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建甌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甌市
縣級市
建甌東嶽廟
  建甌市
  建甌市
福建省南平市的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平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27°02′N 118°19′E / 27.033°N 118.317°E / 27.033; 118.31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福建省南平市
設立192年(設縣)
1992年(撤縣設市)
政府駐地甌寧路68號
下級行政區
18
政府
 • 市委書記余建坤
 • 市長陳宗榮
人口2020年[1]
 • 常住434,451人
 • 城鎮226,100人
 • 戶籍434,453人
語言
 • 母語方言閩北語建甌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53100
電話區號599
車輛號牌閩H
行政區劃代碼350783
本地生產總值(2009年)¥87.46億
網站www.jianou.gov.cn

建甌市閩北語[kuiŋ33 ɪ54 tsʰi44][2]羅馬字Gṳ̿ing-é-chī漢字建甌市),雅稱芝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南平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福建省的中部偏北,武夷山脈之東南,鷲峰山脈西北側,閩江上游。古稱建州,曾是殷國閩國的首都。

建甌市人口約45萬,是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區,以漢族為主,亦有畲族苗族中國少數民族,通行閩北語建甌話。建甌市面積達4,233.13平方千米,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市政府駐甌寧街道

歷史沿革

西周之前,屬於七閩地,為蠻荒,史書記載甚少。戰國末年,越國楚國所滅,越國宗室四處逃散,其中一支遷入閩地,自稱閩越王。其王無諸在今建甌溪南覆船山下建立行宮。[來源請求]

廢無諸閩越王號,置閩中郡,治東冶地,降無諸為郡長。西漢高祖五年,因為無諸帶兵佐漢擊楚,立下功勳,劉邦復立無諸為閩越王。武帝元鼎六年,平東越王叛,次年漢以閩越民風強悍,強行遷徙閩越王族平民於江淮,閩越族逐漸沒落並同化於。閩地空虛,於東冶舊地設一侯官駐軍鎮之,遠屬會稽南部都尉管轄。昭帝時因閩越遺民相聚漸多,立冶縣。東漢初屬改冶縣為東冶縣,設會稽東部都尉(後移浙江東安,只留都尉屬下的一員侯官鎮守東冶縣[3])。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會稽太守孫策攻打侯官,廢會稽東部都尉侯官,並上表奏請於會稽南部分侯官北地設立建安縣(今建甌)、南平、漢興(今浦城)三縣,寓意建安年間、南方平定、漢室復興,連同侯官縣為福建最早正式設立的四縣。

建安八年(203年),孫權令賀齊進兵建安,平定建安、漢興、南平三縣叛亂。戰後,會稽南部都尉設府於建安縣,析建安縣桐鄉設建平縣(今建陽),連同閩地原建安、南平、漢興、侯官四縣同屬會稽南部都尉。建安縣開始成為全閩地經濟政治中心。

三國景帝時,因人口日益繁多,析建安縣校鄉設邵武縣,綏安(今泰寧、建寧縣),將樂縣等等。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年),撤銷侯官侯孫亮的封地,並於建安縣新設建安郡,改南部都尉為建安郡太守,下轄建安(今建甌)、建平(今建陽)、吳興(今浦城)、東平、將樂、邵武、綏安(今泰寧、建寧)、南平、侯官(今福州)、東安(今同安、南安)十縣,基本囊括福建全境。並成為孫吳最大造船基地之一。

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侯官、東安二縣設晉安郡,治侯官縣(今福州),於晉安郡新設八縣。南朝文帝永定元年(557年)合建安、晉安兩郡為閩州,治侯官縣(今福州)。天嘉三年(562年)晉安郡陳寶應擁兵自立,攻建安郡城,建安郡太守蕭乾拼死抵抗,不為所制。陳文天嘉八年(567年)陳軍入閩援建安,剿陳寶應,復建安郡,攻晉安郡,全復閩地。光大二年(568年)改為豐州,建安郡屬之。光大年間析晉安郡地設南安郡,治今南安縣豐州鎮。

文帝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將地方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南征攻陳,於建安郡遭重創,日久城破,屠建安縣城,閩地入隋。開皇九年平陳厚,廢晉安、建安、南安三郡,改豐州為泉州,州治閩縣(今福州)。大業二年(606年)改泉州為閩州。大業三年(607年)改閩州為建安郡,治閩縣(今福州),原建安郡城(今建甌)為屬縣。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州治閩縣。高祖武德四年(618年),遷建州州治於建安縣,轄建安(今建甌)、閩縣(今福州)、唐興(今浦城)、建陽、將樂、綏城(今建寧,泰寧)六縣。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地復設泉州(即今福州市),轄閩縣、侯官、長樂、連江、長溪5縣。武德八年(625年),建州建陽縣併入建安縣。

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建州綏城併入邵武縣。後復置沙縣、將樂縣、建陽縣,同屬建州。垂拱二年(689年),析泉州(今福州)南部分新設漳州。景雲二年(711年),改泉州(今福州)為閩州,而新設泉州於閩南。開元十三年(725年),因閩州西北有福山,改稱福州都督府。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各取福州、建州(州衙駐今建甌)首字,設置福建經略使,閩地始有福建之稱。

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封王審知為閩主。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王審知之子建州刺史王延政受封富沙王,此後與閩主互攻不已。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定國號為大殷,945年復改為,以建州(今建甌)為首都,轄福建全境福、建、泉、漳、汀、鏞(今將樂)、鐔(今延平)七州。

殷國疆域圖(943年)

南唐保大四年(945年),南唐軍隊進攻閩國,破建州城,劫掠一空,並遷閩國皇族於金陵。改建州為永安軍,旋改忠義軍,下轄建安(今建甌)、閩縣(今福州)、浦城、將樂、建陽、松源(新設,今松溪)、建寧、歸化八縣。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平南唐,復稱建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割邵武、歸化、建寧三縣新設邵武軍。端拱元年(988年),於建安縣設建寧軍節度使,統轄閩北部西部七縣。淳化五年(994年),於建州崇安場新設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咸平三年(1000年),割建安縣五里、關隸鎮新設關隸縣(今政和縣)。

治平三年(1066年),於建安縣分置甌寧縣,治建安縣寧遠門側,與建寧節度軍、建州、建安縣四級政府同城而治。此時建寧軍轄建安、建陽、浦城、松溪、崇安(今武夷山)、甌寧、關隸(今政和)七縣。熙寧三年(1070年)將甌寧縣併入建安縣。元祐四年(1089年)又分置甌寧縣。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建州葉濃叛亂,建州治所往北逃遷建陽縣。旋復。建炎四年(1130年),建州范汝為起義,建州治所更遠遷崇安縣。紹興二年(1132年),韓世忠率兵攻建州,並欲屠城,李綱救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升原藩國建州為建寧府,為閩境第一府。轄境相當今福建北部建甌以北建溪流域和周寧,壽寧兩縣。至此福建設有建寧府,福、泉、漳、汀、南劍(今南平)五州,邵武、興化二州。統稱福建為「八閩」,而建寧府為八閩首府,八閩上郡。

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建寧府黃華頭陀軍起義抗元。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82年),馬可·波羅過建寧府。景泰六年(1455年),封建寧府朱熹九世孫世襲翰林五經博士,敕建博士府於朱子祠左。

順治五年(1648年戊子),清軍攻建寧府城,伐明宗室鄖西王朱常湖。不久城破,屠城,全城人口倖存不過百。城池基本被夷為平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寧府群眾爆發反對西方列強的「建寧教案」。

民國二年(1913年),撤消建寧府,全省分為建安道、廈門道、閩海道、漳汀道四道。將原建寧府建安、甌寧兩縣合併為建甌縣。1926年,於建甌縣成立閩北第一個共產黨支部。1927年,成立中共閩北臨委,為中共福建省委前身。1940年,劃建甌縣第一大鎮水吉鎮設水吉縣,後水吉縣併入建陽縣。1940-1949年,設第一行政督察區駐建甌,轄閩北十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文革的混亂行政區劃調整後,於閩北設」第一地區(行政公署)「,公署駐建甌,後搬遷至建陽,與閩中地區·南平的」第三行署「合併,行署改駐南平;代管閩北五縣五市,建甌為代管市之一。1992年,撤縣改市 ,設立建甌市,定位縣級市。

地理

建甌北鄰建陽區,南接延平區古田縣,東靠政和屏南縣,西與順昌縣交界。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為丘陵谷地,多峽谷盆地。東南部為中山山地,西部為低山山地,北部為中低山地。

主要河流有建溪及其支流崇陽溪南浦溪松溪小橋溪

語言

建甌話作為漢語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在其實詞的語法表現方面,不論是詞形、詞義、或是詞的語法特點等等,跟普通話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體現出它跟普通話的差異性。建甌話是閩北語的一個分支,因此,它的實詞特點,跟閩語其他姐妹語言--閩東語(以福州話為代表)、閩南語(以廈門話為代表)、閩中語(以永安話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話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為一個閩語分支獨立存在,它在實詞特點方面,跟閩語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體現了閩北語自身的特點。

行政區劃

建甌市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0個、4個[4]

建安街道、​通濟街道、​甌寧街道、​芝山街道、​徐墩鎮、​吉陽鎮、​房道鎮、​南雅鎮、​迪口鎮、​小橋鎮、​玉山鎮、​東遊鎮、​東峰鎮、​小松鎮、​順陽鄉、​水源鄉、​川石鄉龍村鄉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建甌市常住人口為434451人。[5]

氣候

建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3攝氏度,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時,無霜期286天。

建甌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8.8
(83.8)
32.4
(90.3)
33.8
(92.8)
35.3
(95.5)
37.3
(99.1)
38.0
(100.4)
41.7
(107.1)
41.7
(107.1)
39.1
(102.4)
37.1
(98.8)
33.2
(91.8)
27.9
(82.2)
41.7
(107.1)
平均高溫 °C(°F) 14.0
(57.2)
15.7
(60.3)
19.1
(66.4)
24.6
(76.3)
28.4
(83.1)
31.1
(88.0)
34.8
(94.6)
34.4
(93.9)
31.2
(88.2)
26.9
(80.4)
21.4
(70.5)
16.1
(61.0)
24.8
(76.7)
日均氣溫 °C(°F) 8.7
(47.7)
10.7
(51.3)
13.9
(57.0)
19.0
(66.2)
22.9
(73.2)
25.9
(78.6)
28.6
(83.5)
28.0
(82.4)
25.3
(77.5)
20.7
(69.3)
15.1
(59.2)
9.8
(49.6)
19.1
(66.3)
平均低溫 °C(°F) 5.2
(41.4)
7.4
(45.3)
10.5
(50.9)
15.2
(59.4)
19.1
(66.4)
22.2
(72.0)
24.1
(75.4)
23.8
(74.8)
21.4
(70.5)
16.5
(61.7)
11.1
(52.0)
5.7
(42.3)
15.2
(59.3)
歷史最低溫 °C(°F) −5.0
(23.0)
−4.0
(24.8)
−3.2
(26.2)
3.7
(38.7)
9.5
(49.1)
13.7
(56.7)
19.9
(67.8)
18.0
(64.4)
12.8
(55.0)
4.0
(39.2)
−1.8
(28.8)
−7.2
(19.0)
−7.2
(19.0)
平均降水量 mm(吋) 71.2
(2.80)
116.6
(4.59)
205.6
(8.09)
216.6
(8.53)
238.1
(9.37)
303.1
(11.93)
121.6
(4.79)
133.2
(5.24)
98.6
(3.88)
59.9
(2.36)
58.7
(2.31)
50.4
(1.98)
1,673.6
(65.87)
平均相對濕度(%) 82 83 83 81 81 82 77 78 79 79 81 81 81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服務中心

交通

峰福鐵路建甌站

物產

金屬礦主要有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白雲石石英石葉蠟石矽灰石滑石等。

建甌市的主要農產品包括北苑御茶烏龍茶錐栗建甌錐栗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柑橘白蓮毛竹竹筍等。其毛竹林面積124萬畝,名列「中國竹子之鄉」榜首。

風景名勝

特色小吃

民間藝術

建甌市的建甌挑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建歐唱曲子

民俗技藝

建甌市的弓魚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甌」字讀「ɪ」,實際發音比「e」嘴略閉,聽起來有點像「ei」。
  3. ^ 建置沿革. [2023-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 
  4. ^ 2023年建瓯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5. ^ 中國: 福建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外部連結

新頭銜 殷國首都
943年3月或4月-945年2月或3月
繼任者:

(改稱閩國)
前任者:
長樂府
閩國首都
945年2月或3月-10月2日
繼任者:

(政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