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樓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 | |
---|---|
疙瘩樓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天津市和平區 |
座標 | 39°6′34.157″N 117°12′3.812″E / 39.10948806°N 117.20105889°E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7-1627-5-020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疙瘩樓建於1937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威靈頓道和香港道交口轉角處(今和平區河北路與睦南道交口轉角處,今河北路285—293號),該建築目前是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並作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疙瘩樓最早曾是英國華儂公司的公寓,後為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在天津的故居。[3]
建築風格
疙瘩樓 | |
---|---|
位置 | 天津市和平區 |
建成時間 | 1937年 |
評定時間 | 2005年8月31日 |
參考編碼 | 0120047 |
等級 | 重點保護 |
疙瘩樓設計者為意大利建築設計家保羅·鮑乃弟。該建築為三層半磚木結構八門聯體洋樓,其中,一層在半地下,二層為圓拱形正門所在,由高台階通達,三層為陽台,四層為一排百葉窗,百葉窗上部設有綠色的遮陽棚。疙瘩樓是毗連式里弄住宅,該住宅類型受到西方聯排式住宅建築形式的影響,整體由單元聯成並組合,佈置較為緊湊,房間朝向和採光通風條件良好。建築外立面為清水牆面,上面鋪有琉璃磚並鑲嵌着一些的疙瘩磚,構成建築主體的粗糙質感外觀,圓形的門楣之上設有圓拱半凹懸挑的曲尺形陽台並設有珍珠串式欄杆、窗邊設有水紋花飾。是一座具有濃郁的意大利風格的西洋公寓式建築。[4]
疙瘩磚
疙瘩樓上的疙瘩磚原為20世紀初天津西青龍潭(現水上公園一帶)某窯廠的產品,該窯廠主要生產黏土磚和大筒瓦,其中黏土磚包括青磚和紅磚,大同瓦有底瓦和蓋瓦。當時,該窯廠燒磚時的火候過了頭。因此,他們燒制的磚形成了疙瘩磚而難以銷售。當時,在意工部局工程處工作並設計出回力球場(今馬可·波羅俱樂部)的保羅·鮑乃弟[5]發現這種磚燒得時間長而且比耐火鋼磚還堅硬,因此,他以低價將這些磚全部買下並砌築成了「疙瘩樓」。[6]
馬連良故居
20世紀20年代,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搬進此樓,這裏便成了他在天津的居所。現今疙瘩樓二樓馬連良曾經的書房還保留着馬先生的老照片、蟒袍、煙杆等物品。據溥儀的堂弟、愛新覺羅·溥佐先生回憶,當年的「疙瘩樓」曾「車如流水馬如龍」,經常出入於此的賓客有袁世凱、馮國璋、靳雲鵬、鮑貴卿、張紹曾、曹汝霖等政要以及梅蘭芳、荀慧生、楊小樓等京劇藝術大師。[7]
現狀
自1990年代起,天津「粵唯鮮」集團總裁張連志陸續買下「疙瘩樓」,在外立面上裝飾了一些中國明清時期的瓷片。並將其改造為經營粵菜的粵唯鮮餐廳和華蘊博物館。館內陳列的展品囊括了青銅器、銅器、木雕、石器等100多種的3000餘件文物。作家馮驥才給粵唯鮮餐廳題寫的「能吃的博物館」被安置在疙瘩樓的頂部。[8]
參考文獻
- ^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公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二零一三年五月三日公佈,天津市人民政府立
- ^ 馬連良天津故居[永久失效連結]
- ^ 天津近代名人故居. [201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5).
- ^ 保羅·鮑乃弟和白羅尼歐[永久失效連結]
- ^ 疙瘩楼——能吃的博物馆. [201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 ^ 馬連良故居——津城疙瘩樓[永久失效連結]
- ^ 「疙瘩樓」和瓷房子 天津新文化地標雙子星[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