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三有,为佛教的术语,对于有的三种分类,即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1]。
- 欲界有:就是在五尘中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就是能了知、能领受的觉知心。
- 色界有:就是一念不生的心,作主的心。
- 无色界有:也是上面这个心,但离开了色法,没有色身,只剩下长住于定境法尘的极微细了知心。
有是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都在三界中生死轮回,三界外没有众生、没有佛法。在佛陀时代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佛门四众因修解脱行证道成为阿罗汉,自知自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其中后有即是往后不再受三界有的身体,由三界中完全消失而说为入无余涅槃[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亦说: 诸佛三界有的业报都已经究竟尽,没有剩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