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著絲點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粉紅色為著絲點

著絲點[1]著點(英語:Kinetochore)是真核細胞染色體中位於中節兩側的3層盤狀特化結構,其化學本質蛋白質,是非染色體性質特質附加物。

著絲點與染色體的移動有關。在細胞分裂(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後期等幾個階段,紡錘體紡錘絲(或星射線)需附著在染色體的著絲點上(而非中節上),牽引染色體移動、將染色體拉向細胞兩極。

著絲點在真核生物中形成並在中節上組裝。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期間,絲點將染色體連接到微管聚合物上。

著絲點和中節並非同一結構,它們的功能也不同,但這兩種結構的位置關係是固定的。在非正規場合中,有時也用著絲點或中節泛指它們所在的染色體主縊痕位置。

區域

中節包括兩個區域:一個內著絲點,該區域用於與DNA中節緊密連接;一個外著絲點,用於和微管發生作用。

單中節生物(包括脊椎動物黴菌和眾多植物)在每個染色體中有一個單獨的著絲點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著絲點。全中節生物(包括線蟲蛔蟲等)順著染色體的延伸方向組裝著絲點。

作用

在細胞有絲分裂S期期間,染色體自我複製,兩個姐妹染色單體由各自的方向相反的著絲點結合在一起。在分裂中期分裂後期的轉變中,姐妹染色單體各自分離,各染色單體上的獨立著絲點驅動它們向紡錘體的兩極運動,形成兩個新的子細胞。因此著絲點是經典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分離必不可少的要素。

組成

即使是最簡單的著絲點也包括超過45種不同的蛋白質,其中大部分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包括一類專用的組織蛋白H3變種(稱為「CENP-A」或「CenH3」)。這些蛋白質在著絲點和DNA連接中起輔助作用。著絲點中的其他蛋白質使著絲點附著於有絲分裂紡錘體的微管上。同時還需馬達蛋白(如動力蛋白驅動蛋白)為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運動提供動力。其他一些蛋白(如MAD2)監測微管的附著情況及姐妹著絲點的張力大小,並在這兩項中任意一項出現問題時活化紡錘體檢查點來阻止細胞複製的循環周期。

染色

染色體鹼性染料染色後,由於著絲點幾乎把中節覆蓋,所以染色後觀察染色體的外形時在著絲點部分染色很淺或幾乎觀察不到著色。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