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3月24日) |
醫學(英語:Medicine、Medical),是以預防、診斷、治療生理和心理疾病及保護人類健康、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為目的和研究內容的應用科學[1][2]。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復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營養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着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
在人類社會中,醫學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現代醫學起源於17世紀科學革命後的歐洲,以科學的過程及辦法來進行醫學治療、研究與驗證。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等。在現代醫學興起前發展的醫學,稱為傳統醫學;傳統醫學在現代則以替代醫學的形式在科學醫學尚未普及的地區繼續存在,或以現代醫學科學方法進行研究。
現代醫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對維持生命的規律及體質變化作出科學的精細的分析,對病理、藥理、流行病學等作出有系統的分析與臨床研究。現代醫學的發展得益於工業文明及有效利用科技發展的成果,令其在檢測、醫藥及手術等範疇的研究與應用都得到充實。現代醫學在外科手術、器官移植、流行病控制、疫苗及免疫、基因及幹細胞研究、動物實驗、新藥開發及醫學工程等方面,在當代對於人類的健康及人均壽命都有重要影響[3]。
辭源
《說文解字》中對「醫」字的解釋是:「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4]意為生病的人身體會有不適,而酒能治病,便得到「醫」字。
醫學史
在大多數文化中,最早的醫學是使用一些經驗證明有效的物質進行治療,如一些植物(草藥)、動物藥及礦物藥。
後世人在這部醫藥著作的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逐漸形成了後來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並由祝由科裡將純粹的醫藥分離了出來,形成了後來的中醫學。而其中的《黃帝內經》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在哈拉帕時期(公元前3300年)的印度河流域有了醫學和牙醫學的一些知識。
在古埃及,人們使用莎草紙記錄了許多醫學文獻,如卡亨(Kahun)紙草文(公元前2000~1800年)、史密斯紙草文(公元前1700年)及埃伯斯(Ebers)紙草文(公元前1500年)。其中史密斯紙草文記錄了腦所引起的痙攣和腦膜,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腦的記錄[5]。而古巴比倫文明的醫學記載則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自威廉·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理論,被標誌為現代醫學的開端。在今天,又有許多新的科技手段被不斷加入到醫學中並產生了生物醫學工程、醫學成像、納米醫學等分支。
分支
醫學分支包括:
- 醫學基礎科學
- 醫學專科
- 跨學科領域
基礎科學
- 解剖學是對於生物體巨觀結構的研究,於其相反的是細胞生物學及組織學,是研究生物體微觀的結構。
- 生物化學研究生物體內的化學,特別是生物體內化學物質的結構及功能。
- 生物力學用力學的角度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及功能。
- 生物統計學是將統計學應用在生物領域中。在計劃、評估及解讀醫學研究中時,需要有生物統計學的知識。生物統計學也是流行病學及實證醫學的基礎。
- 生物物理是用物理及物理化學來研究生物系統。
- 細胞生物學研究生物的細胞。
- 胚胎學研究器官的發育及形成。
- 內分泌學研究荷爾蒙及其對身體的影響。
- 流行病學研究疾病過程的人口統計數據,其中包括流行病的研究,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
- 遺傳學研究基因及其在遺傳中的角色。
- 組織學利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及免疫組織化學研究組織。
- 免疫學研究免疫系統,包括先天及後天的免疫系統。
- 醫學物理是將物理定律應用在醫學上。
- 微生物學是對微生物的研究,包括原生動物、細菌、真菌及病毒。
- 分子生物學是有關基因的複製、轉錄及翻譯的分子相關研究。
- 神經科學是和神經系統有關的科學。主要是有關大腦及脊髓的生物學和生理學。一些相關臨床專科包括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和精神病學。
- 營養學是研究飲食對健康及疾病的影響,並決定最適的飲食。醫院的營養治療是由營養師進行.針對糖尿病、心臟病、體重及飲食異常、過敏、營養不良及腫瘤患者均有規定的飲食。
- 病理學研究疾病的成因、過程、進展及診療方式。
- 藥理學研究藥物及其反應。
- 光生物學研究非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 生理學研究身體正常的機能及其調節的機制。
- 放射生物學研究游離輻射和生物體之間的作用。
- 毒理學研究藥物及毒物的危險性。
教育
美國及加拿大
美國及加拿大大部分醫學院的醫學課程只開放給本科畢業生報讀(即醫學只能作為第二個學位)。有意報讀的學生必須先修讀一門本科學士課程,領域不限,但科學類別較為推薦(因為這樣學生可以證明自己在修讀醫學前,已經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而在修讀第一個本科課程期間,學生還需完成一系列醫學的先修班,美國稱之為「健康科學預備班」(Pre-health Science Courses)並完成及通過課程考試,方有資格申請醫學院的課程。申請過程亦比較繁複,自薦信及推薦信均為必備的條件。[6]在完成課程並通過當地的醫學執業考試後,就能正式成為醫生,並可以繼續晉升選擇專科及修讀碩士及博士課程。
英聯邦地區
這些地區,醫學是開放給高中畢業生報讀的。學生在高中畢業後參加當地高考,符合一切條件後就能申請醫學院課程。這些地區的醫學本科課程一般為時五年到六年,於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後需全職在醫院實習一年,並能繼續晉升選擇專科及修讀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國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相關醫學教育機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醫學院[7]。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藥、醫師、藥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多人[7]。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軍入大梁,「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8]。「初,契丹醫人鮮知切脈審藥,上命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雖諸部族亦知醫事。」為了學習漢族醫學,遼興宗使人翻譯《方脈》一書並帶來了遼代的醫學發展[9]。而遼朝史書上並沒有關於設立官方醫學教育機構的明確記載[10]。
1894年,李鴻章奏請於天津總醫院附設西醫學堂(又名北洋醫學堂),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西醫學校[11]。早期中國的醫學院校學制主要是複製日本模式,並從日本聘請教師,修業年限為4年,相當大學本科水平[11]。清末,大量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1902年,在日本的272名留學生中,有3名在學習醫學[12]。1903年京師大學堂「選派學生出洋,分習專門,以備教習之選」,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學習醫學[12]。1904年留日醫學生在校人數達到23人[12]。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頒布了《大學令》,將醫科列為與文、理、法、商、農、工平行的7個分科之一[11]。大學的醫學課程計103個科目,是課程門數最多的學科,修業年限是預科3年,大學4年。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修正大學令》,規定具有文、理兩科的屬於大學,而具有法、醫、農、工、商等五科之一的設立為單科大學,如醫科大學。1922年以後,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了一個以美國學制為藍本的「新學制系統」,取消醫學預科,醫學專科的修業年限為3年,醫學本科的修業年限為5年。193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醫學院暫行科目表》,對醫學院校的學制和課程體系作出了統一的要求。1941年,將醫學本科的修業年限改為6年,並規定特定學年的課程結束之後要進行兩次階段性考試。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195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在保留原先已經實施的六年制學制之外,開始大量發展三年制的醫學專科學制[11]。1955年將醫學專、本科專業的修業年限統一調整為3年、5年,直接將高中畢業生經中、短學制教育培養成為以應用型為主的醫療衛生技術專門人才。1988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開始試辦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實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1998年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七年制醫學教育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於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到1998年,醫學專業調整為8大類16個專業,學制為三、四、五、六、七、八年制並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定義,醫學下屬的一級學科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特種醫學、醫學技術(可授醫學、理學學位)、護理學。
日本
1876年,日本效仿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設立了以帝國大學為首的國公私立大學醫學院、醫科大學和醫學專科學校[13]。1945年開始,受美國醫學影響,日本將原有的50所醫學專科學校(包括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進行了調整。1950年,舊制大學和升級學校都改為新制大學醫學院、醫科大學共46所,並大幅削減招生人數。在這一時期(1946年)無論是新制還是舊制醫學院校的8年。1970年起,日本醫學院校得到快速發展,到1981年達80所(國立43,公立8,私立29)[13]。
阿根廷
19世紀初,阿根廷創建了第一批醫學院,包括1821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和1877年的科爾多瓦大學醫學院[14]。1958年,薩爾瓦多大學醫學院和科爾多瓦天主教大學醫學院兩所私立醫學院成立。
阿根廷共有29所醫學院,其中10所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邊,其他的也多位於內部省份的大型城市[14]。所有醫學院的課程設置均為六年制,包括三年的基礎學科學習、二年的臨床學科學習和一年的實習,在具體實施的方式上各校之間略有差異。從2000年起,阿根廷的醫學院都需要通過全國大學評價和認證委員會(CONEAU)的認證。醫學院的全職教師多為基礎學科研究者,受任於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CONICET)或政府管理下的其他國家部門。
現代醫學挑戰
衰老、死亡、愛滋病及癌症等很多不治之症仍然是醫學界的挑戰[15][16]。
倫理
醫學倫理是在從事醫療工作時需遵守的一些道德原則。醫學倫理包括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其歷史以及其哲學及社會學的層面。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大基本原則:「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17]。以下則是當代醫學倫理六大原則[18]:
- 自主:病患有權拒絕醫療或是選擇其醫療方式。
- 行善:醫生要關注病患的最佳利益。
- 正義:關注稀少醫療資源的分配,並公平的分配資源。
- 不傷害:儘量減少醫療過程不必要的傷害。
- 誠信:在美國的塔斯基吉梅毒試驗及二次大戰後針對十二名德國醫師醫師的審判等歷史事件後,知情同意(在知道所有事實後做出的同意決策)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
- 保密:對於病人的病情有保密的責任。
上述的道德原則不是用來處理某一特定情形下的處理方法,而是針對醫療上的一些矛盾之處提供一個可用的架構。有時二個道德原則可能會衝突,結果可能是道德上的兩難困境或是危機。有時醫療倫理上的兩難困境沒有好的處理方式,有時醫療群體(醫院及醫護人員)的價值和病患、病患家屬,甚至大部份非醫療群體的價值會有衝突之處。有時在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或是在病患家屬之間也可能有價值的衝突。例如當病人拒絕接受輸血時,自主和行善兩項倫理就出現了衝突,在有愛滋病的年代之前,一般的處理方式是以救命為優先,而不考慮是否說實話的問題。
參見
參考文獻
-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finition of "medic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 1542.
- ^ 要西医 也要中医 - 中西医的利弊决定应发挥各自优势. 全國人大信息中心. 2007-02-27 [2018-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5).
- ^ 許慎. 说文解字. 漢朝 [2008-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2).
- ^ 楊建宇. 医学史. 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6-7: 132. ISBN 9787801744166.
- ^ Medical School Requirements. [201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5).
- ^ 7.0 7.1 張秀傳.宋代的醫學教育[J].史學月刊,2006(9):118-121.
- ^ 遼史 卷四 本紀第四
- ^ 遼史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九
- ^ 周俊兵.試述遼代之醫學教育[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24-25.
- ^ 11.0 11.1 11.2 11.3 黃子傑 李躍平.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歷史演變與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6):973-975,978.
- ^ 12.0 12.1 12.2 牛亞華.清末留日醫學生及其對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貢獻[J].中國科技史料,2003,24(3):228-243.
- ^ 13.0 13.1 堀原一 朱莉蓮.日本醫學教育的發展歷史[J].復旦教育論壇,2003(6):92-92.
- ^ 14.0 14.1 Angel Centeno梁燕(編譯).阿根廷醫學教育的培養方案和歷史背景[J].復旦教育論壇,2007,5(4):93-96.
- ^ 當西醫遇見靈療. [2008-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 ^ 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 翡翠台. 2003年12月27日 [2008年4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30日).
- ^ 醫學倫理學的臨床應用 戴志展. [201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 ^ 醫療倫理與法律 任爾崇 (PDF). [2013-12-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1-01).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