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遼東半島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遼東半島位置

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位於遼寧省南部。它的北面邊界是鴨綠江口與大遼河口的聯線,其它三面臨海。千山山脈從南至北縱貫整個半島,最高點步雲山高1,131米。半島沿海地帶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島嶼,著名的有小龍島蛇島 (中國)長山群島等等。由於海洋氣候影響半島上冬暖夏涼,夏季是避暑勝地。重要的城市有大連市營口市丹東市等。

城市群

遼東半島城市群指位於遼東半島15個城市集合。包括1個副省級城市大連市,以及鞍山市丹東市營口市遼陽市盤錦市5個地級城市,及其所轄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海城市東港市鳳城市蓋州市大石橋市燈塔市9個縣級城市

遼東歷史

高句麗與遼東

廣義的遼東包括朝鮮半島北部
遼東半島最南端

隋朝的統治者認為「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世亦統遼東。今乃不臣,別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隋書·裴矩傳》 也有文獻表明高句麗人自稱為遼東人,遼東也是高句麗國的代稱,很多高句麗人的稱為「遼東平壤人」、「遼東三韓人」 。[1]

唐朝裴矩溫彥博等大臣也提出「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家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卷61)

三韓與遼東

三韓一般為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辰韓弁韓之總稱,後泛指朝鮮。但是在一些漢人史書或者小說筆記中也常指代遼東其他民族。

唐朝時一些投靠唐朝的高句麗族或者靺鞨族將領也在歷史上被稱為『三韓貴種』,如李多祚開泰(公元1012—1020年)中,遼聖宗高麗,以俘戶置高州,又以其中三韓遺員置三韓縣,屬中京道北京路大定府,址在今之內蒙古赤峰市東。顧炎武《日知錄·外國·三韓》條謂:「今人謂遼東為三韓者,……原其故,本於天啟初失遼陽以後,奏章之文遂有謂遼人為三韓者,外之也。今江人乃以之自稱,夫亦自外也矣。」

「古營州」人,「三韓人」在遼金以後的中國東北文人筆下乃指遼東。清以來,常以「三韓」作遼東之代稱。如曹寅祖籍遼陽韓炎《有懷堂文稿》卷六《織造曹使君壽序》謂「以余所見,三韓曹使君子清,乃誠善讀書者」,可為例證。

清朝與遼東

清朝施行因俗而治的地方行政制度,本意在於對不同的民族分而治之,以維護滿族的絕對統治。然而事實上,一些地區本為漢族所有,卻列為其它民族居住區。例如遼東戰國以來就是漢族的傳統居住的地區,但入關後驅除了那裏的漢人,並把其列為禁地,禁止漢人進入。清朝中後期開始大量關內民族開始奔赴遼東。

經濟

溫暖的氣候使半島成為良好的水果出產地。產物有蘋果山楂等。其它農作物有玉米高梁大豆花生等。半島上產柞蠶繭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

參考文獻

  1. ^ "朝鮮半島與「遼東」的關係",楊 軍[失效連結]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