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布蘭福德
羅傑·布蘭福德 Roger Blandford | |
---|---|
出生 | 英國林肯郡格蘭瑟姆 | 1949年8月28日
居住地 | 美國 |
國籍 | 英國 |
母校 | 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 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獎項 | 海倫·B·華納天文學獎 (1982)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 (1998) 愛丁頓獎章 (1999)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 (2013) 邵逸夫獎 (2020)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 |
機構 | 加州理工學院 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 斯坦福大學 科維理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所 |
博士導師 | 馬丁·里斯 |
博士生 | 拉爾斯·赫恩奎斯特 |
羅傑·戴維·布蘭福德,FRS FRAS(英語:Roger David Blandford,1949年8月28日—),男,英國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因對黑洞的研究而知名。現任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的盧克·布洛瑟姆教授,斯坦福大學和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加速實驗室的物理學教授[1]。
生平
2003年到2013年間擔任科維理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所的Pehong和Adele Chen主任。[2]
2010年當選Astro2010主席,Astro10是一份建議下一個十年中美國天文學研究項目優先級的調研報告。[3]
學術貢獻
布蘭福德提出了布蘭福德-日納傑過程,一個從黑洞中提取能量的模型。2005年,他給天文學社區寫了一封公開信,表達了他對喬治·W·布什政府的空間科學政策的關注。[4]
獎項和榮譽
獎項
- 海倫·B·華納天文學獎(1982年)[5]
-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1998年)[6]
- 愛丁頓獎章(1999年)
- 洪堡研究獎(2011年)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2013年)[7]
- 克拉福德獎(2016年)[8]
榮譽
皇家學會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皇家天文學會會士和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9]
參考資料
- ^ Roger Blandford. [2013-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6).
- ^ KIPAC Organization Chart. [2013-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New Worlds, New Horizons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0. ISBN 978-0-309-15799-5. doi:10.17226/12951.
- ^ Exploring the Universe - Physics Today April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17).
- ^ Roger D. Blandford received the Helen B. Warner Prize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Physics Today, 1983, 36: Q68, Bibcode:1983PhT....36Q..68.
- ^ Roger D. Blandford received the Dannie Heineman Prize 1998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Physics Today, 1998, 51: R79, Bibcode:1998PhT....51R..79., doi:10.1063/1.2805876
- ^ 2013 winners of the RAS awards, medals and prizes.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3-01-10 [2013-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0).
- ^ The Crafoord Prizes in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2016. Crafoord Prize. 2016-01-13 [2016-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SLAC HEP Faculty: Roger Blandfor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