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馬勃(Puffball)是一類擔子菌門的真菌通稱,一般為球形,未成熟前是白色,成熟後為褐色,內部為粉末狀,可入中藥,用於止血。亦可用於烹飪,被視為松露近親食材。
以前的分類法將馬勃統一列為一個腹菌綱(Gasteromycetes)或腹菌亞綱(Gasteromycetidae),但最新的分類認為它們實際是一個多系群的組合,他們共同的地方是都具有一個密閉子實層的子實體,在內部產生孢子,其孢子不是像其他蕈類一樣的擲孢子,而是穩孢子,也就是說當子實體成熟時不會將孢子拋出,而是子實體爆裂開,孢子如煙霧一樣散出。馬勃類可能是從傘菌類逐漸進化來的,現在已經不再把它們看作是屬於同一個綱的品種。
馬勃包括有馬勃屬(Calvatia)、硬皮馬勃屬(Scleroderma)、豆馬勃屬(Pisolithus)、網紋馬勃屬(Lycoperdon)和Calbovista屬[1],馬勃目的真菌一般沒有菌柄,只有硬皮馬勃屬有一個紫色類似菌柄的產孢體。[2]
目前被發現最大的馬勃真菌為巨大馬勃(Calvatia gigantea),足足有1.5公尺長,達22公斤,相當於6歲孩童的重量。
生物學
如同一般菌根真菌,馬勃菌會透過與樹木的根圈細根形成共生菌根,菌絲在接近土層表面附近形成原基體的構造進而發育成子實體,並撐開土層表面、持續膨大成長。成熟後的馬勃菌子實體則會裂開、爆開,孢子以煙霧狀噴出散播,英文名稱 Puffball 一詞即由此現象而來。
多根硬皮馬勃成熟後表面會呈現出菠蘿麵包一般的較深裂紋,表皮較厚,開裂後內部孢子為粉狀糰型;彩色豆馬勃個體成熟後表皮則呈黑褐色,薄而乾硬,包裹住內部咖啡褐色的孢子粉,自然環境中即會飄散飛走。
食用
馬勃菌產量稀少、採集不易,再加上藥用價值高,自然而然讓人忽略了馬勃作為美食珍饈的優秀潛力。隨著頂級法式、義式料理對野生菌的運用與研發,松露、牛肝菌風靡全世界,馬勃菌也開始進入高端餐廳的視野。與松露、野生菌或蘑菇等其他食用真菌類相比,馬勃菌較少出現在大眾餐桌之上,主要原因在於其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以及地域餐飲文化差異。
最受歡迎的馬勃中,歐美國家食用的巨大馬勃(Calvatia gigantea)多生長於溫帶草地上,有波西米亞松露之稱的彩色豆馬勃 (Pisolithus arhizus)[3]以及多根硬皮馬勃(Scleroderma polyrhizum)則多發現於松樹林與杉樹林土壤之下。與松露相近,多根硬皮馬勃與彩色豆馬勃區域性子實體約為一年一收,潮濕促進生長、乾旱則減緩生長,有別於地面上野生菌類遇水迅速生長、乾燥則皺縮凋零之特性。
生長初期採摘的巨大馬勃質地幼嫩,菌菇風味清淡爽口。多根硬皮馬勃與彩色豆馬勃則具備更多樣的烹飪優勢,接近一年的生長期濃縮了四季的溫度遽變與水土轉化,同時作為共生塊菌吸收松杉等樹木根部之養分與精油,風味濃郁程度與白松露更相近。近年來西歐餐飲文化日益普及,馬勃菌料理仍處於上升階段,目前在亞洲台灣等地區已然成為各界主廚青睞的高端菌類食材。
新鮮的多根硬皮馬勃表皮乾燥常有龜裂,表層偏厚,內部質地均勻完整順滑,野菌風味濃郁柔和。烘乾脫水後出油,風味轉苦為甘。低溫熟成後,內部酵素逐漸軟化菇體,野菌風味在表皮下濃縮之後變得更加濃重,並帶有近似松露菌之酸味。
彩色豆馬勃採摘後較為濕潤且表皮鬆軟,內部質地密度較大黏度較高,野菌味更為厚重且帶有更深層的土味與草味,與新鮮松露更為接近。烘乾脫水後內部質地緊縮轉硬,松露香與香菇味更加明顯。低溫熟成過程中,菇體內部水份透出表層被吸水紙吸收,整體質地轉硬轉粉,菌菇味明顯轉化為巧克力之甜苦味。彩色豆馬勃風味多變,加熱熟透後菌菇味開始轉化,油化後帶有焦糖風味,粉化後則帶有可可味。
藥用
自古以來於《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中國著作中對馬勃菌之藥用價值均早已有所記載,內服外用具清熱解毒、消炎止血之療效,大馬勃(Calvatia gigantra Loly)、紫色馬勃(>Calvatia lilacina Lloyd</ small>)與脫皮馬勃[(Lasiosphaera fenzlii)在中醫藥學中仍通過切塊或研磨等方式入藥。現代藥理成分檢測中含馬勃素、尿素、麥角甾醇、亮氨酸及大量磷酸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肺炎雙球菌以及少數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馬勃素本身則為抗癌物質,在動物臨床實驗中證實有效抑制咽喉癌與肺癌[4]。
分類
主要目:
- 馬勃目(Lycoperdales)、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鳥巢菌目(Nidulariales)(和傘菌目(Agaricales)有親緣關係)
- 擔子菌綱:傘菌目:馬勃科:馬勃屬
- Calvatia booniana -[2]
- Calvatia bovista -[5]
- 頭狀禿馬勃Calvatia craniiformis [6]
- Calvatia cyathiformis -[2][6]
- Calvatia fumosa -[2][5]
- 大馬勃Calvatia gigantea -[2][6]
- Calvatia lepidophora -[2]
- 茶褐馬勃Calvatia rubroflava -[6]
- Calvatia sculpta -[2][5]
- Calvatia subcretacea (Handkea subcretacea) -[2][5]
- 擔子菌綱:傘菌目:馬勃科:網紋馬勃屬
- Lycoperdon foetidum (Lycoperdon nigrescens) [5]
- 網紋馬勃Lycoperdon perlatum -[6][5]
- Lycoperdon pulcherrimum -[6][5]
- 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
- 擔子菌綱:傘菌目:馬勃科:摩爾根氏菌屬
- 擔子菌綱:傘菌目:馬勃科:橫膜馬勃屬
- Vascellum curtisii -[6]
- 草地橫膜馬勃Vascellum pratense -[5]
- 擔子菌綱:傘菌目:馬勃科:馬勃屬
- 硬皮馬勃目(Sclerodermatales)(和牛肝菌目(Boletales)有親緣關係)
- 擔子菌綱:牛肝菌目:硬皮馬勃科:硬皮馬勃屬
- 擔子菌綱:牛肝菌目:豆馬勃科:彩色豆馬勃屬
- 彩色豆馬勃Pisolithus arhizus
- Pisolithus tinctorius[7]
此外,還有塊菌目(Tuberales)是由子囊菌門(Ascomycota)進化而來的。
注釋
- ^ Freedman, Louise; Mycological Society of San Francisco, Wild About Mushrooms:Puffballs, 2000 [200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iller, Orson K. Mushrooms of North America. New York, NY: E.P. Dutton Publisher. 1977: 298. ISBN 0-525-47482-X.
- ^ Roberts P, Evans S. The Book of Fungi. Chicago, Illino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 p. 525. ISBN 978-0-226-72117-0.
- ^ 醫砭沈藥子:常用中藥(636味) 馬勃科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The Fungi of California. [200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Kuo, M. Puffballs. MushroomExpert.Com. 2006-02 [200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ónica Sebastiana, Ana Corrêa, Paula Castro, Miguel Ramos. Beneficial Microbes in Agro-Ecology. 2020, P707-726 [202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