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Simon Wade/沙盒 3

座標23°58′14″N 32°52′40″E / 23.97056°N 32.87778°E / 23.97056; 32.8777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斯旺水壩
亞斯文高壩衛星空照圖
Simon Wade/沙盒 3在Egypt的位置
Simon Wade/沙盒 3
阿斯旺水壩在埃及的位置
位置 埃及阿斯旺
座標23°58′14″N 32°52′40″E / 23.97056°N 32.87778°E / 23.97056; 32.87778
始建1960年
啟用1970年
水壩和溢洪道
水壩類型Embankment
橫跨尼羅河
高度111公尺(364英尺)
長度3,830公尺(12,570英尺)
壩基寬度980公尺(3,220英尺)
溢洪量11,000立方公尺每秒(390,000立方英尺每秒)
水庫
形成納賽爾湖
總容量132立方公里(107,000,000英畝·英尺)
表面積5,250平方公里(2,030平方英里)
最大長度550公里(340英里)
最大寬度35公里(22英里)
最大水深130米(430英尺)
正常水位183公尺(600英尺)
發電廠
運作日期1967–1971
渦輪機12×175 MW(235,000 hp) Francis-type
裝機容量2,100 MW(2,800,000 hp)
年均發電量10,042 吉瓦 (2004)[1]

阿斯旺水壩(阿拉伯語:السد العالي‎),一般特指1960年代興建的阿斯旺高壩(又稱阿斯旺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土石壩之一。水壩橫跨尼羅河,位於埃及境內的尼羅河第一瀑布下的城市阿斯旺附近。水壩的建設是埃及七月革命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領導的共和國政府的重要政績之一。水壩在防洪、灌溉及發電方面帶來巨大利益,同時也被認為是埃及實現工業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過程

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了舊壩,於1902年完工,長1900米,高54米,屬於中型重力壩,由於原設計的不足,舊壩已於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建造新壩,而非再次加高舊壩。

在埃及總統納賽爾革命後,在1952年開始了新壩的設計,起初美國答應就此貸款2.7億美元,但由於埃及希望進行軍事現代化,但是西方國家拒絕售賣武器,於是埃及軍事領導人決定間接通過捷克斯洛伐克向蘇聯購買軍事裝備,美國取消了這項資助,埃及政府因此計劃用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繼續這項工程,在1958年時蘇聯加入,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以及工程師和重型機械。

新壩施工從1960年開始,於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水庫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束後便開始蓄水,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蹟,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蹟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

壩址所在的砂質覆蓋層最大厚度225米,建有兩排0.61m厚混凝土防滲牆,最大深度131m。

1964年5月14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和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共同主持大壩蓄水的儀式。當時赫魯曉夫稱阿斯旺大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2]

納賽爾意識到,如果在軍事上不能抵禦以色列自己就無法成為泛阿拉伯主義的共主。所以為了阿斯旺大壩的修建計劃和埃及的軍事現代化,納賽爾首先向美國尋求援助。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和總統艾森豪威爾告訴納賽爾,美國向埃及提供軍火需基於僅用於防衛目的,並允許美國向埃及派駐監督和訓練的軍事人員的前提。納賽爾無法接受這些條件,轉而向蘇聯提出援助請求。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誤判了納賽爾在虛張聲勢,蘇聯也不會對埃及伸出援手。蘇聯對納賽爾承諾會向其提供一批武器,用於交換埃及產出的穀物和棉花。1955年9月27日,納賽爾宣布埃及和蘇聯的衛星國捷克斯洛伐克達成了一項武器協議。[3]面對埃及倒向蘇聯陣營的情勢,杜勒斯並沒有對埃及施加壓力,反而尋求改善兩國的關係。1955年12月,美國和英國政府承諾各自出資5600萬和1400萬美元援助埃及建設阿斯旺水壩。[4]

雖然埃及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協議刺激了美國對大壩建設進行經濟援助,但英國以此為由撤回了援助。然而埃及在1956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合法代表,1956年5月30日埃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此舉直接違背了杜勒斯對共產主義遏制戰略[5]

多方面導致美國撤回對阿斯旺大壩的援助。杜勒斯不認為蘇聯會履行對埃及援助的承諾,但他對埃及在美蘇間保持均衡策略感到不悅。同時,土耳其和伊拉克等西方陣營在中東的盟友也不滿埃及取得了眾多援助。[6] 1956年6月,蘇聯向埃及提供11.2億美金的貸款用於水壩的建設。7月1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為阿斯旺水壩提供經濟援助在當下是「不合時宜」的。[4] 7月26日納賽爾宣布將由英法把持的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以運河的收入支援阿斯旺水壩的建設。運河國有化的行為成為第二次中東戰爭的導火索。戰爭爆發後,英國、法國和以色列隨即控制了運河和西奈半島。但在美蘇兩國的斡旋下,三國軍隊陸續撤出西奈半島。

利益

新的阿斯旺高壩全長3,600米,底層寬度980米,頂層寬度40米,高111米,體積4,300萬立方米,屬於大型重力壩,最高每秒流量11,000立方米,其攔河而成的納賽爾湖,是世界第七大水庫,長550公里,寬35公里,面積達5,250平方公里,容積達132立方千米。

工業方面,水壩擁有12組175MW發電機,總功率為2,100MW(2,100兆瓦),1967年開始發電,1998年發電量占埃及總發電量的15%,最高峰時發電量占埃及全國的一半,甚至可向鄰國輸出電力。

農業方面,水壩有效減小了1964年、1973年的大洪水和1972年-1973年和1983年-1984年的旱災造成的危害。在幾乎全非洲都在鬧饑荒的時候,埃及的糧食基本自給自足。

水庫還發展了漁業,由於離消費市場距離太遠,漁業的收入並不高。

另一個特別的利益是從此埃及擺脫了其不友好的鄰國蘇丹有機會對其埃及命脈尼羅河水的控制。

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埃及人都工作、居住在尼羅河谷,埃及還在計劃從納賽爾湖引出另外一條和尼羅河平行的水道,擴大經濟面積。

此外,阿斯旺水壩的新壩工程在1971年建成時亦為埃及人帶來另類利益。因新壩工程破壞了傳遞裂谷熱埃及伊蚊生態環境,故裂谷熱實際上於1980年後絕跡於埃及

影響

阿斯旺大壩保護尼羅河流域免遭洪水和旱災的侵襲,實現了農業增產和就業率的提高,為埃及提供了電力,航運條件的改善也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但同時大壩的興建淹沒了大片地區,超過10萬人成為水庫移民,大量的歷史遺蹟也因此或遷移他地或沒入水中。大壩落成後也衍生出海岸線被侵蝕、土壤鹽度提高和一些健康問題。

發電

阿斯旺大壩配備了12台額定功率為175兆瓦的發電機,機組的總功率為2.1吉瓦。大壩於1967年開始發電。當大壩第一次達到輸出峰值時,大壩的發電量占當時埃及全國電力產量的一半;1998年時大壩的發電量約占全國的15%。阿斯旺大壩的建成讓埃及大多數村莊第一次用上了電。大壩同時通過調節上游流量的方式,提高了阿斯旺舊壩的發電效率。[7]

古蹟保護

阿布辛貝勒神廟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在原址切割,遷移至新址重新組裝

為了保護尼羅河谷地帶的珍貴古蹟免於被淹沒的命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努比亞行動」。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也曾致信美國國會領袖,請求國會為搶救文物的國際行動撥款。[8] 在世界各國和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包括阿布辛貝勒神廟在內的22處歷史遺蹟被仔細地拆解,轉移至納賽爾湖岸的高地後復建。[9] 菲萊神廟、卡拉巴夏神廟以及阿馬達神廟也進行了遷移。[7]

埃及政府為了感謝各國對文物轉運的協助,向外國政府贈送了部分歷史遺蹟:

位於尼羅河上游的蘇丹也對河谷地帶的歷史遺蹟進行搬遷,現展於首都喀土穆蘇丹國家博物館英語National Museum of Sudan的庭院內。[10]

健康

阿斯旺大壩建成前諸多預測認為,大壩建成後血吸蟲病的流行率會有所提高,但事實恰好相反。[12] 有確鑿證據顯示上埃及地區罹患血吸蟲病的病例在大壩建成後的15年內逐步減少,埃及血吸蟲也隨之消失。之前的預測並沒有將大壩建成前埃及各地已經存在的常年灌溉系統考慮在內,常年灌溉系統的推廣並不依賴於大壩。到20世紀50年代,上埃及只有一小部分區域還沒有從低效的流域性灌溉轉變為高效的常年性灌溉。

環境問題

然而,阿斯旺水壩也導致不同的環境問題。

水壩令尼羅河上遊肥沃的泥沙停於水壩後面,導致泥沙淤積於水庫內,最終使水庫於五百年後完全失去蓄水功能。

由於缺乏由上游提供的沉積物,下游的農地及海堤逐漸受到侵蝕。除了威脅現時埃及最大的鹹水魚資源外,更會使尼羅河三角洲的土地沉降,令該地的稻米種植受到影響。

現時由於欠缺上游的泥沙,三角洲的土地已失去過去的肥沃的特質,當地倚賴泥沙生產的紅磚業受到嚴重影響,而東地中海沿岸更發現有明顯的侵蝕現象。

農業由於缺少由河水提供的天然養份,因而需要使用跨國企業提供的人工肥料。然而,這種做法因做成化學品污染而惹來爭議。一些灌溉系統較差之下游農地由於尼羅河河水流量減少令海水倒流的關係,因而受到土壤過濕與及鹽度增加問題困擾。

地中海的漁獲亦受水壩影響,地中海東部海域的沙丁魚鳳尾魚一向仰賴尼羅河河水帶來「淤泥漿」養份,例如矽酸鹽磷酸鹽等。當水壩建築時,該地區的漁獲減少近半,直至近年才有回升的跡象。

水壩的興建帶來疾病的威脅。由於水壩內有大量蝸牛繁殖,蝸牛攜帶着小肝吸蟲,從人的腳底進入人體,導致了血吸蟲病。阿斯旺水壩工程同樣帶來了一定的政治影響。納賽爾湖非常巨大,且幾乎所有埃及的人口都集中在尼羅河谷一帶居住。這意味着大壩一旦被摧毀,所導致的洪水將幾乎毀滅整個埃及。在贖罪日戰爭期間曾謠傳說大壩受到了攻擊,高射炮保護了大壩,但以色列空軍還是威脅着大壩。據傳這也成為了1978年時任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與以色列在美國戴維營簽訂和平條約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片

參見

參考文獻

  1. ^ Aswan High Dam. C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 [2015-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2. ^ Walz, Jay. Khrushchev and Nasser Join In Diverting the Nile at Aswan. New York Times. 1964-05-15: 1 [2021-02-07]. 
  3. ^ Smith, p. 242
  4. ^ 4.0 4.1 Dougherty, p. 22
  5. ^ Smith, p. 247
  6. ^ Smith, Charles D. Palestine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Sixth. Boston/New York: Bedford/St. Martin's. 2007. ISBN 978-0-312-43736-7. 
  7. ^ 7.0 7.1 M.A. Abu-Zeid & F. Z. El-Shibini: "Egypt's High Aswan Da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7-20.",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Vol. 13, No. 2, pp. 209–217, 1997
  8. ^ Letter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Senate and to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Concerning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Monuments in the Nile Valley. [2021-02-02]. 
  9. ^ The Rescue of Nubian Monuments and Site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12-22., UNESCO project site about Nubia Campaign.
  10. ^ Reis, Michael (1999), Who is who in Ancient Egypt, p.48 ISBN 0-415-15448-0
  11. ^ Faras Gallery - The Professor Kazimierz Michałowski Faras Gallery. The National Museum in Warsaw. [2021-02-16] (英語). 
  12. ^ Miller. F. DeWolfe et al. Schistosomiasis in Rural Egypt. 1978.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EPA – 600/1-78-07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