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琴窟
水琴窟(日语:水琴窟/すいきんくつ Suikinkutsu */?)是指一种日本庭园装饰和乐器,其结构包括一个倒转的密封壶,流水通过壶上部的一个洞口流入壶内的小水池,从而在壶内产生悦耳的击水声音,其音像铃声或日本琴。水琴窟通常设立在手水钵旁边,而这些手水钵往往设立在茶室的入口处,供进行茶道仪式的客人洗手之用。
传统的作法
制作一个水琴窟比想像中的要困难的多,因为所有的零件必须经过细微的调整才能确保它发出好的声音。水琴窟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它的壶,也就是被倒转埋在土里的那部分,在早期是用装米或装水的器具做成的,不论是否有上釉的陶壶都可以用,近来也有出现铁做的水琴窟。未上釉的壶是比较好的,因为它粗糙的表面有助于形成水滴。壶的高度为三十公分至一米,直径为三十公分至五十公分。在顶端的洞直径则大约是两公分。它的原理跟钟很类似,水琴窟的壶被敲击到的时候会发出声响;发出好声音的壶制作出来的水琴窟声音也就会好,反之就像碎裂的钟一样发不出好声音。
水琴窟通常埋在碎石子地里,在壶的底端会用泥土砌好密封以便盛水,且有一根排水管确保水位不至过高。在壶的旁边通常会有陶制的砖,壶的上面则会被拳头大小的石头完全盖住。传统习惯上水琴窟会埋在一颗踏脚石以及日本茶道用的“手水钵(一个用来洗手的水池)”中间,制作与设计水琴窟的材料范围也很广,通常视所在当地的状况而定。
通常只会有一个壶埋在一个手水钵之下,不过在少部分的情况下同一个手水钵会接连埋着两个壶,譬如说爱知县日进市的岩崎城公园、群马县高崎市的创造学园大学以及京都的京都大学。不过要在两个长达五十公分的壶上面找到一个最适合洗手的地方是困难的一件事,所以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希望人故意泼水在两个壶之上来发出声音。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但是埋着多于两个壶的水琴窟也是有可能的情形。
现代样式
现代的水琴窟比起传统要来的多样化,以下是现代水琴窟可能有的样式。
- 现代的水琴窟不一定在水手钵的旁边。
- 水琴窟也可以用一股持续不断的流水发出持续不断的水滴音,而非传统发出的流水音与水滴音(见声音)
- 现在也有金属做的水琴窟。
- 与水琴窟相似的造景也有可能出现在旁边,例如雕像。
- 水琴窟也会被装在室内。
- 公共场所(例如餐厅、店面或者办公室)可能会用喇叭播放水琴窟的声音。
- 也可能会在水琴窟内装置一条管子,使得声音可以传送到别的地方,例如室内。
历史
历史上最初称呼水琴窟为洞水门,但是它早期很少被用在日本庭园建筑中。起先它是一个被倒转埋在土里的器皿,位在日本庭园中的洗手水池旁边,当作排水系统。当水排出时它会发出令人愉快的声音,这让庭园的园丁想要改进它的声音让它变得更好听。它开始流行起来并有了水琴窟这个名字是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中期,大约在同时手水钵也被发明出来。当时著名的日本茶道老师小堀远州的庭园中有水琴窟,且后来大家认为他是水琴窟的发明者。在江户时代末期,越来越少人制作水琴窟,可是在明治时期(1867年-1912年)又变得流行起来。
在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昭和年间早期,水琴窟这个名字几乎被大家所遗忘,东京农业大学平山胜藏教授在1959年的报告中指出,在日本他只能找到两座水琴窟,且都已经被泥土埋起来坏掉不能用了。不过1982年一位朝日新闻的记者写了一篇有关水琴窟的报导,而且向大家募集相关的情报,这使得更多水琴窟被发现,而且在朝日新闻中也出现大量相关文章。不久之后,1985年NHK播放了一个有关水琴窟的电视节目,让水琴窟再次的流行了起来。
声音
水琴窟发出的声音,习惯称之为“水琴音”。
“水琴音”可进一部分为“流水音”和“水滴音”。开始洗手时,大部分的水从小石和瓶的边缘流走产生“流水音”,并与在内侧的“水滴音”产生共鸣;而在洗手完结时,“流水音”徐徐的终止,伴随着“水滴音”。
高档的水琴窟可在其表面不同的小洞产生水滴,而没有上釉的窟表面拥有较多小洞,故此凝聚水滴的效能较好。水滴碰撞到表面所产生的声音可透过窟的设计而扩大。有些水琴窟亦在附近放置了一根竹管作扩音器之用。
由于每座水琴窟所处身的位置不同,而装置方式亦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理论上每一座水琴窟所发出的声音都不相同。
心理方面的概念
水琴窟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这是一个隐藏起来、看不见的装置。当访客在洗手的同时,也会听见从地底下传来令人愉悦的声音。洗手的动作也可以被视为在弹奏“水琴窟”,洗完手后水的声音很快的会消失。水滴清澈的声音被认为可以帮助放松心情,也象征了美丽与和平。
其他
1985年,位于高崎艺术中心学院的双层水琴窟声响被灌录成商业音乐光碟,并由Victor Records发行。此外,艺术家亦利用电脑合成水琴窟的声响并发行音乐光碟,而水琴窟的声响亦被一些音乐家在编制音乐时采用,其中音乐学者田中直子以研究水琴窟音响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