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茵茲選侯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茵茲選侯國
Kurfürstentum Mainz
780年—1803年
美茵茲國旗
國旗
美茵茲國徽
國徽
1648年的美茵茲周圍地圖
1648年的美茵茲周圍地圖
地位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國
首都美茵茲
歷史時期中世紀
• 成立教區
古羅馬時代
• 成為總教區
780年
• 采邑總主教成為選帝侯,並得到德意志大書記官頭銜
1251
1242年–1462年
• 美茵茲共和國
1793年3月18日 - 7月23日
• 世俗化
1803年
前身
繼承
Franconia 法蘭科尼亞公國
蒙特-坦納瑞
阿沙芬堡親王國 Aschaffenburg
黑森大公國
蘭秀公國
普魯士王國
今屬於 德國

美茵茲選侯國(德語:Erzbistum Mainz),是一個存在於神聖羅馬帝國時代,10世紀到19世紀初的采邑主教領國,由美茵茲總教區總主教統治,主要範圍包含今天的美茵茲市。

13世紀美茵茲總教區總主教被封為選帝侯前,此區被稱為美茵茲采邑總教區。美茵茲總教區總主教除了擁有選帝侯頭銜外,同時擁有德意志大書記官的頭銜,是最早的七個選侯國之首[1][2]也因此美茵茲選侯國是神聖羅馬帝國時代,最富盛名且影響力最大的諸侯國之一。

選侯國包含了幾個不完全接壤領地,包括位於萊茵河兩岸鄰近美茵茲的地區,法蘭克福沿美茵河往上游的地帶;圖林根的艾希斯費爾德艾福特

1803年,因為法軍佔領以及《帝國代表重要決議》(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選侯國解散,時任總主教卡爾·特奧多爾·馮·達爾貝格遷到雷根斯堡;美茵茲在法國統治下成立天主教教區

歷史

美茵茲在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有了初期的基督徒團體,爾後形成教區。傳說中的首任主教為新約聖經提到的克勒斯刻(英語:Crescens弟茂德後書4:10)。美茵茲最重要的一次擴展是在745年聖波尼法爵擔任該教區主教時;雖然他被封為總主教,不過當時的美茵茲並未升為總教區,直到波尼法爵的繼承者聖盧爾任內才將美茵茲升格為總教區。975年時任總主教威利吉斯(Willigis)下令修建了現在的主教座堂[3]

13世紀,選帝侯制度產生,並因1356年的金印敕書而確立,美茵茲總教區總主教被列為七個選帝侯之首,而美茵茲采邑總教區也就被稱為美茵茲選侯國。

1244年總主教齊格費里德三世給予市民特權,於是美茵茲成為由24人組成的議會統治的自由市。1462年總主教阿道夫二世取消了這項特權,美茵茲再度受總主教的治理。

1792年在法國大革命戰爭美茵茲等萊茵河西岸的城市被法軍佔領,總主教埃爾塔爾逃離美茵茲。1793年法軍在當地建立了美茵茲共和國,可以被看作是德國第一個民主政權。但在同年七月法軍落敗撤離,這個短命的共和國也結束了。但很快的在1797年法軍再度站領了美茵茲,隨後的1803年的《帝國代表重要決議》(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將選侯國世俗化。選侯國位於萊茵河西岸包含美茵茲的領地歸屬於法國,東岸大多數的領土則分屬於黑森領和蘭秀。而艾希斯費爾德艾福特則納入普魯士王國

雖然美茵茲選侯國解散了,但做為首都的美茵茲在法國統治下重新成立了美茵茲教區至今。

參考文獻

  1. ^ 馮作民. 第六篇第三章第二節. 中古歐洲(下). 西洋全史 (六). : 505. 
  2. ^ 皇帝的選舉人: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度與歷史. 新三才電子雜誌. [失效連結]
  3. ^ 罗马人、小丑和主教:美因茨. 德國國家旅遊局. [201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