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成
陈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字业章、莲峰[1],谥忠愍[2],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顺从里十二都丙洲社人(现为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柯街道丙洲社区)。因父母丧亡十六岁时随伯母唐氏、族嫂蔡氏渡台寄籍于台湾府淡水厅新庄头前庄(今新北市新庄区),清朝高阶军官,师从太子少保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击败海盗于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稻江(今台北市大同区)一带,升任台湾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职,在鸦片战争中因死守上海吴淞西炮台而阵亡。
生平
陈化成生于福建同安𬇞洲,童年移居台湾投靠族亲,于淡水厅兴直堡头前庄(今新北市新庄区)成长。新庄民间传说陈化成早年父母双亡,自幼跟随族伯陈大永(妻唐氏),族兄陈谦咸(妻蔡氏)夫妇共同生活,唯化成自幼身长体能过人,食量亦过人,长兄无力供养,遂促其投入军旅,而其大嫂甚为不舍,临别时赠与亲手缝制布鞋一双(另说特意赴庙宇求之香火、香包等),陈化成感抚养之恩,行伍间经常把布鞋系于腰间怀内,不稍离身。陈化成初入军中,不会使用火枪,亦不晓刀棍,但身高过人,军官任之为军旗手,一日,清军与匪兵交战失利,苦候援军不至,只好撤退,此时陈化成的布鞋突然遗失,心急狂奔,欲找寻之。古时鸣金收兵,闻鼓前进,皆以军旗为指标,士卒见军旗奔向前线,以为援军来临,发动总攻,士气大振,人人冒死前进,终于打败敌军凯旋而归,陈化成因举旗有功,顺遂昇官。
后因镇压亦是同安人的海盗蔡牵,因此由额外外委、外委一路擢升,嘉庆七年迁金门镇右营把总,嘉庆十年迁南澳镇右营千总,嘉庆十四年升桐山营水师守备,嘉庆十五年迁海坛镇右营游击,嘉庆十八年五月署铜山营参将,同年十月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嘉庆十九年补澎湖水师副将,因籍隶本省与历未符,嘉庆二十四年调浙江瑞安协副将,旋以丁忧夺福宁镇烽火门参将,道光元年署澎湖水师副将,道光三年二月调台湾水师副将,同年八月擢广东碣石镇总兵,旋调金门镇总兵,[3]。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3],驻守厦门,在闽浙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多次击退来犯的英国舰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调任江南提督[3]。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陈化成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完善了位于长江和黄浦江江口吴淞炮台的防御措施,誓死保卫长江水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占浙江舟山定海,裕谦、葛云飞等牺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16日。英军攻打吴淞炮台,陈化成率军坚守,中弹阵亡。尸首于12日后才被寻获。
有子陈廷芳、陈廷棻,孙陈振世。
纪念
清朝扬威将军、乾隆帝曾孙奕经命贝青乔为陈化成做乐府诗而为挽词
一战甬江口,督臣死提臣走;再战吴淞口,提臣死督臣走;三战乃及金陵城,江涛寂静噤不声,陈将军后谁敢兵。君不见走者皆弃诸市,死者长如生。[4]
上海人奉其像于当地著名之上海城隍庙,陈化成也与霍光、秦裕伯合称“上海三大城隍”。在上海,除了黄浦区城隍庙外,宝山区有陈化成纪念馆和化成路,松江区有陈化成祠。在福建厦门金榜山,有陈化成墓。
在台湾,陈化成曾随伯母蔡氏移居新庄头前庄,庄内的主要道路被命名为“化成路”。[5]:256、474陈化成侄子陈光渊中举之后,在头前庄内竖立旗杆纪念,后被移至中平公园,新庄市长蔡家福立有〈民族英雄陈化成纪念碑文〉。
-
新北市新庄区中平公园民族英雄陈化成纪念碑
-
民族英雄陈化成纪念碑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官衔 | ||
---|---|---|
前任: 蔡万龄 |
台湾镇总兵 1826年上任 |
继任: 刘廷斌 |
前任: 温兆凤 |
台湾水师协副将 1823年上任 |
继任: 吴得勋 |
前任: 熊廷扬 |
澎湖水师协副将 1821年上任 |
继任: 阮朝良 |
前任: 阮朝良 |
澎湖水师协副将 1823年上任 |
继任: 沈朝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