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联盟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7年2月4日) |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 |
简称 | W3C |
---|---|
成立时间 | 1994年10月1日 |
创始人 | 蒂姆·柏纳-李 |
类型 | 标准组织 |
总部 |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 |
地址 | |
坐标 | 42°22′N 71°05′W / 42.36°N 71.09°W |
服务地区 | 全球 |
会员 | 461个成员组织[1] |
主席 | 蒂姆·伯纳斯-李 |
员工数 | 62 |
标语 | 发展网络无限潜能 |
目标 | 制定确保网络长期发展的协议和准则 |
网站 | 官方网站 |
万维网联盟(英语: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縮寫W3C),又称W3C理事会,是万维网的主要国际标准组织[2],为半自治非政府组织(quasi-autonom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历史
万维网联盟(W3C)由蒂姆·伯纳斯-李于1994年10月离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后成立,在欧盟委员会和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的支持下成立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电脑科学与人工智慧实验室(MIT/LCS)[2],DARPA推出了ARPANET,是互联网的前身之一。
该组织试图透过W3C制定的新标准来促进业界成员间的兼容性和协议。不兼容的HTML版本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导致网页显示方式不一致。联盟试图让所有的供应商实施一套由联盟选择的核心原则和组件。
CERN最初打算做为W3C的欧洲分支机构,然而CERN希望把重点放在粒子物理而不是资讯技术上。1995年4月,法国国家资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成为W3C的欧洲机构。1996年9月,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成为W3C亚洲机构[3]。从1997年开始,W3C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区域办事处。截至2009年9月,已有十八个区域办事处,涵盖澳大利亚、比荷卢联盟、巴西、中国、芬兰、德国、奥地利、希腊、香港、匈牙利、印度、以色列、意大利、大韩民国、摩洛哥、南非、西班牙、瑞典[4]。2013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W3C中国机构。2016年,W3C在英国和爱尔兰建立了区域办事处。
标准
为解决网络应用中不同平台、技术和开发者带来的不兼容问题,保障网络资讯流通得顺利完整,万维网联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督促网络应用开发者和内容提供者遵循这些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使用语言的规范,开发中使用的导则和解释引擎的行为等等。W3C也制定了包括XML和CSS等的众多影响深远的标准规范。
但是,W3C制定的网络标准似乎并非强制,而只是推荐标准,因此部分网站仍然不能完全实现这些标准,特别是使用早期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软件设计的网页往往会包含大量非标准代码。
- W3C推荐标准
- CSS:层叠样式表
- DOM:文档对象模型
-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 RDF:资源描述框架
- SMIL: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
-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
- WAI
- Widgets
- XHTML:可扩展超文本标记语言
-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 PICS:网络内容筛选平台
参考文献
- ^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 current Members.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29 March 2012 [24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5).
- ^ 2.0 2.1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About the Consortium. 2009-09 [200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3).
- ^ Press Release: Keio University joins MIT and INRIA in hosting W3C. www.w3.org.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Jacobs, Ian. W3C Offices. www.w3.org. June 2009 [14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