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五式战斗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i-10
九五式战斗机
概况
类型双翼战斗机
制造商川崎重工
设计者土井武夫
主要用户大日本帝国陆军
制造数量588架
历史
首飞1935年3月
退役日期1942年

九五式战斗机 (简称:九五战、盟军代号:Perry) 是日本陆军最后的双翼战斗机。1934年,中岛川崎争夺作为日本陆军新式战斗机,虽然中岛的Ki-11单翼战斗机比川崎的Ki-10双翼战斗机速度更快,但Ki-10有着更佳的格斗和爬昇性能而得标,日本陆军把Ki-10命名为九五式战斗机,因为1935年是日本皇纪2595年,九五式战斗机可说是九二式战斗机的改良型,大幅减轻其重量和风阻以及采用金属制三叶螺旋桨而成。

主要型号

  • 九五式战斗机一型

九五式最初期型,一型生产了300架。

  • 九五式战斗机二型

加长机身长度,改善其稳定性,二型生产了288架。

基本资料

  • 机长: 7.2米(一型)/7.55米(二型)
  • 翼展: 10.02米
  • 机高: 3米
  • 翼面积: 23平方米
  • 空重: 1,360千克
  • 最重: 1,740千克
  • 发动机: 川崎 Ha-9-II甲(850匹马力)
  • 最快时速: 400公里/小时(在3000米高空)
  • 航程: 1,100公里
  • 昇限: 11,500米
  • 爬昇率: 1,000米/分钟
  • 翼载: 75.7千克/平方米
  • 武装:两挺机头7.7毫米口径八九式机枪

实战

九五式战斗机

九五式战斗机在中日战争前已配备给驻满洲国关东军,中日战争开始后,日本海军航空队主打华东和华南而日本陆军航空队的主战场在华北,配备九五式的日本陆航首先进驻锦州山海关。7月11日支援陆军地面部队攻打天津,8月下旬进驻张家口高阳的机场,直接威胁山西太原大同。9月19日,日军九五式和国军战机在大同相遇,日军宣称击落四架中华民国空军战机,9月21日,日军15架九五式和9架九三式重轰炸机一起空袭太原,国军7架霍克II迎敌,国军飞行员陈其光击落了日机队长三轮宽的座机。

10月1日,关东军第2大队和刚从日本本土调来的第8大队所属的九五式又进犯太原,日军宣称击落两架中国战机和一架轰炸机,不过国军否认当日有损失,12月攻下南京后,日军九五式战斗机进驻南京大校场机场,之后以南京作为基地出击华中,包括支援徐州会战

1938年苏联志愿航空队来华参战,其使用的SB-2轰炸机数度轰炸南京的日军机场以削减其对华中的威胁,3月10日,3架SB-2被九五式全部击落,3月14日在芜湖上空一架SB-2被两架九五式击落,机上所有苏联飞行员都成为俘虏,5月11日,10架九五式低飞扫射亳州机场的5架国军I-16(当时国军还以为是日本海军九六式舰上战斗机)。

1938年7月,武汉会战开始,8月21日,6架九五式偷袭武汉机场,中国空军和苏联飞行员驾驶I-16紧急升空迎敌,但三名中国空军队长不幸阵亡,10月2日,中苏空军轰炸罗山地区的日军炮兵阵地以支援田家镇攻防战,日军三架九五式击落了两架SB-2轰炸机,第二日,7架原本要轰炸田家镇外围日军船只的SB-2轰炸机在罗山上空遇上九五式,慌张之下各自逃命(由于和护航的I-16失散),结果只有三架安全飞回衡阳机场,而机枪射手宣称击落了一架九五式。

10月底武汉会战结束,日军攻占武汉,九五式改为负责武汉的空防,1939年发生日苏诺门罕战役,虽然驾驶九五式的日军飞行员早在中国已和I-15以及I-16交过手,但明显的参加此战的苏联飞行员技术更高,九五式竟处于劣势,之后被九七式战斗机取代。

国军口中的日本菲雅特

早在中国战场时,九五式已被国军飞行员误以为是意大利菲雅特CR.32战斗机,因为两者外表相似,而在1940年,日本军方为了拍摄在中国战场的宣传电影《燃烧的天空》,把九五式改为中国国民党青天白日徽去扮演中华民国空军的CR.32战斗机,而在战后此片竟然反客为主成为中国抗日电影《中国之怒吼》里面中国战机大战日军战机的片段。

日本海军的九五式战斗机

当时在日本皇军当中有另一种九五式战斗机,中岛A4N九五式舰上战斗机,两者常被混淆,因为都是在日本皇纪2595年(1935年)被采用,故都被称为九五式。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