後任汾州書院山長,逾二載,又主講晉陽書院,後以士紳敦請,仍回汾州。迨其父捐棺,在籍奉侍七旬老母並主講本邑紹文書院,後改設紹文學堂,仍充教習。辛亥革命後,效法陶淵明,游歸鄉里,種竹藝菊。生平酷好搜羅書籍,考究金石,為官教書所及積蓄,盡數供其所好,喜博覽群書,一過不忘,每談經史,背誦不差一字;而於黃黎洲、毛西河、閻百詩各著作,皆能通其淵源。書法撫鐘王,尤善臨米帖,乞墨寶者即揮灑付之,毫不吝嗇,一時碑文壽序多出其手。他學識淵博,文章高古醇郁,冠絕一時。光緒辛巳(1881年)開局重修《翼城縣誌》,延為分纂。時任事者數人,而筆墨事,實由其一人親之,其鴻才碩學,於此可見。壽64歲而終。
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癸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9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十二年四月,散館,俱著以部屬用[2]。
參考文獻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三):光緒九年癸未五月。庚辰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陳冕、壽耆、管廷獻、業經授職外。朱祖謀、志鈞、丁仁長、徐炳文、邵松年、張預、熊亦奇、李葆實、黃福楙、嚴修、准良、曹寯瀛、錢正圜、魯鵬、王培佑、秦綬章、秦夔揚、甯本瑜、趙汝翰、陳榮昌、胡景桂、曹福元、洪家滋、童祥熊、施紀雲、柯逢時、何維棟、陳如岳、汪鳳藻、趙尚輔、王式文、馬吉樟、彭鴻翊、施調賡、陳鳳樓、沉潛、鄭祖煥、華煇、陳同禮、張琦、周錫恩、傅汝梅、張筠、伍兆鰲、陳後琨、王念祖、綿文、張亨嘉、王紹廉、俞成慶、熙麟、黃桂清、曾宗彥、鄭淑璋、閻迺竹、駱景宙、濟中、高祚昌、李培蘭、陳受頤、陳名珍、彭清藜、李蔭鑾、劉昺燮、鄭邦任、李振鵬、梁鴻翥、雷在夏、康際清、鄭炳麟、李敬修、馮汝騤、孔昭乾、蒯光典、李岳瑞、閻萃峰、周紹劉、王祖畬。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七):光緒十二年。丙戌。四月。己卯。……○引見癸未科散館人員。……李蔭鑾、李敬修、鄭淑璋、孔昭乾、鄭祖煥、李岳瑞、閻萃峰、沉潛、馮汝騤、彭鴻翊、何維棟、閻迺竹、鄭炳麟、伍兆鰲、高祚昌、濟澂、俱著以部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