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塔爾
בית"ר | |
命名緣由 | 約瑟夫·特魯姆多爾 |
---|---|
成立時間 | 1923年12月23日 |
創始人 | 雅博廷斯基 |
創始地 | 里加 |
類型 | 猶太青年運動 |
服務地區 | 國際 |
會員 | 21,000 |
總經理 | Nerya Meir |
目標 | 教育 |
網站 | https://betar.org.il/ |
貝塔爾運動(希伯來語:בית"ר)是一個修正錫安主義青年運動,1923年由澤維·賈鮑京斯基於拉脫維亞里加成立。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同的分支仍然持續在歐洲運作。戰爭結束後,在以色列立國前的定居時期,貝塔爾傳統上與猶太先驅者包括最初的赫拉特和利庫德集團相關聯。它亦與立國前的修正錫安主義準軍事組織伊爾貢有密切聯繫。貝塔爾運動是當時興起的許多右翼運動和青年團體之一,採用特別的敬禮和制服。 [1]以色列一些最著名的政治家年輕時亦曾參與貝塔爾運動,最著名的是伊扎克·沙米爾總理和賈鮑京斯基的崇拜者梅納赫姆·貝京。 [2]
時至今天,貝塔爾在大學校園和各地社區促進猶太人的領導能力。 [3] 其培訓猶太青年的歷史可追溯至以色列立國前。在二戰期間,貝塔爾是與英國並肩作戰對抗納粹德國和及後在巴勒斯坦對英國發動持續游擊戰的猶太軍團的主要招募來源。在歐洲大陸,貝塔爾民兵在獨立抵抗納粹勢力及其對猶太社區的各種襲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
1923 年,貝塔爾由澤維·賈鮑京斯基在拉脫維亞里加的一次猶太青年會議上創立。 會上,賈鮑京斯基談及阿拉伯人對加利利特拉哈伊(Tel Hai) 和其他猶太人定居點的襲擊。他認為,只能透過重建古老的、延伸至整個巴勒斯坦和約旦的猶太國家以色列,方能解決這些針對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嚴重威脅。這是修正錫安主義的定義理念。 [4] 賈鮑京斯基提議創立貝塔爾以培育新一代的猶太人,向他們灌輸民族主義理想,並提供軍事行動訓練,以對抗猶太教的敵人。在1931年於但澤舉行的第一屆國際會議,賈鮑京斯基獲選為貝塔爾的領導人。 [5]
猶太定居點的領袖約瑟夫·特魯姆多爾是貝塔爾的主要模範人物。他 1920 年在特拉哈伊被殺。作為一個只有獨臂的傷殘人士,帶領居民為定居點作最後的防禦,據指他的臨終遺言是:「沒關係,為我們的國家而死是好的(希伯來語:「אין דבר, טוב למות בעד ארצנו 」)」。鑑於當時猶太人還沒有自己的國家,這一點尤其重要:特魯姆多爾指的是,為了進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由賈鮑京斯基撰寫的貝塔爾之歌的歌詞中,有一句引用了特魯姆多爾的臨終遺言「沒關係」。正如這首歌所表達的那樣,貝塔爾青年將像特魯姆多爾一樣「驕傲、慷慨和兇猛(或譯為殘忍 [6] )」,並準備為以色列犧牲自己。
貝塔爾 בית"ר 這個名字指的是在公元 136 年巴柯巴起義中最後一座倒塌的猶太堡壘The consensus is on 135 CE, not 136.[可疑],以及該組織希伯來語名稱的變化縮寫「 B erit Tr umpeldor」或「 B rit Y osef Tr umpeldor」 [7] [8] (ברית יוסף תרומפלדור)。雖然 Trumpeldor 的名字正確拼寫是tet (ט) ,但貝塔爾是用taf (ת) 寫的,以便產生該縮寫。 [7]
儘管受到正統鍚安主義猶太人和非鍚安主義猶太人的抵制,貝塔爾很快在波蘭、巴勒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和其他地方獲得大批追隨者加入。而在波蘭特別成功,其時,波蘭是歐洲猶太人口最多的國家。
1934 年,貝塔爾坐擁 70,000 名會員,其中 40,000 人居住在波蘭。 [9]在華沙,貝塔爾的日常活動包括軍事演習、希伯來語教學和鼓勵學習英語。由波蘭貝塔爾組織的民兵組織曾協助抵禦波蘭反猶組織民族激進陣營的攻擊。 [10] 戰間期的波蘭政府曾協助貝塔爾進行軍事訓練。 [11] 貝塔爾一些成員祟拜波蘭民族主義並仿效了其某些方面。 [12]
在整個 1930 年代和 1940 年代初期,儘管納粹政權持續地迫害和謀殺猶太人,使到難民數字急升,巴勒斯坦託管地的移民配額並沒有因而增加。貝塔爾違反了移民配額限制,協助猶太人廣泛移居到巴勒斯坦,總人數超過 40,000 名。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波蘭,包括前波蘭軍官在內的貝塔爾成員成立了猶太軍事聯盟(ŻZW:Żydowski Związek Wojskowy ),並一起發動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 莫德哈伊·阿涅萊維奇是起義中另一個主要組織猶太戰鬥組織 (ZOB)的負責人,他亦曾接受貝塔爾的軍事訓練。 在1938 年,他擔任波蘭貝塔爾的秘書長。他其後離開組織並很快開始領導華沙的左翼鍚安主義組織青年衛士(Hashomer Hatzair)。
在1941年夏天,尤萊克·布蘭特,一名來自波蘭霍茹夫的貝塔爾領導、波蘭赫魯別舒夫猶太居民委員會(由納粹德國規定成立)主席塞繆爾·布蘭特的親戚,安排了數百名來自華沙猶太區的貝塔爾成員在當地包括 Dłużniów 和 Werbkowice 裡的農場和莊園工作。大多數貝塔爾青年在 1942 年春天和隨後的幾個月與當地猶太人一同被殺害。然而,一小撮人返回華沙猶太區,後來在ŻZW 的不同階級參加了華沙猶太區起義。及後,布蘭特從前往索比堡集中營的死亡之旅中逃脫,遭到赫魯別舒夫當地農民告發,將他交給當地的蓋世太保。他被蓋世太保上級突擊隊大隊領袖艾伯納任命為一個小型工作營的負責人。 1942年底或1943年初,他被艾伯納槍殺。 [14]
在立陶宛貝塔爾的領導人尤瑟夫·格拉茲曼(Josef Glazman)的領導下,猶太戰士與立陶宛游擊隊一同在維爾紐斯市郊的森林中與納粹軍隊對戰。然而,其他國家大多數的反納粹游擊隊均不願意與貝塔爾並肩作戰。傳統上,為了紀念格拉茲曼和向他致敬,大屠殺的倖存者會在贖罪日上演唱一首名為游擊隊之歌的曲目。
1938 年,大衛·拉齊爾(David Raziel)成為貝塔爾和伊爾貢(「國家軍事組織」)的領導人,伊爾貢的軍歌正正是貝塔爾的會歌的最後一節。拉齊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不久就去世了,其時他在伊拉克安巴爾省哈巴尼耶地區參加了一次失敗的英國間諜任務,目標破壞德國的利益。
伊爾貢-貝塔爾聯盟應對阿拉伯人襲擊所採取的策略與主流鍚安主義組織的克制政策不一樣。在 1930 和 4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該聯盟慣常以轟炸阿拉伯平民聚集的地方以回應任何針對巴勒斯坦猶太人的攻擊。伊爾貢與貝塔爾在巴勒斯坦和世界各地密切合作,特別是在非法移民巴勒斯坦這方面,然而他們在組織和結構上仍然保持分離。隨著英國的政策距離猶太人的需求和要求愈走愈遠,貝塔爾和伊爾貢加強執行針對英國、主要基於間諜和暗殺游擊戰略的軍事計畫。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拉齊爾和賈鮑京斯基宣布對英國無條件停火,因為英國和鍚安主義者有共同的敵人——納粹德國。 拉齊爾的副手亞伯拉罕·斯特恩脫離組織並成立了斯特恩集團,後來更名為萊希( Lohamei Herut Yisrael ,「以色列的自由戰士」),繼續攻擊英國目標。 有貝塔爾的激進派分子加入了萊希,但大多數貝塔爾成員都留在了伊爾貢。
後來的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在二戰前曾領導波蘭貝塔爾,他在戰爭結束時抵達巴勒斯坦並立即掌管了巴勒斯坦貝塔爾和伊爾貢,帶領這兩個組織在1948年阿以戰爭中作出貢獻,這場戰爭確立了以色列正式宣布立國後的初始邊界。 貝塔爾和伊爾貢在組織功能上一直保持混合,共享領導權和人力資源。相比之下,猶太事務局的官方防衛組織哈加拿以至其精英部隊帕爾瑪赫幾乎沒有貝塔爾成員。
貝塔爾的成員在以色列海軍的建立過程中有關鍵的角色。以色列第一架飛機就是由賈鮑京斯基的兒子 Eri 駕駛飛往巴勒斯坦,當時他是國際貝塔爾幹事會的成員。
許多以色列著名的保守派人物都是貝塔爾的「畢業生」,包括前總理梅納赫姆·貝京、伊扎克·沙米爾和埃胡德·奧爾默特,以及前國防部長摩西·阿倫斯。前利庫德集團/ 前進黨成員、多個政府崗位的部長齊皮·利夫尼議員曾是一名貝塔爾青年, 尤爾·哈桑議員曾是以色列貝塔爾的領導人。利夫尼和哈桑其後成立了運動黨 ,該組織於 2015 年與中間偏左的鍚安主義联盟中的工黨結盟。以色列現任駐聯合國大使丹尼·達農亦是一名貝塔爾主義者,也是國際貝塔爾組織的前領導人。
自 1970 年代,貝塔爾的會員數目和影響力都在下降當中。然而,貝塔爾仍然非常活躍於猶太復國行動主義的活動。 塔加爾是貝塔爾的青年運動,作為修正派鍚安主義協會的一部分,1980 年代活躍於許多北美的大學校園。貝塔爾在提升人們對蘇聯壓迫猶太人的認知和爭取蘇聯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的權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貝塔爾在澳洲和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仍然有相對顯著的影響力。
在 21 世紀初,貝塔爾在全球擁有約 21,000 名成員。 [15]
在 2014 年,貝塔爾在法國組織了遊行示威,以抗議反猶事件的上升,包括針對猶太教堂和個別猶太人的襲擊。在這些遊行中,有一些貝塔爾成員展示了以前由猶太保衛同盟所使用的標誌。
區域活動
以色列
貝塔爾是曾與反對派赫魯特關聯,但由於政治格局慢慢地轉變,貝塔爾在以色列的追隨者人數自 1970 年代以來一直下降,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篤信宗教的保守派開始在以色列興起。儘管貝塔爾與迅速崛起的忠信社群和阿基瓦之子青年運動(與國家宗教黨有聯繫)有著許多相同的政治目標,但貝塔爾始終維持作為一個世俗派運動組織,沒有支持吞併有爭議的西岸和加薩走廊。 1980年代,由於梅納赫姆·貝京(赫魯特及其後繼者利庫德集團的領導人)成功達成大衛營協議,「世俗右翼」的崛起是貝塔爾追隨者人數的下降另一原因,更多年輕人選擇加入比貝塔爾更極端的組織。
隨著班傑明·納坦雅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遠離修正派鍚安主義的傳統價值觀,貝塔爾開始遭到以色列保守派的批評,認定貝塔爾為意識形態純粹主義者。雖然貝塔爾一直是以色列強大政治人物的供應來源,貝塔爾的領導人因將黨派政治鬥爭置於更優先的意識形態事項之上而遭受批評。 1990 年代後期, 班尼·貝京脫離利庫德集團成立新的赫魯特 。
加拿大
多倫多貝塔爾目前專注於反對以色列種族隔離的類比。 2006 年 2 月,塔加爾在多倫多大學組織了一個「了解激進伊斯蘭教周」的活動。 貝塔爾曾在多倫多和蒙特婁與加拿大民主聯盟等校外組織合作,以宣傳世俗政治和參與性政治對加拿大的重要性。 2007 年 3 月,多倫多大學的貝塔爾-塔加爾更名為「多倫多大學的鍚安主義者」。
貝塔爾-塔加爾在 1980 年代黎巴嫩-以色列衝突期間活躍於蒙特婁和多倫多。 貝塔爾於 2006 年 11 月 9 日在蒙特婁再次活躍,與麥吉爾大學保守派學生合辦一個名為「選擇自由:西方的恐怖主義」的活動。2007 年 3 月,在麥吉爾大學,貝塔爾蒙特婁舉辦了「激進伊斯蘭認知周」。在 2007 年多倫多貝塔爾同期在多倫多大學舉辦了「自由與民主周」。
美國
貝塔爾在美國的第一個分支成立於 1929 年 10 月,主要由 Joseph Beder、William Katz、Haim Messer 和 Israel Posnansky 領導。Beder 於 1929 年春在訪問了巴勒斯坦託管地,並與當地的貝塔爾成員接觸。 貝塔爾美國的第一項活動是與紐約東部和下東城的當地分支一起舉辦光明節派對。
當米哈伊爾·斯特恩博士因為其兒子公開自己是鍚安主義者而遭蘇聯當局囚禁和生病後,來自紐約市的七名貝塔爾成員前往蘇聯並提出代替他服刑。蘇聯政府拒絕了他們的提議並驅逐他們出境。該小組由Fred Pierce領導,成員包括Elie Yossef和 Gilad Freund。
貝塔爾在紐約市和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有一個使徒。克利夫蘭分會提供對所有城市開放的秋季和春季營地,貝塔爾安排以色列的夏季和冬季旅遊團,是為數不多,能為學生提供參觀西岸的機會的組織之一。這些旅遊團允許學生在凱杜明、伊塔瑪爾、阿隆莫雷、東耶路撒冷和希伯倫考察。他們已正式接納凱杜明為姊妹城市,並在凱杜明花大量時間進行志願服務工作。
在 90 年代早期到中期, Ronn Torossian擔任美國貝塔爾的領導人,並使到美國貝塔爾會員增加至數百人。美國貝塔爾之前的領導層包括; Roey Urman、Glenn Mones、Barry Liben、Fred Pierce(70 年代初至中期)和 Benny Rosen(60 年代)。除了針對年輕學生的課程外,貝塔爾美國還為大學生開設了一個名為塔加爾的附屬課程,並大力推動美國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 [16] [17] [18]
之前在美國的使徒包括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薩爾萊·梅利多(1980 年代後期)、 前以色列駐日本大使伊萊·科恩(1990 年代初)、Tova Vagimi、Sharon Tzur、Yitzhak Kerstein、Shlomo Ariav和 Shlomi Levy。
英國
英國貝塔爾早於 1930 年代後期存在,但在以色列建國後停止運作。英國貝塔爾的復興始於 1974 年,由 Eli Joseph、Eric Graus 和 George Evnine 的協助下重新運作。國際貝塔爾運動的伊斯雷爾·米達於1975年抵達英國,在英國多塞特郡的謝伯恩學校成立了一個冬令營,在法國西北部成立了一個夏令營,在以色列成立了一個為期兩周的夏令營。他們在大倫敦和其他地方的開設了分支,組織教育和文化活動,並就蘇聯猶太人和阿拉伯猶太人等議題以及英國當地的問題組織示威活動。 貝塔爾與赫魯特運動曾在倫敦Compayne Gardens 73號「Tel Chai House」共同辦公。當該物業被出售後,貝塔爾在斯坦福山和大倫敦地區其他地點舉行聚會。
在 2004 年到 2010 年期間,巴勒斯坦抵制、撤資、制裁運動每周都會在倫敦牛津街的馬莎百貨旗艦店外舉行反鍚安主義的示威。 英國貝塔爾和塔加爾在此期間每周組織一次的親以色列的示威。
2004 年,英格蘭和威爾斯慈善委員會指貝塔爾「似乎是在促進政治目的而非慈善目的」,貝塔爾因而失去註冊慈善地位。 [19] [20]
多年來,許多貝塔爾成員已移民到以色列。 目前英國貝塔爾有一個由大約 150 名成員組成的活躍小組,其主要活動範圍在倫敦。他們活躍於猶太復國行動主義,進行自衛和武術訓練、政府遊說工作、批評有偏見的媒體和反以色列文章,並組織和支持親以色列的示威活動。他們的網站已經很多年沒有更新,但眾所周知貝塔爾成員仍然很活躍,且正考慮在倫敦設立永久總部。
澳洲
澳洲貝塔爾非常活躍,在墨爾本、雪梨和昆士蘭設有分支。這些分會在每個州份組織了許多活動,包括猶太青年營。 澳洲貝塔爾非是澳洲鍚安主義青年委員會的成員。
澳洲貝塔爾最初在墨爾本成立,並擴展到新南威爾斯州(雪梨)和昆士蘭州(布里斯本)。 1948 年,來自中國哈爾濱和其他地方的貝塔爾成員在墨爾本重建組織,為許多依然無法獲得援助的大屠殺猶太倖存者提供避難所。1953 年,貝塔爾擴展到雪梨,新南威爾斯州貝塔爾是由來自中國的猶太移民建立的,他們的第一批領導人是Hans Dreyer 和 Bob Shteinman。此後,貝塔爾擴展到坎培拉和布里斯本,後來坎培拉分會並沒有繼續保持活躍,而昆士蘭分會則於 2006 年慶祝了其第 50 次團聚。
雪梨分會經歷了不同時期的擴張和收縮,會務在 1990 年代初達到頂峰。在那時期,冬令營恆常吸引超過 220 名成員參加,夏令營的規模也很大,通常會與澳洲貝塔爾的其他分會一同合辦。在這段時間,他們舉辦了幾次聯邦宿營,包括昆士蘭圖文巴的大露營。 澳洲貝塔爾還為高級成員舉辦年度研討會,並為其高級領導人舉辦教育和培訓會議。
貝塔爾一直站於澳洲猶太激進主義的最前線。 澳洲貝塔爾於 1952 年開始抗議納粹支持者和同情者,他們在被指為親納粹的鋼琴家華特·季雪金於墨爾本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釋放鴿子和臭氣彈。該組織在 1960 年代與新納粹團體鬥爭,並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於雪梨猶太社區發起了為支持蘇聯猶太人的抗議活動。在每年的逾越節,澳洲貝塔爾支持在胡拉勒蘇聯領事館外的年度抗議活動和針對波修瓦芭蕾舞團及莫斯科馬戲團表演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澳洲貝塔爾曾抗議蘇聯外交部長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訪問坎培拉和雪梨。在 1970 年代,該組織抗議巴勒斯坦學生總聯盟訪問澳洲學生聯盟,因為後者的政治立場已轉向左翼。及後,澳洲貝塔爾在波斯灣戰爭期間主動在坎培拉伊拉克大使館和伊朗大使館外組織社區抗議活動,抗議伊朗政府資助恐怖主義。澳洲貝塔爾還在德國駐雪梨領事館前遊行,以抗議其認為戰後德國反猶主義的死灰復燃。 2004 年,雪梨貝塔爾積極抗議將雪梨總理和平獎授給巴勒斯坦政治家夏楠·阿什拉維博士。
很多澳洲貝塔爾成員移民到以色列,令兩國貝塔爾之間的密切關係得以維持。 澳洲貝塔爾每年都會派遣成員參加以色列的Hasbarah 遊說計劃。
南非
南非貝塔爾曾是南非最大規模的青年運動之一,但現時影響力已大大降低。該組織總部位於約翰尼斯堡,每年 12 月都會舉辦為期 3 周的夏令營,並持續進行年度計劃,將青年送往以色列。與澳洲貝塔爾一樣,許多南非貝塔爾成員已永久移民到以色列。近年,南非貝塔爾因缺乏資金結束了其年度宿營。最近,南非貝塔爾進行重組,專注於貝塔爾的核心價值,正在重新擴建。
巴西
巴西貝塔爾非常活躍,在阿雷格里港、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都有分支。這些分會都會組織一致的活動,例如夏令營和冬令營,以及許多其他社區倡議行動,全國研討會也很頻繁地舉行,有些活動則會由三個分會合辦。2018年,貝塔爾里約熱內盧分會正式成立,由Theodor Fuchs、Nicholas Beznos、Gabriel Uram、Guilherme Jaffé、Felipe Lazkani、Gabriela Sznajderman、Eduardo Oliven、Bernardo Press、Bruno Sznajderman、Gabriel Kac Nigri、Paulo Orenbuch、Davi Beznos、Caio Cohen和Victor Cohen領導。 2019 年,聖保羅分會成立,由 Marcos Zlotnik、Raphael Harari、David Breslauer 和 Ilan Charchat 領導。 巴西貝塔爾在 Juliana Katz、Yael Gitelman、Mono Sommer(國際貝塔爾的教育長)和 Nerya Meir(國際貝塔爾的執行長)的工作下才得以復興。 到 2010 年代末,貝塔爾已在巴西具有影響力,並且似乎還在大幅增長中。2020 年,巴西第一個哈加拿領導團歷經幾個年代後成立, 賈鮑京斯基的想法終於在該國兩個最大的猶太社區重生。今天,每個分會都有超過 50 名成員,包括導師和學生 。
烏拉圭
作為烏拉圭最大規模的青年運動之一,烏拉圭貝塔爾已大大擴展。其基地位於蒙得維的亞,每周都會舉辦活動,亦會舉辦夏令營和大陸研討會。
義大利
義大利一個青少年團體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貝塔爾成員近期在羅馬創立新分會 。
體育
在以色列有許多貝塔爾運動隊伍,其中包括耶路撒冷貝塔爾足球會 、耶路撒冷貝塔爾籃球會、特拉維夫貝塔爾和拉馬乾貝塔爾。
參見
參考
- ^ Smith, Charles D. Palestine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2nd. Boston, MA: Bedford/St. Martin's. 2004: 115. ISBN 0-312-40408-5.
[Jabotinsky] formed youth groups (Betar) whose practices, patterned after the tactics and symbols of fascism, included wearing brown shirts and using special salutes.
- ^ Smith, Charles D. Palestine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2nd. Boston, MA: Bedford/St. Martin's. 2004: 138. ISBN 0-312-40408-5.
Begin... adhered to his Revisionist ideology throughout his life... He idolized Jabotinsky and served as an officer in the Betar militia in Poland during the 1930s.
- ^ Betar Canada joins Ahmadinejad protest at Columbia. Jewish Tribune. 2007-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3).
- ^ Smith, Charles D. Palestine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2nd. Boston, MA: Bedford/St. Martin's. 2004: 115. ISBN 0-312-40408-5.
- ^ JewishVirtualLibrary, BETA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teiner, Michael. Shir Betar/The Betar Song. [1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 ^ 7.0 7.1 Yaakov Shavit. Jabotinsky and the Revisionist Movement, 1925–1948. Frank Cass. 1988: 51–52, 383 n.4.
- ^ Youth Movements: Betar. Centenary of Zionism: 1897-1997.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4 August 1998 [26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 ^ Shavit, Jacob. Jabotinsky and the revisionist movement, 1925–1948: The Right in Zionism and in Israel, 1925–1985. by Routledge, 1988. Page 5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elzer, Emanuel. No Way Out: The Politics of Polish Jewry, 1935–1939. Hebrew Union College Press, 1997. Pages 7, 16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hapiro, Yonathan. The Road to Power: Herut Party in Israel, p. 36
- ^ Reinharz, Jehuda. Living With Antisemitism: Modern Jewish Responses, p. 306
- ^ Perl, William R. Operation Action – Rescue From The Holocau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83.
- ^ Libionka, Dariusz and Weinbaum, Laurence. "A New Look at the Betar 'Idyll'", in Hrubieszów (Yad Vashem Studies), 37, 2009
- ^ Betar. 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9) (英語).
- ^ Betar Website. [202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2-08).
- ^ Betar America. [2022-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7).
- ^ Betar England. [202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9).
- ^ U.K. charity commission strikes off Jewish youth group. Haaretz.com.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英語).
- ^ UK Jewish charity political row. 2004-08-06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英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