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八式轻轰炸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八式轻轰炸机(Ki-32)
九八式轻轰炸机
概况
类型俯冲轰炸机
制造商川崎重工
主要用户日本陆军
制造数量854架[1]
历史
起役日期1938年8月
首飞1937年3月
退役日期1945年

九八式轻轰炸机(日语:九八式輕爆擊機,简称:九八轻爆),日本军方代号Ki-32,是日本帝国陆军的一款俯冲轰炸机,由川崎重工开发及生产,盟军于1942年给予代号“Mary”[2]

研发史

1936年5月,日本帝国陆军提出开发九三式轻轰炸机的后继机型,并提出设计的要求[1],包括在3,000米的发行高度要最小达到时速400公里,在8分锺内爬升到3,000米,可携带一枚300千克至450千克的炸弹,向前及向后各有一挺机枪,以及可作60度的俯冲轰炸。三菱重工川崎重工都呈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日本陆军于1936年12月要求三菱和川崎各自制作样机接受测试,三菱的设计获分配代号Ki-30,而川崎的设计则为Ki-32[1]

川崎重工的设计参考了引进自纳粹德国的He 118俯冲轰炸机,动力来自机头的一具Ha9-II乙ハ9 (エンジン)液冷式V12汽油引擎,最大出力马力850匹[1],这款引擎的原型是川崎重工从德国取得授权生产的BMW VI。亨克尔开发的He 118因为俯冲时的减速性较差,不能作超过50度的俯冲,纳粹德国空军最后选择了可作近乎垂直俯冲的容克斯Ju 87。川崎没有照抄He 118,而是根据本身的需求重新设计,包括在机翼安装了用于控制俯冲制速度的减速板,以符合日本军方可作60度俯冲轰炸的要求。

川崎的Ki-32于1937年3月首次试飞[2],只比竞争对手三菱的Ki-30晚不足一个月,川崎之后生产多7架原型机。川崎和三菱的原型机在基本构型、机翼设计、人员配置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颇为相似,亦同样采用固定式起落架,两者最大的分别是机头的引擎[1],三菱的Ki-30采用的中岛Ha5属于当时日本飞机常用的气冷式引擎,川崎在Ki-32采用自家制造的Ha9-II乙液冷式引擎,液冷式引擎在英、德等西欧航空先进国是十分流行的设计,这种引擎无需在引擎罩的前方设置大型气冷开口,引擎罩可设计成较低风阻的流线型。川崎取得BMW授权可在日本生产其设计的液冷式航空引擎,但液冷式引擎对加工及装配的工艺要求较高,也并非当时日本航空工业界熟悉的设计,所以日本生产的液冷式引擎在可靠度方面一直不及气冷式引擎。

1937年6月,因为两者的性能都达到军方设定的要求,但是三菱的Ki-30使用日本当时比较可靠的气冷式引擎,所以获得日本陆军正式采用,并被命名为“九七式轻轰炸机”(日语:九七式輕爆擊機),落败的川崎只在同年8月获得多造5架原型机供继续测试的订单,不过中日战争在同年爆发,日本陆军飞行战队对新款的俯冲轰炸机大有需求,川崎的Ki-32经改良后败部复活,于1938年8月获日本军方正式采用,并依据天皇纪年(纪元2598年)而被命名为“九八式轻轰炸机”(日语:九八式輕爆擊機),随即进入量产,高峰期月产达50架,在1940年5月结束生产时共有854架出厂,数量比当初获胜的三菱Ki-30约700架的产量更多[2]

实战应用

九八式轻轰炸机是日军正式采用的军机中少数配用液冷式航空引擎的机型之一,其机头引擎罩的造型、纵列双座的配置及固定式起落架成为该机型的外观特征,但因为日本航空工业界对液冷式引擎的技术掌握远不如气冷式引擎,所以日本的液冷式航空引擎的可靠性并不理想,故障率偏高,连带也影响到采用九八式的机队妥善率[2],日军的前线单位也因此对九八式缺乏好评,日本液冷式航空引擎所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到后来推出的三式战斗机彗星舰上轰炸机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虽然受到液冷式引擎的可靠性困扰,但九八式仍然活跃于二战初期的战事,曾经装备九八式的日本陆军飞行战队包括第3、6、35、45、65及75[3],包括中日战争和1939年的苏日诺门罕战役。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入侵香港,第45飞行战队的27架九八式在清晨空袭启德机场一带,香港战役成为九八式参与的最后一次主要作战[3],九八式于1942年起淡出第一线,改作为教练机使用。

基本资料

  • 乘员:2人(前座驾驶和后座机枪手)
  • 机长:11.64米
  • 翼展:15米
  • 机高:2.9米
  • 空重:2,349千克
  • 最重:3,762千克
  • 机翼面积:34平方米
  • 最快速度:423公里/小时
  • 航程:1,220公里
  • 昇限:8,900米
  • 发动机:川崎重工Ha9-II乙ハ9 (エンジン)液冷式汽油引擎(850匹马力)[1]
  • 武装:机头两挺7.7毫米口径机枪,机后一挺7.7毫米口径机枪,最多可携带450千克的炸弹

使用国家

参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Kawasaki Ki-32 Type 98 “Mary”. Pacific Eagles.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 
  2. ^ 2.0 2.1 2.2 2.3 The Kawasaki Ki-32 existed as a light bomber for the Japanese Empire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World War 2 - fewer than 1,000 were made...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3. ^ 3.0 3.1 Francillon 1979,第91–92.页

书籍

  • Francillon, Ph.D., René J. Japanese Aircraft of the Pacific War. London: Putnam & Company Ltd. 1979. ISBN 0-370-30251-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