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战役 (1925年)
惠州战役 | |||||||
---|---|---|---|---|---|---|---|
国民革命军东征的一部分 | |||||||
国民革命军攻占“华南第一天险”惠州城 | |||||||
| |||||||
参战方 | |||||||
国民政府 支援: 苏联 |
粤系 支援: 北洋政府 英属香港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蒋中正 陈诚 蒋先云 陈明仁 刘尧辰 † 加伦将军 |
陈炯明 杨坤如 | ||||||
参战单位 | |||||||
国民革命军第一师 | 救粤军 |
惠州战役发生于1925年10月9日至14日,是国民革命军东征的主要战役,交战双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和陈炯明下属的救粤军,国民革命军于此役占领惠州[1]。
背景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广东革命政府和陈炯明的粤军仍然各自据守己方的阵地。其中粤军以惠州为大本营,粤军林虎部守赣南,叶举部和洪兆麟部守闽南,杨坤如部守惠州。5月21日,见粤军主力已退出广东,许崇智、蒋中正便率兵返回广州。6月,平定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叛变。1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将麾下各军编为国民革命军。[1]
在此期间,退入赣、闽的粤军补充饷械,逐渐恢复元气,趁此机会重新入粤。坐镇香港的陈炯明更得到英属香港政府帮助,获百万发子弹、100多万现金支援,北京的段祺瑞政府更送来30万军费和两艘军舰。[2]9月1日,陈军南下进攻潮汕[3]:295,2日,粤南陈军残部邓本殷袭击肇庆[3]:296,15日,潮汕复陷于陈炯明之手[3]:345。
9月2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开会讨论东征问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第一、第四军近3万人编为三个纵队,分由何应钦、李济深、程潜指挥[3]:357,27日,国民政府军事部决定出兵东江[3]:373,9月28日,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以第一、四军为基干讨伐陈炯明,蒋介石下达准备出发令,计划分三期出师[4][3]:374。
经过
陈炯明将粤军主力1万余人集中于惠州,由粤军第六军军长杨坤如指挥。而东征军以第二、一、三纵队分为左、中、右路,进军惠州,其中第一纵队实力最强[5]:218。10月6日蒋介石率军抵达石龙[3]:405,8日令何应钦率军进攻惠州[3]:408,10日,东征军攻克惠州城周边制高点飞鹅岭[3]:422,11日,蒋介石编组攻城先锋队[3]:424,12日,东征军包围惠州城,并向杨发出劝降电,令他将军队撤往白芒花地区收编,杨不从[6]。
10月13日,蒋介石亲自登上飞鹅岭阵地指挥,东征军集结于惠州城外,由第一纵队抽组650人敢死队向惠州城攻坚,由于军援物资中无工兵爆破器材,亦无攻城用重炮,因此敢死队的战术只有冒死抵达城墙下架设竹梯攀墙。在作战前,东征军向敢死队每人发放30银元犒赏,并允诺立功者将会发放100元。当日东征军上午开始向惠州城炮击,并有飞机向城内投掷传单等实施心理战攻势,下午1时向惠州城北门、西门发起攻城,虽有火炮和飞机助战,但在守军强力防御下东征军无法攻入城内,自北门攻坚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2师第4团伤亡过半,团长刘尧辰在攀墙时中弹身亡,当日傍晚第一纵队撤退[3]:428。
10月14日早上,第一纵队重新发动攻城,北门主攻仍为第4团,第7团与第1补充团主攻西门,第8团掩护。炮兵营营长陈诚指挥山炮连将6门火炮移动到距离惠州城外500米处,对城上火力据点进行近距离压制,“专射击敌之侧防机关枪,第二弹即命中之。我步兵即利用敌机关枪毁坏之时,搬运人梯至城脚,冒险登城,并掷手榴弹。”“如此者再,殊知我军之青天白日旗早已飘扬于北门城上矣。”[7]第4团第3连中尉排长陈明仁率先攻上惠州城楼;因登城成功,何应钦下令将预备队投入,随后西门亦被第7团由蒋先云率军攻破[3]:429。守城的救粤军大多失去战意投降,军长杨坤如身负重伤,在残部的保护下自东门突围,向河源撤退。[8]:211-212
惠州战役后,国民革命军收俘4000余人、缴获步枪1,500枝、机枪4挺。第一纵队死伤1千余人,其中241人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事后,陈诚不禁感慨道:“战斗时间虽云两日,实不及六小时,竟能克此金汤。”[7]潮梅旅省团体致电祝贺:“顷闻惠城已下,天险之区,崇朝瓦解,足见以仁攻暴,无坚不陷,无敌不摧。”“逆敌失所凭依,从此乘胜长驱,潮梅光复之期不远。本会敬代两州人民竭诚巾贺,并致慰劳之忱。”[9]
影响
此次惠州之役,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的第一役。经此一战,完全攻克陈炯明的老根据地惠州,奠定了第二次东征的胜利基础。东征军乘胜前进,右路军于10月下旬攻占海丰、陆丰,31日克复兴宁,11月初收复潮、汕。中路军于10月下旬攻占紫金,28日占领五华,11月初进至揭阳,克复饶平。左路军于10月23日攻占河源、老隆,11月上旬攻取梅县,11月初克复大浦。至1926年初,广东全省底定。[10]
1930年3月,黄埔军校在惠州建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埋葬死于惠州城的校军241人,以示纪念。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 1.1 中华民国国防大学编,《中国现代军事史主要战役表》
- ^ 沈洛羊. 戎马倥偬记伟业——周恩来两次东征在海陆丰的足迹.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汕尾日报.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四年六月至十二月. 台北: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繁体)).
- ^ 茅家琦等著《中国国民党史(上)》第360页
- ^ 方志钦、蒋祖缘,《广东通史》现代上册
- ^ 罗国明著,《黄埔军校大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05月第1版,第147页
- ^ 7.0 7.1 陈诚《血红》,1925年12月25日版《革命军》第9期
- ^ 宋其蕤、冯粤松:《广州军事史》下
- ^ 1925年10月19日《广州民国日报》
- ^ 黄埔军校生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的情况. 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杂志.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