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根 (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梵文与巴利语Indriya),在梵文及巴利文中,意指物理性的实体力量或能力,特别是指那些可以被五种感官所感受、认知到的实体或力量。它也有增长的意思。佛教中,根据不同的经文,可以用来指:

字根与释义

根(Indriya),字面上的意思是“属于因陀罗”、“源自因陀罗”、“因陀罗同意的”、“与因陀罗同在的”。因陀罗为最高神,因此“根”有威势、最胜之意[1],也有主宰、控制、自在、自为的意思,稍后被引申成人的生命力、体力、动作与感觉的根源[2][3]。 《大毘婆沙论》称“根”有八种含义,包括威势,明,异,喜观,胜,最,主[4]俱舍论认为,根有最胜、自在、光显三个意思,总合来说,有增上之义[5]

根是古印度哲学的重要术语之一,在梨俱吠陀中就已经使用这个单字。在《奥义书》时代之后,数论师提出十一根的理论,包括眼、耳、鼻、舌、皮(五知根),语、手、足、大小便道(五作根)以及意根。吠檀多学派提出觉(buddhi)、我慢(ahamkara)、意(manas)、心(citta)等四内根,加入五知根与五作根之上,形成十四根。耆那教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一至五知根。

佛教也采纳了这个术语,提出五根、六根、八根、二十二根等说法。佛教对于根的见解,多半集中在有助于修行与解脱之上。

此外,梵语Mūla,本义为树根,引申为根源、根本之意,也被汉译为“根”或“本”;但与Indriya的意义不同。如善根梵语Kuśala-mūla)等名词,就是由Mūla构字而成,也译为德本。

分类

五根

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正道  

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是五种精神力量。五根增强,即是五力[6]佛教认为修行此法,能够增长产生一切善法;此五法是生于一切善法之本,故称“五根”[7]

五根包括五类: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8]

  1. 信根:信根指修行者必须坚定对三宝的信念,并由此发修行之心,坚信并遵守教义规则而修行,即能彻底得到无上觉悟。
  2. 念根,是指一心专注佛法,而不忘失。即正念四念处
  3. 勤根,也称精进根,是指在信根的基础上,坚持佛教的修行方法二不懈怠,即四正勤
  4. 定根,即于佛法修行中,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失,即四神足
  5. 慧根,是指正确认识和学习佛法,能以佛法内性自照。

六根

指有情的六种感官,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合称六根。部份佛教部派认为意没有实体器官,不立为根,只称五根。

六根的“根”是指依凭而能出生的意思,换言之依凭著六根触尘可以出生六识

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包括了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五受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三无漏根[9](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其他分类法

《俱舍论》将眼耳鼻舌身等五受根,加上意根、身根、命根,称为八根;信、勤、念、定、慧等五根,加上命根、意根、舍根,也称为八根。

注释

  1. ^ 阿毘昙毘婆沙论》:“问曰:若威势义是根义者,一切有为法展转有威势,无为法于有为法亦有威势,如是一切有为法尽应是根。佛何故独立此二十二法为根?”
  2. ^ 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3:“根者,增上义,出生义,是根义。与眼等识为威势增上,为因出生,故名为根。”
  3. ^ 水野弘元《水野弘元著作选集》〈佛教教理研究〉〈根〉:“根(indriya)一语从梨俱吠陀时代即已存在,最初是被用作Indra(帝释天)的形容词或属性。因为Indra具有最高神之自由自在的权力,所以 indriya 或许有作为其属性的‘自在能力’之意。后来进一步也被用于表示存在于人类的生命力、体力、性力、感觉力、动作力等。”
  4. ^ 阿毘昙毘婆沙论》:“何故名根?根是何义?答曰:威势义是根义,明义是根义,异义是根义,喜观义是根义,胜义是根义,最义是根义,主义是根义。”
  5. ^ 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卷3:“即于此中根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
  6. ^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五根者: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亦尔。此五随名,即心所中各一为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缘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恶法故名力。有说:不可倾动名根。能摧伏他名力。有说:势用增上义是根。不可屈伏义是力。若以位别;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实义;一一位中,皆具二种。此二广辩,如余处说。”
  7. ^ 俱舍论》(卷三):“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8. ^ 法界次第》:“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9. ^ 杂阿含经·六四二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根。未知当知根.知根.无知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觉知学地时,随顺直道进,精进勤方便,善自护其心。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知解脱已,最后得无知,不动意解脱,一切有能尽,诸根悉具足,乐于根寂静,持于最后身,降伏众魔怨。”