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鏡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鏡清
李鏡清
出生1872年
 大清甘肅省寧遠縣城關鎮
逝世1912年7月6日
 中華民國甘肅省臨洮縣
職業清末、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

李鏡清(1872年—1912年7月6日),字鑒亭甘肅省武山縣人,清朝末年、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1][2]

生平

歷任各職

李鏡清祖籍甘肅狄道縣,生於甘肅省寧遠縣(治今武山縣)。1897年,以廩生考取拔貢,翌年朝考一等的成績畢業,以拔貢朝考知縣分發四川,出任蒲江縣知縣,先後任合江縣知縣、敘永廳同知、節制威遠行營、雲南警察試用道總辦、奉天左路巡防統領等職。李鏡清為射洪縣知縣時,捕殺縣中會匪百餘人,遂以武健敏捷為趙爾巽錫良賞識,升任道員[3]。1907年調任雲南巡警道道員兼全省警務處總辦。1909年調任東北黑龍江巡防右路統領和奉天巡防左路統領[1]

主持議會

李鏡清在清廷任職時與革命黨人藍天蔚交往,不久因深覺清廷腐敗而辭職,並經由威海衛獨赴日本東京同盟會總部參加革命活動,後返回故里甘肅[1]

辛亥革命後,2月26日,水梓鄧宗王之佐慕壽祺俞明震等人集會於甘肅法政學堂,以臨時議會籌備委員會名義提出幾項決議,其中就有選舉代表四人會見陝甘總督長庚,促請通承認共和。後陝甘總督於3月19日致電北京勉強表示甘肅承認共和[4][1]

在議會籌建過程中,李鏡清被水梓、王之佐派人從老家接到蘭州,之後當選為臨時議會議長,原諮議局頭目劉爾炘張林焱則為副議長。3月15日,袁世凱任命趙惟熙接替長庚為甘肅都督[1]

當長庚離職起行之晨,正是省臨時議會舉行會議最後一日,周務學、馬安良、馬福祥等曾往東崗鎮送行。時近中午,馬福祥、周務學遲遲到會,李鏡清即席詢問:「你們到哪裏去了?」並辱罵說:「奴隸性質一點沒有改變,心想造反嗎?」散會後,馬安良說:「我們造反先殺你[5]!」

李鏡清出任議長後,對馬安良挾勢左右地方政局不滿,並且當時馬安良所轄的西軍紀律頗惡。寧夏群眾也向省臨時議會控告馬麒進兵寧夏時,慘殺無辜。李鏡清曾諮請趙維熙追究,雙方情感越惡[5][6]

李鏡清主持甘肅省臨時議會期間,力主共和,多推進民主,例如倡議取消都督府儀仗,也提倡漢族與回族和睦相處、與回族內部新舊教之間和諧共生。其中一些事件,讓他的聲望提高,但也威脅新任都督趙惟熙在甘肅的統治地位[1]

阻止內戰

辛亥革命後,黃鉞曾極力阻止長庚對陝西用兵,因此請求同盟會總部允許他率領軍隊佈防秦州。清帝退位後,長庚仍然進攻陝西。黃鉞在與川陝革命軍取得聯繫,於1912年3月11日領導秦州起義,建立甘肅臨時軍政府,頒佈一系列法規條例。

趙惟熙欲消滅黃鉞的革命政權,雙方劍拔弩張。李鏡清多次致電黃鉞,規勸取消獨立。當地士紳張世英等也加入調停。黃鉞終於宣佈取消獨立,並率領部隊返回南方,得以和平收場[1][7]

平息譁變

蘭州炮兵營是清總督衙門創建隸屬「建威軍」。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王之佐等人曾與炮兵營管帶梁國璋相約起義,1912年夏,趙惟熙將梁國璋撤職。炮兵營本因軍餉長期拖欠,官兵封鎖城門,準備炮轟都署,驅趕都督趙惟熙。

這時,李鏡清單騎前往斡旋,以募捐、借款等形式積極籌集部分軍餉,並首捐兩千大洋,召集票號老闆曉之以利害,後以省議會名義借款支餉,解決官兵生活。當李鏡清親自將餉銀送到炮兵營營部時,官兵高呼:「擁護李議長作都督[1]。」

彈劾都督

不滿趙惟熙惡行的人士組成「公益會」,多方搜集趙惟熙貪污等不法行徑。在該會召開的公民大會上,李鏡清被邀到會旁。李鏡清認為「請願書所列十大罪狀」都有證有據。」遂提出彈劾案交付表決,並親自擬電請中央徹底查辦。趙惟熙恐彈劾案成立,便挑撥馬安良等人反對李鏡清和臨時議會[1][8]

馬安良等派兵把守議會大門,不讓議員出入,使議會被迫停止活動,逼迫李鏡清辭職。副議長劉爾炘為解救危局,向李鏡清婉言勸告,並籲請周務學捐棄前嫌,派隊護送李鏡清暫返狄道原籍[5][1]

李鏡清回狄道後,馬麒即寫信給在河州的馬安良,言:「李某雖去,而雄心不死,且黨羽眾多,此人不除,我軍必有不測之禍[6]。」

被刺身亡

據慕壽祺 《甘寧青史略》等紀錄,1912年7月6日深夜,數名東鄉族刺客竄入在狄道的李鏡清家後院,將目擊的兩女性一殺死、一刺傷,隨後衝至李鏡清居室。李鏡清與三人搏鬥,殺死一名刺客,卻還是被其他刺客所殺,並截取其一手而去[1][3][5]

鄧宗、王之佐、水梓也成為地方保守勢力除之而後快的目標,眾人連夜逃亡[4]

身後

李案發生後,各方震驚。諸議員相對唏噓,推選李步瀛赴京晉見袁世凱,要求追查兇手。李的親友赴北京指名控告馬安良、馬麒、馬麟等人。可是,袁世凱正擬用馬安良復辟帝制效力,控告毫無結果[6]張維上海民力報》投稿〈甘肅省議會議長李鏡清冤沉海底〉,揭露甘督趙惟熙借刀殺人,並因「夢哭李鑒亭先生以詩,醒而忘其半,因足成之。」寫詩紀念[9]。劉爾炘贈挽聯:「畢竟是奇才,能使世間容不得;倘然成厲鬼,定從地下打翻來[5]。」慕壽祺贈挽聯:「身後真誠烈士傳,撫今追昔,足令我輩心寒,萬裏懷長城,嘆英雄草草收場往事空憐檀道濟﹔隴頭漸開自由花,即果溯因,都是先生手種,十年同樹木,看大家翩翩蒞會無人不念李臨洮[7]!」

派遣刺客者為馬同,乃馬安良部下、馬麒結拜兄弟,不久暴死[5]。當時曾有人建議,仿西湖岳飛墓,為李修建專祠,鑄馬安良、馬麒、馬麟、馬同等人以鐵像跪於祠前[6]

李死後議員人人自危,副議長張林焱等辭職告退。甘肅督府報告中央,覆電不准解散。馬安良推舉回族五人為議員。1913年3月,甘肅省議會在蘭州成立,閻士璘為議長,楊思趙守愚為副議長。從此,省議會唯馬安良、馬麒之命是從;甘肅全省,置馬家軍專制之下[6][10]

國民政府分別於1916年和1946年兩次授予李鏡清烈士稱號[1]

著作

著有《仕優齋遺文》、《清草堂論學集》、《續狄道州志》等書[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王換成. 〈甘肃共和的领军人李镜清〉. 天水日報. 2012-07-29: 七版 (中文(中國大陸)). 
  2. ^ 洮縣志編纂委員會. 《臨洮縣志》. 中國: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1-11. ISBN 7-226-02489-6 (中文(簡體)). 
  3. ^ 3.0 3.1 韩定山 :〈民国初年的甘肃政局〉, 甘肃省文史研究馆, 2009-03-19. [201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4. ^ 4.0 4.1 馬軍. 〈历尽艰辛成立临时议会〉. 蘭州晚報. 2011-10-10 [2012-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5.2 5.3 5.4 5.5 張昌榮:〈我在辛亥革命前後的經歷和見聞〉《青海文史資料》 第三輯, 青海頻道, 2009-11-26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6. ^ 6.0 6.1 6.2 6.3 6.4 楊效平. 《馬步芳家族的興衰》. 中國: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1-11. ISBN 7225028987 (中文(簡體)). 
  7. ^ 7.0 7.1 潘政東:〈慕壽祺〉, 人民網, 2011-10-24.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 ^ 丁煥章. 《甘肃近现代史》. 中國: 蘭州大學出版社. 1989-10. ISBN 7311002532 (中文(簡體)). 
  9. ^ 張維、王希隆. 《还读我书楼文存》. 中國: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0-05-01. ISBN 9787108033871 (中文(簡體)). 
  10. ^ 田輝成. 〈百年“海归”:再说甘肃最早的出国留学生〉. 蘭州晨報. 2009-01-22 [201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