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程县
历代变更 | |
---|---|
设立 | 秦 |
使用状况 | 西晋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 宋分东南十五乡置归安县 |
东汉 | 乌程县 |
三国 | 乌程县 |
西晋 | 乌程县、东迁县 |
南北朝 | 乌程县、东迁县 |
隋朝 | 乌程县 |
唐朝 | 吴兴县 |
明朝 | 乌程县、归安县 |
清朝 | 乌程县、归安县 |
乌程县是中国历史上湖州地区的一个旧县名,县域大致包含今吴兴区大部以及南浔区东部地区。
名称由来
“乌程”之名,据湖州历代志书载皆言因当地居住有善酿美酒的乌巾、程林两家而得名。但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乌”极有可能是古越语遗存,系古越语的发语词[1]。
历史沿革
-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下菰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遗址在今湖州城南二十五里的吴兴区道场乡菰城村窑头自然村。前223年,秦改“菰城”为“乌程”,以世居东乡且善酿的越人土著乌巾、程林两氏得名,属会稽郡。汉因之。
-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乌程属吴郡。
- 东吴孙皓宝鼎元年(266年),分吴郡之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丹杨郡之故鄣、安吉、原乡、於潜九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南浔区旧馆镇。
-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
- 唐朝调露二年(680年),分乌程置吴兴县。
-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苏州割太湖洞庭三乡[注 1]易乌程之平望,平望驿南仍属乌程县[注 2]。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平望驿南始属苏州吴江县[注 3]。
- 北宋太平兴国7年(982年),分乌程县东南十五乡置归安县。
- 明、清时期与归安县同为湖州府首县,二县同城而治。
- 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与归安县合并为吴兴县。
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
无从考。历史典籍存:
- 乌禾乡
- 余不乡
- 平望乡[注 4]
魏晋南朝
- 博陆里余乌村
- 计村
- 锦墟村
- 纯孝乡
- 孝仁乡侯村
唐宋时期
唐管四十个乡、二百个里。古籍存“茂德乡”之名。
- 行山、丰乐、仁风、白鹤、霅水;
- 临苕、崇礼、孝行、至孝、广德;
- 永新、德政、龙亭、澄静、灵寿;
- 震泽、太元、福增、万岁、保安;
- 崇孝、常乐、琅琊、欧亭、九原;
- 三碑、顺德、移风、稔泽、乐俗。
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乌程县为乡16;景德年间并归安县三景、德中两乡,管13乡[2]。
熙宁年间为11乡,嘉泰年间因震泽乡分为二扇而增至12乡。下表为13乡时期的区划情况:
乡名 | 下辖里数 | 里名 |
---|---|---|
永新乡 | 14 | 义安里、至建里、城山里、永定里、石头里 午山里、游仙里、永新里、上荣里、吉昌里 建安里、金山里、上千里、温泉里 |
三碑乡 | 7 | 太原里、车盖里、城山里、饮德里、富洋里 梅城里、崇仁里 |
澄静乡 | 6 | 光化里、傜林里、袭仁里、孝傜里、敏德里 元石里 |
九原乡 | 7 | 金斗里、长源里、太极里、石渚里、望谿里 官塘里、白鹤里 |
霅水乡 | 3 | 敦筤里、楚亭里、招宝里 |
灵寿乡 | 3 | 开化里、元泽里、洞庭里 |
德政乡 | 3 | 新兴里、仁义里、乌山里 |
常乐乡 | 3 | 孺山里、后林里、至德里 |
震泽乡[注 5] | 4 | 新城里、西余里、吴南里、孺山里 |
移风乡 | 6 | 崇化里、旗亭里、崇仁里、北场里、新仁里 北仁里 |
崇孝乡 | 4 | 新兴里、南旗亭里、南仁里、崇仁里 |
白鹤乡 | 1 | 昇山里 |
乐俗乡 | 6 | 醴泉里、山阳里、紫涧里、宣化里、黄兴里 黄城里 |
分析上图就会发现,有存在同一里被分解到2乡甚至3乡的现象。如崇仁里就同时出现在三碑乡、移风乡、崇教乡,而城山里、孺山里则同时出现在2乡。开化里、新兴里甚至同时出现在乌程和归安(太平兴国年间由乌程县析出)的2个或3个乡。据此基本可以肯定乌程县的里制早在北宋时就已崩溃。而至嘉泰年间,该县已经改行乡都制了[3]。
明清时期
明成化八年(1472年)行区都里制,乌程县划为23区8界53都283里。明万历年间乌程县有乡12个,市镇4个,村104个[4]。清同治年间按自然地名的区、庄、 村加以分层,则共分区23个,分庄199个,庄下分村636个。除4个市镇之庄的10个地名,计有乡村之庄626个地名[5]。村庄比万历时期增加了601.92%,亦即增长6倍多,可见村庄裂变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