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耿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耿況
上谷太守、大將軍
時代西漢新朝東漢
主君王莽更始帝光武帝劉秀
俠遊
職官郎→朔調連率→上谷太守→上谷太守、大將軍
封爵興義侯→隃糜侯
籍貫扶風茂陵
逝世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
諡號烈侯
親屬
好畤愍侯耿弇
牟平侯耿舒
耿國
耿廣
耿舉
隃麋侯耿霸

耿況(前1世紀—36年),字俠遊扶風茂陵人。中國新朝東漢時代初政治、軍事人物。新朝時,耿況為朔調連率,掌控上谷地區,王莽敗亡,天下大亂之時,接受兒子耿弇和部屬功曹寇恂、門下掾閔業等的建議,與漁陽太守彭寵同派精兵突騎支援劉秀,為劉秀平定河北並進而統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彭寵叛亂時,耿況仍然忠於劉秀,派兵協力擊破叛軍。河北平定後,耿況離開上谷進京,受到劉秀的厚待。耿況兒子中耿弇耿舒、耿霸三人為侯,再加上耿國、耿廣、耿舉共六人同佩青紫綬,被賦予重職,被傳爲一時佳話,尤其是耿弇名列雲臺二十八將,是協助光武帝平定天下的重要功臣。

生平

新朝爲官

耿況初仕新朝,因明經被任命為郎。他和王莽從弟王伋一起隨安丘望之學《老子[1]。後被任命為朔調連率[註 1]景丹為朔調連率副貳[註 2][2]

以求自固

王莽敗亡,更始帝即位,派使者到各郡囯巡行,稱:「先降者復爵位。」耿況與屬下功曹寇恂一同到邊界迎接使者。耿況交出印綬給使者,但一晩過去,使者仍然沒有返還印綬的意思。寇恂於是率兵前去見使者,請求歸還印綬[3]。使者不肯,說:『我是天王派下的使者,功曹您想脅迫我嗎?』寇恂說:「我不敢脅迫使君,不過竊以爲你的做法不周密。現在天下剛剛平定,國家的信義還沒傳揚出去,使君執持符節,前往各地,各個郡國無不伸長脖子側着耳朵、聞風歸附。現在剛到上谷就失去信義,敗壞各地的歸化之心,滋長背叛的裂痕,又如何能號令其他郡呢?況且耿府君在上谷,長期為官民所愛戴,現在要撤換他,如果是賢人則會局促不安,是不賢明的人則更是只會引起動亂。為使君考慮,不如恢復耿府君的官職以使百姓安心。」使者不回應,寇恂的隨從便以使者命令召見耿況[4]。耿況一到,寇恂就向前取下印綬給耿況。使者不得已,只能秉承皇帝旨意頒佈詔書,耿況受詔而歸[5]。景丹也重回上谷長史之位[6]。耿況因是王莽任命的官員而不安,於是派耿弇作為使者帶着貢品從上谷到長安朝見更始帝,以求自保。

率從劉秀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末,王郎詐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在十二月稱帝,定都邯鄲,並派遣使者前來,要求發軍相助。而耿弇已經在半路歸附劉秀,並寫信給耿況,稱贊劉秀的度量和計謀,勸其早點與劉秀相會[7]。耿況於是前往昌平,並派小兒子耿舒獻馬給劉秀[8]

功曹寇恂與門下掾閔業一同進言,請求歸附在河北的大司馬劉秀。耿況擔心王郎勢力龐大,寇恂說:「現在上谷富足,有萬騎士兵,憑藉大郡的資產,可以仔細地選擇去處。我請求向東和漁陽聯合,齊心合力,邯鄲的勢力不值得擔心。」[9]耿弇在薊時因爲廣陽王劉嘉的兒子劉接的起兵而與劉秀失散,此時正好來到昌平和耿況相會,他也趁機進言讓寇恂前往東部與漁陽太守彭寵結盟。

耿況於是派寇恂前往勸說漁陽太守彭寵結盟。寇恂與彭寵結盟後返回,在昌平擊殺了邯鄲來的使者。而此時。耿況屬下景丹、寇恂、耿弇率領的上谷兵,彭寵屬下安樂令行長史吳漢、都尉嚴宣、護軍蓋延、狐奴令王梁率領的漁陽兵各有突騎二千騎、步兵一千人,一同南下援助劉秀,向南沿途攻殺王郎手下大將、九卿、校尉四百餘人,平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等二十二縣,在廣阿與劉秀軍會合。耿況被加封為大將軍、興義侯,可以自己設置偏、裨將軍。兩郡兵馬為劉秀擊敗王郎,平定河北立下大功,在日後劉秀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還曾多次徵兆其兵馬。

當時,更始帝徵召代郡太守趙永,而耿況勸趙永不要應召,勸他拜見劉秀。劉秀讓趙永仍然擔任代郡太守。趙永北還,但代令張曄據城反叛,並且招納匈奴、烏桓爲援助。光武帝便任命耿舒爲復胡將軍,讓他攻擊張曄,張曄被擊破,趙永才得以重回代郡。當時又有五校賊二十餘萬向北侵略上谷,耿況與耿舒連續擊破敵軍,賊人全部退走。

忠心不叛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彭寵叛漢,率兵攻打薊。耿況派耿舒率領突騎前往救援,彭寵才退兵而去[10]

次年彭寵率軍軍包圍薊,以為耿況和自己一樣受到冷遇,數次派遣使者勸他參與叛亂,耿況總是拒絕並斬殺彭寵的使者[11][12]。薊城內糧食已盡,出現了人吃人的事情,幽州牧朱浮被困城中,耿況派遣援軍來救,朱浮才得以逃出[13]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彭寵派弟彭純率領二千餘匈奴騎兵,彭寵自己率領數萬士兵,分爲兩路來攻擊祭遵劉喜。當匈奴騎兵經過軍都時,耿舒襲擊擊破其部隊,斬殺兩位匈奴的王,彭寵於是退去。耿況又與耿舒攻彭寵,攻取了軍都。耿弇也奉命討伐彭寵,但心中不安,上書請求前往京城。耿況聽説後也心懷疑慮,於是派兒子耿國進京作為光武帝的近侍。光武帝嘉獎耿國,封為黃門侍郎[14],並根據攻取軍都的功績,加封耿況為隃麋侯[15]

世以爲榮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彭寵敗死,劉秀嘉獎其功績,並因爲其長期在邊疆操勞,派光祿大夫樊宏持節到上谷迎接耿況入京,賜予頭等住所,奉朝請,十分尊重[16]耿舒也因攻取軍都的戰功,被封為牟平侯[15]

耿況年老多病,光武帝多次去探望,又任命耿國的弟弟耿廣、耿舉爲中郎將。當時耿弇、耿舒兩人為列侯,耿國為射聲校尉,耿廣、耿舉為郎,與耿霸兄弟六人侍疾在旁,全都佩青紫綬,付重職,當時被傳為佳話[17]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況去世,諡號烈侯。

評價

  • 范曄後漢書》:「三世爲將,道家所忌,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好畤經武,能畫能兵。往收燕卒,來集漢營。請間趙殿,釃酒齊城。率從,亦既有成。圖久策,分此兇狄。洽胡情,單虜跡。慊慊伯宗,枯泉飛液。」

家族

隃麋烈侯
耿況
好畤愍侯
耿弇
牟平侯
耿舒
耿國耿廣耿舉隃麋侯
耿霸
好畤侯
耿忠
牟平侯
耿襲
美陽桓侯
耿秉
粟邑侯
耿夔
耿恭隃麋侯
耿文金
好畤侯
耿馮
牟平亭侯
耿寶
耿姬美陽侯
耿沖
耿溥隃麋侯
耿喜
好畤侯
耿良
牟平侯
耿箕
林慮亭侯
耿承
耿宏耿曄隃麋侯
耿顯
好畤侯
耿協
耿紀隃麋侯
耿援
耿弘

源流

耿氏祖先在漢武帝時期,以吏二千石的身份,從巨鹿遷徙至扶風茂陵[18]

子女

  • 耿弇:官至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詳見其詞條。
  • 耿舒:耿弇弟,官至復胡將軍、牟平侯,詳見其詞條。
  • 耿國:耿舒弟,官至大司農,詳見其詞條。
  • 耿廣:當爲耿國之弟、耿霸之兄,爲中郎將,在兒子耿恭年少時即去世,參見耿恭詞條[19]
  • 耿舉:當爲耿國之弟、耿霸之兄,爲中郎將。
  • 耿霸:少子,最受耿況寵愛,其兄耿國因此辭讓爵位,耿霸得以襲爵為隃麋侯。耿霸去世,其子耿文金襲爵。耿文金去世,其子耿喜襲爵。耿喜去世,其子耿顯襲爵,耿顯曾任羽林左監。耿顯去世,其子耿援襲爵,參見耿援詞條[20]

後裔

其子耿國的玄孫耿紀,陰謀對付曹操,被夷滅三族,家族中只有耿援之孫耿弘存活[21]

註釋

  1. ^ 此為新朝制度下官名,相當於上谷太守
  2. ^ 此為新朝制度下官名,相當於上谷長史

參考文獻

引用

  1. ^ 高士傳》:安丘望之者,京兆長陵人也,少治《老子》經,恬靜不求進宦,號曰安丘丈人。成帝聞,欲見之,望之辭不肯見。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師焉,望之不以見敬為高,愈日損退,為巫醫於民間,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之學。扶風耿況、王汲等皆師事之,從受老子。終身不仕,道家宗焉。
  2. ^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王莽時舉四科,丹以言語為固德侯相,有幹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
  3.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於界上,況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
  4.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使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緊則只更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使者不應,恂左右以使者命召況。
  5.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況至,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歸。
  6. ^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與連率耿況降,復為上谷長史。
  7.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一》:弇亦書與況,盛陳世祖度略,宜速來相見。
  8.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一》:況乃馳至昌平,遣小子舒獻馬焉。
  9.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及王郎起,遣將徇上谷,急況發兵。恂與門下掾閔業共說況曰:『邯鄲拔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難獨有劉伯升耳。今聞大司馬劉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士多歸之,可攀附也。』況曰:『邯鄲方盛,力不能獨拒,如何?』恂對曰:『今上谷完實,控弦萬騎,舉大郡之資,可以詳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眾,邯鄲不足圖也。』
  10.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四》:上谷太守耿況遣子舒將突騎救浮,寵兵乃退。
  11.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又自與耿況俱有重功,而恩賞並薄,數遣使要誘況。況不受,輒斬其使。
  12.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四》:彭寵圍薊,耿況遣兵救之,使人招況,況輒斬其使。
  13. ^ 後漢書·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浮城中糧盡,人相食。會上谷太守耿況遣騎來救浮,浮乃得遁走。
  14.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四》:耿況聞弇求徵,乃遣少子國入侍,上以爲黃門侍郎。
  15. ^ 15.0 15.1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四》:耿況、耿舒取軍都,彭寵之邑也。於是更封況爲隃麋侯,舒爲牟平侯。
  16.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五》:上嘉耿況之功,以其久勞於邊,使光祿大夫樊密持節徵況還京師,賜以大第,甚見尊重。
  17.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五》:弇、舒並封列侯,國爲射聲校尉,復除二子廣、舉爲郎。諸子侍疾,並垂青紫,當世以爲榮。
  18. ^ 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巨鹿徙焉。
  19. ^ 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恭字伯宗,國弟廣之子也。少孤。
  20. ^ 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隃麋侯霸卒,子文金嗣。文金卒,子喜嗣。喜卒,子顯嗣,爲羽林左監。顯卒,子援嗣。尚桓帝妹長社公主,爲河東太守。後曹操誅耿氏,唯援孫弘存焉。
  21. ^ 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後曹操誅耿氏,唯援孫弘存焉。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