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頭鷦鶯
褐頭鷦鶯 | |
---|---|
P. i. inornata 冬季 北方邦, 印度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扇尾鶯科 Cisticolidae |
屬: | 鷦鶯屬 Prinia |
種: | 褐頭鷦鶯 P. inornata
|
二名法 | |
Prinia inornata (Sykes, 1832)
| |
褐頭鷦鶯各個亞種的分布範圍 |
褐頭鷦鶯(學名:Prinia inornata),也稱純色山鷦鶯或純色鷦鶯,為扇尾鶯科鷦鶯屬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位於印度德干高原。分布於東南亞,從巴基斯坦和印度到中國南部及東南亞的地區皆為留鳥繁殖。該物種曾被歸入褐脅鷦鶯(Prinia subflava),後者主要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今,這兩者通常被視為不同的物種。
鷦鶯屬的鳥類在臺灣俗稱望冬䳂仔(臺灣話:bāng-tang-tiú-á)[2]、望冬仔(臺灣話:bāng-tang-á)[3];而望冬䳂仔(臺灣話:bāng-tang-tiú-á)也用來形容小朋友如鷦鶯般活潑好動。
描述
這些鶯類體長約13-14厘米,具有短圓翅、較長的尾巴、強壯的腿和短黑喙。在繁殖羽期,成鳥的背部呈灰棕色,具有短的白色眉紋和棕紅色的閉合翅膀邊緣。腹部為淡白色。雌雄鳥外觀相同。
冬季時,上半身為較暖的棕色,腹部則較偏棕色。冬季尾巴較夏季時更長。該物種有多個亞種,其羽毛色調略有不同。斯里蘭卡的特有種亞種全年保持夏季羽毛,包括較短的尾巴。
生物學
這種常棲息在濕潤低地草原、開闊林地、灌木叢以及有時花園中的雀形目鳥類,常隱匿不易見。褐頭鷦鶯會在灌木或高草中築巢,每次產下三至六顆卵。(棕脅鷦鶯則在草叢中築巢,並產下兩至四顆卵。)
與大多數鶯類一樣,褐頭鷦鶯是食蟲性鳥類。牠的叫聲是重複的tlee-tlee-tlee。
亞種
- 褐頭鷦鶯華南亞種(學名:Prinia inornata extensicauda)。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4]
- 褐頭鷦鶯台灣亞種(學名:Prinia inornata flanirostris)。台灣特有亞種,臺灣話稱望冬(bāng-tang)或布袋鳥(pòo-tē-tsiáu)。[5]
圖集
-
攝於曼谷
參考文獻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rinia inorn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小川尚義主編. 望冬䳂仔《台日大辭典》. 臺灣總督府. 上卷:1931年出版、下卷:1932年出版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中文(臺灣)).
- ^ 小川尚義主編. 望冬仔《台日大辭典》. 臺灣總督府. 上卷:1931年出版、下卷:1932年出版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中文(臺灣)).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褐头鹪莺华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褐头鹪莺台湾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這是一篇與雀形目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