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S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100鱼雷快艇
概观
舰种鱼雷快艇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78.2吨
满载排水量100吨
全长32.76米
全宽5.06米
吃水1.47米
动力3座Daimler Benz20汽缸MB501柴油引擎
功率3,960 匹马力
最高速度43.8节
续航距离30节800海浬
乘员24—30人
武器装备2座533mm鱼雷发射管(配有4枚鱼雷)
1座20mmC/30加农炮(后端另有2座)
8座7.92mm机关枪
6颗水雷

S艇(Schnellboot,英文fast boat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一种鱼雷快艇。盟军则称其E艇,一般被认为E是Enemy(敌人)的意思[1][2],但也有可能是指Eilboot(快艇)的意思[3][4]。 S艇船体比美国PT艇英国机动鱼雷艇(MTB)还要大的多,适合到外海进行长距离作战(约700海浬),使得英国皇家海军开发更新型的鱼雷快艇对应,如Fairmile-D鱼雷艇英语Fairmile D motor torpedo boat

发展和其整体设计

正在装上鱼雷的S-38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下,德国大多数军工生产受到严格限制。德国海军缺乏小型巡逻艇。

S艇的前身要追溯到Oheka2型,这是由德国吕森造船厂德语Lürssen在1927年为美国企业家奥托·赫曼·卡恩制造的私人游艇。这艘游艇预计使用在北海英吉利海峡西部海区英语Western Approaches,为了耐海性因此使用了圆底式(round-bottomed)船底而非一般高速艇常见的平底(Flat Bottom)构型。这种构型兼顾了小型船的适航性以及速度,并创下当时小型快艇的极速纪录,因此受到德国海军的注意,在1929年德国海军订购了装备了2具鱼雷发射管的相似构型舰种,1930年接收时命名为UZ(S)16号联络艇,而后改名S-1,后来S艇皆以此基础构型发展而成。

S-1是一艘40吨重的快艇,具有3具总输出3000德制马力(PS)的汽油引擎,2具鱼雷发射管,最高航速可达37节。在测试后德国海军提出若干修改建议,包括在主舵旁装设偏30度角的辅助舵制造吕森效应英语Lürssen Effect[5],这种构型可以让三螺旋桨船于高速行驶时减少尾波并提高螺旋桨输出效益。这种设计使得S艇在夜间作战时不容易被发现。

由S-6开始使用柴油发动机去取代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耗油量较少而且柴油较不容易著火,这都是对其有利的,各型号的S艇都可载12至14吨柴油而令S艇有长远的航程,各型号的S艇都有两个大而通风良好的发动机舱,在S-100之前,S艇都有个大的发动机天窗,各种和发动机有关的管线皆为外露以方便检修发动机,在驾驶舱有个发动机操作面板以便操作。

每艘S艇都会在左右鱼雷管各放一枚鱼雷。后来的S艇型号会在甲板有鱼雷固定架以装载后备鱼雷,在射出发射管内鱼雷后可继续装填后备鱼雷。但后备鱼雷增加了S艇的重量从而削弱了其高速灵活的优势,故在英伦海峡等敌人较强的水域,S艇还是不装载后备鱼雷。S艇主要使用G7鱼雷,这种鱼雷在30节速度之下可航行12500米。在1944年6月开始使用长程的T3d鱼雷,T3d鱼雷在9节之下可航行57000米。之后又有T5a声导鱼雷,它可以在22节之下航行8000米。

S艇最初的防空火力是一挺MG 15机枪,后来改为双联装的MG 34机枪,由于英美盟军皆有强大的空中武力,机枪已不能有效对付,故再后来又进一步强化至20毫米口径机炮,从S-38开始增强至4挺20毫米口径机炮,后来加多一挺博福斯40毫米口径机炮。

基本资料(S-7)

  • 艇长:32.4米
  • 艇阔:4.9米
  • 艇高:1.2米
  • 基本排水量:59吨
  • 满载排水量:75吨
  • 动力:三部德国MAN厂制柴油发动机(总马力:1,320匹)
  • 最快时速:34.5节
  • 武装:2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支20毫米口径防空机炮
  • 乘员:14至21人

型式

S-14艇
被大量建造的S-100艇

S艇拥有多种衍生设计,第一种是在甲板装设鱼雷发射管:

  • S-1:祇建造一艘,1930服役,在民用快艇的基础上装上两俱可拆卸式鱼雷发射管(500公厘),以回避国际联盟的巡查,S-1作为试验品证明了其球形船底能令它高速航行,S-1在22节速度能航行1079公里,1936年12月售予西班牙佛朗哥政府。
  • S-2级:建造4艘,编号S-2至S-5,1932年服役,换装可拆卸式21吋(533公厘)鱼雷发射管,其外表和S-1相似但长度由S-1的26.5米增长至27.9米,S-2主要用于人员训练和战术研究,1938年4艘S-2也被卖给西班牙。
  • S-6级:祇建造一艘,S-2的放大版,长度增长至32.4米,两俱21吋(533公厘)鱼雷发射管变成固定,S-6主要作为新发动机的试验品,三部由MAN生产的新式柴油发动机能提供总共1320匹马力而令它有32节的最快航速,1938年也被卖给西班牙。
  • S-7级:1933年推出的型号,建造7艘,编号S-7至S-13,另外建造给外销,其中有3艘被卖到中华民国,5艘售予保加利亚,8艘售予南斯拉夫,S-7的船头设计成有凸线,这样增强了船头的耐波浪能力,此种船头也为之后的S艇所用。
  • S-14级:建造4艘,编号S-14至S-17,其外表和S-7相似但长度增长至34.6米以容纳MAN厂的新柴油发动机。
  • S-18级:建造8艘,编号S-18至S-25,其外表和S-7以及S-14相似但长度再增长了2.2米以容纳2050匹马力的戴姆勒-奔驰柴油发动机。
  • S-26级:建造4艘,编号S-26至S-29,1940开始服役,在S-18的基础上改良上层建筑,鱼雷发射管从甲板上移置舰内,这样不单增大了内部空间而且增强了浮力,艇长的位置由舵手室(驾驶室)前方上移至顶部,这样艇长不单有更好的视野而且可向舵手(驾驶员)和船尾的观察员喊话。
  • S-30级:原本是1939年由中国海军订购的,原本建造8艘,编号S-30至S-37,但欧战爆发而被纳粹德国海军接收,之后又再追建7艘,编号S-54至S-60,和S-26一样采用内置的鱼雷发射管但艇长的位置改回在舵手前方,各艘S-30艇主要用于地中海去支援北非的德国非洲军团
  • S-38级:S艇当中被大量建造的级别而成为德军S艇的主力,以S-26作为基础但防空火力增强,配置后甲板波佛斯40公釐高射炮和前甲板20公釐高射炮,MG34双联机枪。
  • S-38b级:改良S-38的舰桥装甲,此装甲舰桥被称为“钢盔”。
  • S-100级:1943开始服役,以S-38b作为基础,2座20公釐机枪和船尾37公釐机枪,标准排水量达到100吨,S-100也同样被大量建造而也成为德军主力鱼雷艇。
  • S-151级:德军占领荷兰后利用该国原本的TM54至TM61号鱼雷艇加装德军武器,总共8艘,由于S-151较小而可航行于欧洲内河。
  • S-700:战争后期的设计,向后的鱼雷发射管和船头的30公釐机枪炮塔。祇建造8艘。

服役于纳粹德国海军

参加挪威战役的S艇
纳粹德国海军青岛号鱼雷艇母舰

在战争爆发前,德国海军总共制造了18艘S艇,并逐步修改设计符合作战需求。包括换装更大口径的21吋鱼雷、使用较安全,燃料来源较不虞匮乏的MAN制7汽缸直列式柴油引擎。虽然柴油引擎让S艇的作战半径延长到700海浬,不过这种柴油机被认为动力不足,而后换为戴姆勒-宾士制倒V型20汽缸柴油引擎;早期使用的MB501引擎输出功率2000PS,最高航速39节,后期安装增压器的MB518柴油引擎让S艇的航速提升到42节,打击半径从北海扩大到波罗的海一路直达芬兰,S艇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高速度,每一个S艇分队都会以6艘为一组对敌船发动鱼雷攻击,然后“打了就跑”的海上游击战。

为了支援S艇作战,德国海军特安排了以下9艘鱼雷艇母舰用作海上补给:

  • 阿道夫·吕德利兹号
  • 布埃亚号
  • 卡尔·彼得斯号
  • 古期塔夫·纳亨提格号
  • 夏尔曼·冯·魏斯曼号
  • 罗马尼亚号
  • 汤加号
  • 青岛号
  • 坦噶号

这9艘鱼雷艇母舰几乎都以德国殖民者或海外殖民地命名,其中的“坦噶号”(原指德国在德属东非的港口)原本是中华民国海军订购的“戚继光号”,但在1939年欧战爆发后被德国海军接收,一艘鱼雷艇母舰会支援3支S艇分队。

1939年欧战爆发,第1分队立即去对付波兰海军但由于波兰海军实力太差而很快被打败,第1分队未取得什么战果,之后第1分队被派去克里戈兰去支援柴油发动机表现不佳的第2分队,再之后第1和第2分队参加了挪威战役,他们在卑尔根担任巡逻和警戒任务,1940年5月,德国海军派出S-31号艇、S-32号艇、S-33号艇和S-34号艇去为沙恩霍斯特号巡洋战舰护航,其中S-31号艇重创意图攻击的英国驱逐舰“凯里号”。

1940年夏天,第2分队也参加了布水雷行动,他们在英伦海峡布了130个水雷但S-23号艇却被自己布下的水雷炸沉,S-28号艇和S-29号艇在执行任务时相撞,1940年6月至1941年7月,第3和第4分队也在组建,新组建的分队会首先执行布水雷行动以累积经验。

直至1941年5月,第1和第2分队都在英伦海峡作战,专打英国货船,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攻击之下虽然仍无任何损失但战果一般,1941年5月22日,法国驱逐舰“美洲豹号”在S艇攻击之下被重创而最终被德国空军击沉,5月29日,S-30号艇击沉满载从敦克尔克撤退的英法联军士兵的英国驱逐舰“觉醒号”,第二日也就是5月30日,第1分队的S艇在荷兰近海遇上两艘法国驱逐舰,“热风号”被击沉和“暴风号”被重创。

随著法国投降,法国沿大西洋海岸线的基地皆被德军接收,S艇进驻在瑟堡的基地并正式参与大西洋海战,1941年7月25日和26日,编号CW8的英国货船队有3艘货船被S艇击沉,到同年8月,编号CW9的英国货船队有2艘货船船被S艇击沉,2艘被击伤和有一艘在回避S艇攻击时突然解体,9月4日,第1分队又击沉5艘货船和击伤一艘。

S艇也来到地中海(主要是S-30级)、黑海波罗的海,由于初期苏联海军不是很强,黑海和波罗的海几乎成为S艇的船池,1944年9月,芬兰和苏联缔结和平条约,S艇被迫离开波罗的海,在黑海也随著苏联海军实力的增强和苏联陆军在乌克兰等地的陆上攻势,S艇也被逐出黑海。

1941年下半年,S艇遇上对手,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MTB鱼雷艇MGB炮艇,MTB/MGB通常埋伏在S艇回航的路线上去攻击缺油少弹的S艇,双方互有死伤,例如:德国S-111号艇被MGB炮艇击伤而最终被英国飞机击沉,英国MGB335号炮艇被S艇俘虏,1943年10月24日,德国出动第2、第4、第6和第8分队的S艇对编号FW1160的英国货船队发动进攻,但由于当时盟军的海上兵力已大大增强,德国S艇在大西洋作战已很困难而相对的损失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被自己布下的水雷击沉,到了1945年年初,德国海军在西线祇剩下26艘S艇,它们最后一场战斗发生在比利时斯凯尔特河河口的一次布雷行动,当盟军舰只来到,它们立即逃走,它们布下的水雷炸沉了3艘敌舰,炸伤一艘。

S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总共击沉101艘货船,12艘驱逐舰,11艘扫雷艇,8艘登陆舰,1艘潜艇和6艘MTB鱼雷艇,击伤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和3艘登陆舰,战争结束后负责运送德国军民回国,完事后被战胜国接收,其中丹麦接收了18艘。

S艇的水兵当中,有23人获得骑士铁十字章,8人获得橡叶骑士铁十字章和112人获得黄金德意志十字章

S艇在中国

S-7是S艇其中一个级别,编号由S-7至S-13,图中为S-13,中国海军也有3艘S-7艇
原本计划给中国海军的戚继光号已经变成纳粹德国海军的多哥号

S-7是S艇其中一个级别,编号由S-7至S-13,德国人除了自用外还另外再建造去出口给保加利亚5艘和南斯拉夫8艘,中华民国也在1936年向德国订购了3艘S-2鱼雷快艇,但这3艘S-2后来却去了西班牙,德国人为了补偿就改为提供S-7鱼雷快艇,此3艘鱼雷快艇在1937年交付成为岳飞分队:

  • 岳22(艇长齐鸿章)

1938年8月1日在湖北蔪春被日机炸毁

  • 岳253(艇长崔之道)

1939年4月改名为“武穆”,抗战末期在四川万县三斗坪,抗战胜利后被改名“快-101”,1949年4月23日改名为“海鲸号”后加入中国解放军海军,由于已无可用之鱼雷,故被当成巡逻艇并服役于东海舰队,1951年被送去青岛鱼雷艇学校作为训练艇至1963年退役,1958年解放军海军301工厂和青岛海军基地在设计0108护卫艇时曾参考过该艇

  • 岳371(艇长黎玉玺)

1944年8月在广西一带因内河水浅而无法撤退故而自沉,以免被日军俘获

当时中国国民政府还订购了8艘S-30鱼雷快艇和一艘鱼雷艇母舰戚继光号,准备成立陆秀夫和许远两个中队,但当1939年欧战爆发后被纳粹德国海军征用,当中戚继光号改名为“坦噶号”(Tanga),二战后被美军接收后再卖给丹麦改名为“埃吉尔”(Aegir)。

使用国家

相关条目

流行文化

  • 英国Airfix模型公司有推出1/72比例的S-7艇模型

参考文献

  1. ^ Wilson, Steve. Enemy Boats. Military.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2. ^ E-Boats. British Military Powerboat Trus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4). 
  3. ^ Tent, James F. E-Boat Alert: Defending the Normandy Invasion Fleet.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6: 244. ISBN 1557508054. 
  4. ^ Davidson, George; Catherine Schwarz, Jock Graham, M. A. Ruth Martin. Chambers Concise Dictionary. Chambers. 1991: 322. ISBN 0550105700. 
  5. ^ Saunders, Harold E. (1957). Hydrodynamics in ship design, Volume 1. Society of Naval Architects and Marine Engineers. p. 586. ISBN 99914057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