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者當選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
選舉/投票制度 |
---|
政治主題 |
領先者當選(英語:First Past the Post,縮寫FPTP)[註 1],或稱相對多數制、簡單多數制、先馳得點制、贏者全得制[3],指在單一選區中選民只需投票一次,由所有候選人中的最多得票者當選,而不論絕對票數的多寡。約三分之一的國家使用此選舉制度。[4]
產生效果
以2024年英國大選為例,全部650選區正式結果如下:[5]
議席分佈一覽
各政黨在選舉中贏得的議席(外環)與得票數(內環) | ||||||||||
---|---|---|---|---|---|---|---|---|---|---|
政黨 | 工黨 | 保守黨 | 自由民主黨 | 蘇格蘭民族黨 | 新芬黨 | 改革黨 | 民主聯盟黨 | 綠黨 | 威爾斯黨 | |
黨魁 | 施紀賢 | 辛偉誠 | 戴宏 | 施榮禮 | 瑪麗·盧·麥當勞 | 奈傑爾·法拉奇 | 加文·羅賓遜 | 卡拉·丹尼爾 阿德里安·拉姆齊 |
林·阿普約沃思 | |
選票 | 9,704,655 | 6,827,311 | 3,519,199 | 724,758 | 210,891 | 4,117,221 | 172,058 | 1,841,888 | 194,811 | |
議席 | 412 (63.38%) | 121 (18.46%) | 72 (10.92%) | 9 (1.38%) | 7 (1.08%) | 5 (0.77%) | 5 (0.77%) | 4 (0.62%) | 4 (0.62%) | |
412 / 650
|
121 / 650
|
72 / 650
|
9 / 650
|
7 / 650
|
5 / 650
|
5 / 650
|
4 / 650
|
4 / 650
|
工黨僅以34%的選票取得了63%(411席)的議席,而改革黨在獲得14.3%的選票下,只贏得不到0.8%(5席)的議席。[6]
優點
方便執行及統計。[7]
由於本身即相對多數制,不像絕對多數制若無法一次選出結果,得舉行兩輪甚至多輪投票。
缺點
當選者得票不一定過半,不一定獲得廣泛認同,且由於當選者無需獲絕對多數支持,只須爭取一部分核心選民支持即可當選。選舉制度對擁有鐵票支持的政黨有利,容易形成兩黨制,且這種制度雖然穩定,但在議會選舉上缺乏多元比例,不利其他小黨生存。
另外有可能出現總得票超過另一方而獲得的議席少於另一方的情況。以2015年英國大選為例,英國獨立黨獲得了12.6%的選票,卻只獲得1席,而選票數少於該黨的許多黨派獲得的議席數量卻超過了該黨,有些甚至超過甚多,比如自由民主黨7.9%的選票而獲得8席、蘇格蘭民族黨4.7%的選票而獲得56席,變相導致不同地區的選民票值可能相差很大。這是由於該制度相當於每個地區的贏者獲得該地區輸者全部票數,無論是否過半。若參加某地區競選的黨派眾多,則有可能僅有該地區20%的支持亦能位列第一而當選,而無法代表該地區多數的利益。
領先者當選甚至可能出現票數不如其他黨而當選的情況,最近的一個例子是2019年加拿大聯邦大選。總理小杜魯多帶領的加拿大自由黨僅獲得585萬選票,不及官方反對黨保守黨610萬選票。但由於領先者當選政策,結果自由黨獲得157席(超過保守黨的121席)而保住執政權。本次選舉若改為比例代表制,則獲得610萬選票的保守黨所獲得的的議席可能超過獲得585萬選票的自由黨而反敗為勝。
現行實施制度國家
- 中華民國
- 安提瓜和巴布達
- 阿塞拜疆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 巴哈馬
- 巴巴多斯
- 孟加拉
- 伯利茲
- 百慕達
- 博茨瓦納
- 巴西 (參議院)
- 加拿大
- 開曼群島
- 科特迪瓦
- 庫克群島
- 多米尼克
- 厄立特里亞
- 埃塞俄比亞
- 加蓬
- 岡比亞
- 加納
- 格林納達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牙買加
- 肯雅
- 南韓
- 科威特
- 老撾
- 聖盧西亞
- 利比里亞
- 馬紹爾群島
- 馬爾代夫
- 馬拉維
- 馬來西亞
- 墨西哥 (總統選舉)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緬甸
- 尼日利亞
- 紐埃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帕勞
- 菲律賓
- 波蘭 (參議院)
- 聖吉斯納域斯
- 聖盧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薩摩亞
- 塞舌爾
- 新加坡
- 塞拉利昂
- 所羅門群島
- 斯威士蘭
- 坦桑尼亞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圖瓦盧
- 烏干達
- 英國 (不包括其在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的議會)
-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佐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使用兩輪選舉制,對於非總統選舉和緬因州計劃使用排序複選制,對於從2018年起非總統選舉。[8])
- 美屬處女群島
- 也門
- 贊比亞
過去實施國家地區
- 阿根廷(1983年眾議院名單比例代表制取代[9][10])
- 澳洲(1918年以排序複選制取代)
- 比利時(1899年以名單比例代表制取代)[11]
- 塞浦路斯(1981年比例代表制取代)
- 丹麥(1920年比例代表制取代)
- 香港(1998年起名單比例代表制取代)
- 黎巴嫩(2017年6月被比例代表制取代)
- 萊索托(2002年以名單比例代表制聯立制取代)
- 馬爾他(1921年以可轉移單票制取代)
- 尼泊爾(以FPTP及名單比例代表制混合取代)[12]
- 荷蘭(1917年政黨比例代表製取代)[13]
- 新西蘭(1996年以聯立制取代)
- 巴布亞新畿內亞(2002年以排序複選制取代)[14]
- 南非(1996年以名單比例代表制取代)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 ^ Search Results : past the post. 新加坡賽馬公會. [2020-11-15].[失效連結]
- ^ 葉劉淑儀. 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IV──正「識」英語. 明報出版社. 2014-07: 21 [2019-08-07]. ISBN 978-988-8287-3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 林東璟. 以色列總理選舉制度的變遷. 秀威出版. 2004-07: 20 [2019-08-07]. ISBN 978-986-7614-3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 Affairs,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ore about FPP. www.dia.govt.nz. [2019-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英語).
- ^ General election 2024 in maps and charts. BBC News. 4 July 2024.
- ^ Surridge, Paula. Labour wins big but the UK's electoral system is creaking. The Guardian. 5 July 2024 [5 July 2024].
- ^ Williams, Andy. UK Government & Politics. Heinemann. 1998: 24– [2017-12-20]. ISBN 978-0-435-3315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5).
- ^ Maine became the first state in the country Tuesday to pass ranked choice voting. 2016-11-10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0).
- ^ Milia, Juan Guillermo. El Voto. Expresión del poder ciudadano. Buenos Aires: Editorial Dunken. 2015: 40-41 [2017-12-20]. ISBN 978-987-02-84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 ^ Law 14,032. Sistema Argentino de Información Jurídica. [2017-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 ^ Encarta-encyclopedie Winkler Prins (1993–2002) s.v. "Kiesstelsel. §1.1 Federale verkiezingen". Microsoft Corporation/Het Spectrum.
- ^ Bhuwan Chandra Upreti. Nepal: Transition to Democratic Republican State : 2008 Constituent Assembly. Gyan Publishing House. 2010: 69– [2017-12-20]. ISBN 978-81-7835-77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6).
- ^ Encarta-encyclopedie Winkler Prins (1993–2002) s.v. "Kiesstelsel. §1.1 Geschiedenis". Microsoft Corporation/Het Spectrum.
- ^ PNG voting system praised by new MP. ABC. 2003-12-12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04).
外部連結
- A handbook of Electoral System Desig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International IDE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CE Project: What is the electoral system for Chamber 1 of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12-09
- ACE Project: First Past The Po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first-past-the-post voting
- ACE Project: Experiments with moving away from FPTP in the UK[永久失效連結]
- ACE Project: Electing a President using FPT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CE Project: FPTP on a grand scale in Ind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Citizens' Assembly on Electoral Reform says the new proportional electoral system it proposes for British Columbia will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democracy in the provi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Fact Sheets on Electoral Systems provided to members of the Citizens' Assembly on Electoral Reform, British Columb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Problem With First-Past-The-Post Electing(data from UK general election 20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YouTube上的The Problems with First Past the Post Voting Explained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