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寅初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月14日) |
董寅初(1915年9月20日—2009年6月23日[1]),生於安徽省肥西縣[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國致公黨中央前主席、中央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
生平
董寅初的祖父董履高是淮軍將領。董寅初生於今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董家圩(董大房子)[2]。
幼年生活在蘇州,中學時代曾就讀於蘇州東吳大學附中和上海光華大學附中[1]。在蘇州東吳大學附中時,與蔣緯國同班[2]。「九·一八」事變後,董寅初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考進了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實業管理。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3],後分配去香港郵政匯金局,兼任《大美晚報》、《申報》翻譯、編輯。
1939年8月,應印尼雅加達《天聲日報》任編輯。1940年後辦了《朝報》,任經理兼總編輯,同愛國華僑陳嘉庚辦的《南洋商報》等一起,共同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在華僑救亡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期間,與楊度的女兒結婚[2]。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侵佔印尼,因從事抗日救亡活動被捕。1945年日本投降後,始恢復自由,為促進華僑社會的團結,共同建立了中華僑團總會,並擔任常務委員、總幹事兼治安委員會總會主任,積極保護華僑安全。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7年回國,任上印尼建源股份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上海中國酒精廠經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上海外留合營總公司副經理,上海溶劑廠經理,上海市貿易促進會副主任,華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3]。1956年,擔任上海市僑聯副主席[2]。1976年後,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上海市政協常委、副主席,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委、顧問,上海市海外聯誼會名譽顧問,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顧問,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顧問等職[1]。
1980年加入在上海新建的致公黨,12月被選為上海致公黨市委主任委員。1983年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並擔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1986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兼外事聯絡委員,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8年4月當選為中國致公黨中央代主席。1988年12月後,先後當選為致公黨第九屆、第十屆中央主席。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常務委員,1993年3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1997年11月,被推舉為致公黨中央名譽主席。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董寅初同志生平. 中國政府網,來源: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 2009-06-29 [202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簡體中文).
- ^ 2.0 2.1 2.2 2.3 2.4 口述:馬騏. 董寅初:爱国侨领结缘3代领导人 丹心一片献侨胞. 整理:程堂義、郁春媛、劉生. 中國僑網,來源:合肥晚報. 2015-07-30 [202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簡體中文).
- ^ 3.0 3.1 3.2 董寅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0-09-08 [202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簡體中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黨派職務 | ||
---|---|---|
前任: 黃鼎臣 |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1988年4月1997年12月 |
繼任: 羅豪才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 ||
新頭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台港澳僑聯絡委員會主任 第八屆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機構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