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經濟
北京市 |
---|
北京歷史 北京地理 北京經濟 |
北京經濟發展水平在中國大陸地區處於領先地位。2015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22968.6億元,同比增長6.9%,是2010年以來北京經濟增速的最低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6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7064美元[1],在省級行政區次於天津市位居全國第2位。
2015年北京第三產業比例達到80%左右,對經濟貢獻最大的主要是金融等產業。其中金融業增長18.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4.1%。另一方面,2015年北京工業企業關停了326家,商品批發市場拆並、疏解了97家。[2]
歷史
北京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的省市區之一。從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較,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82.75倍;按可比價格比較(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10.4%,高於同期全國9.8%年平均增長率,增長速度次於河南、新疆等八省市區居全國第九位。1999年以來,在奧運題材的刺激下,北京GDP連續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率。
2007年度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者北京市達34.1萬人,僅次於廣東省,居全國第二位。2009年末全市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4,566.3億元,人均儲蓄達到84,442元。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9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7%。依據最新的國家統計局資料,2009年,北京城鎮、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2.4%和33.2%。按照世界銀行劃分的標準,目前北京屬於中等富裕程度的城市,而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經濟區域
北京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據2008年的統計稱,北京南城五區(宣武、崇文、豐臺、房山、大興)的GDP總量不及北城五區(西城、東城、海淀、朝陽、石景山)的1/5,南城財政收入亦不及北城之1/4;在京的國際大型企業九成以上位於北城,且南城之城市建設、繁華程度、教育醫療水平等均遠遜於北城,北京市「南窮北富」的稱呼不脛而走。[3]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着手解決南城的落後問題。[4]
開發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大興區亦莊地區附近,臨近南五環和京津塘高速公路。雁棲開發區位於懷柔區雁棲地區,後在其基礎上成立懷柔科學城。北京未來科技城位於昌平區東部與順義區的交界處,後改稱北京未來科學城。2017年,北京市將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並稱為「三城一區」,並將其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台[5]。
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經濟圈有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遼中南地區組成。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經濟數據
指標 | 比重(%) |
---|---|
按產業分 | |
第一產業 | 0.6 |
第二產業 | 19.6 |
第三產業 | 79.8 |
按行業分 | |
農、林、牧、漁業 | 0.6 |
工業 | 15.9 |
建築業 | 4.2 |
批發和零售業 | 10.5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4.2 |
住宿和餐飲業 | 1.8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10.3 |
金融業 | 17.1 |
房地產業 | 6.3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7.7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7.9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0.8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0.5 |
教育 | 4.2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2.5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2.3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3.2 |
產業結構
北京經濟建設一度陷入「首都經濟」還是「北京經濟」的爭論。2005年在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北京被定位為「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北京市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城市建設規劃,遷出大批耗能大、不經濟的產業部門,把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上。由於第二產業遭到嚴重削弱曾經導致北京經濟在2000年左右受到國際IT產業波動的強烈影響,在兩個連續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居全國第一和倒數第一,引起中央和北京地方政府的關注,隨後上馬了一批包括北京現代汽車在內的高附加值製造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京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第二產業
北京市汽車產業分佈在朝陽、通州、順義、密雲、房山和大興,企業有北京奔馳、北汽福田等。生物醫藥產業以中關村生命科學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為重點,發展包括化學製藥、中醫藥、生物製藥等。光機電產業包括數控機床(順義開發區)、發電及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電子專用設備、智能化儀器儀表(昌平科技園)、印刷機械、醫療器械、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設備、激光、機械人。微電子產業包括單晶片系統、液晶顯示器、計算機及網絡產品、第三代移動通信、數碼影像產品、交通電子產品、數碼電視、IC卡和電子識別產品、半導體照明材料[7]
第三產業
北京是中國第三產業最發達的省級行政區,200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6425.64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71.35%,居全國第一位。近年來,北京的房地產業與汽車工業持續發展。2005年,約2800萬平方米的房產成交銷售,銷售金額超過1758.8億元。2009年12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400萬輛,而這一數字從300萬增加至400萬僅用時兩年7個月[8]。
北京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商業金融中心之一,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大型保險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也設於北京。
2015年全年,北京貨運量28765.2萬噸,客運量69923.1萬人。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561.9萬輛,民用汽車53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440.3萬輛,私人汽車中轎車316.5萬輛。全年實現郵電業務總量990.9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7.8億元,電信業務總量923億元。全年發送郵政函件6.1億件,特快專遞14.1億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84.6萬戶,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36.1線/百人。年末流動電話用戶達到4051.9萬戶,流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86.7戶/百人。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469.1萬戶。[6]
旅遊業也是北京的重要產業。2015年,北京旅遊業共接待海外遊客42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46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2.7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為4,320億元人民幣。[9]
2015年,北京前兩大的出口市場是美國和香港。2015年,北京對香港的出口約48.7億美元,佔北京出口的8.9%,比2014年下跌4.2%。北京主要出口產品為機電產品及高科技產品。2015年,美國是北京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其次是德國。[9]
2014年,香港是北京外來投資的最大來源地。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達54.15億美元,佔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59.9%。其他主要投資者來自德國、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新加坡及日本。[9]
財政收支
2004年北京市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34億元,連續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12]。2009年,北京全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20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173.66億元,增長13.3%。[13]
企業與品牌
北京是全國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最強和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擁有2013年《財富》雜誌評出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48家,是世界上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還已經聚集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2家,外商投資公司183家,外資研發中心353家。北京同時還聚集了許多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總部,包括中國石化集團、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等入選《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中央企業總部。位於朝陽區的北京中央商務區(CBD),以國貿為中心,已經成為北京最重要的商務中心、購物中心和高檔住宅區,來自全球數百家跨國企業的駐華總部均入駐於此。
參考資料
- ^ 去年北京GDP增速6.9% 人均GDP超1.7万美元.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 ^ 定軍、吳靖、史夢怡. 北京晒2015成绩单:传统产业减速.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6-01-22 [2016-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 ^ 北京南部要三年大变样 “南穷北富”有望缓解. 新京報網站.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7).
- ^ 未来五年北京南城将变什么样. 新華網.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4).
- ^ 解读北京规划建设五大关键词 包括副中心、文脉等. 中國新聞社. 2017-03-17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 6.0 6.1 北京市2015年暨“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統計信息網. 北京市統計局. 2016-02-15 [2016-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 ^ 李京文, 何喜軍《北京製造業發展史》.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 ^ 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新華網.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8).
- ^ 9.0 9.1 9.2 北京市場概況.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5).
- ^ 国新办:明日将发布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及浙江自贸区扩区方案. 證券時報網. 2020-09-21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 ^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 2020-09-21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 ^ 北京经济概况.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 ^ 首都经济. [2017-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