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屆康城影展
開幕影片 | 《安妮特》 |
---|---|
閉幕影片 | 《OSS 117之非洲諜影》 |
舉辦地點 | 法國康城節慶宮 |
創辦時間 | 1946年 |
頒發獎項 | 金棕櫚獎 |
放映數目 | 24(正式競賽) 20(一種注目) 10(短片競賽) 17(電影基石) 11(非競賽/午夜展映) 13(康城首映) 18(特別展映) 31(康城經典) 10(海灘放映) 23(國際影評人週) 35(導演雙週) 9(ACID) |
舉行日期 | 2021年7月6日至7月17日 |
官方網站 | festival-cannes |
第74屆康城影展於2021年7月6日至7月17日在法國康城節慶宮舉辦[1],原定日期為2021年5月11日至5月22日[2]。2021年3月,史碧克·李第二次被授任擔當影展評審團主席,此前法國發生的冠狀病毒大流行阻擋了讓他擔任第73屆康城影展評審團主席的計劃[3]。
法國導演里奧·卡哈斯執導的英語歌舞片《安妮特》被選為開幕電影[4]。官方單元於2021年6月3日公佈[5]。美國演員和電影導演茱迪·科士打與意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奇奧共同被授予榮譽金棕櫚獎[6] [7]。
評審團
正式競賽
- 史碧克·李:導演。(評審團主席)
- 宋康昊:演員。
- 美姬·佳蘭賀:演員。
- 塔哈·拉辛:演員。
- 瑪麗蓮·洛倫:演員。
- / 瑪蒂·迪歐普:導演。
- / 米蓮·法莫:歌手、詞曲作家。
- 謝茜嘉·侯斯娜:導演。
- 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導演。
一種注目
短片競賽/電影基石
金攝影機獎
獨立評審團
國際影評人週
金眼睛獎
酷兒棕櫚獎
官方單元
正式競賽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競賽片,並依首映日期排序,可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安妮特》(開幕片) | Annette | 里奧·卡哈斯 | 法國、 德國、 比利時 |
《荒漠奧德賽》 | הדרך | 那達夫·拉匹 | 以色列、 法國、 德國 |
《天堂計劃》‡ | Tout s'est bien passé | 法蘭索瓦·奧桑 | 法國 |
《紐帶》 | Lingui | 麥哈梅·沙雷·赫魯 | 乍得、 法國、 德國、 比利時 |
《世上最爛的人》 | Verdens verste menneske | 尤沃金·提爾 | 挪威、 法國、 瑞典、 丹麥 |
《聖慾》‡ | Benedetta | 保羅·韋浩雲 | 法國、 荷蘭 |
《巴黎急診中》‡ | La Fracture | 嘉芙蓮·科西妮 | 法國 |
《情留六號車廂》‡ | Hytti nro 6 | 尤霍·庫奧斯馬寧 | 芬蘭、 愛沙尼亞、 德國、 俄羅斯 |
《國旗日》 | Flag Day | 辛·潘 | 美國 |
《在車上》 | ドライブ・マイ・カー | 濱口龍介 | 日本 |
《三家有本難唸的經》 | Tre Piani | 蘭尼·摩列提 | 意大利、 法國 |
《柏格曼的島》 | Bergman Island | 米雅·韓桑-露芙 | 法國、 瑞典、 德國 |
《夢流感》 | Петровы в гриппе |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 | 俄羅斯、 法國、 瑞士、 德國 |
《法蘭西諸事週報》 | The French Dispatch | 韋斯·安德遜 | 德國、 美國 |
《伊朗式英雄》 | قهرمان | 阿斯哈·法哈蒂 | 伊朗 |
《鈦》‡ | Titane | 茱莉亞·杜康諾 | 法國、 比利時 |
《赤色大箭男》 | Red Rocket | 辛·貝克 | 美國 |
《嫉妒的藍圖》 | A feleségem története | 恩伊達·伊爾蒂蔻 | 德國、 匈牙利、 意大利 |
《愛慾巴黎十三區》‡ | Les Olympiades | 積葵·奧迪亞 | 法國 |
《記憶》 | Memoria | 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 哥倫比亞、 墨西哥、 法國、 英國、 泰國、 德國、 中國、 瑞士 |
《天后主播法蘭西》 | France | 布魯諾·杜蒙 |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比利時 |
《聽見心嘻望》 | Haut et fort | 納比爾·艾尤許 | 摩洛哥、 法國 |
《惡的序章》 | Nitram | 賈斯汀·克佐 | 澳洲 |
《不可調和》 | Les Intranquilles | 喬坎·拉佛斯 | 比利時 |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金棕櫚獎。
一種注目
以下電影入選了一種注目,可角逐該單元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蕾哈娜的抗爭》 | Rehana Maryam Noor | 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沙·薩阿德 | 孟加拉 |
《一萬個叢林夜》(開幕片) | Onoda, 10 000 nuits dans la jungle | 亞瑟·哈拉利 | 法國、 日本、 德國、 比利時、 意大利、 柬埔寨 |
《愛你讓我自由》‡ | Grosse Freiheit | 賽巴斯汀·梅斯 | 奧地利 |
《下課後的秘密》* | Un Monde | 勞拉·汪戴爾 | 比利時 |
《人造眷戀》 | After Yang | 名田高梧 | 美國 |
《軟禁》 | Дело | 小阿爾克謝·蓋爾曼 | 俄羅斯 |
《非常市民》* | La Civil | 特奧多拉·米哈伊 | 比利時、 墨西哥、 羅馬尼亞 |
《雙情路家鎖》 | Разжимая кулаки | 綺拉·科瓦連珂 | 俄羅斯 |
《好媽媽》 | Bonne Mère | 阿弗西婭·埃爾奇 | 法國 |
《留待清晨》 | תן לזה להיות בוקר | 艾倫·科勒林 | 以色列 |
《無辜者》 | De uskyldige | 艾斯基·佛格 | 丹麥、 芬蘭、 挪威、 瑞典、 美國 |
《風中的懺悔詩》 | Baglilik Hasan | 森米·卡潘諾古 | 土耳其 |
《金錢男孩》*‡ | Moneyboys | 陳熠霖 | 奧地利、 比利時、 法國、 臺灣 |
《那年夏天的樂聲》* | Mes frères, et moi | 尤翰.曼卡 | 法國 |
《羊嬰傳說》* | Dýrið | 瓦迪瑪·約翰松 | 冰島、 波蘭、 瑞典 |
《街娃兒》* | 那嘉佐 | 中國 | |
《藍色海灣》 | Blue Bayou | 全知泰 | 美國 |
《弗雷達》* | Freda | 熱西卡·熱內烏斯 | 海地 |
《女人會哭》‡ | Жените плачат | 凡塞拉·卡扎科娃 米娜·米列娃 |
保加利亞、 法國 |
《被偷走的女孩》 | Noche de Fuego | 泰蒂亞娜·胡埃佐 | 墨西哥 |
短片競賽
在3,739部提交作品中,以下短片被選定為競賽片,可角逐短片金棕櫚獎: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Severen Pol | Marija Apchevska | 北馬其頓、 塞爾維亞 | |
Pa Vend | Samir Karahoda | 科索沃 | |
Det er I Jorden | Casper Kjeldsen | 丹麥 | |
Orthodontics | Mohammadreza Mayghani | 伊朗 | |
The Right Words | Adrian Moyse Dullin | 法國 | |
Noite Turva | Diogo Salgado | 葡萄牙 | |
Sideral | Carlos Segundo | 巴西、 法國 | |
《天下烏鴉》 | 唐藝 | 香港 | |
Céu de Agosto | Jasmin Tenucci | 巴西、 冰島 | |
《雪雲》 | 鄔浪 | 中國 |
電影基石
電影基金會部分側重於電影學校學生製作的電影。 以下17部參賽作品(13部實景真人電影和4部動畫電影)從1,835部提交作品中選出。入選的電影中有四部代表了首次參加電影基金會的學校。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國家或地區 | 備註 |
---|---|---|---|---|
Billy Boy | Sacha Amaral | 阿根廷 | 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 | |
Prin Oras Circula Scurte Povesti de Dragoste | Carina-Gabriela Daşoveanu | 羅馬尼亞 | 國立戲劇藝術與電影學院 | |
L'enfant Salamandre | Théo Degen | 比利時 | 比利時國家視覺藝術與傳播技術高等學院 | |
Bestie Wokół Nas | Natalia Durszewicz | 波蘭 | 羅茲電影學院 | |
《浮游深海的貓》 | およげるネコ | 黃夢露 | 日本 | 武藏野美術大學 |
Other Half | Lina Kalcheva | 英國 | 英國國立電影電視學院 | |
Habikur | Mya Kaplan | 以色列 | 臺拉維夫大學史蒂夫泰施電影電視學院 | |
Bill and Joe Go Duck Hunting | Auden Lincoln-Vogel | 美國 | 艾奧瓦大學 | |
Frida | Aleksandra Odić | 德國 | 德國電影電視學院 | |
Rudé Boty | Anna Podskalská | 捷克 | 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 | |
La Caída del Vencejo | Gonzalo Quincoces | 西班牙 | 加泰羅尼亞高等電影和音像學院 | |
Cantareira | Rodrigo Ribeyro | 巴西 | 巴西國際電影學院 | |
Fonica M-120 | Olivér Rudolf | 匈牙利 | 布達佩斯戲劇與電影學院 | |
Frie Mænd | Óskar Kristinn Vignisson | 丹麥 | 丹麥國家電影學校 | |
King Max | Adèle Vincenti-Crasson | 法國 | 法國國家影像與聲音高等學院 | |
Saint Android | Lukas Von Berg | 德國 | 巴登符騰堡邦電影學院 | |
Cicada | Daewoen Yoon | 南韓 | 韓國藝術綜合大學 |
康城首映
以下電影被選為康城首映: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方》Ⓓ | Val | Leo Scott Ting Poo |
美國 |
《夏綠蒂與珍柏金:私密之詩》Ⓓ | Jane Par Charlotte | 夏綠蒂·甘絲柏 | 法國 |
《牛》Ⓓ | Cow | 安德莉亞·阿諾德 | 英國 |
《母親節幽會》 | Mothering Sunday | 伊娃·於頌 | 英國 |
《硬漢小情歌》 | Cette musique ne joue pour personne | 山繆·班切崔特 | 法國 |
《天演遺痕》 | Evolúció | 穆恩德秋·柯諾 | 匈牙利 |
《重審甘迺迪:透過望遠鏡》Ⓓ | JFK Revisited: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 奧利佛·史東 | 美國 |
《書情話慾》 | Tromperie | 阿諾·戴柏利辛 | 法國 |
《抱緊我》 | Serre-moi fort | 馬蒂爾·艾馬力 | 法國 |
《龍與雀斑公主》 | 竜とそばかすの姫 | 細田守 | 日本 |
《在你面前》 | 당신의 얼굴 앞에서 | 洪常秀 | 南韓 |
《馬可貝羅奇歐:逝者如思》Ⓓ | Marx può aspettare | 馬可·貝洛奇奧 | 意大利 |
《漩渦》 | Vortex | 加斯帕·諾 | 法國、 比利時、 摩洛哥 |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非競賽片
以下電影被選為非競賽片: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優雅與殘酷之間:The Velvet Underground》Ⓓ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托迪·希恩斯 | 美國 |
《靜水城》 | Stillwater | 湯瑪士·麥卡錫 | 美國 |
《安妮日記》 | Where Is Anne Frank | 阿里·福爾曼 | 以色列、 比利時、 法國、 荷蘭、 盧森堡 |
《好好說再見》 | De son vivant | 艾曼紐·貝考 | 法國 |
《馬賽執法官》 | BAC Nord | 賽德里克·希門尼茲 | 法國 |
《聲夢戀歌》 | Aline | 瓦萊麗·樂梅西埃 | 加拿大、 法國 |
《緊急迫降》 | 비상선언 | 韓在林 | 南韓 |
《OSS 117之非洲諜影》(閉幕片) | OSS 117: Alerte Rouge en Afrique Noire | 尼可拉斯·貝多 | 法國 |
午夜展映 | |||
《爆橘的正義》 | Oranges sanguines | 尚恩-克里斯多福·莫里絲 | 法國 |
《至高無上》 | Suprêmes | 奧黛莉·伊絲特蘿格 | 法國 |
《沙拉拉》 | Tralala | 阿諾·拉呂 尚-馬利·拉呂 |
法國 |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金眼睛獎。
特別展映
以下電影被選為特別展映: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黑皮書》 | Cahiers noirs | 施洛米·艾爾卡貝茲 | 以色列 |
《明星》 | The Star | 那達夫·拉匹 | 美國、 以色列 |
《第六人民醫院》Ⓓ | H6 | 李曄 | 法國 |
《群山水手》Ⓓ | O Marinheiro Das Montanhas | 凱里·阿努茲 | 巴西 |
《熱帶往事》* | 溫仕培 | 中國 | |
《娘子谷大屠殺》Ⓓ | Бабий Яр. Контекст | 瑟蓋·洛茲尼察 | 荷蘭、 烏克蘭 |
《軍天壯志》* | Les héroïques | 麥西姆·羅伊 | 法國 |
《戀上你愛上我》* | Mi iubita mon amour | 諾艾美·梅朗 | 法國 |
《疫年之初》(短片集) | The Year of The Everlasting Storm | 約化‧巴納希 陳哲藝 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大衛·羅利 馬立克·維塔爾 羅拉·柏翠絲 多明嘉·索托馬爾·卡斯提洛 |
美國 |
《時代革命》 |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 周冠威 | 香港 |
《新世界,文明的搖籃》Ⓓ | New Worlds, the cradle of a civilization | 安德魯·穆斯卡托 | 美國、 希臘 |
氣候單元 | |||
《水上行走》Ⓓ | Marcher sur l'eau | 艾伊莎·梅加 | 尼日爾、 法國 |
《比我們大》Ⓓ | Bigger Than Us | 芙蘿·瓦瑟 | 法國 |
《動物》Ⓓ | Animal | 西里爾·迪翁 | 法國 |
《隱形惡魔》Ⓓ | Invisible Demons | 拉胡爾·賈恩 | 印度 |
《運動》 | La Croisade | 路易斯·加爾 | 法國 |
《雪豹》Ⓓ | La Panthère des neiges | 瑪莉·阿米蓋 | 法國 |
《無去來處》Ⓓ | 趙亮 | 法國、 中國 |
康城經典
以下電影被選為康城經典: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
《赫克歷險記:入侵》(1984年) | The Killing Floor | 比爾·杜克 | 美國 | |||
《月升中天》(1955年) | 月は上りぬ | 田中絹代 | 日本 | |||
《小路》(1963年) | El Camino | 安娜·馬里斯卡爾 | 西班牙 | |||
《哈林謀殺案》(1935年) | Murder in Harlem | 奧斯卡·米考斯 | 美國 | |||
《黑人奧菲爾》(1959年) | Orfeu Negro | 馬歇爾·卡慕 | 法國、 巴西、 意大利 | |||
《聖弗朗西斯之花》(1950年) | Francesco, giullare di Dio | 羅伯托·羅西里尼 | 意大利 | |||
《小蕩婦》(1979年) | La Drôlesse | 賈克·杜瓦雍 | 法國 | |||
《我走我路》(1945年) | I Know Where I'm Going! | 米高·鮑爾 艾默利·普萊斯柏格 |
英國 | |||
《盧蒙巴:先知之死》(1990年) | Lumumba,la mort du prophète | 拉烏爾·佩克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
《弗蘭德之死》(1987年) | Friendship's Death | 彼得·沃倫 | 英國 | |||
《在塵埃中跳舞》(1988年) | Bal poussière | 亨利·迪帕克 | 科特迪瓦 | |||
《雙面薇若妮卡》(1991年) |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 古茲托夫·奇斯洛夫斯基 | 法國、 波蘭 | |||
《贗品》(1973年) | F for Fake | 奧遜·威爾斯 | 法國、 伊朗、 德國 | |||
《夜叉池》(1979年) | 夜叉ヶ池 | 篠田正浩 | 日本 | |||
《戰爭終了》(1966年) | La guerre est finie | 阿倫·雷奈 | 法國、 瑞典 | |||
《承載故障》(1958年) | Échec au porteur | 吉爾斯·格蘭吉爾 | 法國 | |||
《親愛的路易絲》(1972年) | Chère Louise | 菲利普·德·普勞加 | 法國、 意大利 | |||
《留給女兒的日記》(1984年) | Napló gyermekeimnek | 瑪塔·梅薩羅斯 | 匈牙利 | |||
《魔法師的貓》(1963年) | Až přijde kocour | 沃依采克·雅斯尼 | 捷克斯洛伐克 | |||
《懺悔》(1984年) | მონანიება/Покаяние | 田吉茲·阿布拉澤 | 蘇聯 | |||
《第十四天》(1960年) | Dan četrnaesti | 茲德拉夫科·韋利米羅維奇 | 黑山、 塞爾維亞 | |||
《越境者》(1950年) | Il cammino della speranza | 皮亞托·傑米 | 意大利 | |||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1948年) |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 麥士·奧福斯 | 美國 | |||
《失憶大道》(2001年) | Mulholland Drive | 大衛·連治 | 美國、 法國 | |||
紀錄片 | ||||||
《電影的故事:新世代》 | The Story of Film: a New Generation | 馬克·卡曾斯 | 英國 | |||
《傑瑞米·湯瑪斯的風暴》 | The Storms of Jeremy Thomas | 馬克·卡曾斯 | 英國 | |||
《今敏:造夢機器》 | Satoshi Kon, l'illusionniste | 帕斯卡爾-艾力克斯·文森特 | 法國、 日本 | |||
《最後一個劇本:布紐爾的記憶》 | Buñuel, un cineasta surrealista | 哈維爾·埃斯巴達 | 西班牙 | |||
《關於伊夫·蒙當的一切》 | Montand est à nous | 依霍士·朱蘭德 | 法國 | |||
《我喜歡憤怒》 | Et j'aime à la fureur | 安德烈·邦澤爾 | 法國 | |||
《奧斯卡·米考斯-黑人電影的超級英雄》 | Oscar Micheaux - The Superhero of Black Filmmaking | 法蘭切斯科・吉波 | 意大利 |
海灘放映
以下影片被選為海灘放映: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花樣年華》(2000年) | 王家衛 | 香港 | |
《稻草人》(1973年) | Scarecrow | 傑瑞·沙茲堡 | 美國 |
《湯姆·麥地納》 | Tom Medina | 東尼·葛里夫 | 法國、 瑞士 |
《黑貓白貓》(1998年) | Црна мачка, бели мачор/Crna mačka, beli mačor |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 | 南斯拉夫、 法國、 德國、 奧地利、 希臘 |
《神之山嶺》 | Le Sommet des Dieux | 柏德烈·英伯特 | 法國、 盧森堡 |
《驚天大刺殺:導演版》(1991年) | JFK (Director’s Cut) | 奧利佛·史東 | 美國 |
《F9狂野時速》 | F9 | 林詣彬 | 美國 |
《戀人搖滾》 | Lovers Rock | 史提夫·麥昆 | 英國、 美國 |
《天使愛美麗》(2001年) |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尚-彼亞·桑里 | 法國、 德國 |
《美國烏托邦》 | David Byrne's American Utopia | 史碧克·李 | 美國 |
平行單元
國際影評人週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國際影評人週單元: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長片競賽 | |||
《安帕羅》* | Amparo | 西門·梅薩·索托 | 哥倫比亞、 瑞典、 德國、 卡塔爾 |
《吉光變羽》* | Feathers | 奧爾瑪·艾爾佐海里 | 埃及、 法國、 荷蘭、 希臘 |
《掘墓人的妻子》* | The Gravedigger | 卡達爾·艾哈邁德 | 芬蘭、 德國、 法國 |
《自由塔》* | Libertad | 克萊拉·洛奎特 | 西班牙、 比利時 |
《她的落地瞬間》* | Olga | 艾利·葛雷佩 | 瑞士、 法國、 烏克蘭 |
《小身體》* | Piccolo Corpo | 勞拉·薩馬尼 | 意大利、 法國、 斯洛文尼亞 |
《空姐沒有昨天》* | Rien à foutre | 艾瑪努埃爾·馬爾 Julie Lecoustre |
比利時、 法國 |
特別展映 | |||
《堅固》*(開幕片) | Robuste | 克萊門斯·邁耶爾 | 法國 |
《一切順利的女孩》* | Une jeune fille qui va bien | 桑德琳·齊柏琳 | 法國 |
《小人性》‡ | Petite Nature | 山繆·賽斯 | 法國 |
《布魯諾·里德爾》*‡ | Bruno Reidal | 文森·勒波特 | 法國 |
《阿娜伊斯愛情》*‡(六十週年紀念影片) | Les Amours d'Anaïs | 夏琳·布儒瓦-塔凱 | 法國 |
《愛情和欲望的故事》(閉幕片) | Une histoire d'amour et de désir | 蕾拉·布琪 | 法國 |
短片競賽 | |||
《布魯塔利亞的勞動日》 | Brutalia, Days of Labour | 馬諾利斯·馬夫里斯 | 希臘、 比利時 |
《朵麗》 | 鄒靜 | 中國、 香港、 新加坡 | |
《訪客》 | 趙浩 董洋 |
中國 | |
《固有》 | Inherent | 尼古拉斯·K.H. 約翰遜 | 丹麥 |
《對講機15》 | Interfon 15 | 安德烈·埃普雷 | 羅馬尼亞 |
《在謝羅尼什巴爾》 | Ma Shelo Nishbar | 埃莉諾·內切米亞 | 以色列 |
《黑太陽》 | Noir-soleil | 瑪麗·拉里夫 | 法國 |
《安全》 | Safe | 伊恩·巴林 | 美國 |
《黑士兵》 | Soldat noir | 吉米·拉波爾-特雷索 | 法國 |
《高於水面》 | Über Wasser | 傑拉·哈斯勒 | 瑞士 |
導演雙週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導演雙週單元: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長片單元 | |||
《烏斯特雷姆的碼頭》(開幕片) | Le Quai de Ouistreham | 伊曼紐爾·卡雷爾 | 法國 |
《逆女成人禮》 | A Chiara | 喬納斯·卡皮納諾 | 意大利、 法國 |
《阿里與艾娃》 | Ali & Ava | 西莉歐·芭奈德 | 英國 |
《我們一無所知的夜晚》*Ⓓ | 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 | 帕亞爾·卡帕迪亞 | 印度、 法國 |
《克拉拉·索拉》* | Clara Sola | 娜塔莉·阿爾瓦雷斯·梅森 | 瑞典、 法國、 德國、 比利時、 哥斯達黎加、 美國 |
《底層》 | De bas étage | 亞辛·克尼亞 | 法國 |
《月八拍片日記》 | Diários de Otsoga | 米格爾·戈麥斯 莫琳·法森代爾 |
葡萄牙 |
《雇員和老闆》 | El empleado y el patron | 馬諾洛·涅托 | 烏拉圭、 阿根廷、 巴西、 法國 |
《浪間》 | Entre les vagues | 阿內·沃爾佩 | 法國 |
《歐羅巴》* | Europa | 海德·洛許 | 意大利 |
《未來》Ⓓ | Futura | 皮耶卓·馬切洛 佛蘭西斯柯·穆尼茲 艾莉絲·諾宜娃查 |
意大利 |
《不要靜靜駛入長夜》 | Întregalde | 拉杜·蒙泰安 | 羅馬尼亞 |
《旅途・未完成》* | Jadde khaki | 帕那·潘納希 | 伊朗 |
《我的人生混音帶》* | Les Magnétiques | 樊尚·卡多納 | 法國、 德國 |
《母獅怒吼的山丘》*‡ | Luaneshat e kodrës | 盧安娜·巴拉米 | 法國、 科索沃 |
《美杜莎》 | Medusa | 安妮塔·羅沙·達·西爾維拉 | 巴西 |
《湛藍青春海》* | Murina | 安端內塔·阿拉馬特·庫西亞諾維奇 | 克羅地亞、 巴西、 美國、 斯洛文尼亞 |
《海王星霜凍》‡ | Neptune Frost | 索爾威廉 安妮西婭·烏澤曼 |
美國 |
《蟹王傳說》 | Re Granchio | 阿萊西奧·里戈·德·瑞奇 馬泰奧·佐皮斯 |
意大利 |
《回到蘭斯》Ⓓ‡ | Retour à Reims (Fragments) | 尚恩-蓋布爾・佩里奧 | 法國 |
《我們的相愛時光2》 | The Souvenir Part II | 喬安娜·霍格 | 英國、 美國 |
《永安鎮故事集》 | 魏書鈞 | 中國 | |
《前方的海》* | البحر أمامكم | 伊利·達格 | 黎巴嫩 |
《我的士兵們》(閉幕片) | Mon légionnaire | 瑞秋·朗 | 法國、 比利時 |
特別展映 | |||
《我們的相愛時光》 | The Souvenir | 喬安娜·霍格 | 英國、 美國 |
《印第安納的蒙羅維亞》 | Monrovia, Indiana |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 美國 |
短片單元 | |||
《不安的身體》 | 不安な體 | 水尻自子 | 日本、 法國 |
《側邊空間》 | El Espacio Sideral | 塞巴斯蒂安·施雅爾 | 阿根廷 |
《父母的房間》 | La Chambre des parents | 迭戈·馬康 | 意大利 |
《西蒙娜的離開》 | Simone est partie | 瑪蒂爾德·夏凡 | 法國 |
《西科拉克斯》 | Sycorax | 洛伊絲·帕蒂諾 馬帝亞斯·皮雷諾 |
西班牙 |
《再次訓練》 | Train Again | 彼得·切卡斯基 | 奧地利 |
《破壞者》 | The Vandal | 艾迪·阿爾卡薩爾 | 美國 |
《當黑夜遇見黎明》 | Quand la Nuit rencontre l'Aube | 安德烈亞·克里斯蒂娜·波頓 | 羅馬尼亞 |
《雨刷器》 | The Windsheid Wiper | 阿爾貝托·米爾戈 | 美國 |
ACID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ACID單元: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綾》 | Aya | 西蒙·庫利巴利·吉拉德 | 法國 |
《市長(候選人)》 | Municipale(The Candidate) | Thomas Paulot | 法國 |
《科西嘉的夏天》 | I comete | 帕斯卡·塔納提 | 法國 |
《擊垮國王》 | Down With The King | 迭戈·翁加羅 | 美國 |
《幽靈之歌》‡ | Ghost Song | 尼古拉斯·佩杜茲 | 法國 |
《小巴勒斯坦-圍城日記》 | Little Palestine (Diary of a Siege) | 阿布杜拉·哈提卜 | 黎巴嫩、 法國、 敘利亞、 卡塔爾 |
《已然自由》 | Soy Libre | 勞雷·波提爾 | 法國 |
《精選》 | Vedette | 克勞汀·鮑爾斯 派崔斯·夏岡德 |
法國 |
《水邊維納斯》‡ | 王林 | 中國 |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酷兒金棕櫚獎。
獎項
官方獎項
正式競賽
- 金棕櫚獎:《鈦》 - 茱莉亞·杜康諾
- 評審團大獎:
- 最佳導演獎:里奧·卡哈斯 -《安妮特》
- 最佳女演員獎:蕾娜特·瑞因斯夫 -《世上最爛的人》
- 最佳男演員獎:基立·蘭迪·鍾斯 - 《惡的序章》
- 最佳劇本獎:濱口龍介、大江崇允 - 《在車上》
- 評審團獎:
- 《荒漠奧德賽》- 那達夫·拉匹
- 《記憶》- 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金攝影機
- 金攝影機獎:《湛藍青春海》- 安端內塔·阿拉馬特·庫西亞諾維奇
短片競賽
一種注目
- 最佳影片:《雙情路家鎖》- 綺拉·科瓦連珂
- 評審團獎:《偉大的自由》- 塞巴斯蒂安·麥斯
- 群戲獎:《好媽媽》- 阿弗西婭·埃爾奇
- 勇氣獎:《非常市民》- 特奧多拉·米哈伊
- 原創獎:《羊嬰傳說》- 瓦迪瑪·約翰松
- 評審團特別提及獎:《被偷走的女孩》- 泰蒂亞娜·胡埃佐
榮譽金棕櫚
電影基石
- 一等獎:《L'enfant Salamandre》- Théo Degen
- 二等獎:《Cicada》- Daewoen Yoon
- 三等獎:
- 《Prin Oras Circula Scurte Povesti de Dragoste》- Carina-Gabriela Daşoveanu
- 《Cantareira》- Rodrigo Ribeyro
會外獎項
金眼睛獎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導演雙週
國際影評人週
- 影評人週大獎:《吉光變羽》- 奧瑪爾·艾爾佐海里
- 發現獎:《朵麗》- 鄒靜
- 明日之星獎:桑德拉·梅麗莎·托雷斯 - 《安帕羅》
- 發行資助獎:Condor(發行商)-《空姐沒有昨天》- 艾瑪努埃爾·馬爾、朱莉·勒考斯特
- SACD獎:艾利·葛雷佩、蕾菲萊爾·迪帕希辛 - 《她的落地瞬間》
- Canal+獎:《布魯塔利亞的勞動日》- 馬諾利斯·馬夫里斯
酷兒棕櫚獎
法蘭索瓦·夏萊獎
康城原聲帶獎
狗狗金棕櫚獎
- 狗狗金棕櫚獎:蒂達·史雲頓的三隻可卡犬 - 《我們的相愛時光2》
- 評審團大獎:
- 狗道主義精神獎:萬事達卡(強調狗在 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營銷中的作用)
高等技術委員會獎
- CST藝術家技術員獎:弗拉季斯拉夫·奧別里洋茨(攝影)- 《夢流感》
- CST青年電影技術員獎:阿爾芒斯·杜里克斯(音效)- 《戀上你愛上我》
蕭邦獎
公民權益獎
法國藝術院線聯盟電影藝術與隨筆獎
積極電影獎
皮埃爾·安熱尼尤獎
- 皮埃爾·安熱尼尤獎:阿涅絲·高達
參考資料
- ^ Presse release - Festival de Cannes. festival-cannes.com. 2021-01-27 [202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 ^ Tartaglione, Nancy. Cannes Film Festival Kicks Off Three-Day 'Spécial' Event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Notes 2021 Contingency Plans. Deadline. 2020-10-27 [202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 ^ Cannes Film Festival: Spike Lee asked again to be first black jury head. BBC News. [2021-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1).
- ^ Greater, Tom. Leos Carax's 'Annette' Starring Marion Cotillard & Adam Driver To Open Cannes Film Festival. Deadline. 2021-04-19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 ^ Wiseman, Andreas. Cannes Lineup Will Include Wes Anderson's 'The French Dispatch' & Paul Verhoeven's 'Benedetta', Says Thierry Frémaux. Deadline. 2021-04-20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4).
- ^ Pulver, Andrew. Jodie Foster gets honorary Palme d’Or from Cannes film festival. The Guardian.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 ^ Roxborough, Scott. Cannes Lifetime Achievement Honor for Italian Director Marco Bellocchio.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