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王国
德意志王国并非正式的国名,是后世才有的学术用名词,德意志王国的历史近似名称主要为条顿王国(又称日耳曼王国)(Regnum Teutonicum)或阿勒曼尼亚王国(Regnum Alemanniae)或萨克逊王国( Regnum Saxonum)。就算如此这些名词也并不是普遍有效的。德意志人的国家在中古的正式国名叫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王国泛指的由东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和有血统关联的康拉丁王朝在919年绝灭后所继承的国家。起于919年起亨利一世领导德意志人的国家,只是亨利一世领导的国家在当时的正式国名仍为东法兰克王国,接下来后继者鄂图一世于962年的罗马接受加冕,废弃东法兰克国王头衔后,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而德意志人的国王正式衔位从东法兰克国王变成神圣罗马皇帝与罗马国王,形成了罗马-德意志国王(Roman-German King)双轨制,罗马这个名称就等同德意志的代名词。
起源
古代最常提到德意志这个名词或近似词还是指土地而非国名,1349年,还未加冕神圣罗马皇帝的“罗马人之王”卡尔四世就曾经谈到“在我们整个日耳曼尼亚或特图尼亚的罗马王国”("in our kingdom of the Romans throughout Germania or Theutonia")。
曾经在12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鲁道夫一世跟教宗尼阁三世一起讨论意大利学者巴塞洛缪主张建立一个独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世袭德国王国,然而这个想法在德国引起了恐慌。德国人民对普世罗马帝国头衔的尊严已建立了牢固的情感依恋,以至于无法将德国的王权与其分离。由于对罗马象征主义的强烈依恋,神圣罗马皇帝也极不情愿使用“德国”头衔,并且似乎积极地避免谈到。
德意志王国的类似国名为条顿王国( Regnum Teutonicum )。亨利二世是第一个被称为“条顿人之王”( rex Teutonicorum ) 的人。在 11 世纪后期,由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条顿王国”( Regnum Teutonicorum ) 这个词在德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到十二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弗莱辛的奥托不得不解释东法兰克地区“现在被称为条顿人的王国”。不过条顿人之王仍跟法兰克人和伦巴第人的国王( king of the Franks and Lombards)和罗马人的国王( king of the Romans)混用。
1056年教宗额我略七世为了否定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以此确立教廷对帝国的优越性时才出现教皇教廷开始使用Regnum Teutonicum一词来指代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的王国,试图将他们降低到欧洲其他国王的等级,并称他们为“条顿人之王”(Rex Teutonicorum )取代“罗马人之王”(Rex Romanorum),16世纪后条顿(Teutonicum)这个名词才被德意志(Diutscher)给取代。
承自东法兰克王国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在962年到1157年的实际国名称为“罗马帝国”,1157年到1512年改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1512年到1806年改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语: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
王国的国王是通过选侯们的选举产生,最初的候选者是部族大公。[1]东法兰克王国是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形成,由卡洛林王朝统治直至911年。到了962年之后,奥托一世加冕成为皇帝,东法兰克王国也转称为德意志王国,并在本王国的基础上形成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帝国包括了意大利(951年)、波西米亚(1004年)和勃艮第(1032年)。
德国历史 |
---|
历史系列条目 |
组织
罗马人之王(拉丁语:Rex Romanorum 德语:König der Römer)是自亨利二世统治开始,德意志国王选帝侯在御选后所采用的头衔,该头衔基本上等同于需要教宗加冕的神圣罗马皇帝。
参考资料
- ^ Gillingham (1991), p. 124, who also calls it "a single, indivisible political unit throughout the middle ages." He uses "medieval Germany" to mean the tenth to fifteenth centuries for the purposes of his paper. Robinson, "Pope Gregory", p. 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