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認知理論
心理學 |
---|
社會認知理論 (Social Cognitive Theory)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這一理論源於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即學習,本質上說是受到增強與懲罰的影響,而改變了行為的發生概率。例如,小孩說真話,得到了糖果獎勵,以後他傾向於更多說真話;小孩說謊話,得到了糖果,以後他傾向於更多地說謊話。
而社會認知理論則認為,不僅加諸於個體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讓其獲得或失去某種行為,觀察別的個體的社教化學習過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例如,小孩看到幼兒園老師誇讚彬彬有禮的小朋友,並且給其糖果吃,等到他(她)見到幼兒園老師,也會彬彬有禮;而小孩其他特質如性別角色等也是從社會環境學習而來的。
社會認知理論的這個論斷,從在常識看是走了一小步,從在科學上看是了一大步。通過這種理論,行為主義學派的增強理論被用來解釋許多社會心理學問題。社會心理學第一次擁有了改造社會的理論。自社會心理學理論出現之後,大量的電視報道、討論會便隨之出現,社會管理者開始更多地注意示範作用。榜樣的教育意義被空前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 Bandura, A. (1988). Organizational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澳大利亞管理學雜誌,13(2), 275-302.
- Bandura, A. (1989). Human Agency i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美國心理學家,44, 1175-1184.
- Miller, N. E., & Dollard, J. (1941). Soci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 New Haven:耶魯大學出版社
- Miller, Katherine (2005). Communication Theories: Perspectives, Processes, and Contexts (2nd ed.).紐約: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