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寧市

座標23°17′58″N 116°09′46″E / 23.29944°N 116.16278°E / 23.29944; 116.1627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3°17′58″N 116°09′46″E / 23.29944°N 116.16278°E / 23.29944; 116.16278

普寧市

洪陽[參 1]、三江[參 2]
縣級市
鐵山蘭城徽雕塑
左:嵌瓷工藝裝飾的城隍廟山門 右:德安里燕詒堂
左:練江流經市區段 右:市中心的商務樓宇群
左:善德梅海 右:白坑湖濕地
普寧廣場夜景
普寧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位置
普寧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位置
坐標:23°17′58″N 116°09′46″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廣東省
(目前由揭陽市代管)
設立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置縣[參 3]
1993年4月6日設市[參 4]
語源取普遍寧謐[參 5]之意
政府駐地流沙北街道
下級行政區
26
政府
 • 市長林建文
 • 市委書記樑柱華
面積
 • 縣級市1,620 平方公里(630 平方英里)
 • 城區479.76 平方公里(185.24 平方英里)
 • 建成區67.7 平方公里(26.1 平方英里)
海拔10.5 公尺(34.4 英尺)
人口2020年[1]
 • 常住1,998,619人
 • 密度1,234人/平方公里(3,195人/平方英里)
 • 城鎮935,668人
 • 戶籍250.89[參 6]萬人
 • 暫住11.1622[參 7]萬人
民族
 • 民族比例漢族人口佔99.878%
語言
 • 母語方言潮州話客家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515300
電話區號663
行政區劃代碼445281
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均溫25.2 ℃
年降水1,631.4毫米
舊稱普安[參 8]、安普[參 9]
城市精神崇德崇勤 創業創新
開放開拓 共苦共榮[參 10]
本地生產總值¥613.58億[參 6]
毗鄰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
汕尾市陸豐市陸河縣
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惠來縣
最長河流榕江
最大湖泊白坑湖
網站普寧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普寧市
漢語名稱
繁體字 普寧
簡化字 普宁
郵政式拼音名稱
郵政式拼音Poleng

普寧市是位於中國廣東省東部的縣級市,目前由揭陽市代管,擁有相當於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參 11],地處潮汕平原西緣,西南倚蓮花山脈余脈,全境九成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市人民政府駐流沙北街道流沙大道106號。

普寧在1993年因商貿發達撤縣設市[參 12],是廣東東部重要商貿城市,也是首批 「中國紡織基地市」 [參 13]和「中國中藥名城」首個試點城市[參 14]紡織服裝醫藥是當地兩大支柱產業[參 15],經濟總量自2003年以後一直保持在廣東縣域前兩位,2020年被《求是》雜誌子刊《小康》評選為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參 16]

普寧古為潮州八邑之一,20世紀中葉以後,歷史上曾長期屬於惠州府客屬地區劃入普寧,其後多次因東南亞局勢接納歸僑僑眷,境內各族群文化呈多元共存之態,形成了「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人文景觀,也催生了各具特色的民間文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認定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名稱

普寧市名源於普寧縣,據萬曆《普寧縣誌略》、萬曆《廣東通志》、《明史》[參 17]郭子章《潮中雜紀》[參 5]記載,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取「普遍寧謐」之意命名。曾有說法普寧初名普安[參 8] 或安普[參 9],但1986年在普寧首治貴嶼一座三山國王廟外牆發現的「去思」碑否定了這種說法[參 18]

普寧市最早作為行政區劃是在1949年以當時的普寧縣城為中心設置縣轄市之時,該市1950年即告改制拆分。

歷史

獨立建置前

虎頭埔古窯址先民製陶場景再現

普寧境內人類居住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目前已發現多處先民活動的遺址,其中1982年發現的虎頭埔古窯址是中國境內迄今為止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大窯群遺址。在里湖松柏圍發現的漢化越人墓說明,至晚到東漢末年,中原文化已傳入普寧[參 19]

先秦時中原各政權並沒有對普寧一帶有實際的控制,直至時期方納為中原王朝疆土,其後也一直分屬多縣治理,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地域概念。

明清時期

設治建城

洪陽城西水關城牆遺蹟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張璉潮州府東部的饒平大埔一帶起事後稱帝,以飛龍國割據東南,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被平定。嘉靖四十二年,提督兩廣都御史張臬與紀功御史叚顧言各條陳廣東善後事宜,提出應在此增設縣治,以達到弭盜撫民,加強地方控制的目的,「初擬析揭陽霖田一都合洋烏、𣴛水、黃坑三都建邑,後廷議,僅可潮陽三都」。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明朝廷正式批准置普寧縣於今普寧東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三月,總兵俞大猷統領六萬官兵於𣴛水神山溝(今軍埠鎮)擊退入犯倭寇[參 20]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普寧首任知縣趙鉞將縣衙置於貴嶼民舍,併攏牆為城,作為臨時城郭,辟進賢門、水門等六個城門[參 21],是為「貴嶼城」,但始終未能正式修築城池。萬曆三年(1575 年),方李七姓呈請移縣治於厚嶼[參 22]。囿於經費,劉鈍放棄繼續在貴嶼營建城池,築城垣於厚嶼,並營建官舍、學宮,因地處洪山之南,故又稱「洪陽城」,此即為今普寧境內城建之肇始。

普寧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清軍營署於康熙二十三年後設於城隍廟旁。

萬曆十三年(1585 年),潮州知府郭子章另擇安仁北部的一片平原上(今梅塘東北)重建城池[參 23],並由阮以臨主持開工營建[注 1],以代替洪陽城。因其建城處「平衍高阜」,史稱「大埔城」[參 24],但終未建成。萬曆十四年(1586年)普寧縣治遷至洪陽城。初,洪陽城在明鄭、劉進忠反清勢力、平南王以及清廷間幾經易手,城垣官署也被明鄭軍隊所毀。康熙十六年清廷確立了對普寧城的統治後重修城垣官署,康熙二十三年始派撥清軍駐守。

今普寧市區一帶在明清時未有城池,為滿足練江上游地區的商貿流通需要,流沙圩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應運而生,成為這一帶商業活動的開端,至咸豐年間開始有人定居,並出現大通街等成規模的街道,始顯街廓,成為普寧市區發展的原點。

存廢之爭

獨立建置前,今普寧東部曾為潮陽主要的糧食產區和賦稅來源,普寧設治使得兩地在糧田歸屬、稅額劃割出現糾紛,繼而兩地士紳圍繞新縣的存廢與否進行論戰。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推行賦役改革,實行土地清丈,因黃坑都糧米溢額,次年裁洋烏、 水二都復歸潮陽[注 2],僅黃坑獨隸普寧,而由此帶來的幅員狹窄又進一步使削縣之議甚囂塵上。

雍正五年秋,藍鼎元被任命為普寧知縣,是冬又兼代潮陽知縣政務,為解決兩地疆域爭議提供了條件。雍正十年,按照藍鼎元的建議,割潮陽縣𣴛水一都、貴山都一半共五圖,洋烏都尾段一圖與普寧縣,洋烏都前、中段仍 歸潮陽所有 , 以兼顧利益分配和地方治安的衡量,至此政區趨於穩定。

清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德安里

清末變局

咸豐四年(1854年),為響應太平天國天地會陳娘康於石港山起事攻打潮陽城,五月許阿梅相呼應舉事後兩次圍攻普寧城,八月為清軍所平定[參 20]。咸豐六年(1856年),方耀於普寧城募集鄉勇千餘人,於同治二年(1863年)擊敗大成國興王陳金缸,隨後戰功累進,同治七年時調任潮州鎮總兵,並於同治九年受總督瑞麟清辦積案,究陳娘康、許阿梅之舊事,嚴懲依附教會違抗官府者,同時興修水利,興辦教育,從而維護了清政府的統治。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方瑞麟、黃緒虞、方次石等赴日本留學,是普寧歷史上最早的派出留學生的記錄,方瑞麟等人在日加入同盟會

中華民國時期

北京政府時期

護法戰爭期間,南北兩軍在培風塔下接戰時,南軍依靠搶佔培風塔獲得制高優勢
辛亥革命與護法戰爭

1911年10月,革命軍於武昌發動首義,同盟會方次石於普寧起兵響應。11月,廣東宣佈獨立,裁撤潮州府,普寧等縣均隸屬廣東都督府,同盟會劉任臣也於此月率先領軍入普寧城,但時潮汕各革命軍互不統轄,造成「潮汕十三司令稱雄」的軍閥割據局面。方芝庭則被縣紳擁護掌理縣政[參 25],而不久後方次石以潮汕軍政府名義另委趙滌云為民政長,但其到任後處處受官紳掣肘,被迫棄職[參 25]。1912年4月,粵省副都督陳炯明主政廣東後派親信陳覺民來任民政長(後改稱知事)。1914年置潮循道,今普寧全境均隸屬之,至1920年12月6日潮循道被裁撤。

1917年,段祺瑞廢除《臨時約法》後發兵南下,孫中山亦針鋒相對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護法戰爭爆發,兩軍於11月在普寧城外的烏犁、鳴崗對峙接戰,普寧一帶被南北兩軍反覆爭奪[參 20]。1921年5月25日,普寧再次為陳炯明軍所控制。

國民大革命
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時周恩來手書的委任狀

1925年3月12日,蔣中正何應欽周恩來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東征軍黃埔軍校教導第二團,在普寧西部的里湖打敗陳炯明部林虎勁旅。1925年11月2日,東征軍由里湖經安仁抵普寧城,周恩來在縣商民大會演講,籌措軍餉。同年,廣東國民政府宣佈潮梅黨治,東征軍委任方芝庭主政普寧、方展英代理檢察官,普寧開始由中國國民黨治理。

1926年2月,普寧農會於普城北郊的培風塔下成立農民自由市,當年12月成立農民自衛軍,農軍兩次圍攻普寧城。

1927年4月,上海發生的四一二事件在15日波及到普寧,中共普寧部委聯合國民黨左派人士於23日在普寧舉行武裝暴動,並於26日在大壩九江陳氏祖祠成立了第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通過武裝鬥爭而建立的縣級革命政權,隨後發佈討蔣宣言並通電全國[參 26]。5月5日和13日,農民自由市和臨時人民政府先後因武裝鬥爭失敗而停止活動。

南京政府時期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流沙會議)
十年內戰與地方建設

1927年10月,「八一」南昌起義軍南撤抵達流沙(今市區),並於3日在流沙基督教堂側廳舉行軍事指揮部會議。當日,起義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於鍾潭遭遇第四軍第十一師陳濟棠部突襲,全軍潰散。

1928年,彭湃率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第十一團抵普寧與起義軍餘部匯合,建立大南山革命根據地。1930年,中共東江特委機關從豐順八鄉山移駐大南山,東江軍委和東江蘇維埃政府也先後移到大南山根據地,使之成為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參 26] 。1935年5月底,中共東江特委組織機構在黃竹坑(今池尾立交西南)陷落後停止活動[參 26],大南山山區重回國民政府統治。同年10月,當局為加強對大南山山區的統治設南山管理局,普寧東南端41村劃予。

民國十七年流沙市鎮營建奠定的街廓及其變遷

民國15年(1926年),廣東省建設廳制訂「東路第一幹線公路計劃」,普寧境內的普汕路(1928年)、普揭路(1929年)等路段陸續開築。1928年,張瑞貴部陳耀樞駐軍流沙,期間拓建市鎮,奠定了普寧市區老城區早期的城市格局。在此番營建中建成的流沙大橋和中華路,被利用為普汕路的一段。1930年普汕路通車後,華僑投資在中華路兩側興建了大量樓屋店面,使得流沙成為沿線重要的貿易據點。[參 27]因普揭路在普城東郊過境,為連通此交通幹線,縣長曾友文主持於1934年拆除城垣,辟東門街為中山路並延伸連接至普揭路,使縣府前即可通達各地,沿線建東門新市,並建立平民醫院、救濟院,城建自此向東發展。

抗戰時期
民國三十六年所建抗戰殉難軍民紀念碑

1939年6月21日,日軍佔領汕頭市區,中華民國汕頭市政廳宣佈內遷至普寧之協安鄉(今屬里湖鎮),汕頭南洋華僑互助社、汕頭一中等機構也相繼遷入普寧,大量難民湧入流沙等集鎮,一度成為潮汕抗戰的大後方。

1944年冬至1945 年春日軍三次進犯普境,普寧城先後三次吿陷。1945年3月19日,遷駐梅林范家祠的南山管理局被日軍突擊後陷落。3月13日,潮汕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普寧城東南的白暮洋成立,6月改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參 26]。5月7日,由於宏觀戰局的改變,侵普日軍為鞏固海防區,撤往海陸豐等地,普寧全境光復。7月24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代表會議在流沙基督教堂舉行,流沙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為潮汕地區抗日時期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參 26]

內戰再起與中共建政

1947年春,普寧縣政府戡亂動員委員會成立,拉開了國共內戰在普寧境內的序幕。10月,中共潮汕地方組織領導的潮汕人民抗征隊開闢大南山、南陽山解放區,並於次年3月於雲蓋月山擊退國軍的進攻。

1949年春,華南金融因金圓券濫發陷入混亂,為解決通貨問題,南方銀行和裕民銀行開始在普寧發行南方券和裕民券,匯率直接與港幣掛鈎。2月,普寧境內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改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二支隊第九團,其後先後攻佔里湖(4月28日)、流沙(5月1日)兩處重鎮。7月1日,普寧縣人民政府於流沙(今市城區)成立,下轄南陽山特區人民政府及其他23個鄉人民政府[參 26]

8月27日被圍困於普寧城的駐軍與官員棄城北逃,解放軍進入普寧城。里湖、流沙、普寧城先後成立軍事管制委員會,也使得普寧市作為政區名始見於史冊。9月,流沙市再次為胡璉軍團所佔據,相關黨政機關轉移入大南山、五峰山,直到10月12日胡璉軍團撤出普寧前往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境域奠定

普寧市域與不同時期的普寧縣域對比

1949年10月10日至18日,流沙市、普寧市、里湖市人民政府相繼成立,三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將行政權力移交給人民政府,普寧市首次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建制,直至1950年5月改制。

1950年3月,民政部確認普寧已實際管轄的原普寧縣大部、惠來縣第三區(梅林區)全區、陸豐縣第三區(南塘區)大坪鄉、原南山管理局錫坑鄉及揭陽縣九斗、烏石兩村為普寧轄境。隨後,為改變貴嶼、棉湖一鎮分兩縣和石橋頭、大長隴一鄉分兩縣的狀況,6月又分別將相應屬普部分劃與潮陽、揭陽兩縣,貴嶼故城在此次調整劃出普境。

1958年5月,出於水利管理需要,潮陽縣與普寧縣交界的十餘個村調整入普。12月,惠來縣關門山以西地區併入普寧縣。1961年將紅旗(惠城)、紅光(隆江)、紅星(葵潭)、紅江(鰲江)4個公社析出與自潮陽縣析出的東紅(靖海)公社復置惠來縣。

至此,經以上歷次擴界析拆和局部調整,普寧境域基本穩定,後續僅在揭西建縣後於1975年將棉湖周邊區域劃予,即今日之普寧市域就此形成。

縣城遷移

普寧全境解放後,原為惠來縣屬地的南陽山區劃入普寧,在整個新普寧的版圖上,洪陽的位置上變得趨於東北部,而流沙則趨於中心地帶。

縣委縣政府把流沙定為新縣城,還出於三方面考慮:其一,流沙革命基礎好,1924年9月就成立普寧縣農民協會,是廣東省最早成立農會的6個縣之一;其二,是抗日戰爭時期潮汕地方黨的領導中心,並建立流沙區抗日民主政府;其三,流沙緊靠大南山革命根據地,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即轉移上山的地方。對比洪陽老縣城,這些條件都具有獨特優勢。[2]

新治營建與社會改造

1949年普寧縣治改設於流沙時,建成區不足0.1平方公里,人口僅1725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開始興建公園、學校、工廠、車站、醫院等縣城配套,按東商、西政、南文、北工進行佈局。因練江上遊河道迂迴曲折,河灣眾多,依江而建的流沙也存在較大的內澇隱患,為此在1958年將流沙舊河灣全部廢除,開挖了流沙新河,與普汕路成十字正交,對普寧市區的城市格局形成深遠影響。

人民公社食堂舊址

1950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流沙辦事處建立,開始發行人民幣並換回南方券和裕民券。土地改革於同年12月開始,至1953年2月25日完成。對手工業、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隨後展開,1956年1月宣佈完成。1958年9月,普寧開始進入人民公社化時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持續至1976年10月結束。文革期間,人民政府在1968年改稱革命委員會,至1980年冬恢復。

五十年代開始,國際關係格局發生變化,冷戰對峙開始,部分海外華僑回歸普寧。1954年,普寧境內始建華僑農牧林場,並於1960年成立接待和安置歸國華僑委員會,當年便開始安置印尼歸僑到大南山華僑林場。1958年,華僑特種商店開業,開始憑僑匯證供應歸僑、僑眷特種商品。

改革開放

普寧國際服裝城,其前身為1986年建成的流沙服裝專業市場。

1978年,主張改革的劉峰在調任普寧後大舉推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參 28][注 3]。1980年1月3日,普寧二輕服裝廠與香港鴻昌簽訂來料加工協議,開啟了通過三來一補模式接受國際產業轉移的發展道路。同月5日,在華僑中學復校時,銀行家莊世平向劉峰建議借鑑香港[注 4]等地的發展經驗[參 29]發展商貿流通,隨後普寧開始從流通領域着手改革,公開實行招標承包經營。1981年,普寧出現第一家中外合營企業,成為外商在普投資的開端。1988年時,全普三來一補企業已有435家。

1986年以後,為適應地方企業發展帶來的農副產品和工業產品購銷需要,普寧開始建立專業市場,首批十大專業市場為服裝、水產、捲菸調劑、中藥材、水果(洪陽、廣太)、蔬菜(南徑)、耕牛(大壩、里湖)、糧食(洪陽)、杉木(里湖)、五金日塑(占隴),此後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十大專業市場多次更迭。1988年,普寧正式被納入廣東省沿海經濟開放區[參 30]。1991年3月,中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蒞普研究普寧發展市場經濟的情況,6月《普寧縣批發市場的調查與思考》列入中國國務院研究室之決策參考。

撤縣設市

1983年12月22日地市合併,普寧成為汕頭市轄縣,但汕頭作為經濟特區,在當時被認為所轄縣過多,開始啟動分設地級市事宜,普寧開始爭取以普寧為市區設立地級市。1989年,潮州市恢復省轄後,在1991年初形成揭陽、饒平劃入潮州市,普寧與潮陽、惠來、揭西共設一市的方案。揭陽對此表示異議,同時提出揭陽與揭西另設一市、揭陽劃入普寧等所共設市等不同方案。與此同時,市區設於揭陽榕城還是普寧流沙成為新的爭論點[參 31]。8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提交《關於調整汕頭市行政區劃的請示》。10月13日至14日,中國民政部副部長多吉才讓、行政區域和地名管理司司長張文范及廣東省民政廳廳長李純坤,在普考察流沙市政建設管理情況,聽取普寧對汕頭經濟特區擴大後有關行政區劃調整的意見和建議。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覆揭陽撤縣設地級揭陽市,普寧縣劃入揭陽市[注 5]。此後,普寧開始推進設立縣級市事宜。1993年4月6日撤銷普寧縣設立普寧市,由廣東省直轄,同年8月27日掛牌。

市制時期

設市初期,普寧在經濟結構上仍以商貿流通為先,服裝、紡織品、中藥材、捲菸、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副食品、花卉苗木形成新一代的十大專業市場,在1997年基本建成。

1999年至2002年,普寧中小金融機構出現擠兌的金融風波及虛假企業騙取出口退稅事件,出現了部分商戶、企業的外遷潮。在地方經濟受到世紀之交的金融風波等一系列打擊後,普寧開始改變重商輕工的發展方向[參 32],紡織服裝製造、生物與醫藥製造先後形成兩大千億工業集群,2010年起作為粵省縣域經濟的第一梯隊開始與其他縣域拉開差距。2011年7月27日,除廣東省兩度下放縣級政府的管理權限外,普寧市經濟管理權限擴大到外資管理領域[參 33]。2012年7月,普寧成為廣東省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第二批試點之一[參 34]

自然

普寧市
氣候圖表
 
 
36
 
 
19
10
 
 
71
 
 
19
11
 
 
103
 
 
21
14
 
 
180
 
 
25
18
 
 
289
 
 
28
22
 
 
391
 
 
31
24
 
 
320
 
 
33
25
 
 
317
 
 
32
25
 
 
243
 
 
31
24
 
 
74
 
 
28
20
 
 
41
 
 
25
16
 
 
36
 
 
21
12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普寧市志(1988-2004)》
英制單位換算
 
 
1.4
 
 
65
51
 
 
2.8
 
 
66
53
 
 
4.1
 
 
71
57
 
 
7.1
 
 
77
65
 
 
11
 
 
83
71
 
 
15
 
 
87
75
 
 
13
 
 
91
77
 
 
12
 
 
90
77
 
 
9.6
 
 
87
74
 
 
2.9
 
 
82
68
 
 
1.6
 
 
76
61
 
 
1.4
 
 
69
53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區位

普寧地勢

普寧市位於東經115°43′10″—116°21′02″,北緯23°05′40″—23°31′48″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北境,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佔全境的94%。市域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陸上邊界長約206公里,東西橫寬50公里,南北縱長38公里,東毗汕頭市潮南區潮陽區,西南連汕尾市陸豐市陸河縣,西北接揭陽市揭西縣,東北界揭陽市榕城區,南鄰惠來縣[參 35]。 市區流沙位於市境中部的練江平原,東至汕頭市區53公里,西至廣州300公里,北至揭陽市區38公里,南至太平洋沿岸30公里。

地貌

市區最高峰望天頂

普寧地處三江中上游的潮汕平原西緣,兩江於此形成的沖積、洪積平原連成連片平原,陰那山脈東南延伸支脈上的峨眉嶂山地、南陽山丘陵、大南山山地依次自西往東南環繞市區,鐵山、小北山、洪山等低山丘陵及台地橫亙練榕兩江之間。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坡度和緩。西南境有海拔980米的峨眉嶂,為全市最高峰,市區最高峰則為城區南郊海拔972米的望天頂[參 36]。東北部南溪鎮下尾王村海拔1.3米,為全境最低點。

地質

普寧地貌總體輪廓奠定於晚侏羅紀強烈燕山運動時的構造體系。豐良一惠來東西向構造體系南帶的兵營一惠來東西向構造帶及湯坑一汕頭新華夏構造體系中的潮安一普寧構造帶相交於普寧市區附近,全境屬東亞新華夏系構造帶第二複式隆起帶南段的潮汕斷陷盆地,地質構造複雜[參 37]

水文

流經普寧市區的練江

普寧是三江的發源地,境內諸水均脈集於三江幹流後匯入南海。三大水系中,集水面積超過100平方千米的有練江水系的北港水、榕江水系的洪陽河及龍江水系的崩坎溪和高埔溪。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與人工水庫分佈在各江河的中上游,其中白坑湖與湛江的湖光岩、肇慶星湖、惠州西湖、惠陽潼湖同為廣東五大自然淡水湖濕地[參 38]。水庫庫容超過1000萬立方米的則有上三坑水庫(1705萬立方米)、下三坑水庫(1685萬立方米)、湯坑水庫(3490萬立方米)、白沙溪水庫(1145萬立方米)。20世紀50到70年代,由於墾殖過度造成水土流失,白坑湖也在此期間由於填湖造田而面積急劇收縮[參 39]。70年代以後,由於缺乏白坑湖提供的水源,普寧市區東郊段的練江因流域內的發展而倍受污染,並在2009年受到媒體的大量關注[參 40]

普寧市主要河流
水系 發源 全長
(公里)
境內長度
(公里)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境內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境內主要支流
練江 大南山街道五峰尖白水磜 77.12 29.8 1346 508.13 白坑湖水、白馬河、湯坑溪、西切流水、北港水
榕江 鮜溪鄉南水凹738.5高地東坡 175 30.26 4408 447.78 大池水、石牌溪、火燒溪、圓山河、洪陽河、雲石岩水、利坑水、引榕幹渠
龍江 鮜溪鄉南水凹南坡 82 26.78 1187 635.64 南洋仔水、高埔溪、崩坎溪

淺層地下水以平原區分佈居多,平原區主要為承壓水和孔隙潛水,地山丘陵區以構造裂隙水為主,有多處地熱出露於地表的天然溫泉,大南山、五峰山有低氟、低鈉、弱鹼的礦泉水分佈。

土壤

普寧境內母岩主要為花崗岩,兼有少量砂頁岩和玄武岩,成土母質主要有坡積物、洪積物、寬谷衝擊物和河流衝擊物。自然土壤垂直分佈明顯,黃壤分佈於海拔650米以上,紅壤分佈於海拔450-650米,赤紅壤分佈於海拔450米以下,以赤紅壤分佈最廣。耕地土壤除山地、丘陵、台地的緩坡地為旱地外,其餘多為水稻土,佔耕地面積的89.94%,其中大部分屬於瀦育型水稻土,主要分佈於衝擊平原及山區谷地,適宜耕種,水旱連作,年可三熟。

植被

龍江河谷可見層次分明的植被

普寧植被屬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壞,今多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薪炭林及部分防護林所取代,天然植被以西南部海拔450米以上山地的馬尾松次生林最成規模,但至海拔650米以上林木趨少。

資源

故城西門一棵樹齡潮過900年的榕樹

普寧境內植物已知名的有1773種,其中藥用植物1261種,2004年有攝影愛好者在峨嵋嶂東南坡山澗發現野生桫欏,中生代侏羅紀曾為恐龍食物,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目前全市已登記管理的古樹42株,涉及13個樹種,以榕樹數量最多,達到18株。樹齡超過500年的列為國家一類保護的有5株,位於洪陽故城西門的榕樹樹齡超過900年,為普寧境內現存最早的古樹。

動物已發現的逾500種,以華南虎、豹、穿山甲、白雁、鷓鴣較為名貴,其中華南虎最近一次被觀測到是在1984年5月。三坑自然保護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巨蜥、蟒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貓頭鷹。

經地質調查和礦產普查,目前已知礦藏有錫、銅、鎢、鈦、金、煤、獨居石和稀土、磷灰土、瓷土等24個礦種,計礦床、礦點、礦化點104處(不含稀土礦)。

氣候

普寧全境均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調整,同時因地處蓮花山脈迎風坡,是廣東省四個富雨區之一。日照與太陽輻射強,雨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且有趨暖向旱的趨勢,終年無雪少霜。由於雨熱同期且冬短夏長,四季不分明。

全境高溫多雨,夏長冬短,夏季炎熱,冬季有時也頗為溫暖。受地形影響,西部氣溫較高、雨量較多,東部氣溫較低、雨量較少;山區氣溫較高、雨量較多,平原氣溫較低、雨量較少,太平洋吹來的暖濕氣流受地勢抬升而造成的雨量充沛較為明顯。一年四季按濕度從大到小依此為夏秋春冬,按氣壓從高到低依此為冬春秋夏。風向隨季節轉換,由於受南亞季風影響,偏東風全年盛行,6月至8月會有偏西氣流,11月至1月會有偏北風,偏東風出現頻率佔58%,風速一般不大。

主要氣候災害有有颱風乾旱霜凍、低溫、「龍舟水」等[參 37]

普寧 (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9.3
(84.7)
31.5
(88.7)
32.0
(89.6)
34.0
(93.2)
35.4
(95.7)
37.6
(99.7)
38.1
(100.6)
37.4
(99.3)
37.2
(99.0)
34.5
(94.1)
33.0
(91.4)
29.5
(85.1)
38.1
(100.6)
平均高溫 °C(°F) 19.2
(66.6)
20.5
(68.9)
22.4
(72.3)
25.8
(78.4)
29.1
(84.4)
30.9
(87.6)
33.3
(91.9)
32.8
(91.0)
31.5
(88.7)
28.7
(83.7)
24.9
(76.8)
21.1
(70.0)
26.7
(80.0)
日均氣溫 °C(°F) 14.3
(57.7)
15.8
(60.4)
17.8
(64.0)
21.6
(70.9)
25.1
(77.2)
27.0
(80.6)
28.8
(83.8)
28.3
(82.9)
27.2
(81.0)
24.3
(75.7)
20.2
(68.4)
16.1
(61.0)
22.2
(72.0)
平均低溫 °C(°F) 11.1
(52.0)
12.9
(55.2)
14.6
(58.3)
18.6
(65.5)
22.1
(71.8)
24.3
(75.7)
25.5
(77.9)
25.2
(77.4)
24.1
(75.4)
21.2
(70.2)
16.7
(62.1)
12.6
(54.7)
19.1
(66.4)
歷史最低溫 °C(°F) 0.4
(32.7)
4.8
(40.6)
5.0
(41.0)
11.6
(52.9)
15.9
(60.6)
17.6
(63.7)
22.6
(72.7)
22.8
(73.0)
19.9
(67.8)
11.9
(53.4)
6.5
(43.7)
0.7
(33.3)
0.4
(32.7)
平均降水量 mm(吋) 35.5
(1.40)
75.4
(2.97)
127.1
(5.00)
199.4
(7.85)
275.4
(10.84)
395.5
(15.57)
335.8
(13.22)
335.8
(13.22)
241.5
(9.51)
40.5
(1.59)
35.2
(1.39)
38.4
(1.51)
2,135.5
(84.07)
平均相對濕度(%) 74 78 76 79 79 83 79 81 78 73 72 72 77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環境治理

因河道多迂迴曲折、狹窄淤塞,夏汛洪水泛濫,二十世紀中葉開始進行河道整治。對練江、榕江、龍江的河灣進行裁彎取直、拆除水閘,榕江幹流整治中則兼採用清除河中竹洲、沙灘等手段,而榕江支流洪陽河不僅中下游改道,匯入榕江的出水口也多次改動。

政治

現任領導

普寧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普寧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普寧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普寧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普寧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樑柱華 李麗梅 林建文 吳漢通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就任日期 2024年12月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

政黨

1925年3月,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方臨川隨國民革命軍東征,跟隨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抵普,奉命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普寧黨部籌備處,為現代政黨在普寧建立組織的開端。

同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農民部秘書彭湃派出陳魁亞等人到普寧協助開展農民運動,隨後以陳魁亞為書記在1926年1月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普寧支部,中國國民黨普寧黨部則於1926年3月正式成立。1927年4月,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務委員會奉命進行清黨,於汕頭推動普寧黨部改組,但因當時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左派人士在普寧起事而未遂,直至1928年才完成清黨改組,1949年後活動終止。

目前,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同盟中國農工民主黨九三學社普寧設有支部[參 41],中國共產黨為執政黨。

政區

普寧市為縣級市街道)兩級行政區劃,全市設7街道181,合共668個社區、518個行政村。除此之外,普寧市境內還有3個國營農場。市政府駐市城區流沙北街道西園社區。

  • 7個街道辦:

流沙北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東街道流沙南街道池尾街道燎原街道大南山街道

  • 18個鎮:

赤崗鎮大壩鎮洪陽鎮南溪鎮廣太鎮麒麟鎮南徑鎮占隴鎮軍埠鎮高埔鎮雲落鎮大坪鎮船埔鎮梅林鎮里湖鎮梅塘鎮下架山鎮普僑鎮[參 42]

  • 1個鄉:

鮜溪鄉

經濟

改革開放之初,普寧在對接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同時,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1991年商品購銷已覆蓋中國大陸除西藏之外的各省,使得九十年代的地方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普寧本土國營事業先後組建為供銷、寶寧、商業、亨達、振寧、永發、佳科、蘭花、捷昌、松尚、金葉十一家企業集團公司,開始進行跨地域跨行業經營,同時退出本地購銷主渠道,電信、金融等行業的國有產業也先後改制為地方分公司。與此同時,民營經濟也迅速崛起形成,先後走出立白、康美等民族品牌。

2020年普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3.5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7.1:33.2:59.7。

第一產業

普寧屬綜合性農業地區,傳統上東北部為果糧糖經濟作物區,中部為糧油果作物區,西南部為林果茶牧區。1997年5月,普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高級專家研討會舉辦之後,普寧調整了農業區劃,東部以糧食和蔬菜有主,南部及中部以糧食、禽畜、蔬菜、青梅、橄欖為主,西部以青梅、橄欖等水果和速生豐產林為主,北部以蕉柑、花卉苗木為主,走農業產業化經營路線。第一產業目前以特色水果、糧食、畜牧水產、優質蔬菜、花卉苗木等為主導,並有多家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

2020年,普寧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8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44.49億元、林業產值4.96億元、牧業產值13.22億元、漁業產值1.02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7億元。

種植業

普寧地屬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熱同期,有利於發展農業。普寧糧食種植以水稻和番薯、馬鈴薯、小麥等旱糧為主,經濟作物主要為甘蔗、花生、大豆、茶葉、蔬菜、黃紅麻,其中花生是普寧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北境洪陽等地的花卉種植產業和西境南陽山區諸鎮的中藥材種植產業也由來已久,目前仍在當地經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020年,普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9.97萬畝、甘蔗種植面積0.12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47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8.26萬畝、中草藥種植面積0.51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9.89萬噸(其中:番薯、馬鈴薯五折一算入糧食)、甘蔗產量0.66萬噸、油料產量0.31萬噸、蔬菜產量42.99萬噸、水果產量24.28萬噸、茶葉產量0.25萬噸。

糧食

水稻是普寧最主要的糧食作物,2001年起因種植業機構調整,水稻播種面積逐步減少,2004年起通過落實對種植水稻大戶的直補政策,得以維持一定的播種面積。番薯亦稱甘薯,是普寧主要的旱糧作物,四季皆可種植。小麥則是普寧冬種的主要糧食作物,但因經濟效益不高,至1995年之後僅有零星種植。馬鈴薯則因生產周期短而商品價值、營養價值高,種植量有上升。除此之外,普寧各地還有玉米、木薯等作物的種植。

水果

普寧素來有「水果之鄉」之稱,水果計有30科64種286個品種,具體種植品種與地勢息息相關,榕江南岸衝擊平原和北部丘陵以種植蕉柑為主,輔以荔枝、香蕉、油甘、青欖、青梅等;中部平原丘陵區以發展青欖為主,輔以蕉柑、青梅、龍眼、油甘等;西南部山地丘陵以發展青梅和優質茶為主,輔以青欖、菠蘿、油甘、荔枝。[參 43]普寧的水果除銷鮮外,為提升其附加價值,大部分會用於加工。青梅、蕉柑、青欖、油甘、為普寧主要的大宗傳統水果。

待摘下的普寧青梅

普寧青梅有果大、肉厚、核小、酸度大等特點,適宜加工。普寧是中國最大的青梅產銷集散地,位於主產區的高埔鎮已入選中國第三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青梅示範鎮。舊時青梅製品多船運從高埔溪經龍江於神泉港出口,故有「高埔溪沉船,酸了龍江」之說。[參 44]1995年3月6日,普寧市獲中國農學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特產報社、經濟日報社農村部聯合授予的「中國青梅之鄉」稱號。

普寧蕉柑以「潮州柑」為名在市場上流通,秦牧曾在普寧寫下「潮柑天下重,此處是名鄉」的詩句。除鮮食之外,普寧蕉柑也常用作柑餅、陳皮等製品的材料。1996年6月3日,普寧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蕉柑之鄉」。

青欖主要種植於市境西南部的丘陵坡地和堤岸,形成青欖生產帶,以「冬節圓」品種最為知名,曾於1992年入選「廣東省優稀水果」。1996年6月3日,普寧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青欖之鄉」。2006年3月2日,普寧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認定為南亞熱帶作物名優基地青欖生產基地。

油柑在普寧市境內的種植也較為廣泛,有甜種、獅頭種、青皮種、柿餅種,其中以獅頭油柑較為知名。菠蘿則主要在南陽山區各鎮生產,品種以無刺卡因為主,植株打,葉無刺或少刺,果大,汁多味甜,果心纖維少。香蕉主要分佈在廣太及西南諸鎮,有矮香蕉、高把香蕉、威廉蕉、粉蕉等品種。荔枝主要分佈在赤崗、下架山及南陽山區,品種主要為妃子笑和桂味。烏橄欖主產於里湖、下架山、洪陽和南陽山區,但烏橄欖一般不鮮食,主要加工為鹽水烏欖等菜欖。

中藥

普寧市粵東南藥產地之一,傳統上是青皮、陳皮、巴戟、山梔子、黨參、生地、淮山、天冬等30餘種中藥的產地,草藥則有蛇舌草、雞血藤、車前草等近百種,20世紀中葉之後從省外開始引入其他藥材品種。早期以採集野生藥材為主,僅盤龍閣自然保護區就發現有400餘種藥材,設於保護區內的頭金石採藥場盛產枳殼、厚朴、千重紙等。目前,人工栽培更為常見。

畜牧業

普寧本地的畜牧生產,以豬、牛、家禽的飼養量最大,次之為山羊、家兔、蜂、鴿及近年來興起的珍稀禽類,改革開放前畜牧業只作為副業生產依附於種植業,改革開放後才隨着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興起。2020年,全市肉類產量2.51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97萬噸,禽肉產量0.39萬噸。

漁業

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主要有池塘養魚、山塘水庫養魚及少量捕撈等方式,品種初期以四大家魚為主,八十年代末開始大量引進名優新魚類和美國青蛙、中華絨螯蟹、泰國虎紋蛙、鱷龜、綠毛龜等其他水產。2020年全市水產品產量0.88萬噸,均為淡水產品。

林業

普寧市森林資源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林種。生態公益林主要為用於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的防護林和風景林等特種用途林。商品林包括薪炭林、經濟林和用材林,南陽山區的梅林、船埔等地有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橡膠樹在20世紀80年代曾在馬鞍山、大坪、大池等國營農場廣泛種植,但80年代後多被淘汰。


第二產業

科技園

普寧目前有紡織服裝、醫藥製造、食品加工、化工塑膠、機械電子、玩具生產等主要工業門類,以輕工業為主,其中紡織服裝、醫藥為普寧工業兩大支柱產業[參 15]。2020年,普寧全市工業增加值 181.22 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19.73 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 22.08 億元,先進製造業增加值 49.8 億元,建築業增加值 22.50 億元。

全市有英歌山工業區、普寧市科技工業園區、中河經濟技術開發區、占隴對外工業園區、高柏生態工業園區、軍埠工業區等大型工業園區。2018年2月,英歌山工業區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參 45]

紡織服裝

新壇服裝加工區的柏堡龍工業園與生態公園

普寧的紡織服裝工業起步於民國,1930年8月在占隴創設的生昌布廠,硫化元布、色織布生產就已形成一定規模,月產能達420疋。改革開放後,紡織服裝產業憑藉三來一補、中外合營等方式迅速壯大,其後逐漸轉為加工與自創品牌的生產方式,工業產值、從業人員、產品出口總額均居全市各業之首,已形成以紡紗、織布、服裝為主,短纖、織造、印染和後整理、輔料、設計等相輔的工業體系,並形成東埔、新壇等服裝加工區等產業聚攏的集聚帶。普寧市第一家上市企業雷伊集團即以紡織服裝起家。目前有「雷伊」「群豪」「雅爵」等廣東省著名商標。普寧出品的主要服裝門類有襯衣、內衣、睡衣、T恤。2021年7月,普寧市以內衣產業成為中國商務部認定的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2002年12月,普寧市與東莞市、中山市等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中國紡織基地市」。2009年2月18日的廣東省促進產業集群發展聯席會議將普寧認定為廣東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

近年來,紡織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開始得到重視,為集中治理印染等污染產業,普寧在占隴、南徑兩鎮交界處開闢了紡織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目前已有企業入駐。該園區所在的占隴鎮是紡紗印染企業和布匹、面料、輔料業的傳統集聚鎮。

醫藥醫械

醫藥製造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僅次於紡織服裝產業,研發試驗投入則居全市各業之首。1993年普寧醫藥化工廠投產的L-蘋果酸列入國家「八五」計劃十大生物工程的攻關項目。總部位於普寧的康美藥業在科技園建設的中藥飲片產業化示範基地是中國最早實現中藥飲片規模化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作為國內首批試點示範基地通過GMP認證。2021年上半年,普寧的中藥材產品出口取得突破,實現向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130餘種中藥材的製品。[參 46]

除醫藥製造外,醫療器械製造業也在普寧的產業機構中也佔有一席之地,部分醫藥製造企業兼有醫療器械產品。

食品

普寧食品工業主要有農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和飲料製造三類,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各地。農副食品加工尤以水果加工規模最大,食品製造則有發酵製品製造、糕點、麵包製造、調味品、蜜餞製造等。飲料製造業在八十年代以普寧出產的竹蔗茅根精和蛇舌草精為名產,目前已停產,目前生產的飲料製品除了青梅製成的原梅汁、酸梅湯、梅酒之外,還有各類保健飲品和礦泉水等。

涼果加工作為水果種植業的產業延伸,本地種植的加工型水果和市內水果專業市場銷售的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水果形成主要的原料來源,在市內的分佈上也有一定的原料地指向。涼果產品的銷售方向主要為東南亞及日本。普寧出產的涼果製品主要有鹽漬類、蜜餞類、熏制類,也有製作成粉劑和果乾、罐頭。21世紀初,普寧的涼果業開始引進台灣、香港、日本等地的外企,帶來了先進的設備、工藝、管理和國際市場的信息、銷售渠道,帶動加工企業逐步從傳統的初級粗加工向高級深加工轉變,成為當地涼果業發展的龍頭。[參 47]

其他工業門類

除以上工業門類之外,還有化學工業、塑料工業、橡膠製品業、機械工業、電子工業、玩具業、印刷複製業、問題教育用品製造業、造紙業、家具業、皮革業、木材加工也、工藝製品業等工業門類。

第三產業

普寧有交通運輸、批零貿易、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現代物流、會展、旅遊、房地產、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近年也得到發展。

商貿流通

中國煙草廣東東部物流中心
普寧國際商品城

普寧當代的商貿流通業發展開始於1979年,通過在中國大陸較早對以商業為主體的流通體制的調整和改革,使各市場主體在20世紀80年代即可真正參與市場競爭。專業市場作為在特定區域空間內專業從事某類互補或者互替性商品交易的經營場所,是早期普寧發展商貿流通業的主要業態。1987年以後,普寧先後形成兩代十大專業市場,服裝、紡織品、中藥材的年集貿交易成交額在1997年均達10億元。在市場商貿發展的同時,與之相輔相成的物流行業也得以發展,藥品、煙草等專業性較高的運輸品也相應建立了專業化的物流中心。

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的延伸,普寧的服裝紡織貿易伴隨着上游製造業在80年代的規模日益擴大而興起。1982年,中市場調整騰出部分場地,統一搭架,日擺夜收,形成普寧最早的服裝經營集聚地。1987年10月,西市場建成使用,作為經營服裝、布料、針織品等的專業市場,使得該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得以進一步擴大,外溢於市場外的服裝經營戶則散佈全城。進入21世紀後,為對服裝專業市場的經營場地及其配套進行改造升級,普寧國際服裝城建成並於 2010 年 12 月底開業,西市場商戶整體轉移至此經營,國家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同時投入使用。

普寧中藥材交易起源於青草、藥根等中草藥的交易,明清時期已成為粵東中草藥材集散地,梅林圩曾一度有藥材「小國際市場」之稱。1986年以後,藥材貿易開始聚集到東風路池尾至流沙大橋兩側,形成中藥材一條街的集貿模式,經營場地附近同時匯集了藥材復曬加工場。1995年,藥材經營戶全部歸攏到南平里的藥材市場舊址,1998年易址長春路新址開業。1996年7月,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八個中藥材定點市場之一。2010年8月,康美藥業取得該市場經營管理權。2011年7月,普寧中藥材市場價格指數發佈,並被納入廣東價格指數平台。2017年7月,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整體搬遷至普寧大道新址,並易名普寧康美中藥城。2013年5月,普寧中藥材大宗交易平台開始運行,實現實體與虛擬市場相結合。普寧當前中藥材交易以貴細中藥材為主,2021年上半年中藥材出口取得突破,實現向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130餘種中藥材。[參 48]

電子商務對傳統的專業市場模式形成衝擊,面臨着以網絡新經濟為導向的轉型,電子商務園區成為普寧各大市場轉型的主要方向,隨即形成一批電商網批集聚區,如上寮電商城、占隴電商園等。根據阿里研究院2021年公佈的數據,普寧共有入選淘寶村70個、入選淘寶鎮18個。

2020年,全年批發業商品銷售額 240.06 億元;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 661.53 億元。依託電商交易規模的擴大,郵政物流行業也快速增長。2020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 9.58 億元,快遞業務量 12.46 億件, 快遞業務收入 75.43 億元。

金融

普寧歷史上的金融業始於典當行、錢莊、僑批館等業態,目前主要為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進行金融服務。1940年1月成立的廣東省銀行普寧辦事處是最早的現代金融機構,隨後中國農民銀行、裕民銀行、南方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銀行相繼在普寧設立分支機構。

僑批館是一種兼有金融與郵政雙重職能的機構,為旅外華僑信匯回國登門分送提供商業性服務,在上世紀30年代達到鼎盛。清光緒十年(1884),泥溝村華僑張鳴知(俗稱番客益)創辦的和合祥批館是普寧最早的僑批館,除在曼谷、普寧兩地設館之外,還在香港、汕頭設有中轉站,以紓當時旅泰華僑匯款贍家之困,清宣統三年(1911年)普寧縣令曾送「惠及鄉井」匾額予以表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普寧境內的僑批館共有9家,初期尚許私營,但必須向中國銀行結匯,限期派送。1958年,各僑批館合併成立普寧僑批業聯合辦事處,歸屬人民銀行領導。1973年,青洋山僑眷首次接到從美國郵寄的「通天單」匯票,自此之後僑匯更多通過本票、旅行支票、匯票的方式匯入,僑批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和廣東南粵銀行共10家銀行在普寧設有分支機構,另外還有普寧農村商業銀行、普寧匯成村鎮銀行兩家本土銀行。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864.0 億元,各項貸款餘額 421.01 億元。

房地產

普寧房地產業在1989年後逐漸興起,早期以本地開發商為主,近年來,中信、星河、碧桂園、龍光等大型開發商也相繼入普開發物業。2020年末,普寧聯網直報房地產企業29 家。1990年,普寧首次對流沙一小西側啟動城市更新,是改革開放後首次進行城市更新,但當時仍是續建為公房。2002年,中華街片區改造是最早有房地產開發商參與的城市更新項目。

人口

設市以來普寧市戶籍人口變動圖(萬人)[參 49]
1993年-2008年

根據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普寧市常住人口1998619人[參 50],共有家庭戶510543戶、集體戶 13729戶,其中,男性1023589 人(51.21%)、女性975030 人(48.79%);城鎮人口35668 人( 46.82%)、鄉村人口 1062951 人(53.18%)。

全市戶籍人口250.89 萬人。

普寧市域人口密度分佈

人口源流

普寧在先秦時地屬百越,越人中的俚、畲等在此居住。獨立設縣時,從潮陽劃入的人口不足萬戶,仍有輋戶住於山中,而唐宋以來從福建遷入的漳民仍被視為客民,在境內從事墾殖荒山、市肆販作等工作。對此,立縣初期的縣令阮以臨主持招民開墾,並善用明代戶籍制度,將漳民等移民就地立籍,與本籍人形成最早有普寧人認同的群體,即為普寧境內潮汕民系之源流,而客家民系則多於明清遷入今普寧境內。

改革開放以後,外來人口與外出人口不斷增多。外來人口中來自外省佔80%以上,主要來自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廣西等省份。外出人口主要為經商、學習與工作,流動方向以珠三角為主。普寧外來人口眾多,但目前官方無確切數字,成分較為複雜,其中不乏選擇在此置業落籍者,對普寧房價持續上漲起到一定的作用[參 51]。包括落籍者在內的在普外來人口也正在對普寧本地的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生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參 52]。是中國戶籍人口最多的縣級市[參 53],市區人口規模(58.19萬)僅次於義烏市[參 54]常住人口規模(199.86 萬)則次於崑山市晉江市[參 55],同時也是195萬旅外華僑華人與140萬歸僑、僑眷的祖籍地。

海外移民

普寧由於人地矛盾激烈,很早就有海外移民,光緒五年(1879年)普寧移民海外人數已達743人。這些華僑各自處境不同,遭遇殊異,民間喻之為「三山」,即「發財當座山(有錢有勢者),賺錢回唐山,當不了座山,又回不了唐山,死後便下葬義山」[參 56]

普寧在海外華僑分佈在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六大洲近30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分佈的最多。泰國是普寧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移民後裔普布泰國73府,早期移民在泰國蕃衍的後代在泰國的法律身份已是泰族泰籍人。

姓氏結構

2003年普寧市地方志辦公室調查顯示,普寧市現有居民姓氏約120個,人口最多的十個姓氏依次為陳、黃、李、楊、張、鄭、林、王、賴、方,其中陳姓及黃姓已逾10萬。普寧現有姓氏總數在260~320之間,其中人口數10萬以上的姓氏有陳、黃、李三姓。普寧市為中國大陸陳姓及黃姓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縣市:陳姓約佔全市人口17%;黃姓總人數17萬,佔全市總人口7%以上;李姓總人數約11萬,約佔全市人口4.8%。

教育

以泰式建築為主的普寧職校校園

普寧官辦教育起步較晚,至明萬曆三年始辦縣學,杜竹軒於唐大曆年間在馬嘶岩設室授徒則是民間教育的最早記載。明清兩代崑岡書院、三都書院、上社書院、黃都書院、麟書書院、廣文書院、登瀛書院先後興辦,其中崑岡書院、三都書院、上社書院並成為普邑三大書院[參 20]。抗戰期間,除了官方興辦的普寧一中普寧二中以及私立的興文、梅峰、愛群、南光等中學,還有內遷的汕頭一中和海濱中學等集聚普寧,客觀上形成了普寧教育在民國年間的繁榮期[參 20]

20世紀中葉以後,普寧開始大量興建學校,如1958年僅一年就興辦了第十中學、第十一中學、第十二中學、第十三中學[注 6]和大南山中學五所中學以及普寧衛生學校、普寧農業學校、普寧體育學校三所專業學校,改革開放以後,私有資本進入教育領域,現擁有所全日制普通高等私立院校潮汕學院以及新世界中英文學校、華美實驗學校等九年一貫制學校。2020年,普寧全市共有各級學校(含幼兒園、學前班、民辦學校等)935所,各級學校教職工3.5萬人、專任教師2.7萬人,在校生47.93萬人。

潮汕學院正門

高等教育

普寧現有高等教育院校2所。位於大學路1號的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潮汕學院)是目前普寧市唯一的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為全日制高等教育私立院校。另有位於大南山街道的普寧開放大學,屬成人遠程高等教育機構。十四五期間規劃設立普寧大學。

職業教育

普寧全市現有中等職業學校4所,創辦於1992年的普寧市職業技術學校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之一[參 57],同時也被納入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的首批名單[參 58]

普寧二中萃光樓日景

基礎教育

2019年普寧全市共有普通中學391所,小學676所,幼兒園804所。普寧市第二中學及普寧市華僑中學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普寧市實驗中學是廣東省一級中學。其中,普寧市第二中學是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近年來為發展高中教育,陸續有職業中學、完全中學被改制為高級中學。 九年義務教育及學前教育除公辦教育外,還有不少教育資源來自於私有資本。自1998年4月獲批辦學的潮汕學院實驗學校、普寧新世界中英文學校開私有資本興辦教育後,許多民辦中小學及幼兒園也陸續創辦。與此同時,公立重點高中聯合社會資本興辦民辦學校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出現了普寧二中實驗學校、英才實驗中學等以名校冠名的民辦學校。 普寧市2011年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99.92%,學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9%,高中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則達到96.1%[參 59]大南山街道燎原街道為廣東省教育強鎮(街道)[參 60]

社會

方言

普寧境內素有「隔河易聲,隔山換語」的說法[參 2],各地語言及口音變化較大。普寧鄉土語言有潮州話客家話兩種,其中以絕大部分以說[潮州話]者居多,約佔85%左右[注 7],除雲落鎮高埔鎮里湖鎮普寧華僑管理區處於兩大方言區的過渡帶之外,南陽山區均通行客家話,其他地方則通行潮州話客家話[參 20]。而在大南山、鐵山丘陵地區以及西境五峰山部分近山居民,則對客家人使用客家話,對操潮州話的居民使用潮州話,但其客家話更接近潮州話,而與南陽山區通行的客家話有較大差異[參 20]。語言差異也引起某些生活禮俗上的不同,如在東境因四與世同音,意寓「世世好」,故為吉利數,但在西境卻與死同音而為禁忌數字[參 61]

蓮花山公園內的龍華寺

宗教

普寧市境主要流傳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佛教至晚於唐代已傳入普寧,唐初建有蓮塘庵,貞元五年(789年)已有大顛和尚在西山、洪山一帶傳教的記載,並建有馬嘶禪寺華嚴寺。宋代以後市境又先後建有圓通庵白水岩寺南岩寺盤龍禪寺等。道教傳入普寧則無確切資料,現存道觀仙洞最早始建於明代,境內還有三王古廟等的一系列規模較小的寺廟。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均於清同治年間傳入普寧。清同治元年(1862年),天主教徒林庚、曾利於今市城區西部的塗洋建玫瑰堂教堂,1890年始有天主教外籍神父入普傳教。基督新教則先後有浸信會、長老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徒聚會處等教派傳入。普境浸信會源於北美浸信會,由醫師陳為兌首在市城區北部的光南一帶傳道,並於1886年建立教堂。長老會則是由英國愛爾蘭長老會國外宣道會傳入的,1890年於今市城區新河東路一帶首建教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則主要在普寧故城一帶流傳,始於20世紀初。中國本土產生的基督徒聚會處則於1938年傳入普寧。

普寧市中醫院

醫療

西醫於光緒六年(1880年)傳入普寧,1924年初余清華與羅文暢在今市城區流沙南街道開辦的普濟醫院是普寧最早的醫院。

普寧現有各類衛生機構995所,其中公立醫藥衛生機構38所,包括普寧市人民醫院[參 62],普寧市華僑醫院[參 63],普寧市中醫院3所三甲醫院;民營醫院14所,包括康美醫院1所二甲醫院,此外還有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寧市婦幼保健院(普寧市婦女兒童醫院)為二級婦幼保健院。

普寧電視塔

傳媒

普寧歷史上發行的第一份報紙《普寧周》創刊於1927年,歷史上曾稱《普寧動員日報》、《普寧民報》的《新寧日報》則是普寧歷史上連續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作為普寧市政府喉舌的《普寧報》1998年2月在廣東復刊,2001年3月在全國復刊,2004年元旦再度停刊。目前普寧本地紙媒只有《普寧文藝》以GD-1454刊號在廣東公開發行,普寧青少年報》《潮汕西部文學》《普寧文史》等則憑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准印證以非營利性出版物印發。

普寧市廣電中心位於普寧市池尾街道南環一大道西蓮花山公園西部。1987年9月普寧始設有普寧人民廣播電台,1988年1月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設立普寧電視台,今有對外播放有三套頻道,2008年10月開始,普寧市實現有線數碼電視整體轉換,2018年9月1日,普寧市廣播電台開闢,第一頻道(人民廣播頻道)、第二頻道(交通廣播)。2018年2月13日,普寧電視台新開闢了第三頻道(商貿頻道),2019年3月,廣東省首家縣級融媒體中心—普寧市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19年8月16日正式上線「普寧通」手機客戶端平台。

人文

普寧境內潮客兩眾歷史淵源相異以及各地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形成了「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人文景觀,積澱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20年,普寧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共59項,其中國家級兩項、省級7項、市級36項、縣級14項。1996年,普寧市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8年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參 64]

飲食

小吃

洪陽粿汁

普寧的街頭小吃早在民國時期就為報刊所報道,一些小吃雖為潮汕各地所共有,但也有本地的一些特色,如粘米丸無米粿鼠麴粿鴨母捻腸粉春卷麵線蚝烙糖蔥薄餅甜湯魚頭粥。洪陽粿汁、城頂乾麵等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常常冠以地名,豬腸脹糯米則是發軔於普寧。

豬腸脹糯米以洗淨的豬腸為容器,將浸軟的糯米於豬肉、香菇、蝦、蓮子等輔料拌勻,調味後裝填其中,兩端用紗線紮緊入水煮,撈起後斜切成片,蘸調味過的甜醬油食用。

涼果

普寧涼果有生制涼果和脯制涼果兩大類,是由本地盛產的水果通過制果工藝加工生產而成。

豆醬

普寧豆醬是選用鮮莊黃豆、麵粉、食鹽等原料,經發酵、曬制等工藝流程製作而成,呈金黃色,含蛋白質、氨基酸和還原糖,是潮菜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及蘸料。清咸豐年間,洪陽生產豆醬的醬油坊已有源興、財源、祥裕三大商號行銷各地。

豆乾

普寧豆乾是使用大豆、薯粉、黃梔等原料,通過磨漿、加粉、攪拌、點石膏等工序製作而成,呈稜角分明的六面體,造型方正厚實,色黃塊大,正面中間有一正方形凹印。相傳,元末明初陳友諒軍師何野雲流落與普寧時,為感激當地人的救助,根據當地資源和水土特點出開發普寧豆乾的製作工藝,傳授與當地人。普寧豆乾正面的凹印,在民間也與為官之道、學優則仕等說法相附會。[3]

由普寧豆乾製成的普寧烰豆乾是潮州菜中的經典菜式,也常被稱為炸豆乾、浮豆乾、炸豆腐、剁豆乾,脆皮嫩肉,呈現出一種「金包銀」的外觀,蘸鹽水蔥末、鹽水韭菜末或紅糖食用。

建築

建築風格

普寧境內傳統建築以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百鳳朝陽等潮汕傳統樣式為主,西境南陽山區仍有客家圍壟屋(圍龍屋)留存。而在市區近郊及老城區至今仍然保存這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明清府第和宗祠,其中較為有名的有明代御史林銘球府第察院衙,清代「一門四進士,六子五登科」的莊起鳳家族府第進士第,清代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德安里,至今仍保存完好。除此之外,普寧境內還保存着為數不少的古寺,如市區西南的馬嘶岩寺、南陽山區的盤龍閣,以及普寧古八景中的華嚴寺與雲石岩寺、南岩寺等,而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塔僅有湯坑石塔培風塔[參 65]

19世紀末,由於毗鄰汕頭通商口岸,建築也開始受到西洋建築風格的影響,在清末所建的古典園林紹園及春桂園[參 66]中均融入了西方園林的元素[注 8]。與此同時,商業建築的風格也開始受到影響,在普寧城凝和門以及各地墟鎮也出現了五腳砌(既騎樓)商業街[參 67],較為有名的有東門的中山路以及流沙墟的中華路,而目前僅中山路保存較為完好,中華路已在2001年的舊城改造中完全喪失了原有的風貌,合利書店、青抗會舊址等近代紀念性建築[參 24]也在這次改造中被摧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普寧的建築物多為八層以下,其後建築高度不斷再創新高。二十世紀九十年代,1992年4月竣工的金葉大廈和1998年4月竣工的電信大廈先後成為當時全市最高的建築,進入21世紀後又先後被萬泰雙塔、尚東明珠和普寧時代中心所超越。目前,180米高度的普寧時代中心主樓是普寧最高的建築物,一度也是潮汕地區的最高建築,為集酒店、辦公、零售為一體的綜合體。

建築技藝

台南市定古蹟學甲慈濟宮的建築保留了普寧名匠何金龍的208件嵌瓷作品

普寧的傳統建築中多使用木雕石雕嵌瓷牆畫等民間工藝進行裝飾,其中以普寧嵌瓷最受關注。除普寧嵌瓷外,普寧還有赤崗青嶼的潮汕古園林修復技藝、梅塘溪南的金漆木雕等建築技藝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普寧嵌瓷是一種以實用觀賞為目的的地方特色建築裝飾藝術,其歷史可追溯到明萬曆年間,主要以色彩鮮艷而又精薄的瓷製品為原料,以特調灰漿作為鑲嵌的粘合劑,如繪畫雕塑般,將經剪取的瓷片進行組合拼貼的方式形成動植物或人物造型,常用於傳統建築的屋脊垂帶檐下照壁等等建築部位的裝飾。其創作題材多樣,多取吉祥、長壽、如意、富裕等祥願之意,構圖則多採用對稱手法,用色鮮艷。嵌瓷與木雕、石雕並成為潮汕古建築「三絕」,近來也有作為獨立於建築的工藝美術品的作品用於觀賞。普寧嵌瓷於2008年將其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普寧嵌瓷匠人的作品遍佈海峽兩岸,民國嵌瓷匠人何翔雲在台灣就在學甲慈濟宮佳里金唐殿竹溪寺等多處建築留有藝飾作品,也流傳到東南亞等華人集聚區。

文學

民間故事

文學創作

古時普寧相關文學創作者以本地出身的進士舉人及來普出仕者等文人墨客為主,詩作多為詠嘆本地風物,其他多為散文,也有小說、劇本傳世,其中以藍鼎元根據自己知普寧、潮陽兩縣時的真實經歷和見聞創作的《鹿洲公案》(又稱藍公案)最為知名,其作為公案小說與《包公案》、《施公案》並稱「三公奇案」,即古典文學的三大公案小說。

近現代以來,因一系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和本地文壇的發展,文學創作也因此更加活躍。除與本地風物相關的創作之外,也有歷史人物在此以詩明志,也有感念舊事古人的詩文。在外地來普的這些文學創作者中,不乏老舍郭沫若王崑崙陽翰笙杜埃秦牧等知名文人。

方言燈謎

普寧謎事始於明清,既有民間俗謎,也有士紳雅謎。民國初年,在普寧的一些前清貢生秀才樂於在春節、元宵或游神賽會之時舉行猜謎活動,主台者多引用一些民謠、俚語、通俗事物入題,與文人們所出的雅謎相得益彰,使得猜謎活動雅俗共賞,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歡迎和喜愛,隨後日漸流傳普及開來,成為許多節慶中的保留節目,也湧現了一笑老人等謎家。

普寧猜謎一般以擊鼓報猜的方式,射猜者在謎台下高聲報出謎號、謎文、謎目、謎格,每報一句,台上擊鼓一聲,直到最後報出所猜謎底,猜中則擊鼓兩聲,再由射猜以謎面扣謎底進行解釋,解釋完畢再擊鼓兩聲,鳴鑼一聲,以示猜射完畢,再補新謎。普寧謎界時尚大謎,將多個謎面藏於原創的韻文、散文或詩文中,被普寧謎人認為是「謎壇的台柱」,對制謎者的知識、匠心、文筆都是極大的考驗。除此之外,普寧也流行直接利用民歌為謎面的民歌謎,運用會意、諧音、增損離合等方式利用現有民歌扣隱謎底。

書畫

普寧書畫創作之風興盛於清、民國兩代,遊宦與本土文人皆有在普創作的書畫傳世。清乾隆年間,文學家袁枚遊歷嶺南時,在普寧與當時在任縣令的折遇蘭相遇結交,袁枚盛讚其詩書為「風塵中之麟鳳」[參 68]。在本土文人流傳於後世的作品中,清道光十五年(1835)莊起鳳所作的國畫《八駿圖》《百馬圖》、民國年間陳玉堦的國畫長卷《金山全景》都為博物館所珍藏。當代書畫家中有賴少其、羅銘、吳齊、陳政明、方楚雄、鄭成揚、陳詩秀、莊禮獻等出身於普寧。

傳統演藝

曲藝

流行於普寧境內的曲藝形式有漢樂、潮樂,除此之外還有潮州歌冊、扣歌、客家山歌等曲藝形式在普寧流傳。

漢樂即漢調音樂,是中州音樂和潮汕民間音樂經過長期的結合的產物。普寧廣東漢樂是湖北漢樂流入廣東的首個落腳點,於18世紀至19世紀最為興盛。1912年成立的普寧鈞天樂社時至今日代代相傳仍在演奏漢樂,普寧廣東漢樂於2009年11月被認定為廣東省非物質遺產。潮樂以椰胡、字弦、笛、簫、揚琴、琵琶等樂器進行演奏,潮樂社有流沙潮樂學社、晨風樂社、市潮州音樂家協會、里湖河頭潮樂社等,也有樂間、樂館、鑼鼓班和家庭樂組演奏潮樂。

在南陽山區有客家傳統的山歌對唱、獨唱和齊唱等,傳統上是隔山隔嶺對唱,流傳下來的多為情歌。

戲劇

目前普寧的地方劇種以潮劇為主,漢劇(外江戲)也曾在普寧盛極一時,普寧的榮天彩外戲班位列清末外江四大班之首,但今日僅餘部分漢樂社兼唱漢劇。潮戲班在清末民國時期也極為興盛,有老正興班、老正天香班、老玉梨春班、老三正班、正永豐班、老普天香班、老寶順興班、中一天香班、賽天香班、老一天香班、永利班、新順香班、新元華班、新玉梨班等戲班。其中,新玉梨班在1955年被接收為專業戲團,改名梅正潮劇團,1968年同一枝香潮劇團(前身為梅順潮劇團)、農村文藝宣傳隊合併為普寧潮劇團。除此之外,還有成立於1989年的永梨馨潮劇團,為個人經營的業餘潮劇團。普寧本土的潮劇創作會吸取了其他音樂形式的作曲技藝和樂器以設計出有變化的唱腔和音樂,並把魔術、特技、機關佈景等聲光藝術引入戲劇舞台豐富效果。

鐵枝木偶戲在普寧常被稱為皮猴戲,原有外江班和潮音班,現皆為潮音班,以高盈尺、陶製面像的圓身木偶,背部及兩手穿鐵線三條作為操縱,由藝人用小棍操縱表演。晚清以前本為皮影戲,清末改影現為形現,改牛皮雕形為木偶造型,但民間仍有稱紙影戲、皮影戲者。

英歌

普寧英歌

英歌盛行於普寧,不僅是一種融合戲劇表現形式的漢族民間傳統舞蹈,也是一種強身健體的南拳武術套路。表演者飾大鬧大名府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藉助打擊樂器伴奏與聲音配合,以常用套式動作進行表演,有快板、中板、慢板三個流派。英歌表演分前棚、中棚和後棚,以前棚最為常見。前棚表演者身着漢代服飾,面繪戲劇臉譜,手持英歌錘交錯翻轉即擊,同時伴隨着陣型變換。中棚則是化裝拉弦唱戲,戲目如雙搖櫓、桃花過渡等,後棚則為武術表演[參 69]。普寧英歌主要在民俗節日的文藝巡演、英歌文化節、慶典和政務活動中表演,宗族祭祀、公司開業、喬遷之時也常有英歌表演助興。

普寧英歌於2006年6月同時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廣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春節,普寧舉辦第一屆英歌文化節,2019年春節舉辦第二屆。2019年9月19日,首部以普寧英歌為題材的勵志電影《英歌魂》成功上映[參 70]

民間舞蹈

普寧境內流行的民間舞蹈有龍舞、虎獅舞、獅舞、打布馬等。

橫溪龍舞作為一項有100多年歷史的舞龍表演,其龍身分七段,龍節飾以燈光,舞龍同時伴隨着龍船、龍燈、鯉魚、蝦、蟹、魷、蚶、螺、龜、鱉等一同表演。2018年5月,橫溪龍舞被列如廣東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虎獅舞是一種較多流行於普寧南陽山區的表演,特別之處在於虎頭獅身,一般三人一組,一掌獅頭、一握獅尾,一戴大頭佛面具,手持葵扇扮作笑面佛,或手持綵球扮作武士,起舞前有爬杆、過橋、翻身、咬球、采青等獅戲。普寧境內還有舞獅表演,分為紅獅和青獅,青獅表演需要較強的武術基礎,在舞獅表演之餘都搭配拳術與刀棍表演,主要分佈在雲落、梅林、高埔、大坪、里湖、洪陽和大南山北麓一帶。打布馬以清代里湖篷頭庵和尚追擊欺壓百姓的清代官員的故事為藍本,官員身上系有布馬,手持雙鐧與握長棒的和尚對打,有時會作為英歌表演之後棚。

時節禮俗

時令節慶方面,普寧與中國其他地區一樣,有春節、元宵、中秋等傳統節日,本土習俗也與潮汕各地相仿,但許多地方有一些較有特色的習俗。

普寧時節禮俗概覽[參 61]
時節通稱 禮俗
春節 即農曆正月初一,早餐吃素,串門拜年,吃甜食,祭祖,新媳婦敬茶、英歌舞獅、女兒歸寧。而在大坪鎮的塘唇等地,則是正月十三過春節,故有「塘唇十三埠」之說。
人節 每年農曆正月初七,俗稱「人日」,依傳統習俗吃「七樣菜」,有些地方則通行炒七樣菜飯。
元宵 即農曆正月十五,日間鄉村集鎮沿襲着「走老爺」的習慣,以大坪鬧元宵規模為最大,下午常采榕樹葉和竹葉插於自家門神與司命公香爐,夜間有婦女搖竹叢,少女坐大菜,故城十五夜行頭橋等各地各具特色的民俗。
清明 因新麥登場做麥酵包、鼠殼餜,當日有上墳、踏青等傳統風俗。
媽祖誕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林姓人家多稱之為姑生,其他姓氏則稱之為媽生。
伯公生 每年農曆三月廿九日,一些地方如梅塘大宅則在三月廿八日,多以豬肉、豬腳、麵條祭祀伯公。
端午 民間亦稱端陽節、五月節,依俗有包棕、祭祖等習俗,普寧各地有賽龍舟、劃無頭臼、兒童吃君子仁、端午聖日戲龍鬚水等風俗。
關爺生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商戶請戲班拜關爺,在高埔、里湖兩地最為熱烈
五穀母節 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及十月十五日均為五穀母節,皆為稻穀收成之時,是慶祝豐收之時,農戶會大拜穀神。
招財爺生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祭祀的財神分武財神和文財神,武財神為趙公明、關公(又稱關聖帝君),文財神為比干、范蠡,生意人須於當日祭拜財神虔誠禱告,同時也是「碌將」(店員工友)和「肚仔」(客戶)接受宴請的日子。有些地方則流行祭拜時以炭插香。
乞巧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部分地方仍保存着女子月下瓜棚乞巧的慣俗,但更流行的是拜床腳婆(或稱公婆母),以及十五歲孩童出花園的習俗。
中元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民間也稱「鬼節」、「七月半」,家家戶戶習慣做「人仔餜」、祭祖。盂蘭勝會是中元節的特色活動,較有聲勢的有故城的施孤活動、大坪鎮的許醮活動、大南山圓山村的「太平娘娘拍清醮」。
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民間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半」,主要民俗有祭祖、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燒塔等,祭品必有月餅、芋頭、柚和大金塔,在一些地方如市區近郊的燎原、華溪等地有吃草魚粥的習俗。
冬節 公曆平年12月22日,閏年多為12月21日,民間普遍稱之為「小過年」,有做粳米圓、糯米圓的習俗,一些鄉村則有掃墓游山的習慣。
神上天 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日,家家戶戶祭拜司命君,一般要烙糯米餅,加紅糖或白糖作為祭品。當日之後開始籌辦年貨,選購年畫、春聯等。
歲除 農曆每年最後一天,當晚稱除夕,俗稱「過年」,除日貼春聯、掛燈籠、歸家團聚,下午祭祖、圍爐、給壓歲錢,當晚守歲,有「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天」之說。

民間盛會

普寧各地的民間盛會多與時令節慶有關,如許多節慶時的游神活動、春節期間的民間藝術巡遊及行頭橋、大坪鬧元宵、端午節的賽龍舟、中元節的盂蘭盛會、太平娘娘拍清醮等。

普寧大鑼鼓標旗巡遊是一項陣列式綜合性遊藝活動,至今有逾百年的歷史。巡遊時以潮樂演奏與鑼鼓打擊樂演奏壓陣,以彩旗隊、標旗隊、儀仗隊、八音隊、花籃隊、英歌、腰鼓、景屏、彩車隊以及小戲表演進行巡遊。賽龍舟一般都在端午節舉辦,普寧當地有「龍船鑼鼓戲」之俗語,即賽龍舟、營(游)鑼鼓、做大戲。龍舟從建造到龍舟下水、上水和參賽,都要舉行各種儀式,龍舟造型也頗為講究。

體育

普寧的傳統體育項目有武術、龍舟等,20世紀初籃球、乒乓球等體育項目相繼傳入普寧,在民眾中漸漸根植,其中以籃球最為興盛,故自縣制時期便有籃球之鄉之稱[參 71]。1999年8月3日,普寧市第一屆運動會在市城區舉行,此後每四年舉辦一屆。

普寧市明華體育館
普寧市維源堂體育館

傳統體育

武術

李家教拳(普寧新架)以套路形式傳播,分為拳法和器械,共十三路套路,用刀、打耙(三叉)、板凳、棍等器械,同時還有對練和排打功。2018年5月,普寧李家教拳被列如廣東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體育場館

#
體育場館 地 址 備註
1
普寧市體育中心
普寧市北環二大道1號
2
普寧市明華體育館
市城區體育路與長春路交接處
3
普寧市維源堂體育館
市城區廣南路17號
4
普寧市游泳訓練中心
市城區南平路南湖花園北側

承辦賽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普寧曾多次承辦對外交流賽和國際體育賽事,泰國、新加坡、烏克蘭、巴西、韓國、阿聯酋等國國家隊都曾蒞普參與賽事,其中以1997年美國全明星隊、中國國家隊等與賽的中國國際男子籃球挑戰賽和1998年亞洲職業男子籃球賽為較高規格的賽事。除此之外,普寧也作為中國國內聯賽的賽場,如1995年中國籃球甲級聯賽、2010年中國男子籃球聯賽。

體育團體

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的流沙體育會(簡稱流體)是普寧最早的民眾體育團體,由黃啟松、何燕士、江程成、黃詒謙等各界人士自籌組織,60年代由於多種原因停止活動。[參 72]


交通

普寧交通以陸路交通為主,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與市政道路以市區為中心構建成交通網絡,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廈深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揭惠鐵路交匯於市境東南的普寧站,地處潮汕機場的服務圈內。普寧無海岸線,但處於汕頭港、汕尾港、神泉港等多處海港的腹地,這些港口均位於普寧市區為中心的100公里範圍內。

鐵路

夜色中的普寧火車站

修築經行普寧的鐵路之倡議始於清末。光緒三十年(1904年),僑領張弼士呈請修築廣廈鐵路,以廣州為起點,經石龍石灘博羅惠陽海陸豐普寧揭陽海陽潮汕鐵路接軌,再經黃岡漳州,終於廈門,次年獲批籌備,但在測繪時受外商阻撓,被迫停工[參 73]。此後,張弼士重新提出的汕石鐵路[參 74]張振勛提出[參 75]並經陳炯明詹天佑等推動[參 76]的惠潮鐵路、許崇灝呈請的廣汕鐵路[參 77],都經行普寧,但無一最終落地。直到2013年12月28日,中國高速鐵路廈深鐵路全線通車,才結束了普寧不通鐵路的歷史。

普寧站位於普寧大道及東二環大道交匯處的香江河南岸,常規運行每日約有60趟單向客運列車在此停靠,2018年年客運量達到1825萬人次,是普寧目前最主要的火車站,另有普寧北站及洪陽站在建。除運營中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廈深鐵路與在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揭惠鐵路,普寧境內還規劃有汕頭-普寧城際鐵路、洪陽-揭西城際鐵路、揭陽-河源鐵路、普寧經機場至饒平鐵路。

公路

聯外幹道

普寧現有 324國道福昆線(福州-昆明)、 238國道南惠線(南昌-惠來)經行境內,兩者在市區的南環大道交匯共線。

324國道原稱廣汕公路,普寧段自月塘至石橋頭止,最早為東幹線(廣東省東路第一幹線)的普陸路池尾至陸豐段及普汕路池尾至汕頭段,始建於民國1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曾將路基及橋樑破壞,至1950年春全線修復。1985年4月,流沙至池尾5.6公里段(時稱東風路)改造為城市道路,即後來的流沙大道。2001年,為緩解流沙大道交通壓力, 324國道塘邊至東埔段改走南環大道。

238國道於里湖鎮甘石逕自西向東進入普境,市區以西段最早為民國21年(1932年)築成的普安路,1939年為阻止日軍內侵曾被破壞,至1953年修復恢復通車。 238國道在與 324國道先共線後轉走南向,該段前身為曾稱為大南山公路、流隆公路的流前公路,於1958年元旦建成通車,其中市區至梅石柯水口段在1961年11月以前走石頭圩-三坑-錫坑一線,改線後改經石頭圩、灰寨、益嶺、溪尾、分水一線,穿越大南山後入惠來縣境之船橋。

除此之外,普寧境內還有 228省道田大線、 236省道曲隴線、 237省道灰田線、 255省道茶紅線、 337省道溪蘇線五段省道和 052縣道草南線、 101縣道隆高線、 108縣道仙貢線、 109縣道石雲線、 111縣道流踏線五段縣道。2020年初,普寧境內共計有國道88.72公里,省道184.84公里,縣道79.12公里,鄉鎮村道1684.92公里。

市區道路

普寧市區道路以東西橫貫市城區的流沙大道為軸線,普益大道-北環大道-南環大道、普寧大道-東二環大道-北二環大道-西二環大道為雙環線,廣達路、玉華路、文竹路等主幹道自北向南貫穿城區。由於現今市區是20世紀中葉之後才作為普寧中心城區,道路方向性較那些在舊城基礎上發展的城市強。
普寧市區部分市政道路已被納入國道系統:寒媽徑公路—普益大道—南環大道—流沙大道東(東風路)一線已納為 324國道的一部分,城西大道—普益大道—南環大道—康美大道一線已納為 238國道的一部分。

高速公路

粵閩沿海通道上的G15 深汕高速公路於1996年建成通車後,因該高速公路未經過普寧,隨即開始推動S17 普惠高速公路建設事宜,於1998年開工,2001年建成通車,為普寧首段高速公路。其後續建的S17 揭普高速公路於2001年開工,2003年底建成通車,從而形成縱貫普寧南北的高速公路通道。

截至2020年初,普寧高速公路里程合計78.33公里,境內除最早建成的S17 潮惠高速[注 9]之外,還有G15W3 甬莞高速S14 汕湛高速S13 揭惠高速,在東部形成互聯互通的井字形高速公路網,目前正在推進前期工作的陸惠高速則在西南部經行普寧,將使普寧西部的高速公路得以加密。

公共運輸

普寧市區中華新城公交站站站牌

普寧市現今的公交系統肇始於1991年,1990年10月成立的普寧縣公共汽車服務公司是最早為本地服務的公交客運機構。1991年元旦始有1路(華僑大廈—里湖)、2路(東埔—洪陽二街頭)、3路(隴西路—公共汽車洪陽總站)[參 20]三路最早的運行線路,亦是廣東省最早的縣級公共汽車運營系統,此後線路逐漸增多。當前運營線路已拓展到403條,並形成以普寧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多家私營或公私合營的公共交通公司參與運營的經營業態。 1998年12月與1999年6月普寧市寶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普寧市天馬汽車旅遊有限公司相繼投放運營,形成了普寧本地出租車市場格局,2008年以來隨着網約車的興起,多家網約車以及互聯網共享汽車公司進入普寧;除此之外,普寧全市現有普寧市客運總站、中國普寧國際商品城客運站、中國普寧國際服裝城客運站等15個客運站場,開通往返外埠及市域各地的客運班次。

航空

因抗戰需要,1938年曾在洪陽故城南闢建機場,機場範圍面積100畝,1939年6月汕頭淪陷後為防止日軍利用,重慶國民政府下令破壞跑道基。1947年宋子文主政廣東後又下令恢復,並擴大到200畝,並於機場西側築台浮殼「普寧」二字作為指示標。中共建政後,在1954年被開闢為耕地。20世紀末曾有在英歌山建設小型機場的計劃但向未實行。普寧航空客運先後由汕頭外砂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所服務,今揭陽潮汕機場於普寧市區設有離岸的候機樓。《廣東省通用機場佈局規劃 (2020-2035年)》規劃在普寧建設通用機場。

旅遊

林則徐故居文昌閣內景

歷代八景

清乾隆年間,文人墨客在普寧城周邊擇取了八個代表性景觀,合稱「普寧八景」[參 78],即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甘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洪寺幽探、南岩遠眺、雲石樵徑,除錢湖在20世紀50年代的水利改造中消失外,其他仍有形跡可循[參 67],以培風寶塔、南岩遠眺、雲石樵徑三景保存較為完好。

人文景觀

截至2020年,普寧共有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71處,其中省級10處。北境洪陽鎮為普寧故城(厚嶼洪陽城)所在地,積澱了普寧明清兩代的大量歷史景觀,是文物保護單位最為集中處,因而成為廣東東部首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參 79],城內的普寧學宮、城隍廟、文昌閣(林則徐故居)等明清建築分佈於五街一巷[注 10]的各個角落,城外的中山路騎樓建築群則有着民國建築特有的風味。除此之外,普寧還有洪陽德安里[參 80]、燎原泥溝村[參 81]兩座廣東省古村落。德安里目前已被認定為中國3A級旅遊景區。

人民公園中的紅宮及紀念碑

普寧是是中國共產黨革命老區[參 26],在全普合共1113個村莊中有874個為老區村[參 82],市城區的一些社區也有近現代軍政史跡留存,如南湖社區的中共汕頭市委辦事處舊址,廣南社區的紅宮等。

休憩場所

普寧全市有文體廣場354個,市區綠化覆蓋面積1985.9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1867.9公頃,包含21座公園,其中較為大型的公園有人民公園、蓮花山公園、明華公園、紫暉公園、怡薰公園等。

自然景觀

普寧山環水繞,地形多樣,自然景觀資源豐富,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設有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兼顧觀光開發和生態保育,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目前已設立自然保護區的有三坑自然保護區一處,森林公園則包括盤龍閣森林公園、大南山森林公園、圓通山森林公園、善德梅海森林公園、蓮花山森林公園等,濕地公園則有白坑湖濕地公園和南方梅園濕地公園。

除此之外,也有未以自然郊野公園為載體之外的風景區,如百二坵田旅遊景區、雙髻峰風景區等,其中百二坵田旅遊景區為中國3A級旅遊景區。

地熱溫泉

普寧境內已發出多處地熱出露於地表的天然溫泉,即湯頭溫泉、古安溫泉、果隴溫泉、下營溫泉、流沙地熱水、湯坑溫泉、三坑溫泉和梅林溫泉,以湯頭溫泉溫度最高、古安溫泉流量最大。依靠古安溫泉建立的盤龍灣溫泉度假村中國3A級旅遊景區。

盤龍灣溫泉度假村

文博場所

德安里美術館正門
(攝於2010年春節閉館期間)
市城區竹島上的莊世平博物館近景
#
文博場所 地 址 備註
1
普寧市中心圖書館
市城區光明街北段
國家一級圖書館
2
普寧市文化館
市城區趙厝寮路市文化藝術中心東區
國家一級文化館
3
普寧市博物館
市城區趙厝寮路市文化藝術中心西區
國家一級博物館
4
普寧市美術館
市城區南韓街紡織社區內
國家一家美術館
5
普寧市工人文化宮
市城區向陽街與育新路交匯處
6
普寧市德安里博物館
(主館)洪陽鎮德安里建威第
(副館)洪陽鎮德安里燕詒堂
館址為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7
普寧市德安里美術館
洪陽鎮德安里中寨祠堂北側副座
館址為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8
普寧市林則徐紀念館
洪陽鎮城隍巷2號文昌閣
館址為
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9
普寧市方方紀念館
洪陽鎮文新南路洪陽文化廣場北端
10
普寧市莊世平博物館
市城區流沙新河錦繡社區段竹島上
11
普寧市「八一」南昌起義
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紀念館
市城區新河西路1號
館址為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2
普寧市中醫藥博物館
市城區普寧大道與規劃外環西路交接處
13
普寧市青少年宮
普寧市城區普寧大道與東一環大道交接處
14
普寧市第二青少年宮
普寧市洪陽鎮商貿城三號

人物

友好城市

截至2013年5月,普寧市陸續與7個城市締結了友好關係:

國家 友好城市 締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浙江省 樂清市 1996年10月8日
遼寧省 海城市 1993年3月25日
江蘇省 江陰市 1992年12月23日
湖北省 潛江市 1993年8月28日
吉林省 集安市 1997年5月1日
四川省 閬中市 2010年12月9日[參 83]
浙江省 義烏市 2013年5月13日[參 84]

註釋

  1. ^ 大埔城遺址今尚存,作為文物稱之為城圍土城遺址
  2. ^ 此說為萬曆《廣東通志》卷39《郡縣誌二十八·潮州府·沿革》,而隆慶《潮陽縣誌》說是萬曆九年
  3. ^ 據1980年新華社調查發現,早在1978年之前,普寧已有一部分社隊實行包產到戶。
  4. ^ 莊世平:「……香港是個人多地少資源缺的海島。它擁有今天的繁榮,是由自由貿易帶動了各行各業而發展起來的。我們普寧……有山無海少平原,有草無魚缺糧食,情況和香港相象。所以,過去許多人只好出洋過番謀生,是廣東的僑鄉大縣。如果能從貿易做起,發揮市場的物資聚散的功能,從中獲利得益不失是一條發展經濟的路子。」
  5. ^ 廣東省提出請示中新置地級市為榕江市,普寧屬之,批覆中稱為揭陽市。
  6. ^ 20世紀末普寧僅將數字序列命名高級中學,第十中學、第十一中學、第十二中學、第十三中學依次改名為里湖中學、南徑中學、南溪中學、大長隴中學
  7. ^ 該比例為1988年數據,出自1988年版《普寧縣誌》,今可能略有變化
  8. ^ 紹園及春桂園由於缺乏有效保護,今形跡已為家居所改
  9. ^ S17南段曾稱普惠高速,北段曾稱揭普高速,2010年廣東省高速公路統一命名後全程改稱潮惠高速
  10. ^ 五街一巷指的是《洪陽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綱要》中核心保護區的東門街(即中山路,含民國拓建部分)、南門街、東畔街、西畔街、后街及城隍巷

參考文獻

  1. ^ 吳構松:《陽氣滿滿大潮州——「潮州八陽」等地名的形成》,2010年4月
  2. ^ 2.0 2.1 廖琪:《三江亦鄒魯,觥觚原有序》,2010年4月
  3. ^ 萬曆《廣東通志》卷39《郡縣誌二十八·潮州府·沿革》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關於廣東省撤銷普寧縣設立普寧市的批覆》(民行批[1993]71號)
  5. ^ 5.0 5.1 [明] 郭子章:《潮中雜紀》卷1《郡縣釋名》
  6. ^ 6.0 6.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2020gongga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7. ^ 普寧市統計局 普寧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普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 (PDF). 普寧市統計局.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9-05). 
  8. ^ 8.0 8.1 [清] 乾隆《大清一統志》廣東卷
  9. ^ 9.0 9.1 [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103《廣東四·潮州府》
  10. ^ 2001年版《普寧市商貿交通旅遊圖》,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1. ^ 普寧市人民政府:發展概況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8-29.
  12. ^ 陳朝輝、蔡人群、許自策:《潮汕平原經濟》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13. ^ 今日往事. 江門日報. 2009-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中文(簡體)). 
  14. ^ “中国中药名城”试点首选普宁. 南方日報. 2007-11-17 [202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中文(簡體)). 
  15. ^ 15.0 15.1 普寧市兩大支柱產業 :紡織服裝、醫藥產業. 香港文匯報. 2006-07-05 [201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中文(繁體)). 
  16. ^ 誰在引領健康產業走向下一個高地——「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出爐.小康,2020年10期
  17. ^ 《明史》卷四十五
  18. ^ 陳競飛:《去思碑與普寧縣名》,1988年
  19. ^ 黃挺:《潮汕史簡編》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7年12月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1988年版《普寧縣誌》,普寧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07月
  21. ^ 郭偉忠《普寧縣治首設潮陽貴嶼:—些牆廓、城門、古街和護城河舊址至今猶存》
  22. ^ [清]乾隆《普寧縣誌》卷7《人物誌》
  23. ^ [明] 郭子章 《潮中雜紀》卷6《請城普寧縣議》
  24. ^ 24.0 24.1 《廣東名勝古蹟辭典》楊森主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
  25. ^ 25.0 25.1 十兄、一士:《民國普寧縣署軼事》,1990年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中共普寧黨史》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
  27. ^ 林金枝:華僑投資對沿海城市的興起和中國近代化的作用
  28. ^ 刘峰:改革创新是特区强大生命力源泉. 金融界,原載於汕頭日報. 2008-12-19 [2011-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中文(簡體)). 
  29. ^ 廖琪:《莊世平傳》,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9年
  30. ^ 《關於擴大廣東省沿海經濟開放區範圍的批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88年6月18日
  31. ^ 《揭陽縣誌(1986-1991續編)》 ,賀益明主編,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經濟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
  32. ^ 普宁经济大起大落探谜底,潮州人创商贸神话泡沫破灭重振不易. 香港商報. 2001-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28) (中文(繁體)). 
  33. ^ 广东省第二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粤府令第161号).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1-07-27 [2011-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34. ^ 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新增十试点. 金融界. 2011-05-29 [2012-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中文(簡體)). 
  35. ^ 普宁市概况. 普寧市人民政府. 2016-12-23 [2017-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9) (中文(簡體)). 
  36. ^ 大南山街道. 揭陽新聞網. 2017-04-27 [2017-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9). 
  37. ^ 37.0 37.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普宁县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38. ^ 广东省湿地资源概况. 濕地國際·中國. 2009-09-21 [201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39. ^ 我国湿地困境:地球面临“肾”衰竭. 中國氣象局. 2010-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7) (中文(簡體)). 
  40. ^ 一场治污风暴在练江刮起. 南方日報. 2009-08-24 [201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中文(簡體)). 
  41. ^ 《普寧年鑑》編纂委員會編. 普寧年鑑2019.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0.03
  42. ^ 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普宁市普侨镇的公告. 中國普寧入門網站. 2021-01-06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43. ^ 普寧市涼果資源利用狀況分析
  44. ^ 青梅之鄉的融合發展之路,農村工業通訊,2019年第18期
  45. ^ 普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培育經濟新動能推動產業新發展中國科技產業 2019.06 P47
  46. ^ 中國國門時報/2021年/6月/4日/第002版 「國藥」變身「國際藥」——普寧海關支持中藥材產品出口 王輝
  47. ^ 普寧市涼果資源利用狀況分析
  48. ^ 中國國門時報/2021年/6月/4日/第002版 「國藥」變身「國際藥」——普寧海關支持中藥材產品出口 王輝
  49. ^ 《2007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年2月
  50. ^ 普寧市統計局 普寧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普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PDF). 普寧市統計局.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9-05). 
  51. ^ 普宁:二手楼价格坚挺 高档商住小区供不应求. 普寧城市網. 2010-02-04 [201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2) (中文(簡體)). 
  52. ^ 外省人让普宁说起普通话. 鳳凰網財經頻道 (轉自深圳商報). 2011-02-10 [2011-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中文(簡體)). 
  53. ^ 中国县域人口图鉴:河南百万人口大县最多 近百县市人口不足5万. 新浪財經. 2021-05-19 [202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中文(簡體)). 
  54. ^ 这22个县级市城区人口规模堪比地级市,义乌最大普宁第二. 第一財經. 2017-05-21 [202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中文(簡體)). 
  55. ^ 百万人口大县达91个:昆山居首,江苏浙江均占10席以上. 第一財經. 2021-07-05 [202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中文(簡體)). 
  56. ^ 張映秋:《移居泰國的普寧人及其同鄉會概述》,1991年12月
  5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新调整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入門網站. 200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7) (中文(簡體)). 
  58. ^ 关于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的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入門網站. 2010-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中文(簡體)). 
  59. ^ 2011年我市“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通报. 普寧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2012-02-02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60. ^ 我市两街道通过省教育强镇(街)验收. 普寧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2012-02-02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61. ^ 61.0 61.1 《普寧民俗禮儀》,普寧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7月
  62. ^ 关于确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公示.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1-01-14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63. ^ 我院举行“三级甲等医院”揭牌仪式. 普寧華僑醫院. [2017-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64. ^ 普宁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08-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4) (中文(簡體)). 
  65. ^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廣東古塔》,廣東省地圖出版社,1999年9月
  66. ^ 岭南园林中的西方元素. 佛山建築設計院. 2007-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7) (中文(簡體)). 
  67. ^ 67.0 67.1 陳鵬飛:《洪陽古韻》,中國文藝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68. ^ 袁枚:《隨園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頁
  69. ^ 潮汕民俗體育與旅遊開發的融合研究_以普寧英歌為例
  70. ^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寧英歌的發展現狀及傳承之道2019年第11期
  71. ^ 普宁:“篮球之乡”打造篮球品牌. 潮汕風情網. 201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3) (中文(簡體)). 
  72. ^ 黃松、黃介英:《普寧縣第一個群眾體育組織---流沙體育會的回顧》,1988年8月
  73. ^ 林金枝: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概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04
  74. ^ 子月:嶺南經濟史話 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11
  75. ^ 地方史志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2013
  76. ^ 林忠佳,蔡陽山主編. 陳炯明與粵軍研究史料 10 陳炯明言行錄. 2004
  77. ^ 粵漢鐵路監督許崇灝呈軍府及交部請速築廣汕鐵路說帖,《路政之研究》1920年第1期
  78. ^ [清] 乾隆《普寧縣誌》,蕭麟趾纂修
  79. ^ 豆酱、凉果比不上普宁“古味儿”. 羊城晚報. 2010-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中文(簡體)). 
  80. ^ 百年前德安里流行“循环经济”. 廣州日報. 2008-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中文(簡體)). 
  81. ^ 37个古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 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網. 2009-12-09 [201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82. ^ 宝镜院花木栽满天下. 廣州日報. 200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中文(簡體)). 
  83. ^ 四川閬中市與廣東普寧市結成友好城市. 大公報. 2010-12-13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84. ^ 我市与广东普宁市 “喜结金兰”. 義烏新聞網. 2013-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流沙70年:小圩集蝶变商贸名城. www.jieyang.gov.cn. 2019-11-06 [202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1). 
  3. ^ 风靡潮汕的普宁豆干,背后竟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真相!. www.sohu.com.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