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戰役 (1948年)
錦州之戰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遼瀋戰役的一部分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對錦州的最後進攻 | |||||||
| |||||||
參戰方 | |||||||
中華民國陸軍 | 東北野戰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范漢傑(被俘) |
林彪 羅榮桓 劉亞樓 | ||||||
兵力 | |||||||
-150,000人 | 25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20,000人傷亡,80,000人(被俘) | 24,548人 |
錦州之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它是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是遼瀋戰役的一個組成部份。
背景
錦州是山海關前一個重要據點,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一個主要的戰略據點,控制錦州將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可進軍華北平原,毛澤東在一份給在東北的解放軍指揮官們的電報中強調攻佔錦州的重要性,認為勝利完成整個遼瀋戰役的關鍵是「在一個星期內攻佔錦州」[1]。
中華民國國軍在冬季攻勢中戰事陷入不利,國軍總司令蔣中正用衛立煌替代陳誠指揮東北地區國軍戰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轄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旅),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駐瀋陽,有周福成第8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等共8個軍(第53軍、新編第1軍、新編第3軍、新編第6軍、第49軍、第52軍、第71軍以及青年軍第207師);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駐長春指揮第1兵團(轄新編第7軍、第60軍);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駐錦州,有盧浚泉第6兵團等共4個軍(第93軍、新編第5軍、新編第8軍、第54軍),防守義縣至秦皇島一線,防守重點為錦州、錦西[2]:296。 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東北人民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已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糧秣捉襟見肘。
衛立煌接任東北剿總總司令後,專注於國軍部隊整訓,充實兵員,補充裝備,構築工事,把主力集中於瀋陽,任解放軍打到什麼地方守軍部隊長如何告急都不為所動,衛立煌認為可以長期固守瀋陽,亦認為長春是個包袱「是着死棋」。由於錦瀋間交通被解放軍截斷,為減輕運輸壓力,部隊缺額多的師重建以及新建接受兵員的需運到山海關、錦州等地就近關內與港口整補。而國軍總司令蔣中正因為對東北國軍僅靠空運補給不能負擔,力主留第8兵團守瀋陽,打通錦瀋線交通,將國軍主力調往錦州,必要時放棄補給不易的長春,防止東北共軍進入山海關,安定關內局勢,伺機轉攻收復關外。衛立煌認為瀋陽主力單獨出遼西背水側敵行動會被消滅,與蔣中正意見相左,焦點在於是否「將主力撤至錦州的問題」[3]:47-59。
1948年8月3日,蔣在南京國防部召集軍事檢討會議,參加者80餘人,由何應欽主持;會議檢討兩年來作戰方針、作戰指揮、編制裝備、新兵補充、後勤供應、士氣、情報等方面問題,並作出如下軍事決策:「東北力求穩定,華北力求鞏固、西北阻匪擴張,華東、華中則加強進剿,一面阻匪南進,一面攻打匪之主力。」[4]:8653-8654同日,行政院會議通通委任馬占山、羅卓英、萬福麟、鄭洞國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4]:86548月20日,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由南京飛返錦州。[4]:8662
1948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致電東北野戰軍提出「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5]。1948年3月冬季攻勢結束後,1948年4月18日東北野戰軍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先打長春」[2]:300。5月發起長春外圍作戰同時準備打擊由瀋陽出援的國軍,但是戰鬥中發現部隊對堅固設防大城市攻堅存在問題[2]:301,而且衛立煌以是「圍城打援」圈套為由在瀋陽按兵不動。於是中央軍委與東北野戰軍在「打長春」與「南下北寧線作戰」多次反覆,側敵南進作戰還有後勤補給的擔憂[2]:303。8月14日,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領導機關正式分開,林彪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羅榮桓任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4]:8659至8月中央軍委對東北野戰軍南下作戰的顧慮提出批評,隨後東北野戰軍作出南下切斷錦州、山海關守線,截斷北寧鐵路,封閉、殲滅國軍的戰役決心。9月中央軍委批准東北野戰軍的計劃,在《關於遼瀋戰役作戰方針》中提出「要置長春、瀋陽兩敵於不顧,將主力使用於錦州—唐山一線...」「確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時敢於同他作戰。」[6]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九月會議」),確定在大約五年內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統治,為此,要求各戰略區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第三年準備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7]。
1948年8月下旬,東北鐵道總局接到東北野戰軍緊急命令,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最秘密的情況下,把在東線的東豐、大興鎮、煙筒山鎮附近的東野一縱、炮縱、二縱五師和六縱十七師等部隊迅速運送到西線的新立屯、西阜新等地,出其不意地攻擊錦州外圍之敵。同時,要從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運送2,000萬斤糧食、馬料和軍火物資到遼西前線供錦州決戰之用。為堵截與包圍長春之守敵,還要從後方向吉林市、四平等地運送19個獨立團。還要準備幾個列車供東野一縱機動待機之用。
1948年9月6日,東北野戰軍總部下達命令:東線在梅河口站、吉林站進行列車編組,部隊上車後9月10日晚開始大規模軍事運輸,經四平、鄭家屯、通遼、彰武運送到新立屯、西阜新站。至9月9日,東北鐵路系統集中車輛1,224輛,其中棚車684輛,敞車、平車540輛,準備工作一切就緒。但為迷惑國軍,列車出動時間推遲至9月12日晚。此際遇上少有的秋雨連綿,鐵路線路多處被秋汛沖斷,西遼河、新開河、大清河鐵路橋梁沖斷,門達、大林、大罕、錢家店、彰武等區段鐵路被沖毀。動員鐵路職工和家屬投入線路橋梁搶修、保通。
從9月11日到9月21日,齊齊哈爾鐵路局鄭家屯鐵路分局(分局長廖詩權、政委尹詩炎)9天之內運送64個軍列,按計劃完成了東野三縱、二縱五師、炮縱等近十萬主力部隊安全、迅速、及時地鐵路輸送往西阜新站的軍運任務。從四平到西阜新站之間近480多公里的鐵路運輸路程,平均只用了14小時46分鐘,最慢的19小時47分鐘。僅鄭家屯鐵路分局在錦州戰役中因搶修線路、搶運而遭空襲犧牲電務段段長金子元等17位職工。
城市外圍
1948年9月12日,中共東北野戰軍南下,向北寧鐵路錦州至昌黎段進攻[2]:307,遼瀋戰役開始[4]:8674。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部隊包圍綏中、興城等地國軍,國軍第五十四軍從葫蘆島南援興城,在興城以北遭到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6師阻擊[2]:307-308。隨後,冀察熱遼軍區各獨立師主動撤興城之圍,集中力量進攻綏中。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也於此時出擊山海關至昌黎各點,於14日攻占昌黎縣城;緊接着又攻占北戴河等地,並擊退國軍第六十二軍對昌黎的反撲[2]:308。9月28日,解放軍攻占綏中,切斷錦州至秦皇島間北寧線,關閉國軍由關內至關外的陸上通道[2]:308。
9月15日,錦西國軍再次增援興城,被解放軍頑強擊退[4]:8676。與此同時,東北野戰軍第四、第九縱隊在9月16日突然包圍義縣,使駐防國軍無法向錦州收縮。20日前後,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縱隊5師、炮兵縱隊鐵路輸送到西阜新站,9月27日前行軍趕到義縣,接替執行包圍。此後,第四縱隊繞過錦州南下,第九縱隊繼續向錦州外圍進攻壓縮,與第八縱隊向國軍攻擊[2]:308。9月23日,錦州第九十三軍第二十二師北援義縣,進至七里河附近,遭解放軍阻擊,被消滅一部,其餘退回葛文碑、薛家屯一帶防守[4]:86780。9月24日,蔣電召衛立煌到南京,命令衛組織西進兵團,由瀋陽馳援錦州;衛則主張應由關內出兵解錦州之圍後,瀋陽主力方可西進;蔣允由關內增兵3個軍,由錦西東進,並以海空軍增援之,惟瀋陽主力必須立即西進。[4]:8681衛決定空運第四十九軍增援錦州。[4]:8681經過激烈交戰,至25日,解放軍攻占葛文碑、薛家屯、帽兒山等地,封閉義縣、錦州間國軍聯繫[2]:309。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殲敵5,000餘人,占領錦州東北和北部外圍陣地,並封鎖錦州機場,完全切斷錦州至義縣交通。[4]:8682國軍增援錦州的陸上通道被切斷。
東北野戰軍掌握了東北剿總將組成重兵集團出瀋陽進攻遼西,切斷東野與大後方的交通補給線的戰略情報。為次,東北野戰軍總部和東北鐵路總局決定編組「3005次」軍運列車,把1,700噸武器彈藥冒着空襲全毀的風險從齊齊哈爾地區秘密搶運至遼西前線。9月28日「3005次」軍運列車在昂昂溪站編組完成後出發,昂昂溪機務段人事股長穆成斌為帶車幹部、包乘組臨時黨支部書記;司機長范永及司機、司爐、檢車員、運轉車長共15人,除一人外都是黨員。列車共32節車廂,其中8車炸藥、22車炮彈和火箭彈。列車在彰武、新立屯一帶頂着敵機轟炸、掃射,晝伏夜行,克服重重困難,於10月2日早4時到達西阜新站的阜新煤礦專用線,安全完成了搶運、囤積軍火的任務。東北行政委員會給3005次列車包乘組全體人員立集體特等功;東北野戰軍贈給包乘組一面錦旗「贈給:三○○五英雄列車」。[8]
9月27日,東北野戰軍第四、第七縱隊攻占高橋、塔山[4]:8683。9月29日,第四縱隊攻占興城,殲滅國軍4,000餘人[2]:309。
9月28日,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附炮兵縱隊抵近錦州機場並發動炮擊,致使國軍僅運了第79師兩個團就因機場被炮火封鎖而停止[9]:274。
根據東總部署,圍攻義縣的各部炮兵於9月29日全部進入發射陣地,完成射擊準備。義縣城東北的大凌河有二、三千米寬的大沙灘並被布雷,成為火炮和運輸炮彈的車輛難以通過的水障。東野炮兵副司令員匡裕民派遣炮兵縱隊工兵營第一、第三連開闢南北兩岸的急造軍路,9月30日參戰火炮與車輛全部通過就位。[10]10月1日9時30分總攻義縣開始炮火準備持續了一個半小時。11時20分步兵突入縣城。炮縱工兵營二連在城北的鐵路橋下游搶架一座通過人員和擔架的便橋,連指導員劉明生被敵機掃射中彈犧牲;該營副營長劉漢章帶第3連在西南城牆下的突破口掃除地雷障礙物,發現被埋設了大量M49照明跳雷、M2A反步兵跳雷、M3破片雷;[10]下午14時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從指揮所出來,與幾名機關參謀人員向突破口走去,以親臨突破口現場評估炮擊效果、總結用炮兵火力開闢突破口的經驗,就在離突破口不遠處觸雷犧牲[4]:8687,這是東北野戰軍在戰役中損失的官階最高者[11]。東北野戰軍第二、第三及炮兵縱隊攻克遼西義縣[4]:8687,第三縱隊司令員韓先楚統一指揮部隊[2]:310[12]:563,全殲守城之國軍第九十三軍暫編第二十師及一個騎兵支隊,共一萬餘人,活捉師長王世高[4]:8687。至此,東北野戰軍經過20天連續作戰,殲滅國軍20,000餘人[9]:274,完成對錦州的包圍[2]:310。
9月30日,蔣中正到北平,抽調華北(第62、第92軍)、山東(第39軍)部隊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由錦西東進解錦州之圍,10月2日親赴瀋陽,令以瀋陽國軍主力由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指揮西進,企圖東西對進解錦州之圍,並與東北野戰軍進行決戰[2]:311。而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對由瀋陽派出主力兵團解錦州之圍持有異議[12]:560。10月1日,范漢傑調整錦州守軍部署[4]:8687。
9月30日,東北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政治部組成前線指揮所,由林彪、羅榮桓率領,乘火車從雙城出發,南下赴遼瀋前線[2]:312。10月1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向所屬各兵團、縱隊、獨立師以及各軍區,發出關於奪取錦州,全殲東北國軍之戰鬥動員令。[4]:8687
10月2日,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列車上收到國軍增援的消息後,一度產生猶豫,提出回師進攻長春[13],受到毛澤東批評[14]。林彪在羅榮桓勸說下[9]:276,很快又打消回師的想法,調整部署,以第2、3、7、8、9縱隊以及6縱第17師(該師擅長攻堅戰)附炮兵縱隊攻打錦州,以第2兵團指揮第4、11縱隊以及兩個獨立師防守塔山,第1縱隊置於塔山與錦州之間的高橋為預備隊,第5、6、10縱隊以及一個獨立師置於新民附近[9]:281。攻打錦州的同時,以阻擊國軍西由錦西以及東由瀋陽來的援軍,令攻城軍不會陷入反包圍之險[9]:281。10月7日炮兵縱隊進抵錦州城下。
東北野戰軍以5個縱隊16個師、1個炮兵縱隊、1個坦克營直逼錦州城下。10月9日開始,東北野戰軍集結25萬人掃清錦州所有外圍據點包圍錦州城,至13日,全部奪取錦州外圍陣地[12]:597[2]:317。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的國軍第6兵團陷入包圍[3]:63-78。在能俯瞰全城的帽兒山頂構築了炮兵觀察所。
最後進攻
錦州城防兵力部署上以五個師分別擔負四個方向上的外圍防禦,第88師為預備隊。作為防禦重點的城北滇軍,盧浚泉兵團部掌握的預備隊只有第184師的兩個團。空運到達的第四十九軍2個團被緊急部署在東南方向的高地。
攻城部隊為第二縱隊、第三縱隊、第七縱隊、第八縱隊、第九縱隊、第六縱隊17師、炮兵縱隊大部,共計25萬大軍和598門大口徑重炮。
1948年10月14日10時,解放軍集中了900門火炮參加對錦州城防進行了25分鐘破壞射擊。射擊延伸後,步兵立即開始進行爆破。爾後又進行了15分鐘炮兵破壞射擊。最後以5分鐘急襲射擊,打開了幾處突破口。[10]11時步兵發起了總攻。12時,突擊部隊從各處突破口突入城內,守軍的防線被突破。14時火炮進入城內伴隨射擊。戰至10月15日中午,錦州新城區失陷,下午18時老城區戰鬥結束。此戰東北野戰軍傷亡24,548人;殲滅守軍國軍第6兵團及所屬第九十三軍、新編第八軍共10萬餘人,其中死傷1.9萬人、活捉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已下約8萬人,封閉國軍從陸上撤回關內的唯一通道[2]:319。
戰後,攻城的幾個主力縱隊緊急撤出前往參加遼西決戰。炮兵縱隊的幾個直屬隊留在城內看守倉庫、俘虜、排雷等。
戰鬥序列
攻方:中國人民解放軍
- 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
- 參謀長:劉亞樓、政治部主任:譚政
- 副參謀長:曹祥仁
- 第2縱隊: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吳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副參謀長王良太、政治部副主任賀大增
- 第3縱隊: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副司令員沙克、副政委劉西元、政治部主任卓雄、副參謀長何振亞
- 第7縱隊:司令員鄧華、政委吳富善、副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兼主任譚甫仁、參謀長高體乾
- 第8縱隊:司令員段蘇權、政委邱會作、副司令員張天雲、黃鵠顯(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段德彰(未到任)、副主任林忠照
- 第9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委兼主任李中權、參謀長袁淵、政治部副主任雷永通
- 炮兵縱隊:司令員蘇進、政委邱創成、副司令員匡裕民、副政委劉登瀛、政治部主任吳濤、副參謀長張志毅
守方:中華民國國軍
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駐錦州)
- 第六兵團:司令盧浚泉(駐錦州)
- 第93軍:軍長盛家興(駐錦州)
- 第184師:師長楊朝綸(駐錦州,原屬第六十軍)補足兵員裝備。
- 第四十九軍第79師(欠1個團):師長陳衡(駐錦州,由瀋陽空運錦州小嶺子機場)
- 新編第5軍:軍長劉雲瀚(駐山海關)
- 新編第8軍:軍長沈向奎(駐錦州)
- 第54軍:軍長闕漢騫(駐錦西
- 新六軍暫編第62師:師長劉梓皋(駐錦西)。該師是1947年11月以東保特務團(原200師598團)、東北交警第13、第14總隊編為第169師轄兩旅四團變三團制時多出來的1個團、新六軍軍直工兵營搜索營輜重營抽調官兵加上補充兵組建的一個團組成。因而暫編62師是標準的中央軍嫡系。1947年11月10日新六軍暫編62師進占法庫縣城。東北冬季攻勢中,暫編第62師於1948年2月17日突圍,在昌圖縣紅石槽村被追殲,斃傷1,200人,俘6,000人。後暫62師的殘餘兵員補入新六軍其餘部隊,暫62師的幹部架子到錦西補入新兵整訓。暫歸第五十四軍指揮。後改番號為第296師。1948年11月第296師改隸第52軍,從葫蘆島海運上海。1949年2月24日由無錫移駐蘇州,師部駐虎丘,師長劉梓皋。4月23日離蘇。5月27日296師調金門撤銷。
- 保安第10團
- 蒙旗指揮部:司令烏古廷(駐錦州)
- 交通警察第2總隊:總隊長余越(駐錦州至山海關鐵路沿線)
參考文獻
- ^ Mao Zedong Military Anthology, Page 480 - 482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委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65-5401-5.
- ^ 3.0 3.1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1992年版.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2年4月. ISBN 7-5034-0559-7.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毛泽东军事文集.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 391. ISBN 9787800217388. 第四卷.
-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336. ISBN 978-7-01-000925-4.
- ^ 中共党史导读.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1: 966.
- ^ 王德利/王庆春:“3005次军列火线运弹药”,来源:《辽宁日报》,2013-03-19.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 ^ 9.0 9.1 9.2 9.3 9.4 《羅榮桓傳》編寫組. 罗荣桓传. 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185. ISBN 9787800920516.
- ^ 10.0 10.1 10.2 葉介甫 江波:「遼瀋戰役中的炮兵縱隊工兵營」,《檔案記憶》,2018年第10期,第31-34頁。
- ^ 朱瑞:人民炮兵奠基人. 新華網. 2011-05-17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 ^ 12.0 12.1 12.2 劉統.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年7月. ISBN 978-7-01-004261-9.
- ^ 劉鳳舞. 世纪风云:中国共产党史话.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207. ISBN 7-215-04140-9. 中冊.
- ^ 毛澤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毛泽东军事文选 內部本.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 1981: 476-478.
-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編). 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北京: 星球地圖出版社. 2007: 344. ISBN 978-7-80212-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